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职业能力相对不足和软技能培养相对缺乏等,由此提出通过深化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外语”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围绕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专业融合、产教融合以及“双创”融合培养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且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复合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一核两翼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115-04[收稿时间]2023-08-05[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2JGB438);2022年广西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XGK2022032)。
[作者简介]钟明辉(1983—),女,广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算法和信息信号处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同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对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了具体指导。
鉴于国家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地方高校急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这既是地方高校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地方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此,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确立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专业+外语”特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旨在为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作者:张志明廖巍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05期摘要:依据近年来从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探讨。
首先确立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对知识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作者简介:张志明(1977-),男,四川西充人,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安全系,讲师;廖巍(1980-),男,湖北襄阳人,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安全系,副教授。
(湖北武汉 43003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21-02自2001年各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以来,已大约有143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各类层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已经作为国家教育部审定并设置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专业与通信专业交叉的一门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院(系)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之一。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开设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可以分为偏通信类和偏计算机类。
其中偏通信类网络工程专业大多在原有的通信工程学科基础上,通过扩充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将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成网络与通信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网络工程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而偏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则是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上,通过增加补充现代通信理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下面,即偏计算机类。
由于对网络工程专业理解不同,因此各高等学校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普通师范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收稿日期:2017-07-05基金项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7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综合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7ybzz05)作者简介:张谦(1979-),男(汉族),广西恭城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方向。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教育发展的新热潮,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
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主要功能在于向广大公民传授社会知识与培养职业能力,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为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长期以来师范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是以理论课程体系为主,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用脱节,是全国本科师范院校的共性。
我校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国家计划内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各专业均有其特殊之处。
本文通过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明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目标,并对改革方向进行探究,拟构建更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有效地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一、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我校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本专业的实际,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考试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定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给出了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的规划思路、设计方法与基本框架。
该体系以应用层面技术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特征,提供的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较鲜明的“应用”特色,并经初步的教学实践验证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网络工程作为本科新专业近年来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仍需改革与完善。
我校在该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所承担的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实践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1关于应用网络型人才的认识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角度,网络人才可分成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见图1)。
其中,应用型人才位于人才金字塔的中部。
从职业角度,此类人才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管理以及销售工作,在业界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从人才规格角度,他们具有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利用现有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构建网络平台、部署网络应用、实施网络工程项目和管理网络系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除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等三个层次人才的共性要求外,对他们的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施与工程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从创新潜质角度,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长在于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这与研究型人才长于规律发现、知识与理论创新,或长于技术发明与技术创造存在明显区别。
2定位应用网络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性选择应用型人才作为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基于以下三大理由:(1)依据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过去若干年里强调了研究型本科与高职高专的二元化发展,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对较弱,导致网络人才需求的缺口主要在应用型层次上。
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索作者:胡中栋涂燕琼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31期摘要:根据长期以来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结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际需求,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作者简介:胡中栋(1958-),男,江西婺源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涂燕琼(198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江西赣州341000)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JXJG-10-6-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17-0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1]工程师作为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和新兴产业的开拓者,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持续高效地培养工程师,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造福人类社会是世界各国政府关心的重要议题。
[2]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网络工程师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
几十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工科毕业生,可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师仍然显得紧缺。
[3]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学术化”取向使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理论课为主,缺少工程实践。
[4]而很多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又很难适应岗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反映本科生动手能力差、再培训的经费支出较大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根据长期以来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化高技能网络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各就业方向知识点需求分析基础上,以湖南城市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例,提出了一套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构建以专业工程师素质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注重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筑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建立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与保障体系。
经初步教学实践证明,应用该创新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abstract: in order to satisfy demand for high-skilled network engineers and enhanc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it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a set of network engineer training innovation system for raising employment rate. it is based on the personal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the demand analysis in each employ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 practice it focuses on training of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constructs training mode for high quality, and builds course system for this purpos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it works well.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training; innovation;practice0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刘晓健来源:《商情》2020年第26期【摘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
网络工程專业按照国家的规划要求,在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职业资格认证一、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网络工程专业始终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放到首位,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积极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项:(一)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获取网络工程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符合职业资格要求,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系统集成公司等相关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园区综合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以及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践过程(1)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所有主干课和主要专业课程全部完成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资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大规模使用案例式、项目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专业知识领域,综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校企合作模式的专业资源建设实践。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实现专业办学思想、实现培养目标,专业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校企合作,包括合作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合作开发实验指导,合作完成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完成毕业实习工作等内容。
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对于社会企业岗位的一些任职要求却不符合,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跟社会需求不相称。
本文主要分析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重点讨论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当今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全面信息化,也是经济社会变革得到推动的一个重要力量。
社会的命脉以及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因特网。
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培养特色人才成为了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机遇跟挑战。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部特批准增设了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内都有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从学院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小分枝,因此说跟计算机科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跟技术都被教育部划分为计算机类的专业很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课程被相继开设在计算机类的各个本科专业内容里,最终导致了很多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的逐步的朝向计算机科学技术方向发展,,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错位,使得毕业后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
于相应岗位的需求有着很难的适应性。
相关部门的用人单位曾反映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网络理论知识方面比较的丰富,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难适应网络设计以及建设管理等岗位的要求,最终出现了毕业生难找工作,用人单位难找人的情况。
因此说需要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探索于改革,培养出一批能够用得上、快速胜任工作岗位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法有很明确的规定本科教育的学生要能够系统的掌握住本学科跟其专业所必须掌握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
的技能方法内容,对于毕业后要有基础的适应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能力,跟本科教育相比而言,应用性本科教育跟其有一定的共性,但是相比较于普通的理论本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方面的知识,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毕业工作后不能够快速的在岗位上发挥其作用,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更注重的是实践性跟应用技术性,要求学生有着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能力。
在实际教学以及实践过程中发现,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受到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第一、专业课程内容比较的广泛,涉及到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跟程序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授课老师的要求,如果说授课老师还是按照以前的那种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将很难满足新教学大纲所提出来的要求;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了课程所涉及的新技术数量比较的多,内容更新
的也很快,然而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工程专业的系列教材非常的少,对于课程教学的需求很难满足;第三、课程的学时以及实验学时收到了新版培养方案的限制,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对于某些方面不得不做出取舍,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课程设计以及综合实验很难安排的了。
大部分的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还有所欠缺,有些同学还不会编写基本的普通程序,这跟我国培养创新性的人才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第四、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比较的单一,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在实际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跟时间水平;第五、高层次有深度的扩广实验在实验室的实验环境跟条件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实验系统比较的零散,缺乏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实验平台,这很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跟评价的培养。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就是建设课程体系,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较强的工程时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三方面来构建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
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专业跟理论性本科专业的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因此在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与之相配合的科学合
理的实践教学,以此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出应用型专业的特点跟优势。
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扩宽学生的实验空间,倡导案例法进行实践教学,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送到企业中去学
习,这样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社会需要什么,自身存在着哪些不足,这样学生回校后就能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相关岗位需求的应用型网络专业人才是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因此说要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点跟社会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创新跟突破,拒绝生搬硬套过去那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批能够受到社会广泛有用的网络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参考文献:
[1] 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龚德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
[2] 綦朝晖,吴江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04)
[3] 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龚德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
[4] 陈利平,吕明娥.以就业为导向,优化网络工程实验实训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