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址变迁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2
金马腾空,碧鸡展翅——昆明60年变化岁月如歌,一个甲子在历书上只不过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排列组合一轮而已,在印度神话中只不过是大梵天王一眨眼之间,在中国神话中只不过是陈抟老祖一呼一吸之间,但60年来昆明城却发生了地覆天翻慨而慷的变化。
1、昆明主城全景今昔对比昆明市作为首批国家24座历史文化名城殊非幸致,自先秦庄蹻入滇开发滇池之畔的昆明沃地,经汉的昆明国、唐南诏的拓东城、宋大理的鄯阐城不断开发,至元跨革囊为中庆路,经明清而入民国终成云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2、昆明南屏街今昔对比南屏街40年代就是昆明的金融中心,现在开发成步行街,两边留有部分欧式建筑,古旧中承载着时尚。
3、金马碧鸡坊今昔对比金马、碧鸡二坊是昆明的城市标志,位于昆明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即今天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始建于明宣德年间。
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
金马、碧鸡二坊建成后,屡遭兵燹,又多次重建。
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马碧鸡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拆除。
“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相传在特定年份的中秋这一天傍晚时分,太阳西沉,余辉照着碧鸡坊的倒影向东移动,而此时,月亮东升,月光照着金马坊的倒影向西移动,两坊的倒影相向而行,逐渐靠近,最终会交接在一起,这就是“金碧交辉”的奇观,六十年才会发生一次。
今天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昆明市人民政府金碧路改扩建过程中重建的。
4、金碧路人流今昔对比60年前金碧路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如今更成为划分昆明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区的东西分界线,整日价车水马龙。
5、武成路今昔对比武成路因中段建有武成庙而得名,从武成路可通昆明城最高处五华山,明清时云贵总督府衙所在地,60年前与正义路、南屏街并称,热闹非凡;今天与人民东路和人民西路相连,更名人民中路,其中段建有五华区人民政府的办公路(如左图)。
历史地理第二辑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于希贤 于希谦昆明市是祖国西南边疆云南省的省会。
它座落在滇池之滨,自然风光美丽、气候四季. •■如春。
现在城郊人口总:计已达一百八十多万,发愚成为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大城市『这一 城市如何起源?城址如何转移、城区又如何扩张?是什么因素促使它不断发展、历久不衰?试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探索其过程 与规律,供研究地方史地及城市规划部门的同志参考O一-最早起源于晋•宁的聚落和城市远在旧石器时代,滇池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距昆明市区二十公里左右的呈贡龙潭山发现古人类颅骨化石①。
从伴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可以推断其时代应为 更新世中期。
当时人们驱赶着野兽的行踪, 择洞穴而群居空到新石器时代,滇池周围人类的活动就 更频繁了。
现已发现和作过报道的遗址有二 十一处②。
晋宁石寨山附近,分布尤为密集;① 巳貢文化馆:M 呈贡龙潭山发现古人类颅骨比石歩, 宅云南文物总(简报),1977年6月。
.,② 李昆声:噸试论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沖,章云南文物聲(简报),1977年6月。
一 159一其次是昆明近郊西北的高台地一带(图1儿石寨山遗址中发现了粳稻谷壳的炭化物,还发现了当年耕作过的熟土——褐灰土以及古井遗存①。
证明那时人们已能凿井取水,用来饮用和灌溉,开始了"耕田有邑聚7’的农业定居生活。
这是昆明地区聚落最早起源的见证0聚落密集,则人口相对集中,也便利经济往来和文化、生产技术的交流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也量有可能首先由聚落而演变为城市。
公元前四至三世纪②,楚国庄跻率众数万溯沅水而上,掠巴蜀、经黔中,沿今滇黔铁路一线到达女池方三百里,旁地平,肥饶数千I 里汀③的滇池地区。
他们“以兵威定,属楚。
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④「于是就“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⑤。
从此,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活动,开始载入史乘。
庄跻及数万武装移民的活动中心区主要是在原先自然成长起來的聚落密集区一一晋宁石寨山附近及滇池东岸。
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一)引言概述:昆明,位于中国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
本文将带您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深入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自然风光、美食特色以及现代发展。
一、历史沿革1. 昆明在古代的命名及由来2. 昆明的古代史与建城发展3. 昆明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4. 昆明的历史名人和历史遗迹5. 昆明的历史变迁对城市发展影响二、文化传承1. 昆明的多元民族文化2. 昆明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3. 昆明的宗教信仰与庙宇建筑4. 昆明的节庆活动及传统习俗5. 昆明的民俗民风与传统民居三、自然风光1. 昆明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2. 昆明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及保护措施3. 昆明的湖泊和水系资源4. 昆明的植物和动物资源5. 昆明的自然资源开发与旅游发展四、美食特色1. 昆明的饮食文化和特色菜系2. 昆明的传统食材与烹饪技法3. 昆明的地方特色小吃和餐饮街区4. 昆明的名菜与传统饮食习惯5. 昆明的美食节和食品文化活动五、现代发展1. 昆明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商业中心2. 昆明的科技创新与高新产业园区3. 昆明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4. 昆明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际交流合作5. 昆明的教育医疗资源与社会福利建设总结:通过对昆明城的前世今生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自然风光、美食特色以及现代发展。
昆明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同时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未来,昆明将继续追求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平衡,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与体验。
昆明传统轴线周边建筑风格变化调查目录:一.昆明传统中轴线建筑风貌的演变时期划分二.建国前明清时期中轴线建筑风格特征三.建国1950年后中轴线演变简述四.今中轴线周边建筑风格特征一.昆明传统中轴线建筑风物的演变时期划分大致的昆明古城城池范围和传统中轴线的起止点。
昆明城池、传统中轴线变迁主要分为唐南诏国、元中庆城和明云南府三个时期:( 一) 唐代的南诏国、元代的中庆城时期南诏拓东城主要承担军事、政治功能。
五华山镇守北端,承担军事防卫功能,城内寺庙众多。
拓东城城址在五华山南麓,土桥以北,盘龙江西岸,拓东城池大致范围为东至盘龙江、南至玉带河( 今环城南路一带) 、西至今东寺街附近( 清代东寺塔曾损毁并向东迁移至现址) 、北至五华山。
元代中庆城北扩,将五华山纳入城内。
在唐代和元代,从现存的古地图记录的道路格局来看,昆明传统中轴线起点为五华山南侧,向南延伸至昆明砖城的南门丽正门为止。
( 二) 明朝的云南府时期明云南府城时期,为了避免水患,同时达到官民分离的目的,城池逐渐向北发展,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了“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
明清云南府城城里城外共分“四坊、十八铺”。
城市中轴线格局逐渐明晰,并与唐、元代基本一致。
重要的公共建筑、衙门多分布于南城; 学馆、书院集中于北城自然环境优美之处。
元明清时期是昆明古代城市发展的成熟期,直至民国初年,古城仍基本延续明代格局。
昆明传统中轴线一直保留至今,未改变走向; 北起五华山,沿正义路直抵原近日楼。
二.建国前明清时期中轴线建筑风格特征昆明传统中轴线所在区域为昆明古城所在地,历史遗迹丰富、保存较好。
成片保留有文明街和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宝善街历史建筑群,单点保留的有如基督教青年会馆、东西寺塔、甘美医院等80 项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6 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 项、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8 项) 。
昆明古城依山而建、临水而居,传统城市轴线集中体现了昆明古城价值特色和传统城市格局; 昆明传统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与人工”、“文化与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轴线的存在和延续,造就了昆明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形态,是城市成长的记忆、历史文脉的延续。
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二)引言概述:本文将继续探索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深入挖掘昆明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通过介绍昆明城的地理特点、悠久的历史传承、多元的民族文化、繁荣的商贸中心以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我们将更全面地认识昆明这座城市的演变过程和现状。
正文:1.地理特点1.1 昆明城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便利性1.2 高原气候对昆明城的影响1.3 昆明城的地质特征和自然景观1.4 昆明城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2.历史传承2.1 昆明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2 昆明城的古代丝绸之路贸易2.3 昆明城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2.4 昆明城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工艺3.多元的民族文化3.1 昆明城的少数民族人口及其文化表达3.2 昆明城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3.3 昆明城的民族风情街和文化村落3.4 昆明城的民族文化研究和传承4.繁荣的商贸中心4.1 昆明城的商贸发展历史4.2 昆明城的现代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4.3 昆明城的特色商品和地方特产4.4 昆明城的商务展览和营销平台5.蓬勃发展的旅游业5.1 昆明城的旅游资源和景点5.2 昆明城的旅游开发和规划5.3 昆明城的旅游接待和服务体系5.4 昆明城的旅游产业链和经济效益总结:通过对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的深入探讨,我们发现了昆明这座城市作为地理和历史的交汇点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经济特色。
昆明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悠久的历史传承、多元的民族文化、繁荣的商贸中心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而闻名于世。
对于昆明这座城市来说,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发展并存,使其成为一个值得深入了解和探索的目的地。
未来的发展中,昆明城将继续保持其特色,为人们提供更多独特的旅游体验和经济机遇。
昆明城市发展史
昆明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城市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昆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昆明是滇池及周边地区的人类聚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逐渐成为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古代,昆明曾是丝绸之路南方通道的重要节点,吸引了许多商贾和文化交流。
宋代以后,昆明逐渐成为滇池地区的州治,并发展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明代时期,昆明成为云南省的省治,其城市规模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清代时期,昆明成为滇池地区的省府城市,这一地位一直延续到现代。
20世纪初,昆明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现代化改革使得昆明成为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随着铁路和公路的修建,昆明逐渐融入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之中。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昆明成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迎来了快速的城市发展。
如今的昆明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繁荣的经济。
昆明不仅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城市的发展依靠着产业的多元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昆明城市发展史的演变彰显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展示了昆明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未来,昆明将继续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改造,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昆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盂维东【摘要】2012年,昆明主城区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60万人。
有专家学者指出,物质文明的强大非常重要,但仅仅只有丰富的物质文明而精神世界荒芜,那也只会是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侏儒。
【期刊名称】《时代风采》【年(卷),期】2013(000)021【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变迁;物质文明;精神世界;专家学者;主城区;人口【作者】盂维东【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欧洲人介绍还铺着石板、鹅卵石的街市说:“你看,一百年都没变!”昆明人则指着街市介绍说:“你看,挖了又填,拆了又建,一天一个样,天天都在变!”昆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1240年悠久的建城历史,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然而,随着当今城市建设发展,名城的魅力已经在时光中渐渐褪色。
古城景象已成浮云时光流淌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支法国探险队远涉重洋后,在东南亚登陆,当他们来到昆明后,马上被这美丽的高原古都所陶醉。
那时的昆明城以五华山为中心,周围几平方公里内建有城墙,护城河如条白带绕在南面城墙外,城内、城外簇拥着一座座“一颗印”民居建筑,滇池、南盘江上帆影点点……如今,站在圆通山上放眼望去,整个昆明城到处高楼林立,古都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湮没在了城市的一次次改造之中:护城河被填平,城墙拆得只剩下圆通山东面20余米的一段,民居古建筑也被钢筋混凝土的楼房所取代。
“一颗印”民居是云南汉、彝先民吸收了中原地区建筑风格,再结合本土民居建筑特点而创造出的“特色建筑”,是滇池地区建筑文化的载体。
明、清时期,这种“三间两耳倒八尺”,整体方形如印章的小四合院建筑,广泛分布在昆明地区,甚至全省多个地州都大量兴建。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西南联大搬迁到昆明办学,不少教授都租住在昆明城郊的“一颗印”民居里,如闻一多和朱自清。
昆明北郊麦地村一带的“一颗印”建筑曾引起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关注和研究。
昆明市的历史演变与地区特色昆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
这座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特点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昆明市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特色。
一、历史演变昆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昆明是滇池周边的一个小城市,名为“昆明堡”。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逐渐成为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隋唐时期,昆明成为了南诏国的都城,南诏国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国家。
随着宋代的到来,昆明成为了云南省的行政中心,并开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
在明清时期,昆明市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变动,但仍然保持着其地区的重要地位。
二、地理特色昆明市地处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首先,昆明市的气候温和宜人,被誉为“春城”。
这里四季如春,气温适宜,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口。
其次,昆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锌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昆明市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盛产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产品。
再者,昆明市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连接了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
这使得昆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的商业和旅游活动。
同时,昆明市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研和教育中心,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三、文化特色昆明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彝族、哈尼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传统习俗。
昆明市的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活动等。
例如,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滇池古建筑群,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此外,昆明市还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为昆明市的文化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昆明市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特色使其成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城市。
我记忆中的昆明变化昆明的变化很大可谓翻天覆地,天天在变化,一年一个样。
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秩序井然。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昆明市的建筑基本都在10层以下,东风广场旁的邮电大楼和昆明百货大楼这些六七层楼的建筑物算得上是当时昆明最高的建筑物。
1985年,有十八层楼高的工人文化宫在东风广场建成开放,曾让无数昆明人兴奋不已。
因为这幢建筑物是当时昆明最高的建筑物,人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楼顶,俯瞰昆明城。
这座大楼见证了昆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欣欣向荣。
从没有高楼到有了保持纪录很多年的“文化宫”,再到现在高楼到处都是。
90年代后期,150米的昆明佳华广场酒店在昆明北京路上建成,成为昆明的第一高楼。
以后的几年里,在昆明涌现出邦克大厦、华域大厦、建设大厦欣都龙城186财智中心、世纪中心等一批高层建筑,时至今日,333米的南亚之门成为昆明人翘首以盼的摩天大厦。
昆明人记忆中那些似曾相识的老街、老巷,儿时巷道里欢快的游戏,甚至是馋人的小吃,都会牵动多少老昆明人的心绪。
个人感觉明显的有圆通大桥,当年那里都是平房,墙体脏脏的,道路崎岖、坑洼不平,现在虽然小东门那还有平房,但旁边的桃园广场也修建成附近居民主要休息的公园场所了。
城市的变迁,不禁让我们担心那原汁原味的老滇景象的流逝,担心那些灰色的建筑夺走了“春城”、“花园城市”的美丽印象,可当我们走在这座处处洋溢着现代气息的都市,感受到城市变化带来的幸福感。
我在昆明生活二十多年,见证了滇池由碧波荡漾到臭气熏天。
现在再看滇池、河道、湿地,发现水清了,并且没有任何臭味,这说明昆明市近几年确实是下了大力气整治滇池并取得显著成效,让我们又恢复对能治理好滇池的信心。
西山区园博园、滇池度假区永昌湿地、草海下穿隧道、西三环、岗头村隧道、张官营城中村改造项目、盘龙江、东二环、机场高速、新机场航站楼、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滇池泛亚国际城市湿地、环湖东路、大学城、市级行政中心……一路上,新昆明建设阶段性成果——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滇池治理、生态绿化、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项目一一展现在眼前。
昆明故城简介
昆明故城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旧称,位于昆明市西南10
公里,呈贡南部。
故城城址由一系列土丘堆积而成,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长约4000米,东西宽约3000米,总面积约420万平方米。
故城建于汉魏时期。
当时称为“昆阳”、“昆夷”或“昆池”,是古代滇国的都城。
随着历史的变迁,昆明故城已经废弃。
今在
昆明城内西北隅尚有一小土丘,高约4米,南临昆水河,为古代
昆明城的南界。
昆明故城为中国西南地区古代都城遗址。
由于地处高原山地
的环境特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城的选址十分重要。
它西临滇池,北依滇池山麓缓坡地带;南依高峻山岗;东与滇池接触;城
址内地势平缓、开阔。
故其城址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南、北、西三面环山,东面开阔平坦。
城内西北隅有一小土丘与之相望。
在故城遗址上建有昆明古城和南屏旧馆两个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故城的南屏旧馆和昆明古城两处建筑遗址都有其独特之处:
南屏旧馆建在土丘上,平面呈长方形,南临滇池山麓缓坡地带;
昆明古城的建筑遗址在一片平地上。
—— 1 —1 —。
引言概述: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索昆明城的前世今生,通过对昆明城的历史沿革、地理特点、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当代亮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昆明城的魅力与成就。
正文内容:一、历史沿革1.昆明城的起源和发展2.昆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变迁3.昆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4.昆明在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的角色5.昆明在近代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二、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对昆明城的发展的影响2.昆明城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人类居住的意义3.昆明城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特征4.昆明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5.昆明城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运用与保护三、文化传承1.昆明城的多元文化背景和文化交融2.昆明城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3.昆明城的历史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4.昆明城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5.昆明城的文化节庆活动与文化教育推广四、经济发展1.昆明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2.昆明城的现代化建设和城市规划3.昆明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便利化4.昆明城的地区合作与开放型经济发展5.昆明城的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环境五、当代亮点1.昆明城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2.昆明城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兼顾3.昆明城的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4.昆明城的城市品质和生活便利度提升5.昆明城的城市形象宣传与国际交流合作总结:通过对昆明城的前世今生进行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昆明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沿革、地理特点、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当代亮点等方面有着丰厚的底蕴和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昆明城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昆明城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