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西医治疗护理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42.60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可以通过以下护理措施来缓解便秘问题:
1. 饮食调理:
- 饮食宜清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 合理安排饭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
2. 生活习惯调理:
- 定时排便,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排便;
- 注重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肠蠕动,提高肠道蠕动速度;
- 避免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适当活动身体。
3. 中药调理:
- 中医药调理常采用草药配方,如芦荟、大黄、郁李仁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药方;
- 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保济丸等,但需请医生指导使用。
4. 针灸疗法:
- 针灸可以刺激肠道,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
- 可选择经络穴位,如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
需要注意的是,便秘问题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最好咨询中医师或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更专业的诊疗指导。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脾虚、肾阴虚、阳气不足等因素导致的一种病症。
因此,中医对于便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脾脏的功能以及滋补肾阳气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中医护理便秘的措施: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便秘的基础。
建议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另外,多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2. 肚脐按摩: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肚脐按摩,可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具体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按摩肚脐,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0分钟。
3. 中药疗法:中药治疗便秘有很多方剂可以选择,如大黄汤、承气汤等。
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按摩方法是用手指按压穴位,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每天按摩3-4次。
5.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热量和药性的作用来调理身体。
对于便秘,可以采用艾灸脐部和脚心的方法。
具体操作需要请教专业的艾灸师或中医师。
6.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于改善便秘非常有帮助。
可以选择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7. 心理疏导:有些便秘患者在心理上过于紧张,焦虑等也会对便秘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进行一些心理疏导的活动,如冥想、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调整情绪,缓解便秘的症状。
总之,中医护理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肚脐按摩、中药疗法、穴位按摩、艾灸疗法、运动调理和心理疏导等。
对于便秘患者而言,建议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便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及护理跟进措施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者排便困难、大便干硬的一种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便秘通常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等引起的。
而在西医理论中,便秘可能是由于缺乏膳食纤维、水分不足、运动不足、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便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都有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对便秘进行治疗和护理。
本文将就便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及护理跟进措施进行探讨。
一、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滋阴润肠等。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中医认为,作息不正常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便秘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规律作息,不要熬夜。
2.饮食调理便秘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一些绿叶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3.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医认为,情绪不畅也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便秘。
便秘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
二、西医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加强运动、多饮水、定期排便等。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便秘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2.加强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助于大便的排泄,因此便秘患者应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3.多饮水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排便,因此便秘患者应该多饮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量。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的优势在于可以综合利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从而更全面地治疗便秘。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以根据便秘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滋阴润肠等,帮助患者改善便秘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子午流注理论的中医护理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3-01-03T08:58:41.0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8期作者:曾晓蓓[导读] 功能性便秘属于是一种非全身性,或者是由肠道疾病引起的便秘,主要是因为肠功能紊乱而导致的曾晓蓓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00摘要:功能性便秘属于是一种非全身性,或者是由肠道疾病引起的便秘,主要是因为肠功能紊乱而导致的。
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日常经常喜欢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其会导致胃肠蠕动变缓,并且排便姿势不合理,或对排便刻意控制,也会导致便秘的出现。
同样,精神压力大等,也会使功能性便秘发作,为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护理方式。
子午流注属于中医学者所发现的一种规律。
中医理解为人体内十二条经脉所对应的每天的12时辰,因时辰在不断变化,所以在不同经脉内,气血于每天不同时间会有盛也会有衰。
从中医的哲学角度出发,对天人合一重视,其是大自然的重要构成部分,个人习惯需要与自然规律相符。
由此能够看出,以子午流注理论为基础的中医护理,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因此,本文对以子午流注理论为基础的中医护理,应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子午流注理论;中医护理;功能性便秘前言:功能性便秘属于临床高发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其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不仅会受到影响,甚至有时还会引起危重病症[1]。
西医对该疾病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等疗法,但这些方法仅能帮助患者缓解便秘症状,而且患者会产生比较大的药物不良反应。
在我国,中医子午流注历史悠久,它的理念基础源于《黄帝内经》,此种理论是将1日的二十四小时,即十二个时辰,与十二地支对应,和人体的十二个脏腑气血运行与五腧穴开合相结合,在十二时辰当中,人体的气血首尾所相接,并循环流注[2-3]。
在盛衰开合时,有时相特性,于特定时间点,可以将癌细胞杀灭,使得气血运行时间规律恢复至正常,以起到对疾病治疗的目的。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困难、大便量少、排便不规律或排便不尽等症状,但无明确的器
质性病变。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膳食、运动、药物、行为治疗等,并且经常会长期依赖药物使用。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以调理脾胃、通达气机为主要原则,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分
析症候,对症施治。
本文综述了近5年中,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
1. 针灸疗法
多篇文献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功能性便秘的症状。
比如,潘维等人的研究显示,在经过10次针灸治疗后,治疗组的排便次数与缩时排便反应时间均改善,且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
李翠等人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组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且患者满意度高。
2. 中药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王艳娟等人通过回顾近5年的相关
文献,发现中药口服制剂可以改善症状,但多数文献存在方法学缺陷和研究数据不够全面
的问题。
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柴胡苓桂枝茯苓丸能够明显缓解便秘的症状,具有长期疗效。
3. 推拿按摩
顾云等人的研究显示,推拿按摩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如增加排便次
数和改善排便质量等。
本研究还指出,推拿按摩对于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可能不亚于药
物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然而,由于缺乏
长期的随访数据和对于不同病因不同病机的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
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便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及护理跟进措施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或排便需要过程过长,在西医学中定义为一周少于3次或者排便时间超过30分钟的情况。
便秘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痔疮、肛裂等。
因此,如何治疗便秘成为医护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着较好的疗效。
具体方案为:西医治疗方案:1.饮食调理:便秘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黄瓜、红薯、果蔬等。
同时少吃高脂、高蛋白、甜食等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2.运动疗法:运动有助于推动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
3.药物治疗:常用的便秘治疗药物包括润肠剂、泻药等,能够改善排便情况。
1.针灸治疗:针灸通过调理人体经络,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通便的效果。
3.艾灸治疗: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肠道痉挛,促进排便。
护理跟进措施:1.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引导患者充分了解便秘与饮食、生活、心理习惯的关系,改变不良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有氧运动。
2.对药物治疗进行跟踪观察:监测患者使用药物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增加药物安全性。
3.配合医生进行针灸或艾灸治疗:通知患者治疗时间,引导患者如何保持舒适并避免疼痛。
4.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关注: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减缓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预防病情反复。
5.定期复查并评估:根据患者排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
同时要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对便秘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平衡神经内分泌系统有益。
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多层面的跟进,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便秘中医辩证施护[便秘中医辩证施护56例]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但粪质干燥,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症。
本病在临床常见,尤以中老年多见,女性较常见,目前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较差。
几年来我科运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护理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40例,年龄27-8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1年。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排便时间延长,3 d 以上排便1 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气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状;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2 辩证治疗及辩证施护热秘:①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口干口臭伴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
治法:泄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剂:麻子仁丸(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枳实12克,大黄10克(后下),火麻仁20克,北杏仁12克,郁李仁20克,瓜蒌12克,玄参15克。
水煎服。
②气机郁滞欲便不得,胁腹胀痛,嗳气频作,便少。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绛逆通便。
方剂:六磨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
处方:沉香10克,木香10克,槟榔15克,乌药12克,枳实12克,大黄10克,柴胡9克。
水煎服。
若气郁化火者,可加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
辩证施护: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心理护理。
每日晨起饮凉开水或蜂蜜水一杯,润滑肠道,以刺激肠蠕动,平时多饮水有泻热润便的作用。
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常食芹菜粥。
忌食辛辣厚味之品。
泻药宜偏凉服于清晨空腹效果最佳。
可针刺大肠俞、支沟、合谷、曲池、用泻法。
虚秘:大便不畅,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发白。
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方剂:黄芪汤(尤在泾《金匮翼》)加减。
处方:黄芪20克,陈皮10克,党参18克,当归12克,火麻仁30克,炙甘草6克。
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中西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医范畴内称为胸痹或者真心痛;在西医的范畴内称为冠状动脉堵塞,而造成的血液流动中断,使得心肌缺血所造成心肌的局部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对其疾病的恐惧,以及在治疗期间的长期卧床休息,进食量大大减小,使得患者的消化功能出现紊乱等因素,使得患者出现了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便秘的并发症。
一旦患者出现便秘,由于排便困难导致腹内压升高,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冠动脉的血流量出现较大的变化,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常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便秘的并发症或处理患者便秘的并发症。
现将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中西医护理方法综述如下:1便秘的概况1.1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粪便坚硬,排便费时费力,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2次或排便次数比原来排便次数减少1/3~1/2[1]。
1.2便秘的中医分型中医辩证分型:冷秘、热秘、虚秘、气秘。
冷秘患者的发病症状为:小便清长,且脸色也较为苍白,大便艰涩,排便比较困难,患者较怕冷,时常感到腰背酸冷。
患者的脉象比较沉迟[2]。
热秘患者的并发症状为,患者的面色较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会经常出现口干的现象[3]。
虚秘,这类患者尽管便意比较强烈,但是排便相对较困难,患者的脸色较清白,大便不干硬。
气秘患者,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经常腹胀。
1.2护理1.2.1西医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在发病之前是否有便秘史,以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4]。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便秘对患者的危害,其次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协助患者进行定时的排便,在患者在用完早餐时要给予患者便器,这时患者胃、结肠的反射最为强烈,患者比较容易排便。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以利于粪便的排除[5],方法如下:进行深呼吸,3~4次/d,4~5min/次,早晚为患者按揉腹部,首先,将两手搓热放在患者的腹壁上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做环行按摩,10min/次。
便秘的中西医治疗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3-02-21T15:45:07.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林颖曌[导读]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所导致的粪便坚硬,排便次数减少及排便困难[1]。
林颖曌(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安徽芜湖 241000)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所导致的粪便坚硬,排便次数减少及排便困难[1]。
便秘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便秘常致患者身心不适,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对于便秘不仅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还要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以便使患者早日康复。
1 便秘的病因及分型
西医根据病因把便秘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包括:(1)由于时间、地点、生活条件等改变及精神因素等造成排便习惯受到干扰或抑制;(2)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对肠道运动的刺激减少;(3)长期滥用泻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停止使用后引起便秘;
(4)结肠运动功能减弱或障碍,如活动过少,年老体弱,肠痉挛等致排便困难,如肠易激综合征等;(5)腹肌及盆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减退,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6)结肠冗长;(7)应用吗啡、钙通道阻滞剂、抗胆碱药物、抗抑郁药、镇静剂以及含钙、铝的抗酸药等使肠肌松弛引起便秘。
器质性便秘的病因包括:(1)直肠与肛门病变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排便疼痛造成惧怕排便;(2)结肠良性或恶性肿瘤、各种原因的肠粘连、肠梗阻、克隆氏病、先天性巨结肠等;(3)全身性疾病使肠肌松弛、排便无力;(4)其他:如血卟啉病及铅中毒引起肠肌痉挛亦可导致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其发病不外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情志失和、劳倦内伤、气血不足[1]。
根据便秘产生的原因和病情特征,中医把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种。
虚秘又分为气虚、血虚和阳虚型。
2 便秘的治疗 2.1西医治疗 2.1.1容积性泻剂:如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通过吸水后增加大便容积及肠内渗透压,增强导泻的效果。
2.1.2润滑性泻剂:包括液体石蜡、甘油、食用油以及多库酯类药物,可以润滑肠道、软化大便,促进大便排出。
2.1.3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PEG)、乳果糖、甘露醇、山梨醇等。
通过大分子物质,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大量水分使肠中容积增加,促进排便。
2.1.4促胃肠动力药:包括西沙必利、莫沙必利、替加色罗和伊托必利,其中西沙必利为非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以促进Ach的释放,发挥促胃肠动力作用;替加色罗和伊托必利是目前最新的胃肠动力药,分别为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2.1.5微生态制剂:常用药物有培菲康、思连康、金双歧、贝飞达、整肠生等。
通过产生大量的生理性细菌,改变便秘时的肠道菌群,并可产生有机酸促进肠壁蠕动,抑制腐生菌生长,减少体内腐生菌代谢产物吸收,防治肠麻痹,改善便秘症状。
2.1.6手术治疗:研究发现治疗慢性结肠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方式有以下4种[2]:结肠全切除、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端侧吻合术、结肠部分切除术。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耻骨直肠肌切开挂线术、闭孔内肌自体移植术、注射固定术、悬吊固定术、直肠膨出修补术、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出口梗阻修正术、肉毒素局部注射术等。
2.2中医治疗 2.2.1中药内治法
便秘属大肠传导失职,分实秘、虚秘。
实秘主要症状是除便秘外,伴有面赤身热、心烦失眠、口疮、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代表方有:防风通圣散、承气汤等;虚秘主要症状是除便秘之外,伴有面色晄白、气短疲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弱无力。
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
其他单药还有大黄、番泻叶等。
2.2.2中药外敷或灌肠疗法
研究发现采用生姜热敷脐部结合腹部按摩能明显提前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
研究还发现用葱白捣烂敷于脐部,可有效缓解小儿便秘。
文献报道将炒热小茴香敷于腹部,可显著增加胃肠蠕动。
此外,研究还发现用大承气汤灌肠,能明显缓解肿瘤患者便秘情况。
2.2.3针灸治疗
田慧芳等采用电针加中频治疗仪治疗便秘30例,取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
实秘者加建里、大横等穴;虚秘者加下脘、关元、气海等穴。
治愈18例,好转12例。
王宁等采用中药与耳针并用治疗便秘,中药温运脾胃,理气和中,降逆止呕之法,耳针疗法:取耳穴神门、交感、胃三穴为主穴,配穴选皮质下、肝等,总有效率85.7%。
张锋利等采用电针双侧天枢穴和双侧足三里穴治疗肿瘤患者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所致便秘,总有效率达97%。
2.2.4推拿
张相安等采用中药配合推拿治疗便秘62例,推拿方法:横擦八髎、胸上部以透热为度,同时按揉足三里、支沟、大肠俞各5min,以酸胀为度,连续7d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62例中,治愈47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有效率95.16%。
2.3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行为-心理治疗方法,具有非侵入性、易忍受等优点。
包括压力介导的生物反馈和肌电图介导的生物反馈,是利用声音和影像的反馈,刺激训练病人正确地控制盆底肌肉的舒缩,从而阻止便秘发生,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有一定疗效,而对其他类型的便秘疗效尚有争议,同时其作用机制和疗效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 便秘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便秘患者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其情绪舒畅,避免外界刺激,并使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流通、湿度适宜。
护理时应在采取帮助排便措施的同时,分析产生便秘原因,树立信心,鼓励患者保持豁达健康的精神状态,安慰患者不必过于紧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养成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睡眠。
3.2起居指导
指导督促协助便秘患者建立正常排便习惯,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按时如厕,以环境诱导排便;保持精神愉快。
督促患者多下床活动,根据病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胃肠蠕动。
帮助患者形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3.3饮食指导
纤维素可以增加大便体积,留住水分,并作为肠道细菌的营养物质,使肠内菌群增加,并产生气体,同时纤维素可以刺激肠蠕动,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减少肠腔内压力,并软化大便。
便秘者平时应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菠菜、萝卜、香蕉、香梨。
3.4穴位按摩
每天以双手示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按结肠行走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顺时针环行按摩,每日2~3次,15~20min/次,有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的作用。
排便时可双手压在下腹,做咳嗽动作,增加腹压。
也可用示指按压天枢穴,通过穴位刺激和增加腹压,促进排便。
3.5保健指导
(1)定时排便;(2)安排适当的活动;(3)建立合理的食谱;(4)床上使用便盆;(5)正确使用通便剂。
4 结语
便秘虽属肠道病变,症状较单纯,但患者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便秘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对症为主,易产生耐药性,疗效不稳定,如用药不合理,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损伤大,疗效不确切,术后并发症多。
中药治疗便秘有明显优势,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以人为本。
中药不仅在解除便秘的同时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也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质状况,这些是单纯使用西药所难以达到的。
轻度便秘患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口服中药改善症状;重度的可配合针灸推拿、中药灌肠等治疗手段,疗效显著。
一般的便秘如果不是因疾病引起,大部分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作息、改善饮食、适量运动来排便,因此养成合理的饮食、排便习惯和适当的运动习惯,对稳定疗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海青,李玲莉.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15):5191-2.
[2]汪东升.4种术式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结果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5):59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