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间测产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9
082021.3海城市水稻配方校正田间试验李 杰(海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海城 114200)为验证水稻配方施肥效果,更好地指导当地农户科学施肥,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 供试材料与安排1.1 供试材料缓释肥(27-13-10)、尿素(46%)、磷酸二铵(18-46)、硫酸铵(氮20%)、氯化铵(氮23%)、氯化钾(60%)、氮钾追肥(30-0-8)。
1.2 供试土壤水稻土(速效氮132.2毫克/千克,速效磷23.4毫克/公斤,速效钾107毫克/公斤)。
1.3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辽河5号。
1.4 试验地点海城市西四镇西四村周春生。
1.5 试验处理处理1:无肥区。
处理2:常规施肥,返青肥10公斤/亩、分蘖肥尿素13公斤/亩+磷酸二铵13公斤/亩、追肥氯化铵15公斤/亩、追肥氯化铵10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
处理3:推荐施肥,底肥缓释肥(27-13-10)40公斤/亩,返青肥硫酸铵10公斤/亩、分蘖肥氮钾追肥(30-0-8)12.5公斤/亩。
1.6 田间设计试验不设重复,处理2、处理3面积为200平方米,处理1为30平方米。
1.7 施肥方法处理3:推荐施肥。
底肥缓释肥(27-13-10)40公斤/亩,返青肥硫酸铵10公斤/亩、分蘖肥氮钾追肥(30-0-8)12.5公斤/亩。
处理2:返青肥10公斤/亩、分蘖肥尿素13公斤/亩+磷酸二铵13公斤/亩、追肥氯化铵15公斤/亩、追肥氯化铵10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
处理1:空白不施任何肥料,其他田间管理同当地常规。
1.8 试验过程该地块肥力中等,5月15日施底肥,5月24日插秧,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10月15日收获,每个处理单打单收30平方米进行产量比较。
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推荐施肥比常规施肥的千粒重增加0.1克,每穗成粒数增加9个,秕粒数减少4个,穗长增加0.2厘米,为水稻增产打下良好基础。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介绍水稻测产计算方法是确定水稻产量的一种技术手段,准确测算水稻产量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1. 田间调查法田间调查法是最常见和直观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一定面积内的水稻田进行实地调查和样本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产量计算。
田间调查法的步骤如下: - 在农田中随机选取代表性样点,确定调查区域。
- 记录该区域内的水稻株数、穗数和每穗颗粒数。
- 对每个样点进行重复调查,计算平均值。
- 将平均值乘以实际种植面积,即可得到水稻产量。
田间调查法的优点是直接实地测量,对水稻的总体情况有较好的了解,但缺点是工作量大且费时费力。
2. 利用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来测算水稻产量是一种高效且非常有效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规模的地理数据,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水稻植被的信息,从而推测水稻的产量。
利用遥感技术测算水稻产量的步骤如下: - 通过遥感卫星获取水稻田的图像数据。
- 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云、纠正大气影响等。
- 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水稻植被信息。
- 根据已有的水稻产量与植被指数模型建立关系,推算水稻产量。
利用遥感技术测算水稻产量的优点是快速且非常适用于大面积的水稻田,但需要相应的遥感数据和专业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3. 利用农业机械利用农业机械来测算水稻产量是近年来的新兴方法。
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传感器和仪器,可以实时监测水稻田的生长情况,从而推测水稻的产量。
利用农业机械测算水稻产量的步骤如下: - 在农业机械上安装水稻生长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等设备。
- 设定监测参数,如水稻冠层面积、气候条件等。
- 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根据相关算法和模型,将监测到的数据转换成水稻产量。
利用农业机械测算水稻产量的优点是高效且自动化,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但需要合适的农业机械和相应的监测系统。
水稻产量测试方法水稻产量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
理论测产的步骤如下:1. 取样:根据自然生态区,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3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
每块田的对角线3点取样。
移栽稻每点随机量选10行,测量行距;随机量取21穴,测穴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并在20穴中连续取3穴稻株调查穗粒数、结实率;抛秧稻、直播稻每点选取1平方米以上面积调查有效穗数,取稻株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2. 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
实收测产的步骤如下:1. 收割前检查:对收割机进行提前检测,检查谷仓里是否有残留稻谷等,以保证测产工作公平公正。
2. 测量面积:用皮尺对收割后的田地进行测量,精准计算实际收割面积。
3. 称重:将收割机中的稻谷清理出来,装袋后进行现场称重,测出稻谷总重量。
此环节现场操作十分谨慎,因为现场湿谷子的重量,将决定后面稻谷烘干后的产量。
4. 去杂、测量水分:从称重后的每一袋稻谷中取一小部分作为样品,去除样品中的杂质(秸秆、稻叶等),计算含杂率。
除杂后的样品用于水分测量,原本可使用水分仪直接测量水分,但由于稻谷中的水分超过可测量范围,因此需要对收割好的准备用于水分测量的稻谷样品进行烘烤,将水分烘至可测范围内,之后再进行测量。
5. 计算结果:根据稻谷总重量、稻谷含水量、含杂率、稻谷收割地总面积4个数字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实收测产相较于理论测产更接近真实产量,因为实收测产考虑了所有因素如水分、杂质等对产量的影响。
水稻测产工作应注意事项一.测产流程测产工具准备→(联系试验户)→(选点)→(量面积)→(割稻)→(脱粒)→(称重)→(记录数据)→(公布增产数据)→测产结束二.测产方法1.测产工具:配备测产所需相关工具,如量尺、电子秤(最好精确到“克”为单位)、塑料袋、镰刀、计算器、笔记本、笔、垫布等等。
2.目测方法:已喷施的水稻选择分蘖相对较好,长的相对整齐;未喷施的水稻选择长势相对较差些(灵活运用)。
3.采点方法:“S”型采点法,采4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两个点;“米”字型采点法,采6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三个点;“X”型采点法(对角交叉采点法),采4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两个点。
4.割稻方法:用尺子量1平方米(按国家标准的24穴稻谷),割三个1平方米取平均值;也可以割三个8穴稻谷(也就等于1个平方米);或者喷施与未喷施稻谷各割一亩对比。
5.脱粒方法:1)摆放好垫布,喷施与未喷施的稻谷分开脱粒2)除去杂草杂质,尽量脱粒干净,以免影响测产结果。
6.过称方法:放平电子秤,确认电子秤归零,电子秤克数最好精确到“克”,用袋子分开装称重喷施与未喷施的湿谷。
7.计算方法:1)以斤为单位,8穴重量×3次×667M2=亩产重量2) 以斤为单位,24穴重量(1 M2)×667M2=亩产重量3)喷施亩产重量-未喷施亩产重量=亩增产重量4)增产重量÷未喷施亩产重量=增产率三.注意事项1.测产前,测产工作人员要做好沟通工作,以免在测产工作中出现不协调动作,影响测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在测产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区分喷施组和对照组的差别。
确保所测水稻是否是同一个品种,相同的生长周期、统一的管理方式等等。
3.测产工作人员在测产过程中要确保如测量水稻面积是否一致,株数是否相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更具有说服力,以免影响测产结果,减少误差。
4.避免选点在田埂田边、避免在出水口选点测产、避免选择倒伏的稻谷。
水稻测产的工作简报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水稻的测产工作对于评估产量、制定播种计划以及科学用水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水稻测产工作的简报:一、水稻测产的方法:1. 场地测产法:在成熟期后,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稻穗进行样本的采集,然后在实验田等有代表性的地块中进行取样处理,最终得出产量数据。
2. 样方法:在水稻成熟期前,随机选取若干个标准大小的田块,统计在较大田面积的这些样方内的水稻数量,以此推算出全面积的产量。
3. 遥感测量法:通过卫星等遥感技术,对于水稻生长情况进行图像分析,得出作物的生长情况,最终推算出产量等数据。
二、水稻测产的注意事项:1. 测产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设备科学合理,人员熟练技能。
2. 采集样本时,应注意样品的随机性,避免样品集中,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3. 测量时,应注意不要损坏后期的收成。
三、水稻测产的指导意义:1. 通过测定产量,能够对于肥料使用以及水资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行更科学的制定和调整。
2. 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数据依据,更好地规划自身的农业生产,也可以促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工作开展。
四、水稻测产的未来展望:1. 今后的水稻测产工作中,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应该加强扩大测量样本容量,不断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创新性地将先进技术和水稻技术集成,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优势,使得水稻测产工作更高效、更科学和人性化。
综上所述,水稻测产工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作物生长、播种计划、生产调配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更加认真对待,不断创新和完善。
水稻测产实验报告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水稻的产量又是评价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以水稻测产实验为主题,对相关实验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提高水稻产量。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田地、水稻种子、化肥、农药等。
2. 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田块,设计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
例如:A组:施用推荐量化肥+农药B组:施用减量化肥+农药C组:施用推荐量化肥+生物有机肥对照组:不施肥、不打农药3. 实验步骤:① 土壤处理:根据田地情况,施以不同的肥料和农药。
② 播种:按照水稻的适宜播种时间和密度进行播种。
③ 管理:对各组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包括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④ 采收:待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并记录每个处理组的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得到了以下结果:1.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A组(施用推荐量化肥+农药):取得了较高的水稻产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B组(施用减量化肥+农药):水稻产量较A组略低,但仍高于对照组。
C组(施用推荐量化肥+生物有机肥):水稻产量与A组相差不大,但相比于B组有所增加。
对照组(不施肥、不打农药):水稻产量最低。
2. 分析:A组施用了推荐量的化肥和农药,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同时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因此产量最高。
B组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导致了养分供应不足,水稻产量略有下降。
C组施用了推荐量的化肥和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的使用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水稻产量。
对照组未施肥、未打农药,导致养分和病虫害严重不足,水稻产量最低。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合理施用推荐量的化肥和农药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2. 减量化肥会导致养分供应不足,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水稻测产办法水稻测产方法水稻测产办法一、测产要求 1、团根据兵团农作物测产技术规程(水稻)制定团水稻测产方法。
2、每个承包户(40亩)按对角线5点取样法进行测产。
3、测产产量数据力求准确,与实际收获产量相符,要求单位总产误差在5%以内。
4、测产范围:全团所有水稻地。
二、测产办法 1、核实面积:条田实际面积、失产面积、有苗面积。
2、测定行距:有行距株栽培的,行距测定采用地头数51行(即50个行距)之间总长,除以50即得行距(_1)。
平均行距(m)=51行总宽度÷50 3、测定株距:株距测定采用全田5点测定,每点量31穴长度(除30即为株距,_2)。
平均行距(m)=31行总长度÷30 4、亩穴数:根据行株距算出亩穴数(_)。
亩穴数=667 ÷(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5、测亩穗数:每穴穗数测产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田边5米以上。
每点数代表性50穴的穗数,计算平均每穴穗数。
每亩穗数即每亩穴数与每穴穗数的乘积。
(注:水稻抛栽秧、直播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铅丝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每亩有效穗数。
)亩穗数=亩穴数×穴穗数 6、测点穗粒数:在测产每穴穗数的5点内,各取生长正常且代表性强的4穴植株,按穗型大小排队,逢双取样,并分别数出每穗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总粒数。
7、结实率:腊熟及腊熟期前测产的,结实率按常年计算,黄熟期测产的,在每穗总粒数计算基础上,测定每穗结实粒数,以结实粒数除以总粒数得结实率。
8、千粒重:按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
田丰208以26克计算。
9、产量计算:①测点水稻产量(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6 ②测产亩产量=测点水稻产量×有苗面积(即得出预产总产)÷条田实际面积×85%(测产系数)八团农业科20__年9月5日。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以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为标题,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
该方法基于对水稻田间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准确地估算水稻的产量,对于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水稻田地来进行测算。
田地的选择应考虑到水稻的品种、生长情况、土壤肥力等因素,以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估算水稻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1. 样方选择:在选定的水稻田地中,随机选择若干个样方。
样方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为1米×1米或2米×2米。
2. 样本调查:在每个样方中,我们需要记录下以下信息:- 水稻株数:在样方内将水稻株数进行计数,可以通过数行数和数列数的方法来快速估算。
- 穗长: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测量其穗长,并计算平均值。
- 穗粒数: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将其穗上的稻粒进行计数,并计算平均值。
3. 数据处理:根据样方的数量和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株密度: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株数和样方的面积,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株数。
- 单株穗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数。
- 单穗粒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数。
- 单穗产量: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产量。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整个水稻田地的产量估算结果。
将每个样方的单穗产量相加,并根据田地的面积来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仅是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因地区和水稻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算水稻的产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多年生稻是第一季稻成熟收割后,无需耕田,而是将稻桩保留,下一季埋在地下的稻桩茎腋芽会发出新芽,生长成熟后可继续收割的稻。
试验团队培育的多年生稻,采用的母本和父本分别是亚洲栽培稻与非洲长雄野生稻,两者进行种间的远缘杂交而得来的。
通过20多年对长雄野生稻的研究,总结出其无性繁殖的遗传规律,并用这一规律研发了多年生稻的培育方式,成功创造了3个多年生稻的育种材料,研究出多年生稻如何通过越冬和免耕实现轻简化培育的技术,使稻作生产1次耕种便能达到4~5年连续收获。
创建独特的方式对多年生稻进行研发,从理论、技术与实践等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研发体系,以期为更多粮食农作物在多年生性质上的改良提供相应参考。
一、多年生稻优势多年生稻的生产方式分为两种,即一种两收和一种多收。
我国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试验结果可以了解到,南方9省区以北纬28°为界线,对于多年生稻的多个品种开展种植试验。
在南部,可越冬的双季稻种植区域,能达到“一种多收”。
而在北部双季稻种植区域,用抢收早稻代替抢种晚稻,也可以达到“一种两收”,这不仅能拉长“双抢”时早晚稻的种植时间差,还能缓解缺乏种植劳动力的实际问题。
如在云南省多年生稻的“一种两收”,每年亩产量已经突破1000公斤。
多年生稻的最大优势是节约成本,产量喜人。
多年生稻在第一季收割后,根部可进行营养器官的无性繁殖,直接长出新稻芽。
其种植环节与一年生水稻并无差异,第二季却省略了购买种子、培育秧苗、犁田耙田、插秧等复杂的生产环节,降低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也减轻了农民负担。
多年生稻的“一种两收”及“一种多收”方式,每年每亩的成本,比一年生水稻大约降低600元和1200元,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如按1亿亩种植量进行推广,节约的成本可高达600亿和1200亿元。
由此可见,多年生稻可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减轻了农民种植负担的同时,还能保障稳粮增收,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多年生稻品种(系)培育1、育成多份多年生稻品系同遗传位点的组合,能解决种间远缘杂交对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问题,如种子不育、自交不亲和、野生性状复杂连锁遗传等,根据现代稻的栽培标准,选育时间长达24年、连续进行12代自交,培育出多年生稻的13个种系,并同时进行在云南及国外等多个区域的田间试验,筛选出多年生稻的5个品系,因RD23是PR23的母本,所以命名编号从23起排列,第1个品种的多年生稻为PR23,以下品种名称依次为PR24、PR25、PR101、PR107等。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水稻产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测产标准。
水稻测产标准主要包括田间测产和加权平均测产两种方法,通过对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特征的综合考量,来确定水稻的产量水平。
下面将从田间测产和加权平均测产两方面对水稻测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田间测产标准田间测产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方式进行的水稻产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样地选择:在水稻田中随机选择代表性的样地,避免选择有特殊情况的地块,如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
2. 样本划分:在选定的样地内,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品种特点,划分出若干个典型样本区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3. 采集样本:在每个样本区域内,随机采集水稻植株,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等相关数据,并进行记录。
4. 数据统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计算出每个样本区域的产量情况。
5. 综合分析:最后根据各样本区域的产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整个田地的水稻产量。
田间测产标准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数据真实可靠,但也存在着耗时耗力、工作量大的缺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加权平均测产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二、加权平均测产标准加权平均测产是一种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和数理模型的方法,通过对多个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水稻产量的测算结果。
其主要步骤包括:1. 数据采集:同样需要在田间进行样本的采集和数据记录,但相比田间测产,加权平均测产更加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异常值的排除、数据的标准化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权重确定:根据不同样本的特点和影响程度,确定各个样本数据的权重,通常根据实际情况和数理模型进行权重的分配。
4. 加权平均:利用统计学中的加权平均方法,对各个样本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水稻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成熟期水稻田间试验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法
一、计产方法
如果长势均一可以抽样估产;如果长势不均一,则全部收获,计小区实产。
本试验测产采用抽样估产法,即每个小区随机采集3点,每点取0.5平方米(一般长1米,两垄约10-11穴)。
样点分布尽量代表小区的不同位置,一般要让出保护行0.5-1米,避免边行效应。
(注意要实地调查每小区或每亩有效株数、作物品种、高中低产试验等)。
具体方法是:将每个小区选定的水稻植株割下(正常收割根茬留在土壤),放在一起(1.5平方米),称取地上部植株(穗+茎叶)鲜重。
如果不能现场称重可以将样本带回风干后测定。
二、考种
可以结合上述产量调查进行考种,或在小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位置上重新选取3点或5点,每点取1穴,分别测量株高,有效分蘖数、无效分蘖数。
同时调查亩穴(穗)数。
考种时调查指标如下表。
注:1、株高:从茎基部量至穗顶端长度。
2、穗粒数:调查每穗粒数。
3、千粒重:各处理风干后随机取500粒,称重后折算成千粒重,重复2-3
次取平均值。
4、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稻谷)除以生物产量(整个地上部穗+茎叶)。
5、测产取样前要准备好标牌,便于采样和进行录像、拍照,以获得生物性
状图片,在感官上加以对比。
6、取样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详细列出所要调查的指标,并且准备好取样
时所需工具。
在取样完毕后,要及时处理样本,风干储存备用,防止丢
失或被昆虫和老鼠等损坏。
水稻测产方案
试验方法
说明: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666.7m2有效穗数,每穗平均实粒数和千粒重构成。
理论产量:每666.7m2产量(kg)=每666.7m2穗数(万/ 666.7m2 )×每穗实粒数(粒/穗)×千粒重(g)/1000×1000
估计产量(公斤/亩)= 理论产量×0.90
产量测量方法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选取3亩以上地块进行实收称重。
如果用水稻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产含水率和空瘪率: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重(公斤)×(1-杂质率)×(1-空瘪率)×(1-含水率)÷(1-14.5%)
(三)试验材料
水稻收割机、谷物水分速测仪、装水稻的蛇皮袋、秤等等
(四)试验要求
1、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进行操作
2、试验避开下雨天气,在晴朗天气下午进行测产。
3、避免选点在田埂田边、避免在出水口选点测产、避免选择倒伏的稻谷。
4、确保所测水稻是否是同一个品种,相同的生长周期、统一的管理方式等等。
试验结果分析
测产结束后,进行结果分析,总结分析得出报告。
水稻测产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准确测定水稻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和农田的产量,制定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该规程将指导农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在水稻产量测定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确保测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准备工作1.工具准备:开始测产前,确保所有必要的工具和设备都已准备好。
包括测量框、测量绳、水稻收割刀、称重器等。
2.预测区域选择:选择典型的水稻田作为测产区域,确保该区域代表着整个水稻田的生长状况。
3.样本选择:在测产区域内选择若干个典型的水稻株进行测定,选取方式应随机并确保覆盖整个田地。
三、操作步骤1.准确标记:在测量框内的测定区域内,使用绳子或密集的木棍等标记来确保每次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收割水稻:使用合适的水稻收割刀将标记的水稻株收割下来,并将其放置在称重器上。
3.阴干处理:将收割下来的水稻株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阴干处理,确保水分蒸发后测量的准确性。
4.重量测量:使用已校准的称重器对每个样本的水稻株进行称重,并记录测量结果。
确保称重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数据统计:将每个样本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并计算平均产量。
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对测量过程保持专注和细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测量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在测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修正标记线、绳子等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的一致性。
4.测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如避免过多的水分蒸发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5.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确保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结束工作1.将所有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2.将所有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方便日后的参考和审查。
总结:水稻测产操作规程涵盖了测量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束工作等内容。
遵循该规程,可以准确测量水稻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和农田的产量。
这对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农田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水稻田间测产报告咱今天就来唠唠水稻田间测产这事儿哈。
一、测产的准备阶段。
你知道吗,这测产啊,就像要给水稻们来一场大检阅,那不得提前准备准备嘛。
我们得先找好工具,什么米尺啦,用来量一量水稻田的面积;还有那种称东西特别准的秤,这可是要给水稻称重的关键家伙。
然后呢,我们还得找几个经验丰富的小伙伴,为啥呢?因为他们对水稻可熟悉啦,一眼就能看出个大概情况。
这就像是组队去寻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
我们去田间之前,那心里可激动又有点小紧张呢。
激动是想着能知道这水稻到底产量咋样,小紧张是怕中间出啥岔子。
就像考试前一样,又期待又担心。
二、到了田间之后。
然后我们就开始数水稻的穗数啦。
这可不容易呢,一株一株地数,眼睛都看花了。
有时候还会有调皮的小虫子飞过来捣乱,在你眼前晃来晃去。
不过咱也不能被它们影响,就专注地数着那些水稻穗。
这时候要是旁边有个小伙伴讲个小笑话就好了,既能放松又能继续干活。
三、水稻的收割与称重。
数完穗数,接下来就是收割啦。
拿着小镰刀,小心翼翼地把水稻割下来。
感觉就像是在对待自己心爱的宝贝一样,得轻拿轻放。
收割完了,就把水稻放到一起称重。
这个时候就特别期待看到秤上的数字,就像打开一个装满惊喜的盒子一样。
不过有时候啊,这秤上的数字可能会让我们有点小失落。
要是产量没有想象中的高,就会开始想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施肥不够,还是水浇得不合适?就像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优秀,心里会有点不是滋味。
四、测产结果的分析。
得到了重量,还不能就这么完事儿。
我们得好好分析分析这个结果。
比如说,和去年的产量比一比,是高了还是低了。
要是高了,那肯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像今年的天气可能比较适合水稻生长,或者是用了新的种植技术。
要是低了呢,就得找找原因,是有什么病虫害没控制好,还是种植的密度不太对。
这就像是一场自我反省的过程,从水稻的产量中去学习,去改进。
不管结果咋样,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而且我们也不能只看数字,还得看看水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