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1
- 格式:pdf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三部分 电法勘探第一节 电法勘探简介 一、什么叫电法勘探电法勘探就是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依据,并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的或人工的电场(或电磁场)来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总称。
二、油气勘探常用哪些电法勘探方法目前用于油气田勘探的主要有直流电阻率法和大地电磁测探法。
三、电法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目的A 、解决区域地质问题B 、解决局部构造问题C 、直接找油 第二节 直流电阻率法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有关术语的理解电阻率、视电阻率、地电断面、电性标准层、电流密度、电场强度、电位 1、岩石的电阻率(ρ) (1)定义:P282电流平行柱轴通过横截面为一平方米,长度为一米的岩柱时所呈现的电阻。
即(如右图):(2)实用单位电阻率是描述物体导电性能的一个物理量,其实用单位是欧姆•米(Ω• m) 2、岩石的视电阻率(ρs) (1)定义:P294由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值称为岩石的视电阻率。
式中:K 电极装置系数;ΔVMN 为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I 为供电电极之间的电流(2)实用单位:欧姆•米(Ω• m) (3)实质:ρs 是在电流场作用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的 综合反映。
3、地电断面(P287) (1)概念:根据岩层的电学(或电磁学)性质来划分的地质界面。
(2)注意:A 、 地质界面与地电断面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P287图3.1.5所示)B 、地电断面能客观地反映工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可以利用电测井资料来建立地电断面。
C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以电阻率划分地电断面。
4、电性标准层 P288 (1)概念:是指地电断面中那些在电性上和围岩差别大,本身电性稳定,分布范围广,而且厚度较大的能在整个测区对比追踪的具有代表性的电性层。
(2)注意: 1)、 电性标准层可与地震标准层作一对比来理解; 2)、 在一个地区进行电法勘探之前,应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断面及其他物探资料,选择可能存在的电性标准层。
5、电流密度( j ) P288(1)定义:垂直穿过导体横截面上单位面积的电流强度。
什么是电法勘探?电法勘探(electrical prospecting)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电磁感应特性和介电性,即所谓“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
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
研究直流电场的,统称为直流电法,包括有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等;研究交变电磁场的,统称为交流电法,包括有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微波法等。
按工作场所的差别,电法勘探又分为地面电法、坑道和井中电法、航空电法、海洋电法等。
电法勘探的发展历史电法勘探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P.Fox在硫化金属矿上发现自然电场现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电法勘探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当时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顾功叙光生所开创。
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电法勘探无论在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电法成为应用地球物理学中方法种类最多、应用面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门分支学科。
同时,经过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不懈努力,在深部构造、矿产资源、水文及工程地质、考古、环保、地质灾害、反恐等领域,电法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其中几种主要方法,如: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法、CSAMT等作简要介绍,并就这些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供广大水文和工程地质、工程物探人员参考电法勘探原理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导磁性和介电性,即所谓“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
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研究直流电场的,统称为直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直流电场分布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等研究交变电磁场的,统称为交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体有关的交变电磁场的建立、分布、传播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一、引言电法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来获取地质信息的技术方法。
它基于电流通过地下岩石和土壤时的电阻特性不同,通过测量电阻率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岩石类型、层位结构、液体含量等地质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法勘探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该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学习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电法勘探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 进行电法勘探实验,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
4. 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判断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和矿产资源。
三、实验仪器与原理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电法勘探仪器包括:电源、电极、电流控制仪和电阻率测量仪。
原理基于地下岩石的电阻率与其类型、含水量和孔隙度等因素相关。
导流电极用于通过电流,而测量电极用于测量电位差。
在实验中,电流从导流电极注入地下,经过不同类型的地层,通过测量电位差,可以计算出地下岩石的电阻率。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实验区域,清理测量点的地表杂物,布置测量线路。
2. 确定电极布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导流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布置方式,确保电流均匀注入地下,以及获得较好的电位差测量结果。
3. 连接仪器:将电源、电流控制仪和电阻率测量仪连接好。
4. 设定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合适的电流强度和测量时间。
5. 开始测量:将电流通过导流电极注入地下,保持电流稳定后,进行电位差测量。
记录测量数据。
6. 移动电极:根据需要,移动测量电极的位置,重复步骤5,直至完成整个测区的覆盖。
7.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不同测点的电阻率,并绘制电阻率剖面图。
8. 结果分析:根据电阻率剖面图,分析地下地质结构、液体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和矿产资源。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根据实验采集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处理,得到如下电阻率剖面图:(在此插入电阻率剖面图)根据电阻率剖面图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地质结构特征。
例如,电阻率较低的区域可能存在水体,电阻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岩石层或矿物矿床。
电法勘探整理(仅供参考版)三、名词解释:1.视电阻率:在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导电性不同的岩石或矿石)或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下,若仍按测定均匀水平大地电阻率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求得的电阻率称之为视电阻率,以符号表示。
实质:视电阻率不是地下某一种岩石的真电阻率,而是电场作用范围内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
视电阻率值与地下不同导电性岩石(或矿体)的分布状况(厚度、埋深、形状等)有关,与装置类型、大小、装置相对于电性不均匀体的位置及地形有关.2.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是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探方法。
3.中间梯度法:中间梯度法是电阻率剖面法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
该法的两个供电电极相距不远,而观测是在其中间1/3地段进行。
4.地电断面:按电阻率差异来划分的断面,地球真正的地电断面非常复杂,实用中采用简化模型: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
地电断面基本模型:一维模型是广泛使用的模型,不均匀的大地断面用水平均匀断面代换,在水平均匀断面内,电阻率仅是深度Z的函数。
5.电法勘探(简称电法):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种。
它是以岩石、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为物质基础,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地壳周围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四、简答1.影响矿,岩石电阻率因素:1)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
随金属矿物含量增加,电阻率下降,结构上:侵染状>细脉状2)岩矿石的孔隙度、湿度。
随孔隙度、含水量增加,电阻率下降,风化带、破碎带,含水量增加,电阻率下降3)水溶液矿化度,随水溶液矿化度增加,电阻率下降。
4)温度,温度T上升,溶解度变大,离子活性增加,电阻率下降;结冰时,电阻率显著升高5)压力压力增加,孔隙度减小,电阻率增加;超过压力极限,岩石破碎,电阻率减小6)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层相互交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