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人工湖植物的合理配植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简述湖边的植物配置湖边的植物配置是指在湖泊周边进行植物布置,以增添湖边景观的美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湖边植物配置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述湖边的植物配置的重要性、植物选择原则以及布局方式。
湖边的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湖边的植物配置可以为湖泊周边营造出更加美丽的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宜人的环境。
其次,植物配置可以起到美化水域的作用,使湖边更加生机勃勃,增添自然的气息。
此外,植物配置还可以起到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作用,为湖泊提供栖息地,改善湖泊的水质。
在湖边的植物配置中,植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首先,应选择适应湖泊环境的植物,能够耐受湖边的湿润环境和湖水的浸泡。
常见的湖边植物包括芦苇、香蒲、碧莲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湿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湖泊的湿润环境。
其次,植物的生长形态也需要考虑。
应选择高大而繁茂的植物,以营造出更加浓密的绿化景观。
最后,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也应考虑。
选择具有较长生长周期和能够自然繁殖的植物,可以减少人工养护的成本和工作量。
湖边的植物配置的布局方式也需要注意。
首先,应根据湖边的地形和水质条件进行合理的布局。
对于湖岸较为平缓的地方,可以选择适合生长的水生植物,形成湖泊的自然边界。
对于湖边有较陡峭的地方,可以选择适应该环境的岩生植物或悬崖植物,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其次,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
可以选择生长较高的植物作为主植物,再搭配生长较低的植物或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层次感。
同时,还可以在湖边布置适当的石块或木质景观元素,增加景观的丰富性。
湖边的植物配置还需要注意植物的养护和管理。
在植物生长初期,需要适时浇水、施肥和修剪,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还需要定期清除湖边的杂草和落叶,保持湖边的整洁。
另外,应合理利用湖水进行植物的浇灌,减少用水的浪费。
综上所述,湖边的植物配置在湖泊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适应湖泊环境的植物,进行科学的植物布局,可以增添湖边景观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河道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参考植物配置说明)水生植物是指生长环境为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
水生植物可分为以下四类:1、挺水植物: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芦苇、菖蒲、香蒲、水葱、水生美人蕉、慈姑、灯心草等;2、浮叶植物: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睡莲、荷花、萍浮草、王莲等;3、漂浮植物:指根部不生长在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在水里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浮萍、红萍、水鳖等;4、沉水植物:指整个植株全部没入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金鱼藻、菹草、黑藻等。
主要的植物配置表九、后期管理人工湿地后期管理主要包括结构管理和植物管理两方面:(1 )结构管理人工湿地的各项结构管理在于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延长湿地使用年限。
任何细微的损坏或裂缝,都会因不断的污水流动,造成损坏不断扩大,因此必须定期(如每月)对人工湿地池体如坝、泄洪沟及其它控制水流的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
(2)植物管理植物是人工湿地处理核心,也是人工湿地后期管理最重要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是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
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如在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
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成活。
2)控水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3)及时收割植物人工湿地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成熟后应对植物进行及时收割,并处理和利用。
一般的植物收割时间为上半年的3〜5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
4)做好日常护理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
5)暴风雨后的维护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6)冬季对植物的处理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掉,降低负荷。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几条建议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景观效果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1、临水植物的配置
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池泉、河流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
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以丰富水景。
2、临山石植物的配置
假山、置石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
有时可在石旁配置2株小乔木或花灌木。
需要遮掩时,可种爬墙虎、地锦等攀援植物。
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麦冬、葱兰或低矮花卉相配。
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
3、临建筑物植物的配置
一是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如果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
二是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起稳定基础的作用。
屋角点缀一株花灌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墙面可配植攀援植物以遮挡;如有雕像,旁边宜密植有适当高度的常绿树作背景。
4、园路植物的配置
规则式的园路,两旁种植2种以上乔木或灌木相互搭配,形成起伏。
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
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或观赏性强的孤植树或树丛,起导游作用。
在次要园路或小路路面,可部分镶嵌草皮,以丰富园路景观。
活久见!园林水景植物的配植方式大公开!- 园林绿化导读: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在喧闹的城市里再现自然的美好风光,这也就要求了植物景观配植要达到更高的层次。
园林水景植物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秉承了植物造景这一基本的原则。
近似性和一致性的植物配植在一起能产生协调感。
关键词:景观,水景,植物配植0. 前言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在喧闹的城市里再现自然的美好风光,这也就要求了植物景观配植要达到更高的层次。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园林水景植物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秉承了植物造景这一基本的原则。
1园林水景植物配植的艺术原则园林水景多以不同规模与形式的水体表现出来,这些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
园林中各类水体景观,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是借助植物来丰富园林景观的。
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而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成为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园林中水景观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园林水景观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古往今来的设计经验与法则的睦,园林水景植物景观设计一般应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1.1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如湖、河的护堤绿化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①抗冻、抗热能力②抗病虫害能力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2.1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calamus Linn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2.2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铁锨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
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
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2.3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种植方法:以根茎分株繁殖。
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人工湿地是利用植物树木和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生态工程。
在人工湿地的建设过程中,树木的配置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净化效果。
以下是关于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的一些建议。
一、树木配置1.选择适宜的树种在人工湿地的树木配置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
这些树种应该能够适应湿润环境,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自净能力。
常见的树种包括芦苇、蒲公英、香蒲、红柳等,它们在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树种多样性人工湿地的树木配置应该具有一定的树种多样性。
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树种多样性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和生态服务,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树木植被结构在进行树木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树木植被结构的布局与设计。
根据人工湿地的实际情况和功能需求,可以合理地设计出合适的树木配置方案。
通过合理的植被结构,可以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和生态景观价值。
二、树木管理1.定期修剪人工湿地中的树木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和管理。
通过修剪树木,可以保持植被的良好状态,促进新的生长和更新;还能够保持湿地的透光性和通风性,避免出现树木过于密集的情况。
2.浇水施肥在树木管理过程中,需要适时地对树木进行浇水和施肥。
这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保持植被的生态效应,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还需要注意对施肥和浇水的量和频率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防治病虫害在树木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抗病虫害的侵害。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保护树木的健康生长,维护人工湿地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还应该尽量采用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4.监测和评估树木的配置与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树木的生长状态和湿地的水质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这能够确保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净化效果达到理想的要求,并且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湖边的植物配置
湖边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湖面的生态环境和美学要求。
以下是一些配置原则:
1. 选择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以丰富水景。
这些植物可以构成主景,或与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营造开阔湖岸的植物配置效果。
2. 植物配置要注意远景、近景和孤植的种植方式,以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
3. 沿湖景点要突出季节景观,注意色叶树种的应用,使湖水随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色彩。
4. 对于湖边的攀爬植物和散尾葵等枝条较软的植物,可以利用它们软化工程型池岸,增加层次感,创造活泼和宁静的景观。
此外,在进行湖边植物配置时,还需考虑水深、面积及形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化方式来美化湖面。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园林专家。
景观园林中水生植物的配置摘要:水生植物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创造了园林意境,而且还具有净化水体的生态作用,在园林中应用广泛。
文章就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原则、形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生植物;景观园林;生态1 景观园林景观园林是一门涵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已不单纯是艺术或自我表现了,已成为一种规划未来的科学。
现代景观园林具有以下特点: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交融;现代景园的开放性与公众性;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园;同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面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作为地理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园林景观是近年来流行于房地产业的时髦概念,想象力的代名词。
这是一种与现代居住设计相结合的园林景观,是一种值得期待,但在实际入住后,往往需要借助丰富想象力才能完全欣赏的“神往式”环境艺术美景。
现化园林景观就得需要在保持城市和住宅小区环境美为目的的同时,也要让人们从紧张的生活压力中心灵得到释放,在园林景观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魅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风景区、城市绿化、地产开发等各个领域对水景绿化关注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水生植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生植物在景观园林中也越来越重要了。
2 常见的几种水生植物2.1 满江红满江红科满江红属浮水植物。
植株呈三角形,全形态特征浮于水面,茎细曲折,叶小,无柄,互生,覆瓦状排列,常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一洞穴,充满胶质,有鱼腥藻(蓝藻类固氮藻)共生其中;下片膜质如鳞片,沉水中。
大小孢子果成对生于侧枝的第一个叶的下片上。
习性及应用:全浮水生植物,多生长于静水池塘,水田中。
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各省、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可培养于水盆中,也可在庭院中做小水体绿化。
因与固氮蓝藻共生,故可作良好的绿肥。
2.2 荷花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
有肥厚的根状茎,横生于泥中,俗称“藕”,节间膨大,茎横切面有大小不一的孔道,节明显,节上生根和芽。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①抗冻、抗热能力②抗病虫害能力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2.1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calamus Linn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2.2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铁锨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
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
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2.3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种植方法:以根茎分株繁殖。
水面植物配置设计要点水面植物是水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美化环境,净化水质,增加氧气含量,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供给水生动物。
正确的配置和设计是保证水面植物良好生长和发挥功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水面植物配置设计要点:1. 确定水域类型:大型自然湖泊、人工池塘还是小型家庭花园水池,不同的水域类型需要不同的植物配置和设计方案。
2. 考虑环境条件:水的温度、光照、水质等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在选择植物时必须考虑这些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
3. 布局合理:水面植物的布局不能仅仅是杂乱无章的,应该有一定的规划和布局。
如需种植荷花,应该根据荷花要求的水深合理布置,避免太深或太浅。
4. 植物种类多样性:选择多种植物种类,不仅可以美化水域,还有助于净化水质,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同时,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还能为水生动物提供不同的栖息地和食物。
5. 注意植物生长周期: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芦荟是长期生长的植物,需要比较宽敞的空间和充足的营养,而水葫芦则可以在较小的区域生长,并能够抑制一些草类杂草的生长。
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方式选择适合的植物,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率和适应能力。
6. 营养需求:水面植物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有的植物会比较喜欢生长在沙面上,而有的则喜欢泥底。
还有的植物会比较需要氮、磷等元素。
保证合理的营养提供对于水面植物的生长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水面植物配置设计的关键在于完美的融合环境和植物需求,及合理的植物布局和种类选择。
在配置和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植物的成长和变化,定期检查和管理,并及时修剪和替换不适应环境的植物。
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美丽的水景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宜人的氛围。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标签: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生态自然型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
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
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
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
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
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
生态园林景观水生植物的配置要点
1、水生植物繁多,切记滥用
我国地大物博,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在水景园水生植物配置中能用到的植物有很多种。
但在进行水景园水生植物配置时,切记对水生植物的滥用。
应该对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和生理周期进行了解,再明确要选什么样的植物、多大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数量,最后将选择的水生植物与水景园景观融为一体,和谐搭配,创造融洽协调之美。
桂林园博园,就是根据其气候和地势特征,以及根据整体环境的渲染,特选用的水生美人蕉、花叶芦苇以及梭鱼草等水生植物,来配置水景,这样一来,就能使得气候等外部条件相适宜,容易生长的更久。
另外其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配置使用合理,所以并没有显示出其突兀繁杂。
同时,也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精心的照料和爱护,这样才能实现美景持久性。
2、不同的水体,有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
由于水景园的水体有所不同,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水体也有着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
若水体较为规则,则水生植物的配置也可规则化,例如,水生植物的摆放间距和摆放数量都可以在一定的规律之中,桂林园博园的中央水景就比较适宜睡莲以及荷花等,突显出水景景观中水体的平静、优雅。
3、利用水生植物的特性构图造景
任何的景观设计都与美术和构图相挂钩,在水景园水生植物的配置
上,应该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颜色、形态特点,结合水景景观的特色,将水生植物与环境相融合,利用层次感和线条感构图,让整个水景园的水景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画意百出。
如图4所示,桂林园博园中的水景及其植物配置,池塘中的荷叶及岩石上的植物等配置相得益彰,产生一种和谐自然美的效果。
景观人工湖植物的合理配植
景观人工湖植物的合理配植
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人工水体景观成为非常重要的规划建设元素。
人工湖为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园,迅速在各地应运而生,生物多样性高与生态效应最大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本文介绍了人工湖景观植物造景设计,分析了水生植物如何在人工水利造景中的合理配植。
关键词:人工湖;水生植物;景观;配植
1 人工湖是改善环境的重要因素
人工湖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 园林常因湖水显得活泼, 给人以钟灵毓秀之感。
人工湖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 并有可静止, 可活动, 可发出声音, 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 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
的主体, 也可以与建筑物, 雕塑, 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 创造
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人工湖的水生观赏植物可以打破水面的空泛寂静,使水景更富有自然情趣。
植物的配置对水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其洒脱的姿态, 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岸边, 并形成水中倒影, 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加强了水体的美
感。
对人工湖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面的开阔奔放与大环境绿化的背景融为一体。
湖以泥为底,并配置既有抗污吸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又有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
湖中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动植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抑。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种植1)荷花,多年生宿根挺水植物,可以用于氧化塘。
花期6-9。
景观效果好,但是冬季叶片会枯萎。
【施工栽植】选光照充足、水肥稳定、底土层深厚(30cm)的水域进行栽植,荷花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为20~80cm;水深超过100cm时,考虑到荷花施工栽种后的成活率,水温恒定在10℃以上时方可进行栽种,水深超过70厘米时,可以考虑用盆栽或客土袋栽方式。
根据品种的不同确定其株行距,一般在一1.5m ×一2.0m 左右。
2)香蒲,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地上茎粗壮,高1一2.5m。
叶片条形,叶片长45一95cm,宽一1.5cm,光滑无毛,上部扁平,背面中部以下逐渐隆起;下部横切面近新月形,细胞间隙大,呈海绵状,叶鞘抱茎。
雌雄花序紧密连接。
【施工栽植】在进行生产栽植和工程应用时,必须注意香蒲栽植的深度,防止栽植过深而影响植株新芽的萌发。
香蒲的植株脆嫩,植株孔隙大,容易蓄积水分,因此栽植初期对水质的要求高,不宜直接栽种于水深过高的污水中。
香蒲为强光性植物品种,生长量大,对养分的需求大,须栽种于疏松肥沃、光照充足的水域_香蒲的叶面积大,须根据施工水域的具体水位情况进行叶片的修剪,一般深水位施工时保留的植株高度较大,浅水时则相应减短。
香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沼泽湿地施工时,可将香蒲植株均匀摆放于泥底层,7天左右即可萌发生根。
50cm以下的水域进行施工时,可采用直栽的形式,即将香蒲直接栽种于底泥层,如此栽种的香蒲生长恢复快,成活率高。
超过50cm水深的水域无风浪时,可采用拉线栽植的形式,将香蒲均匀拴布于绳线上,以立柱固定于水中。
采用拉线栽植的香蒲成活率高,但不适宜于水体养分贫瘩的水域。
具有一定风浪且水深超过50cm的水域施工时,直接将香蒲绑于立柱上,每株根据立柱的大小绑缚3一20株不等,植株的人水深度在20cm左右,以此法栽种香蒲克服了风浪大植株不易固定的缺点,属于无土栽植的形式。
香蒲20-25株/ 平方米。
景观人工湖植物的合理配植
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人工水体景观成为非常重要的规划建设元素。
人工湖为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园,迅速在各地应运而生,生物多样性高与生态效应最大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本文介绍了人工湖景观植物造景设计,分析了水生植物如何在人工水利造景中的合理配植。
关键词:人工湖;水生植物;景观;配植
1 人工湖是改善环境的重要因素
人工湖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 园林常因湖水显得活泼, 给人以钟灵毓秀之感。
人工湖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 并有可静止, 可活动, 可发出声音, 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 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
的主体, 也可以与建筑物, 雕塑, 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 创造
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人工湖的水生观赏植物可以打破水面的空泛寂静,使水景更富有自然情趣。
植物的配置对水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其洒脱的姿态, 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岸边, 并形成水中倒影, 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加强了水体的美
感。
对人工湖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面的开阔奔放与大环境绿化的背景融为一体。
湖以泥为底,并配置既有抗污吸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又有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
湖中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动植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抑
制藻类的繁殖,在藻类大量繁殖前,设法不让其形成优势物种,因而控制产生富营养化。
此类人工湖只要维持其生态系统平衡,可防止水质恶化。
2 人工湖水体植物配植原则及造景设计
2.1 作为人工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水体植物如能得到合理的配植,则必将对整个园林增色不少,在配植中应循序以下原则:一是生态原则:种植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在生态习性上有其特殊性,植物应耐湿,或是水生花卉,自然驳岸更应注意;二是艺术原则:水给人以亲切、柔和的感觉,配植物时宜选树冠圆浑、枝条柔软下垂或枝条水平开展的植物,如垂枝形、拱枝形、伞形、钟形、圆球形等。
创造宁静、幽雅环境的水体周围环境,宜以浅绿色为主,色彩不宜太丰富。
水上开展活动的水体周围,则以色彩丰富多彩为主;三是多样性原则:根据水体面积大小、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形体和色彩的植物,形成景观的多样化和物种的多样化。
2.2人工湖的植物配植设计,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统一与微差、节奏与韵律、空间与尺度等美学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结合地形、水面、绿化、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体现21世纪人与自然融合的人性化设计,是人工湖建设发展的趋势。
人工湖景观植物造景就是在物种选择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的株型、质感、色彩以及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设计的过程。
生态造景手法有如下几方面:
2.2.1平面设计: 景观植物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植物群落的边缘
线不应沿岸线平行,要进迥有序、曲折变化。
另外水岸边缘挺水植物群落构建时,切忌沿岸线均匀、等距地带状平行栽植不同物种,要注意建群种和点缀种的比例控制。
栽植方式上以小面积片植为主,丛植点缀。
此外同林水景平而上还应注意留白处理,水生植物不宜栽植过密。
对于那些生长繁殖速度过快的水生植物进行栽植的时候,限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
2.2.2立面设计:植物景观配置除了遵循平面上图案美观、线形流畅等美学上构成原则以外,还应考虑立面上的景观与群落层次的合理配置。
首先在竖向设计水系岸线的时候就应曲折多变,坡度有陡有缓、陡缓结合,以便营造出岸线和坡度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为水生植物的配置创造了良好的地形条件。
另外,植物配置时要从群落构建的角度出发,构建群落结构层次丰富的立体景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净化率,而且物种的多样性可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从而保持景观的长久性和多样性。
2.2.3 色彩设计:植物通过其叶色和花色的调和和对比组合,可以表达或热烈、或宁静、或开朗、或内敛的情绪。
因此,植物配植设计时要注重其叶色和花色的组合效果。
水生植物叶色丰富,尤其是春天萌发时,将这些绿色系植物进行有机的调和搭配可以选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丰富水景的色彩。
此外,花叶品种的适当点缀可以提升整个植物景观的色彩效果。
2.2.4 季节变化: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在进行植物配植设计时,应在群落色彩的基础上,考虑延续性和变
化性将不同观赏季节的植物进行错落有致地组合搭配,或观叶或观花,创造四时变化,增添视觉美感。
3 人工湖景观植物配植造景
不同的水体,植物配植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规则式的水体,往往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植,多等距离的种植绿篱或乔木,也常选用一些经过人工修剪的植物造型树种,如一些欧式的水景花园。
自然式的水体,植物配植的形式则多种多样,利用植物使用水面或开或掩;用栽有植物的岛来分割水面;用水体旁植物配植的不同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意境等。
但最基本的方法仍是根据设计的主题思想确定水体植物配植的形式。
3.1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
水边植物配置应该讲究艺术构图,例如,在水边栽植垂柳,可形成柔条拂水的意境;落羽杉、池杉、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能起到以线条构图的作用。
还要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增加水面层次和赋予野趣。
以姿态潇洒的垂柳与现代化的桥栏来营造水岸景观,极富浪漫气息,将水边植物景观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同时,岛屿绿化也可大量应用垂柳,从而使两侧的景观形成视觉上的联系与统一。
3.3驳岸植物配置
驳岸分为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驳岸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要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要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有遮有露,一般使用垂柳和迎春等植
物,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
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地锦等做局部遮挡,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有曲有弯。
3.4 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再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
水中植物配置常用荷花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例如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或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水中植物切忌拥塞,要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美丽的倒影。
湖边植物群落的搭配方式。
以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树、阔叶树、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样。
水生植物在湖中的面积适当,不会影响倒影的效果。
3.5 水与体搭配的种植种类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体为载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这样流动的水体有利于水质更新,减少藻类繁殖,加快净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动的水体中做大量布置。
种植时宜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浅水栽植区,分别种不同植物。
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制作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
考虑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设置种植槽,不仅有利于管理,还可以有计划的更新布置。
与水体搭配常用以下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
总结
总之,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植物配植是人工湖景观营造的重要材料,配植应遵循自然形态和原有风貌,把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原有的曲折湖岸线,依势造型。
才能使人工湖的植物配植在城市景观营造上显得更为合理,其景观效果可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