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中场面调度5
- 格式:ppt
- 大小:8.33 MB
- 文档页数:225
一、电影场面调度场面调度应用到电影中,则应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
即指演员的位置、动作与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位置、角度、距离与运动方式。
镜头调度与演员调度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电影的场面调度但人物的调度是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支柱。
摄影机是代表作者、剧中人或观众的视线的。
确定观众从那个角度看,带着什麽心情看,看后裕达到什麽效果,也是要导演以生活为依据来精心设计的。
生活中表达思想、感情不仅靠语言,而且包括人的动作。
人的动作受其思想支配,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不同性格,在不同场合,不同情绪下、会产生不同的动作。
人们在家,坐着、躺着、脚放在凳子上都可以,比较随便。
在办公室,随便躺着,或把脚跷在凳子上就不雅观。
描写一个性格粗鲁、缺乏教养、不拘小节的人,和描写一位娇气十足或处处谨小慎微的人的举止会完全不同。
再如,一个人平时的一举一动我们都很熟悉,突然有了变化,我们就会琢磨:他怎麽啦?出了什麽事?他为什麽站着不说话?为什麽走来走去心神不安?这些在生活中是自然存在的,也许一般人不会去注意。
但艺术工作者、作家、导演、摄影师、演员则会注意它们,因为它们是产生场面调度的生活依据。
在电影中,一部影片或某一场戏的内容。
意义、情绪的表达,不仅通过台词和演员的动作,还要结合镜头的调度和组接。
电影场面调度应当包括演员的调度和摄影机的调度。
演员调度是中心,但它又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
二、电影场面调度与舞台场面调度的区别1、演出形式不同舞台本身是立体的,观众直接观看同一场戏,一千多个观众有一千多个视点,其透视效果各不相同,对其场面调度的感受就有差别。
电影是由摄影机代替观众的眼睛,把立体的现实空间拍摄在平面的胶片上,经过放映,在两度空间的银幕上展现出来,因此观众无论坐在什麽位置上都不会改变透视效果,都会看到同样的场面调度。
2、展示的空间范围不同戏剧受舞台的限制,它展示的空间有限。
因此人物的出场、下场、动作等都会受到制约。
场面调度全解析>>场面调度的概念什么是场面调度电影中的场面调度意指导演对画面的控制能力。
>>场面调度的内容场面调度包含的元素场面调度的主要内容>>场面调度的手法和风格三种主要的调度手法场面调度的两种风格>>场面调度之于导演导演在现场调度什么在片场,导演必须先作出两个决定:第一,摄影机放置在哪里;第二,演员在摄影机前如何运动。
>>实例分析《奇遇》中的调度要素分析巴士内景的横向调度什么是场面调度《骑士与女郎》中,暴风雨也成了电影调度的一部分场面调度的法文原文mise-en-scène,意为“将动作舞台化”,起先被应用到戏剧导演的实践中。
电影学者将这一词汇延伸到电影的导演上,意指导演对画面的控制能力。
因为原为戏剧的术语,因此场面调度包括了许多与舞台艺术相同的元素:场景、灯光、服装及肢体动作。
所谓场面的调度,就是指导演为摄影机安排场景,以利拍摄。
场面调度通常是经过设计的,但是也有导演不刻意去安排。
演员会在剧本之外即兴多说句台词,灯光的一点改变,也会改变整个戏剧效果。
《骑士与女郎》(She Wore a Yellow Ribbon)中的约翰·福特(John Ford)在马车要穿越整个山谷时,就恰当地运用了当时正要袭来的暴风雨,天空的强烈变化增加了整场戏的力量。
虽然约翰·福特并没有预期到或控制暴风雨,但它已成为这部电影场面调度的一部分,很幸运地加强了这部电影的戏剧效果。
让·雷诺阿(Jean Renoir)、罗伯特·奥尔特曼(Robert Altman)和其他导演,都让演员即兴演出,让整部电影的场面调度更即兴,也更不可预期。
场面调度包含的元素场面调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事实上包括了四个不同的形式元素:1、动作的安排2、布景与道具3、构图方式4、景框中事物被拍摄的方式系统化的场面调度分析包括以下十五种元素:1、对比最强的区域:观众的眼睛最先注意到什么?为什么?2、灯光风格:是高调还是低调?高反差?或综合?3、镜头与摄影机距离:什么样的镜头?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多远?4、镜头角度:是仰角、俯角还是水平视线?5、色彩:主色是什么?有无对比色?色彩有何象征意义?6、镜片、滤镜、底片:被摄物是否要扭曲?7、对比次强的区域:在眼睛看到画面中对比最强的区域后,会停留在哪里?8、密度:景框中有多少视觉元素?僵硬灰白?一般?充满细节?9、构图:二维空间如何分割及组织?10、形式:开放或封闭?11、景框:紧或松?角色的活动方式是怎样的?12、景深:影像包含多少平面?前景、背景和主体的关系如何?13、演员的位置:演员占据画面中的什么位置?中间?上方?边缘?为什么?14、表演的位置:角色要如何面对摄影机?15、距离的关系:角色之间的距离如何?场面调度的主要内容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该词来自法文mise-en-scène,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一种技巧。
【影视对手戏场面调度的分类分析】场面调度名词解释“场面调度“出自法文,开始于舞台剧,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
场面调度这一艺术语言由传统的戏剧场面舞台发展到现代影视中,这种变迁使得它产生了两种形式,即从传统戏剧舞台中形成的对演员的调度,和由于现代影视技术的新发展而衍生出的摄影机的调度。
对手戏即戏剧或影视片中两个主要演员相互配合表演的情节、内容。
一部影视片离不开对手戏。
它需要对手戏中两个主要演员的表演来叙述事件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并由表达出导演的情感态度。
影视作品依据生活的逻辑,以揭示出生活的本来面貌。
可以说,影视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因此,对手戏演员的情绪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多样的情绪可以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出生动的人物。
因此,导演在设置一场戏的场面调度时要注意探讨“调度”的驱动与物化形式的关联,即:事件—心理情绪—行动—调度。
对手戏演员之间的情绪情感关系亦无异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对手戏两个主要演员之间的情绪情感关系由对立到亲密,,但实际上影视剧中对手戏演员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从对立到亲密的情绪情感关系也并没有分明的界线。
在这里我将其粗略的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并以此为出发点,初步探寻通过场面调度来正确表达影视对手戏演员之间情绪情感的正确途径。
1.剑拔弩张此时,对手戏演员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矛盾尖锐,双方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可以说是达到了对立的状态。
在对手戏演员处于“剑拔弩张”的情感关系时,处理此类场面调度应注意:在演员的调度上,演员姿势的变换要频繁一些,当一方的姿势对另一方有压制力时,另一方也要变换姿势;对手戏的两个演员一般位于场景对角线上;演员之间的距离要相对较远,还可以采取背对背的形式。
在摄影机的调度上,当对手戏演员争吵时,多使用中、近景并尽量让他们独立地出现在画面中,这样可以产生一种距离感,渲染对手戏演员之间关系紧张的气氛。
第六节场面调度的技巧与分类导语:场面调度原是一个舞台技术,是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活动调度的安排,在影视艺术中它是导演对镜头上人物活动的调度和安排。
结论:场面调度是一种以演员运动和镜头运动来调度观众注意中心的艺术手法,它以运动为突出主体的手段来组织空间中各个元素控制观众思维,可以说场面调度就是一种运动构图法。
一、场面调度技巧场面调度从构成元素上可以分为镜头调度和演员调度。
演员调度1、变换姿态是指演员在致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变换身体姿态如起、座、转身等,大家在画面中可以看出演员每出调度都从新构成一个电视画面,从而可以达到固定画面所带的视觉疲劳感。
2、变换表演区我们通常把一个固定空间分类左、中、右三个横向表演区,演员从一个表演区,移动到另一个表演区就叫变换表演区。
3、换位这种场面是指演员互相调换位置在拍摄两个人物对话时候,利用这种技巧会很简单地增加画面的运动因素,调节观众的视觉,取得变换的效果。
当然,在拍两个人物活动时,更使画面更加活跃。
4、变换人物数量在画面中人物的减少或增加就是(结合有关镜头)56、走近和远离纵深画面纵深表演区分为前、中、后表演区,从后走到前称走近,从前走到后称远离。
走近时演员成正面,在画面中演员由小变,可以使观众逐渐看清演员面部表情。
远离时演员成背后,成像面积由大变小演员的表演由整个形体动作来完成,能够获得一个含蓄的富有凝蕴的效果,演员在远离时我们还可以变换姿态技巧,演员由正面变为背面,由背面变为正面使画面更加丰富。
镜头调度镜头调度是一种外部的调度手段,调度镜头时它通过各种镜头运动所产生的伏、平、仰、斜等,不同视角和各种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的视距,不同角度的画面展示人物关系和环境气氛。
因此各种运动镜头技巧,都可以运用于镜头调度。
比如当演员在作横向调度时,利用摇镜头跟摇来扩大演员横向运动范围,如果要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横向空间就不能太大,摇镜头把一个大空间压缩成一个个表现主体的小空间,机位又向前移,因为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空间又能看清一个具体的小空间,所以大空间和小空间的局部矛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运动无处不在。
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或自己拍摄的东西,都会有摄像机的运动或被摄对象的运动或者二者兼有的运动。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出场及运动路线,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及运动路线都事先有过周密的部署。
这一部署主要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得以实现:一为摄像机镜头的运动包括焦距变化或机位、镜头光轴的变化,二为画面的内部运动即被摄对象的运动。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镜头和镜头内的被摄对象都将是运动的,这种控制更复杂但仍在前面两者因素作用范围之内。
这种在拍摄中对表现对象运动和镜头运动的部署或控制即可粗略称为场面调度。
而完全意义上的场面调度一方面指的是对“一场戏艺术处理的空间表现,即表现对象的空间位置的目的性,逻辑性与心理状态使然的行动路线、方向范围、对象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变化、环境氛围及表现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运用摄影手段对其进行合乎表情达意,合乎美的规律要求的协调处理”。
简言之,场面调度包括了对镜头的调度和对表现对象的调度。
(一)镜头的调度1.固定画面及运动镜头了解镜头的调度,除了了解上一篇中的景别等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镜头的静止及运动方式和特点。
即固定画面及运动镜头。
固定画面:固定画面即机位不变,焦距不变,镜头光轴(上下左右)不变时拍出来的画面。
除非特殊效果,不然没有那个影视作品少得了它。
而且据统计,影视画面中70%是固定画面。
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许多学习影视摄像的人先从静态摄影和拍固定画面学起,是很有道理而且十分必要的。
五种主要的镜头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
推是焦距由大到小接近被摄体,画面由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过程。
相当于人的眼神对某一点的集中。
拉是与推相反的过程。
拉镜头常常表现人或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的时候由于镜头最终拉出内容的未知性,它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摇是机位不变,借助三角架或人本身,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二者兼有地变动摄像机镜头光学轴线的拍摄方式。
摇有丰富的内容捕捉,上下左右摇,半圆摇或360度旋转都是可以的。
动漫场面调度的概念和组成、调度技巧及案例一、场面调度的概念场面调度是导演使用的基本的、首要的手段。
电影场面调度的依据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导演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产生场面调度的构思,并在影片摄制过程中逐步实现这一构思。
场面调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能产生银幕画面的构成作用,传递富于表现力的造型美之外,它对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渲染环境气氛、寄予哲理思想、创造特殊意境等方面,都可以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量,活跃和推动观众的联想,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享受。
它的作用的发挥常得力于演员的表演,摄影与美术的造型以及蒙太奇的技巧等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否则它的作用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电影的目标是移动的观众,是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去观察银幕上的生活,它几乎不给观众留有选择的余地,它把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者作为不可分割的创作手段统一起来加以运用,观众通过电影画面,从各种不同的视点和距离间接地观看演员的表演和情节的进展以及周围的环境气氛。
动漫场面调度主要指将脚本故事内容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等具体限定的部分通过恰当的构图分配到每一幅画面中,由此构成分镜头台本的镜头语言的基础。
这也是动漫艺术家通过艺术构思,将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气氛等传导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
动漫场景调度可分为"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种,场面调度的处理手法根据方向和作用分为纵深场面、重复场面、对比场面和象征场面等几种;根据人物与镜头角度则有横向、纵向、斜向、循环、综合等处理手法。
二、动漫人物场面调度动漫中的人物场面调度是指动漫导演通过对画面人物的位置变化来表现其运动方向、运动状态的经营方式。
人物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的更动以及人物与人物与人物与场景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会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从而揭示人物关系及其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