经典物理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物理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的波长为λ,频率为f,光速为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λfB. c=1/(λf)C. c=λ/fD. c=f/λ答案:A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初速度v0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后,其速度变为()。
A. v0 + atB. v0 - atC. v0 + 2atD. v0 - 2at答案:A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 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答案:B4.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F的恒定力作用,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F/mB. (F-μmg)/mC. (F+μmg)/mD. μg答案:B5.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C.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D.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不具有方向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______电场。
答案:感应2. 一个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答案:g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增加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之和,即△U = Q + W,其中W为______。
答案:正功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 = nRT,其中R为______常数。
答案:气体5.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比例常数为______。
答案:k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有一块V 字形木板,两侧与地面的夹角都是θ 。
一根密度均匀的绳子放在木板上,绳子与木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为 1 。
整个系统左右对称。
没挨着木板的那段绳子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多少?此时θ 是多少度?用一些非常初等的方法可以得到,答案是(√2 - 1)2≈ 0.172 ,此时θ = 22.5° 。
一个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物块,斜靠在一个墙角。
由于墙壁和地面都是完全光滑的,因此物块将会开始下滑。
什么时候,物块会脱离墙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把物块和地面的夹角记作θ ,物块下滑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都可以用θ 来表示。
然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物块脱离墙壁时,物块向右的加速度就消失了,这个临界点就由等量关系dv x/ dθ = 0 给出。
不过,由此产生的方程非常复杂,我们只能用数值的方式去解它。
有一个半圆柱体横放在水平桌面上,截面的半径为R 。
我们在半圆柱体上放一块木板,试图让它在半圆上保持平衡。
假如这块木板非常薄,那么这块木板很容易放稳,即使有些小动静,木板也会自动恢复平衡。
但考虑另外一个极端,假如这是一块非常厚非常厚的木板(甚至是大楼一般的形状),它显然不能稳放在这个半圆上。
那么,这中间一定会有一个临界点。
这个临界点在哪里?换句话说,这个半圆上最多能放稳一块多厚的木板?把半圆的半径记作R ,把木板的厚度记作t 。
如果把木板平放在半圆上,其重心的高度就是R + t/2 。
假如这块木板倾斜了一个微小的角度θ ,那么图中M'T 的长度等于弧MT 的长度,即2πR·(θ/2π) = R·θ 。
此时,木板的重心G' 的高度变为了(t/2)cosθ + (R·θ)sinθ + R·cosθ。
为了让木板保持平衡,不会自动往下滑,我们需要让新的重心高度大于原来的重心高度,即(t/2)cosθ + (R·θ)sinθ + R·cosθ > R + t/2。
《物理学》题库一、选择题1、光线垂直于空气和介质的分界面,从空气射入介质中,介质的折射率为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零,所以光速不变B、光速为原来的n倍C、光速为原来的1/nD、入射角和折射角均为90°,光速不变2、甘油相对于空气的临界角为4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B、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C、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D、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3、一支蜡烛离凸透镜24cm,在离凸透镜12cm的另一侧的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倒立,放大率K=2B、像正立,放大率K=0.5C、像倒立,放大率K=0.5D、像正立,放大率K=24、清水池内有一硬币,人站在岸边看到硬币()A、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B、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C、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D、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5、若甲媒质的折射率大于乙媒质的折射率。
光由甲媒质进入乙媒质时,以下四种答案正确的是()A、折射角>入射角B、折射角=入射角C、折射角<入射角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6、如图为直角等腰三棱镜的截面,垂直于CB面入射的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临界角()A、大于45ºB、小于45ºC、等于45ºD、等于90º7、光从甲媒质射入乙媒质,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光速分别为v甲和v乙,已知折射率为n甲>n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α>γ,v甲>v乙B、α<γ,v甲>v乙C、α>γ,v甲<v乙D、α<γ,v甲<v乙8、如图所示方框的左侧为入射光线,右侧为出射光线,方框内的光学器件是( ) A 、等腰直角全反射棱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平面镜9、水对空气的临界角为48.6˚,以下说法中能发生全反射的是( )A 、光从水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48.6˚B 、光从水射入空气,入射角小于48.6˚C 、光从空气射入水,入射角大于48.6˚D 、光从空气射入水,入射角小于48.6˚10、媒质Ⅰ和Ⅱ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光速分别为v 1和v 2。
初三物理热学经典题20道一、选择题1. 热量的单位是:()。
A) 焦耳B) 千克C) 米D) 摄氏度2. 如果将1千克的水从20°C加热到100°C,所需的热量为:()。
A) 80千焦耳B) 334千焦耳C) 4200千焦耳D) 2100千焦耳3. 下列物质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A) 木头B) 水C) 铁D) 空气4. 在相同条件下,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
A) 铜B) 水C) 铁D) 铝5. 蒸发是指:()。
A) 固体变为液体B) 液体变为气体C) 气体变为液体D) 液体变为固体二、填空题6. 1公斤水的比热容为______ J/(kg·°C)。
7. 水的沸点是______ °C。
8.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9. 在常温下,气体的内能主要取决于______和______。
10. 当冰吸热融化成水时,吸收的热量称为______。
三、计算题11. 计算将100克水从20°C加热到80°C所需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4200 J/(kg·°C))。
12. 将200克冰(0°C)完全融化成水所需的热量是多少。
(冰的熔化热为334,000 J/kg)。
13. 若将300克的铝块(比热容为900 J/(kg·°C))从25°C加热到75°C,所需热量是多少。
14. 一个热水瓶内有1.5升水,水的温度为80°C,若环境温度为20°C,水冷却到环境温度所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水的比热容为4200 J/(kg·°C))。
15. 将500克的水从25°C加热到100°C所需的热量是多少。
四、思考题16. 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游泳池的水比周围的空气凉快。
17.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在户外待久了会感到冷,而在温暖的室内待久了则会感到暖和。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左移动时(假设灯泡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L 1变亮B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L 2变亮C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D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后,移动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P 时,一定不变的是( )A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1示数的比值B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C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1示数的比值D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 1示数的差值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D 为一支长40cm 的粗细均匀的镍铬合金丝(其他条件不变时,合金丝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当两只电流表的量程为时00.6A ~时,为保护电路安全,滑片P 的滑动范围为BC 20cm ;若将两只电流表的量程改为03A ~,则滑片P 的滑动范围和两电表的读数之比的最大值分别是( )A .38cm 191;:B .36cm 201;:C .38cm 201;:D .36cm 191;:4.如图1所示,R 1是电阻箱,R 2是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S ,改变R 1的阻值,两电流表示数与R 1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
则U 与R 1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U =4.5V 且保持不变,电阻R 1=10Ω,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两个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3V ,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A 的示数范围为0.15~0.3AB .电压表V 2示数范围为0~3VC .电压表V 1示数范围为0~3VD .滑动变阻器R 2的阻值取值范围为0~20Ω6.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 ,更换5个定值电阻R x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过程,R x 两端电压不断减小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V不变C.将R 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右移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5~25Ω7.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有一块 V 字形木板,两侧与地面的夹角都是θ。
一根密度均匀的绳子放在木板上,绳子与木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为 1 。
整个系统左右对称。
没挨着木板的那段绳子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多少?此时θ是多少度?用一些非常初等的方法可以得到,答案是(√2 - 1)2≈ 0.172 ,此时θ = 22.5° 。
具体解答可以见http://star.tau.ac.il/QUIZ/05/sol_rope.pdf。
一个长、宽、高分别为 a 、 b 、 c 的长方体物块,斜靠在一个墙角。
由于墙壁和地面都是完全光滑的,因此物块将会开始下滑。
什么时候,物块会脱离墙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把物块和地面的夹角记作θ,物块下滑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都可以用θ来表示。
然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物块脱离墙壁时,物块向右的加速度就消失了,这个临界点就由等量关系 dv x / dθ = 0 给出。
不过,由此产生的方程非常复杂,我们只能用数值的方式去解它。
有一个半圆柱体横放在水平桌面上,截面的半径为 R 。
我们在半圆柱体上放一块木板,试图让它在半圆上保持平衡。
假如这块木板非常薄,那么这块木板很容易放稳,即使有些小动静,木板也会自动恢复平衡。
但考虑另外一个极端,假如这是一块非常厚非常厚的木板(甚至是大楼一般的形状),它显然不能稳放在这个半圆上。
那么,这中间一定会有一个临界点。
这个临界点在哪里?换句话说,这个半圆上最多能放稳一块多厚的木板?把半圆的半径记作 R ,把木板的厚度记作 t 。
如果把木板平放在半圆上,其重心的高度就是 R + t/2 。
假如这块木板倾斜了一个微小的角度θ,那么图中 M'T 的长度等于弧 MT 的长度,即 2πR·(θ/2π) = R·θ。
此时,木板的重心 G' 的高度变为了 (t/2)cosθ + (R·θ)sinθ + R·cosθ。
为了让木板保持平衡,不会自动往下滑,我们需要让新的重心高度大于原来的重心高度,即 (t/2)cosθ + (R·θ)sinθ + R·cosθ> R + t/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洋洋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高仪,给出了四个电路,如下图所示,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其中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知,R与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R与R′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D.电路中R与R′串联,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由UI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U IR=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R′两端的电压变大;C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大,故C符合题意;D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4Ω 0.8A”,灯泡标有“3V 1.5W”字样。
闭合开关,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0~24ΩB .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1A~0.5AC .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V~3VD .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54W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电功率公式P UI =可知灯的额定电流是L L L 1.5W0.5A 3V P I U ===额额额 还可知道灯泡的电阻是L L L 3V6Ω0.5AU R I ===额额因为电压表的量程是0到3V ,所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V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大小是max L 0.5A I I ==额由此可计算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是min max 9V18Ω0.5AU R I ===总 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L min min -18Ω-6Ω12ΩR R R ===滑总而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电流也是最小的,电路是安全的,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12Ω~24Ω;电路中的最大总电阻是L max 6Ω24Ω30ΩR R R =+=+=总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是min max9V0.3A 30ΩU I R ===总 所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3A~0.5A ;也可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值是Lmin min L 0.3A 6Ω 1.8V U I R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8V~3V ;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大小是()22Lmin min L 0.3A 6Ω0.54W P I R ==⨯=故选D。
高考物理经典300题高考物理经典300题一、力学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作用力为10N的水平拉力,求物体受力后的加速度。
2. 在平面上有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作用力F1和F2,方向相同,大小分别为10N和15N。
求它们之间的接触力。
3. 一个高12米的物体自由下落,求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4.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水平地向右运动,受到一个作用力为20N的摩擦力和一个作用力20N的拉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5.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一个作用力为60N的斜拉力,夹角为30°,求物体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
二、热学1. 一杯开水温度为95℃,放置在室温下10分钟,温度降到85℃,求室温。
2.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kg,温度是27℃,要升温到67℃,需要多少热量?3. 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室温下受热2分钟,温度升高10℃,求它所吸收的热量。
4. 一瓶开水的质量是500g,温度是95℃,放在室温下冷却30分钟,温度降到28℃,求室温。
5. 一个物体受到一定的加热,温度从20℃上升到80℃,需要吸收热量5000焦耳,求该物体的质量。
三、光学1. 光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求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率。
2.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物距是30cm,求像距。
3. 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前焦点处,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4. 光的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求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率。
5.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像距是15cm,求物距。
四、电学1. 一个电流为5A的电阻,通过电阻的功率是多少?2.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中通过电流为3A,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3. 一个电流为2A的电路,通过一个电阻为8Ω的电阻,求通过电阻的功率。
4. 一个电流为3A的电路,通过一个电阻为6Ω的电阻,求通过电阻两端的电压。
5. 一个电阻为4Ω的电路,通过电阻的功率是多少?五、波动1. 光的频率是5×10^14 Hz,求光的周期。
高考必考50道经典物理题(含答案)1. 题目:一个物体从2m/s加速度减小为1m/s,时间为3秒。
求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答案:根据物体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等于位移差除以时间差。
所以,位移差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差。
因此,位移差为(2m/s - 1m/s) * 3s = 3m。
2. 题目:一个小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秒,求小车的位移。
答案: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所以,位移为10m/s * 5s =50m。
3. 题目: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自由落体,落地时速度为15m/s。
求物体在空中的时间。
答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下落的时间只与加速度有关,与初始速度无关。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
所以,物体在空中的时间可以通过速度变化来计算,即(15m/s - 5m/s) /9.8m/s^2 = 1.02s。
4. 题目: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抛,经过2秒达到最高点。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由于在最高点的速度为0,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
根据公式 v = u - gt,其中v为最终速度,u为初始速度,g为加速度,t为时间,可以得到0 = 10m/s - 2s * g。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加速度g = 5m/s^2。
5. 题目: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投出,经过3秒落地。
求物体的最大高度。
答案: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 h = u * t - 0.5 * g * t^2,其中h 为最大高度,u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g为加速度。
代入已知条件,可以得到最大高度 h = 10m/s * 3s - 0.5 * 9.8m/s^2 * (3s)^2 = 45.1m。
6. 题目:一个物体水平抛出,初速度为10m/s,以30°角度抛出。
求物体的落点距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答案:将初始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水平方向的速度为u_cosθ,竖直方向的速度为u_sinθ,其中u为初始速度,θ为抛出角度。
九年级物理经典习题(含答案)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戴耳罩防止噪声的产生B.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答案】D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答案】B3.利用下列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A.用p H计测定溶液的p HB.用体温计测最沸水的温度C.用交流电源进行电解水实验D.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分子的直径【答案】A4.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陶瓷、石墨、食盐水溶液都是导体B.空气、蒸馏水、不锈钢部属于混合物C.扳手、钳子、翦铁皮的剪子都是省力杠杆D.台秤、天平、弹簧测力计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答案】C5.下列估侧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 g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C.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D.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9 s【答案】B6.下列有关声音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和微波炉都会发出电磁波B.钢琴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C.利用次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D.女高音的“高”和引吭高歌的“高”都是指音调高【答案】A7.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答案】B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
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答案】D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的宇航员不具有惯性B.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不具有惯性C.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运动员起跑时寸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成绩【答案】C10.下列关于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B.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通电螺线管的N、S极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只改变直流电动机的电流方向,直流电动机内线圈的转向会发生改变【答案】BCD二、填空及11.小明坐在以300 km/h的速度行驶的高铁上,看到高速公路上与高铁同向运动的汽车。
1.已知0、A、B、C在同一直线上,一物体在O点由静止开始向A B C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三点,已知AB长为L1 BC长为L2 且经过AB 和BC经历时间相等,求OA长度
设AB、BC所用时间都是为T秒,加速度a,B点速度vB,则:
vB=(L2+L1)/(2T)…………①
L2-L1=aT^2………………②
OA+L1=vB^2/2a…………③
将①代入③得:OA+L1=(L2+L1)^2/(8aT^2)…………④
将②代入④得:OA+L1=(L2+L1)^2/[8(L2-L1)]
整理得:x=(L2-3L1)^2/[8(L2-L1)]
2.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的位移为d1米,前2秒的位移为d2米,第6秒的位移为多少?
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
4m/s2 .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
答案是AD。
不明白,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4.一个质量60kg的蹦床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面
5.0m高处。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当作恒力处理。
求此力的大小。
(动量定理)
5.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180m,巡航速度10m/s,一架舰载机返回母舰,着舰速度40m/s,为使飞机安全停在甲板上,飞机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应满足什麽条件?
6.在X轴上有两个电荷'一个带正电Q1一个带负电 -Q2且Q1=2Q2.问两着电场强度相同的地方有几处
A同一物体速度变化大,所受到外力一定大
B 同一物体速度变化快,所受外力一定大
C 受力大的物体。
其速度变化一定大
D受力大的物体,其速度变化一定快
力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 B
7.小亮利用轻质木条和透明塑料桶等器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测量密度的秤。
只要把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体倒入小桶中,就能通过移动秤砣的位置,从木条上的刻度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1)设计中所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
(2)该秤的刻度是的(均匀/不均匀)。
(3)若木条上A、B、C中有一点是零刻度,应该是点。
(4)若让秤砣位置不变,仍可用该秤测量液体的密度,则应该把刻度标在塑料桶壁上,该刻度(上/下)边的数值大。
:、.(1)杠杆密度(2)均匀(3)A (4)下
8.将一链条自由下垂悬挂在墙上,放开后让链条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链条通过悬点下3.2 m处的一点历时0.5s,问链条的长度是多少
2.75 分别把链条的两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由落体规律
海洋与陆地间进行着水循环运动,即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的上空,凝结后降水,再汇入海洋,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70,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每分钟吸收太阳的能量称为地表的太阳常数(k=3.8j/(min cm^2)),单位质量的液体汽化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热,它与温度有关,设海水年平均温度为24℃,此温度时海水的汽化热为t=2.5X10^6J/Kg,已知地球半径为R=6400KM,求(1)一年内地球表面积吸收的太阳能;(2)一年内海洋总的蒸发量
一定要注意计算地球表面积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