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制动性能改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3.87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ADAMS的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概述本文以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和软件,从新车型开发中悬架系统优化选型的角度,对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仿真,旨在研究悬架系统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影响。
文章提出了建立悬架快速开发系统平台的构想,并以新车型开发中的悬架系统优化选型作为实例进行阐述。
简要介绍了汽车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设计要求。
概述了多体动力学理论,并介绍了利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于ADAMSCar模块,分别建立了麦弗逊式和双横臂式两种前悬架子系统,多连杆式和拖曳式两种后悬架子系统,以及建立整车模型所需要的转向系、轮胎、横向稳定杆等子系统,根据仿真要求装配不同方案的整车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悬架系统在左右车轮上下跳动时的车轮定位参数和制动点头量、加速抬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汽车侧倾运动时悬架刚度、侧倾刚度、侧倾中心高度等侧倾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前后悬架系统进行初步评估。
1. 悬架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在车辆动力学中的作用悬架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负责连接车轮与车身,不仅支撑着车身的重量,还承受着来自路面的各种冲击和振动。
悬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稳定的乘坐舒适性,保持车轮与路面的良好接触,以确保轮胎的附着力,以及控制车辆的姿态和行驶稳定性。
在车辆动力学中,悬架系统扮演着调节和缓冲的角色。
当车辆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时,悬架系统通过其内部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吸收并减少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从而保持车身的平稳,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同时,悬架系统还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面的变化,自动调节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位置,确保车轮始终与路面保持最佳的接触状态,以提供足够的附着力。
悬架系统还对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悬架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车辆的操控性能,使驾驶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受到车辆的行驶状态,从而做出更为精确的操控动作。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第四章汽车悬架设计悬架是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称。
悬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为此必须在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提供弹性联接,依靠弹性元件来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向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
采用弹性联接后,汽车可以看作是由悬挂质量(即簧载质量)、非悬挂质量(即非簧载质量)和弹簧(弹性元件)组成的振动系统,承受来自不平路面、空气动力及传动系、发动机的激励。
为了迅速衰减不必要的振动,悬架中还必须包括阻尼元件,即减振器。
此外,悬架中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所有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位移特性的连接装置统称为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以及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及纵倾中心的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力。
在有些悬架中还有缓冲块和横向稳定杆。
尽管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型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及导向机构的作用,麦克弗逊悬架(McPherson strut suspension,或称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中的减振器柱兼起减振器及部分导向机构的作用,有些主动悬架中的作动器则具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部分导向机构的功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试题及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1.电子控制单元(ECU)主要由输入回路、A/D转换器、计算机、输出回路组成。
(√)1 1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利用空气流动时在节气门上方喉管产生负压,吸出汽油,经过雾化后送给发动机。
(×)2.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输入进ECU后,首选通过输入回路,其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都直接输入微机。
(×)3.进气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和测量发动机运行时吸入气缸的空气量,其中空气流量是由发动机内燃烧汽油产生负压后自动吸入的,是无法控制的。
()4.二氧化锆(ZrO2)氧传感器中,二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在温度高时,氧离子在内部容易移动,会产生氧浓度差的电效应,因此需要加装瓷加热器。
(×)1.二氧化钛(TiO2)氧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二氧化钛的电阻值随氧含量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制成的。
(√)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通常具有正温度系数。
(×)3.电磁喷油器的喷油量取决于ECU提供的喷油脉冲信号宽度。
(×)7.控制空气量的执行机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节气门最小开度节气门直动式;另一种控制节气门旁通气道中空气流量的旁通空气式。
(√)8.由于三元催化转换装置的特性是空燃比附近的转换效率不高,所以必须将空燃比控制在大于:1的范围。
(×)5.共振式的压电爆震传感器,当振荡片与被测发动机爆震时的振动频率不一致时,压电元件有最大的谐振输出。
(×)6.点火提前角过大,即点火过早,容易产生爆震。
(×)7.怠速控制的实质是通过调节空气通道的流通面积来控制怠速的进气量。
(√)8.在排放控制中,三元催化剂的催化和还原能力很强,但在空燃比低于时,其转换效率很低,只有在空燃比大于:1时,才能高效进行还原。
(×)9.在巡航控制中,节气门由执行器通过另一个臂,代替驾驶员的踏板对节气门进行控制。
主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是用一个有自身能源的力发生器来代替被动悬架中的弹簧和减振器。
根据作动器响应带宽的不同,主动悬架又分为宽带主动悬架和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也被叫做全主动悬架和慢主动悬架。
全主动悬架系统所采用的作动器具有较宽的响应频带,以便对车轮的高频共振也加以控制。
作动器多采用电液或液气伺服系统,控制带宽一般应至少覆盖0〜15Hz,有的作动器响应带宽甚至高达100Hz。
结构示意图见上图。
从减少能量消耗的角度考虑,也可保留一个与作动器并联的传统弹簧,以用来支持车身静载。
主动悬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要求作动器所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跟踪任何力控制信号。
因此,它为控制律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设计空间,即如何确定控制律以使系统能够让车辆达到最佳的总体性能。
近二十年来,有大量关于主动悬架的研究论文及专题回顾文献发表。
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悬架能够在不同路面情况及行驶条件下显著地提高车辆性能。
主动悬架的研制工作起始于八十年代。
Lotus 制造了第一辆装有主动悬架的样车。
其系统的响应可达30Hz,它可使乘坐舒适性和转弯及制动时的车身姿态控制提高约35%还有一些主动悬架实施的例子,如Lotus Turbo Esprit 、Damlar Benz的试验样机系统、BMW和Ford等。
然而,由于这些主动悬架系统具有的高成本、高能耗、增加的重量及复杂程度,使主动悬架仅限于样车及一些赛车等有限的应用上。
结构上,有限带宽主动悬架通常由作动器与一个普通弹簧串联后,再与一个被动阻尼器并联构成,见上图。
这种系统在低频时(一般小于5 或6 赫兹)采用主动控制,而高于这个频率时,控制阀不再响应,系统特性相当于传统的被动悬架,而被动悬架在高频时的效果也比较好。
由于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作动器仅需在一窄带频率范围内工作,所以它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及复杂程度,比全主动悬架便宜得多。
尽管如此,它的主动控制仍然覆盖了主要的车身振动,包括纵向、俯仰、侧倾以及转向控制等要求的频率范围,改善了车身共振频率附近的行驶性能,提高了对车身姿态的控制,性能可达到与全主动系统很接近的程度。
主动悬架技术的分析主动悬架技术(Active Suspension System)是一种通过控制车辆悬挂系统来适应路面状况和车辆动态特性的先进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感知路面情况,对悬挂系统进行实时调节,从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本文将对主动悬架技术的原理、优势、应用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首先,主动悬架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情况,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实时计算出最佳悬挂特性,并通过液压、电动或者电磁力等方式对悬挂系统进行调节。
这种实时调节能够使车辆的悬挂系统更好地适应路面情况,保持车身平衡,减少车身摇晃和侧倾,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相比于传统悬挂系统,主动悬架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它能够大幅度提升乘坐舒适性。
传统悬挂系统在通过减震器提供悬挂刚度时,需要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主动悬架技术通过实时调节悬挂特性,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车速自动调整刚度,使乘坐更加平稳舒适。
其次,主动悬架技术能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车速、转向角度、加速度等参数来实时调节悬挂刚度和阻尼,从而减少车身的侧倾和悬挂系统的回弹,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尤其在高速行驶和急转弯等情况下,能够更好地保持车辆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主动悬架技术还具有适应性强和可调节性好的特点。
悬挂系统可以根据路面状况的变化实时调整刚度和阻尼,因此可以适应各种路况和行车状态。
而且,主动悬架系统通常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悬挂模式,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式,如舒适模式、运动模式等,从而调节悬挂特性,以适应不同的行车场景。
主动悬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一些高端汽车中得到应用,如宝马、奔驰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预计主动悬架技术将逐渐普及到中低端汽车中。
尤其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能将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从而推动了主动悬架技术的市场需求。
文/江苏 高惠民车载视觉感知预瞄下的主动悬架控制分析与实车应用(五)(接上期)(3)AI主动悬架系统功能48V电动力引进后,很多新技术也随之而来,像这款机电混合主动悬架系统等。
这一悬架系统不必采用液压技术来辅助空气悬架系统的运作、支撑车体,就可使每个车轮都可以分别上下微调。
如车辆行驶时左前轮受不平路面冲击,使前部车身上移,产生的垂直加速度由电子悬架控制单元内传感器监测。
同时,左前悬架会被轻微压缩,压缩量会被相应的车身高度传感器获取。
电子悬架控制单元综合评价多项数据信息,指令减小左前电控减振器的阻尼。
同时,电子悬架控制单元指令前AI悬架48电力电子控制器输出信号,作动左前执行器将与其连接的扭力杆的预紧力调整至最小值,通过该措施充分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车身的垂直加速度限制在舒适水平。
全新奥迪A8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配有车载多种环境感知传感器,如图45所示。
其中前向单目摄像头(镜头与行驶方向相同)可以获取车辆前方16~65英尺(5~20m)的道路表面数据,每隔5ms更新一次以图片形式显示出路况,然后电子悬架控制单元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通过AI主动悬架执行器调高或降低悬架,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路况变化,如:路面车辆减速带、路面坑洼或凸起障碍物等。
图46所示为前悬架的动态调节。
图46 AI主动悬架动态调节示意图在过弯加速度很大时,主动悬架控制车身向相反方向倾斜,即向弯道内侧倾斜。
为弯道外侧的车轮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减小车身侧倾。
正是这种主动式动态系统的使用,使车辆底盘具备了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好的车体平衡效果,过去即使是在A8这样的高端车型上,也无法体验到这种效果。
这一系统还和车上的预警式侧向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相连,对侧面以超过25km/h速度运动的物体接近车辆侧向碰撞时,随之能在0.5s内将这一侧的车身紧急提高约80mm,将碰撞力引向刚性更强的门槛区域吸收冲撞能量,而非车门。
这样可以使冲击力减少至一半。
各种悬挂的优劣对比2010年11月05日15:13腾讯汽车综合报道我要评论(6)字号:T|T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
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挂系统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悬挂系统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总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
从外表上看,轿车悬挂系统仅是由一些杆、筒以及弹簧组成,但千万不要以为它很简单,相反轿车悬架是一个较难达到完美要求的汽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挂系统既要满足汽车的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其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对立的。
比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汽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汽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的不良倾向,不利于汽车的转向,容易导致汽车操纵不稳定等。
(一)非独立悬挂系统非独立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两侧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架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
非独立悬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由于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较差,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多用在货车和大客车上。
(二)独立悬挂系统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
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
1.电子控制单元ECU主要由输入回路、A/D转换器、计算机、输出回路组成; √ 1 1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利用空气流动时在节气门上方喉管产生负压,吸出汽油,经过雾化后送给发动机;×2.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输入进ECU后,首选通过输入回路,其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都直接输入微机;×3.进气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和测量发动机运行时吸入气缸的空气量,其中空气流量是由发动机内燃烧汽油产生负压后自动吸入的,是无法控制的;4.二氧化锆ZrO2氧传感器中,二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在温度高时,氧离子在内部容易移动,会产生氧浓度差的电效应,因此需要加装瓷加热器; ×1.二氧化钛TiO2氧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二氧化钛的电阻值随氧含量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制成的;√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通常具有正温度系数; ×3.电磁喷油器的喷油量取决于ECU提供的喷油脉冲信号宽度; ×7.控制空气量的执行机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节气门最小开度节气门直动式;另一种控制节气门旁通气道中空气流量的旁通空气式; √8.由于三元催化转换装置的特性是空燃比附近的转换效率不高,所以必须将空燃比控制在大于14.7:1的范围; ×5.共振式的压电爆震传感器,当振荡片与被测发动机爆震时的振动频率不一致时,压电元件有最大的谐振输出; ×6.点火提前角过大,即点火过早,容易产生爆震; ×7.怠速控制的实质是通过调节空气通道的流通面积来控制怠速的进气量; √8.在排放控制中,三元催化剂的催化和还原能力很强,但在空燃比低于时,其转换效率很低,只有在空燃比大于14.7:1时,才能高效进行还原; ×9.在巡航控制中,节气门由执行器通过另一个臂,代替驾驶员的踏板对节气门进行控制;×9.无级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加速和减速,工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带来动力传动系统的冲击,使发动机的排放污染增加; ×10.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如果前轮先抱死,汽车可能会侧滑,如果后轮先抱死,则汽车可能会失去转向力和跑偏; ×11.为了使得汽车运行舒适,应将减震器阻尼设置较小,而当高速赛车时,可选择高阻尼值,以利于安全性的提高; √12.悬架系统中的气体弹簧刚度是可调节的,而普通机械弹簧刚度是不可变的; ×13.汽车的助力转向系统就只有在停车和低速时提供助力,使得转向时操纵省力; √14.在四轮转向系统中,当车速低于35Km/h时,后轮与前轮转向的方向一致; ×15.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单独使用气囊极易造成人员伤害;√16.自动变速系统中,ECU除了控制换档时刻和锁止控制,在N到D的后坐控制中,变速器不是直接进入1档,而是先进到2档或3档,然后再回到1档,这样可减少换档冲击和减轻后仰;2.从部件上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由 B 三部分组成;A进气系统、节气门、ECU B供油系统、进气系统、ECUC进气系统、汽油喷射系统、节气门D化油器、进气系统、ECU1.HC 的生成机理主要是 AA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缸壁淬冷B 在局部氧和低温下由于烃的不完全燃烧C 燃烧室的高温条件下,氧和氮的反应D 混合气的形成和分配不均匀2.CO 的生成机理主要是 BA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缸壁淬冷B 在局部氧和低温下由于烃的不完全燃烧C 燃烧室的高温条件下,氧和氮的反应D 混合气的形成和分配不均匀3.NOx 的生成机理主要是 CA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缸壁淬冷B 在局部氧和低温下由于烃的不完全燃烧C 燃烧室的高温条件下,氧和氮的反应D 混合气的形成和分配不均匀4.影响排放中有害气体的生成因素有 AA 空燃比和点火时刻B 怠速时刻C 汽车制动D 废气再循环1. 二氧化锆氧传感器在过量空气系统系数α=1时产生突变,α<1时输出为___,α>1时输出为___; CA1V,2V B0V,1V C1V,0V D0V,5V5.汽车电子控制是从发动机控制开始的,而发动机的电子控制是从控制 C 开始的,这也是发动机最重要的控制内容;A 空燃比B 怠速时刻C 点火时刻D 废气再循环6.汽车中电子控制单元又称: B ;ACPU BECU CABS DASR7.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参数中的灵敏度K 可表示为 A ;其中,y 为输出,x 为输入,fs 为量程,M 为最小检测量;A dx dy K /=B M CN K /=C %100*fsx K ∆= D x K ∆= 3.装在供油总管上的汽油压力调节器是用以调节系统油压的,目的在于保持喷油器内与进气支管内的压力差为 C kPa;A10 B50 C250 D5001.汽油压力调节器的主要功用是:使系统油压与进气支管压力之差保持常数,一般为B ; A150kPa B250kPa C350kPa D450kPa6.汽油喷射系统按照喷油器的安装部位可分为 C ;A 机械式、机电式、电控式B 连续喷射、间歇喷射C 单点汽油喷射、多点汽油喷射D 同步、非同步喷射6.电磁喷油器的喷油量取决于电磁阀打开的时间,也就是取决于ECU 提供的 A ;A 喷油脉宽B 发动机冷液温度C 空燃比D 进气温度7.点火系统中控制的几个要素是 CA 分电器、闭合角B 提前角、点火头C 提前角、闭合角、爆震控制D 通电时间、爆震控制7.空燃比闭环控制的实质在于保持实际空燃比为B ;A25:1B14.7:1C10:1 D5:14.脱氧的二氧化钛TiO2氧传感器的电阻值迅速__,在存在氧气的环境中,它重新获得氧气,电阻又__,于是浓混合气燃烧,其电阻值会__,稀混合气燃烧,电阻值__; AA 下降、恢复、下降、上升B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C 下降、下降、上升、上升D 上升、上升、下降、下降5.步进电机是一种角度执行机构,当其步距角是1.8°时,在输入10个脉冲后,电机轴会旋转的角度为A ;A180° B18°C360°D36°8.车轮滑移成分在车轮纵向运动中所占的比例可用滑动率S来表示,当车轮滑移时 CAS=0 BS=100% C0<S<100% DS>100%9.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滑动率控制在 BA0~10% B10%~20% C20%~30% D30%~40%9.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可分为位移控制和 B 控制两大类;A方向B时间C速度D质量10.汽车三通道防抱死制动系统中,一般对前轮进行___,后轮进行___; AA独立控制、一同控制B一同控制、独立控制C独立控制、独立控制D一同控制、一同控制10.半主动悬架系统中减振器阻尼力的改变是通过 B 改变的;A改变弹簧的机械刚度B改变控制阀节流孔的流通面积C改变液控油缸中的油压D改变控制阀调整螺钉的长度11.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采用 BA液压装置B电动机C气动装置D电磁阀12.在轻型汽车上广泛应用的无级变速传动是采用 CA液压传动B液力机械传动CV带传动D皮带传动9.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减小发动机转矩对汽车实施制动等措施,把滑转率控制在 B 之间; A5%~10% B5%~15% C10%~20% D20%~30%1.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有哪三个答: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2.简述转向行驶的前驱车辆在制动和加速时,汽车容易出现的状况;答:转向行驶的前驱车辆,急松节气门或制动,汽车有过多转向的增量,车辆的不足转向趋势减弱,大功率发动机或制动力度过大还可能因过多转向,出现“卷入”现象;反之,在弯道上行驶的车辆急加速,则有不足转向增量出现,易发生“驶出”现象;1.按顺序写出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空气供给系统中进气的通路;答:空气经空气过滤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进气总管、进气支管进入各缸2.写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按结构分类的D型和L型的区别;答:D型以进气管内的压力和发动机转速来控制喷油量,适用于电子控制,可以提高控制精度;L型用空气流量传感器直接测量进气管内的空气流量,并与计算机中预定方案比较确定喷油量,L型空气流量传感器是可动机械式,故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低;1.电子控制给汽车控制带来很大的优势,试简述在节油方面上电子控制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原因;从其所控制的装置等方面进行描述答:汽车发动机采用电子综合优化控制,与传统的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可以节约燃油消耗10%-15%左右;汽车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参数控制的机械,而且行驶条件随机变化;对其采用优化控制后,计算机可以对控制对象的有关参数进行适当采样,然后进行数据处理,最终控制汽车的执行机构,这样便可使汽车在最佳工况下工作,以达到节油目的;1.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优越性有哪些答:1.减少汽车修复时间 2.节油 3.减少空气污染 4.减少交通事故 5.提高乘坐舒适性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检测进气量的电路有两种,一种是电压比检测,一种是电压值检测;如图示U B为电源电压;试分别说明这两种工作条件下的实际流量计的输出;并说明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答:电压比检测:U s=V c—V s,特点是电源电压变化时,信号U s和U B按比例变化,输出信号U s/U B保持不变,确保空气流量计测量正确;电压值检测:U s= V s—V E2=V s,特点是直接反映进气量的数值,电压U s与进气量成正比,且呈线性关系;3.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质量流量式喷射系统按吸入的空气流量及该工况下的空燃比来确定每循环的喷油量;试根据图说明其工作原理;3.电控点火系统中,简述其能够点火的要求;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电压2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3最佳点火提前角/点火时刻4.实际点火提前角由哪三部分组成,并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组成;初始点火提前角是ECU根据发动机上止点位置确定的固定点火时刻,其大小随发动机而异;基本点火提前角是ECU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进气支管压力信号或进气量信号,在存储器中查到这一工况下运转时相应的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或延迟角是ECU根据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对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是控制更加准确5.点火提前角的修正包括哪4部分1暖机修正 2过热修正 3怠速稳定性的修正 4最大和最小提前角控制6.用于检测爆燃传感器信号的传感器有哪三类第一类利用装于每个气缸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爆燃引起的压力波动;第二类把一个或两个加速度传感器装在发动机缸体或进气管上,检测爆燃引起的振动;第三类对燃烧噪声进行频谱分析;4.写出汽车滑动率的定义式,并说明汽车纯滚动和纯滑动时定义式中各参数的值;定义式:s=v-rw ×100%v式中s-车轮的滑动率v-车轮中心的纵向速度r-车轮的自由滚动半径w-车轮的转动角度当车轮纯滚动时,v=rw;s=0;当车轮抱死纯滑动时,w=0,s=100%.5. 简述常见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式中经济模式与动力模式的区别;答:经济模式:这种控制模式是以汽车获得最佳燃油经济性为目标来设计换挡规律的;当自动变速器在经济模式状态下工作时,其换挡规律应能使发动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经常处在经济转速范围内运转,从而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动力模式:这种控制模式是以汽车获得最大的动力性为目标来设计换挡规律的;在这种控制模式下,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规律能使发动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经常处在大功率范围内运转,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爬坡能力;5.简述ABS系统的优点;答:1能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2能增加驾驶员在制动过程中控制转向盘、绕开障碍物的功能3能保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6.简述主动悬架系统与普通悬架系统的区别;主动悬架是一种具有做功能力的悬架,不同于单纯地吸收能量、缓和冲击的传统悬架系统;它在下述几方面使汽车性能得到改善:(1)悬架刚度可以设计得很小,是车身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以保证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2)采用主动悬架系统时,因不必兼顾正常行驶时汽车的舒适性,可将汽车抗侧倾、抗纵摆的刚度设计得较大,因而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得以提高(3)汽车载荷变化时,主动悬架系统能自动维持车身高度不变,汽车即使在凹凸不平道路上行驶也可保持车身平稳(4)普通汽车在制动时车头向下俯冲,由于前后轴载荷发生变化,使后轮与地面的附着条件恶化,延长了制动过程;主动悬架系统可以在制动时使车尾下沉,充分利用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条件,加速制动过程,缩短制动距离(5)主动悬架可使车轮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即车轮跳离地面的倾向减小,因而可提高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从而提高了汽车抵抗侧滑的能力。
浅析汽车悬架系统第一章概述1.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主要是介绍汽车的悬架系统,其中包括悬架系统的分类与组成及悬架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
其中还主要简介了独立式悬架系统和非独立式悬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构造,也简介了电控悬架系统。
还介绍了一些关于汽车悬架系统最新技术和发展过程。
在本课题还浅谈了汽车悬架系统的的维护和汽车悬架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弹性元件的断裂、减振器失效、等)及故障所引发的原因,还有汽车悬架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以及对未来汽车悬架系统技术发展的展望。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统称。
汽车悬架的作用:对不平衡路面造成的汽车行驶中的各种颤动、摇摆、和振动等,与轮胎一起予以吸收和减缓,从而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并提高驾驶稳定性;将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传输至底盘与车身;支撑车桥上的车身,并使车身与车轮之间保持适当的几何关系。
近年来,高速路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汽车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汽车的性能,提高汽车的质量和档次,突出汽车工业的经济效益,各国汽车行业竞相开发更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高性能汽车,除了对汽车的其他总成进行更有效的改进之外,对汽车的悬架系统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改良。
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各种柔性适时控制技术的发展,用这些技术装备起来的汽车悬架系统,既使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又促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1.3 汽车悬架系统发展过程在车轮上首先使用钢质弹簧悬架的是18世纪的法国人,那是一种扁平状的单片弹簧。
至1763年,美国的特雷德维尔取得螺旋弹簧的第一个专利。
1804年,英国伦敦的奥巴代亚艾略特发明了叶片弹簧悬架,但只是简单地把一块块钢板叠起来夹紧,再在两端与车子用钩环连接。
1805年,埃利奥特获得椭圆形和半椭圆形弹簧板的专利。
1878年,法国勒芒的大阿米迪博利发明了采用片簧做前轮独立悬架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