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理解性名句默写
- 格式:ppt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16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文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文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3.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4.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两句写出了月亮升起前江面波平浪静,清风拂面,让人感到惬意。
5.写自己与客人泛舟赤壁,用“”极写小舟在江面上任意飘荡,而自己飘飘然像要脱离尘世,“”。
6.苏轼看着月下美景纵酒放歌,其中写船桨在月光浮动的水面划过的歌词是:“,”7.文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两句写箫声能使深谷里的蚊龙为之起舞,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魅力。
8. 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9.文中用“,”两句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10.文中描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11. 文中通过“,”两句哀叹人生的短暂,又通过“”一句表达了对永恒的羡慕。
12.苏轼《赤壁赋》中,写客人先为生命个体的渺小而感伤,接着又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
13.文中以月有圆缺,但月还是那个月为例,说明“世间万物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的哲学原理的两句是“,”。
14.文中表现出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15.文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取身外之物。
16.文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4.《赤壁赋+陋室铭》等训练题及答案一、原文回顾:《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赤壁赋》中“,”两句交代了时间,而“”一句则包含了地点、人物和事件,用笔可谓简练。
2.《赤壁赋》开头第一层“,,”,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
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散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闲笔,而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交代。
3.《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4.《后赤壁赋》的创作时间与《前赤壁赋》只隔三月,但随着风景的不同,作品的气象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前赋句句是秋景,而后赋则句句是冬景,此可谓“随物赋形”,各尽其妙。
“,”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至今被人们奉为描写秋、冬二景的典范。
5.在《赤壁赋》中,作者苏轼与客泛舟游赤壁,在“”后,大家一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快乐。
6.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用“,”两句,写自己与朋友泛舟游赤壁之下时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
7.苏轼《赤壁赋》中写面对清风徐来、秋江澄静之景,情不自禁吟诵《诗经·月出》之语,对柔和月色高歌的句子是:“,。
”8.《赤壁赋》中多处用典,其中与《诗经》有关的两句是:“,。
”9.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
苏轼《赤壁赋》中“,,”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初上,挂于星空的句子是:“,。
”1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月亮从东方升起而且似在缓缓移动,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12.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
”1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14.在《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诗中景与眼中景圆满契合,“,”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
15.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4.《赤壁赋+陋室铭》等训练题及答案一、原文回顾:《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赤壁赋常考默写句子有哪些根据历年高考试卷,赤壁赋几乎一半的内容都是常考点。
具体如下:赤壁赋常考默写句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8、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1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简介《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赤壁赋》历年各省市名句默写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
2.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3、且夫天地之间,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
4、清风徐来,______。
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5、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
而又何羡乎!
6、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
”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8、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
9、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10、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11、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____。
1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14、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4.苏轼游赤壁,先写月出之前的江上美景:(),()。
此时的苏轼:(),(),()。
展现出一个“诗酒苏轼”的形象。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了自己对同学舍的求学者毫无羡慕,在于“(),()”。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等行为描写来表现自与友人刚泛舟游玩时的怡然自得。
6.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环境后,用“(),(),()”来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
7.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8《.赤壁赋》开头苏轼以“(举酒属客),(),()”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9.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11.苏轼《赤壁赋》中“(月出于东山之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状态。
12.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13.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1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15.秋江风光向来为文人所钟爱,如苏轼《赤壁赋》中“(),(),()。
(),()”。
16.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17.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2、《赤壁赋》中,概括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5、《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6、《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7、《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8、《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9、《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
10、《赤壁赋》中,从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11、《赤壁赋》中,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2、《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13、《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14、《赤壁赋》中,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15、《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16、《赤壁赋》中,诗人举杯劝酒后描写吟诗作对的句子:,。
17、《赤壁赋》中,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18、《赤壁赋》中,苏轼游赤壁时以精练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
19、《赤壁赋》中,苏轼以“,,”三句写出作者与朋友饮酒咏诗兴致飞扬的情景。
20、《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表现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
21、《赤壁赋》中点明作者与客同游赤壁的时间、地点的三句是:,,。
22、,,23、24、《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用“,”两句概括曹操攻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
《赤壁赋》名句默写30题1.《赤壁赋》中描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直接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侧面描写音乐动人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哲理”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5.《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分段练习1.2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赤壁赋》中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5、苏轼《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6、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7、《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8、化用是古代诗文的常用手法。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9、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小船在江中漂流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写出感觉就如乘风飞行。
1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2、《赤壁赋》中苏轼仿用《离骚》的句子格式进行歌唱,借“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来表现自己在月下泛舟赤壁的美好情景,从而为后面写政治失意做铺垫。
13、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07练必修上册《赤壁赋》一、易错字填空《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客,()明月之诗,歌()()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之所如,()万顷之()然。
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击空明兮()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不绝如缕。
舞幽()之潜蛟,泣孤舟之()妇。
苏子()然,正()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千里,()()()空,()酒临江,横()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以相()。
寄()()于天地,渺()海之一()。
哀吾生之须(),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之而成色,取之()禁,用之不(),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尽,杯盘狼()。
相与枕()()舟中,不知东方之()白。
【答案】属、诵、窈窕、苇、凌、茫、冯、舷、桨、溯、箫、袅袅、壑、嫠、愀、襟、缪、舳舻、旌旗蔽、酾、槊、固、麋、遨、骤、曾、惟、遇、无、竭、酌、既、藉、枕藉、既。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50分)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 苏轼的《赤壁赋》中,“(),()”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真切形象。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6.(四川卷)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7. 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联考1)8. 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变者”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
(2015呼伦贝尔市高三二模)9. 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2015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10. 苏轼在《赤壁赋》中,阐明从变动的一面看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
11.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12. 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2015河北省正定中学模拟3)13.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2015西安地区八校联考)14. 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安庆二中-2016届上学期检测1)15. 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2015洛阳市高三二模)16. 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水中的生物和岸上的动物为伴的句子是:“,。
”
2、《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
”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3、《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子罕》中“逝者如斯夫”,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
4、《赤壁赋》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名句是:“,”。
5、《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6、《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7、《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
”。
8、《赤壁赋》中,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9、《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致所至吟诵明月之诗,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10、《赤壁赋》中以“,”两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如丝般缕缕回旋不止,给人以美的享受。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0、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③《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④王维的《使至塞上》: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⑤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⑥《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3)李密《陈情表》常见理解性默写:①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②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自己坎坷命运。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③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④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垂危之状;④《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7)《归去来兮辞》中常见理解性默写: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②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③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⑤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8)《滕王阁序》中常见理解性默写:①《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