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情感脉络
- 格式:docx
- 大小:13.76 KB
- 文档页数:1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情歌,有人称它为爱情绝唱。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热恋——绝交——犹豫的恋爱历程,有力地表达了热烈深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形象。
全诗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有所思”到“用玉绍缭之”,写热恋。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意思是说,有一个我所思念的人,他却远在大海的南边。
男女相爱,只想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他们却天各一方,这怎能不令她朝思暮想呢?一个“乃”字,表达了她十分惆怅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心情。
然而,人虽千里,她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爱着他。
她要怎么办呢?于是她选择了“双珠瑇瑁簪”。
“簪”本来已极精美,而她却仍觉得不足以寄托她的满腔情思,还要“用玉绍缭之”,其情意何等真挚,何等深厚!这里面,凝聚着她的多少心血,寄托着她的多少情意啊!第二部分,从“闻君有他心”到“相思与君绝”,写绝交。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当意识到自己纯真的情感被玩弄、被欺骗时,悲伤、痛苦和愤怒撕扯着她的心,她实在难以面对,难以承受。
骤然之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房烧起了愤怒的烈火。
花费了她满腔热血、作为爱情信物的“玳瑁簪”,便理所当然成了她发泄怨愤的直接对象。
她毫不犹豫地把它折断,烧毁,以示决绝。
可是,这样做仍然难以消除心头之恨,她又“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以示彻底绝交。
接着,她又咬牙切齿地说:“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一部分,从行动和言语两个方面表现绝交,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生动而又深刻地刻画了一个愤怒而近乎发狂的失恋者形象。
这几句,把姑娘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像暴风骤雨一般倾泻出来,一个敢爱敢恨、爱恨分明、爱如烈火、恨如炸药的血性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有所思》读后感
李白的《有所思》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让我在阅读之后有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首先,诗中所展现的深情厚意令人感动。
李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眷恋。
他将对所思之人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真挚与热烈。
这种深情的表达,让我对爱情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其次,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情感的独特见解,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真挚的情感和内心的宁静,而不是被世俗的纷扰所牵绊。
他倡导的是一种超脱、自由的生活态度,追求的是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这种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洞察和追求,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此外,诗中所展现的李白个性也让人印象深刻。
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敢于追求内心的真实,展现了他不羁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风貌。
这种敢于追求自我、敢于表达自我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敬佩李白的才华和个性。
总的来说,李白的《有所思》以其深情厚意、深刻哲理和独特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让我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李白的才华和个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首诗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并激励我更加珍视身边的情感,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坚定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萧衍《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有所思》是由萧衍所创作的,这首诗抒写对意中人的深爱,风格细腻含蓄,寄托深远。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有所思》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所思》南北朝:萧衍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有所思》译文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刚感到与丈夫分别。
还闻得见对方衣服上的香味,对方交给自己的情书还握在手里,字迹尚未磨灭。
我腰襟上佩戴的两条绸带,在梦中变作了同心结。
恐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不敢去折瑶华赠给情人。
《有所思》注释适:才。
意:当作“忆”。
芳:情人留下的体香。
书:情人的书信。
绮带:绸带。
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
瑶华:琼花,指情人。
《有所思》创作背景《有所思》为汉乐府《铙歌》名,以首句“有所思”作篇名,描写女子与情人诀别时的悲思。
南朝齐刘绘、王融、简文帝、王筠等都有拟作,多以思亲离别为主题。
梁武帝萧衍有感于同期文人诗作,创作了此诗。
《有所思》赏析“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才离别,好像是与你分离很久了,这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是一种思想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离别很久了,但情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宛然如在眼前,分离也好似在昨日,这也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感情,就是后一种,谁说“生离”已很久了,还记得才与你分别。
“适忆与君别”即文通《古离别》“送君如昨日”意。
两句表现了“生离”的痛苦,写得十分细腻。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这两句承接“适意与君别”,具体写出送君如昨日:我衣服上还留有你的香气,你的书信还握在我的手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这两句表现与意中人结为夫妻的愿望,我腰中所系的两条丝罗绸带,梦中也在想打成“同心结”。
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结为夫妇,万般恩爱之意。
比喻之巧,爱情之深,不言而喻。
《有所思》原文、诗意及赏析【原诗】: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译意】:有位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拿什么送给他?玳瑁簪子缀双珠,美玉缠绕它。
闻你有二心,折摧烧掉它。
摧毁烧掉它,迎风扬其灰。
从今以后,不再相思,同你断绝情思。
与你幽会,惊动鸡狗,兄嫂可能知道这事。
哎!秋风飕飕晨风鸟儿叫,一会儿天亮了我就知道怎么办了。
【点评】:本篇和下一篇《上邪》在《乐府诗集》中属于《鼓吹曲·汉铙歌》。
《有所思》是一首情感真挚、热烈的情歌。
作品以作为爱情信物的珠、簪为线索,细腻入微地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爱情问题上的烦乱情绪。
强烈的爱恋和沉痛的怨恨交织在一起,使她对负心的男子的思情欲断难断。
全诗采用女子自述的口吻,写出了一段感情纠葛。
起初,她因思人而爱物,着意修饰要送给所思之人的簪子;而后,“闻君有他心”,怒火中烧,恨人而毁物;继而发誓决裂,“勿复相思”,却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初的缠绵悱恻……全诗情感跌宕起伏,写出了热恋中人“爱之深,恨之切”的微妙心理。
诗歌的语言质朴明快,语意的表达方式富于变化。
前半部写得明白畅快。
后半部则曲折含蓄。
比如“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句,是写当初幽会情景,惊动了鸡犬,兄嫂应当知道了吧。
“知”还是“不知”?她毫无把握,只能忐忑不安地猜测。
这种不确定的语气正好表现了她内心的不安和烦乱。
在“相思”和“与君绝”的矛盾中,一夜无眠,天色渐渐发白,她也暗暗拿定了主意,说:“东方须臾高知之”——太阳一会儿就出来了,我自然知道怎么做了。
她心里到底有了什么主意,并不明说,而让读者去体会。
李白《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有所思》是由李白所创作的,它反映了李白追求美好的理想,虽遭权奸们的诋毁,而始终惓惓情切的真实处境,浓缩了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遭遇,是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游仙诗看待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所思》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有所思》唐代:李白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有所思》译文我所思的仙人,在碧海之东。
那里海寒多天风,掀起的巨浪可以冲倒蓬莱和方壶。
巨大的鲸鱼喷涌出清泉,像白茫茫的泪珠。
由于长鲸的阻隔,这个地方根本无人可以到达。
只有西王母的青鸟可以东飞渡海而去,我想托青鸟寄一封书信,捎给碧海之东的仙女麻姑。
《有所思》注释有所思: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十七列于《鼓吹曲辞·汉铙歌》。
《乐府古题要解》:“《有所思》其词大略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已往,勿复相思。
’”仙:一作“佳”。
碧海:《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东隅:东角;东方。
山:一作“天”。
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长鲸:巨大的鲸鱼。
晋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此处是比喻用法。
抚心:抚摸胸口,表示感叹。
青鸟:神话传说为西王母使者。
麻姑:传说中的女神仙。
《有所思》创作比较李白幼有大志,一直希望能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天宝元年(742),他得到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但此时的玄宗,已由励精图治变为腐朽昏愦,不久,李白便蒙受谗言,被迫离开长安,从此远离了政治中心。
此诗当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之后。
《有所思》赏析一腔忠贞而不被体察,满怀抱负而无从得施,这是封建社会中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17. 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分析。
(6分)答案要点:《有所思》情感变化:由气愤到伤感,最后无奈。
(3分)《氓》情感变化:先怨恨,后悲伤,最终释然。
(3分)评分细则:1.对两首诗歌的情感变化分析各3分,每一小点1分;2.分别概括两位女子的情感变化,以下表述视为正确:《有所思》:气愤,果断,决绝,愤恨;伤感,痛苦,悲伤,苦痛;无奈,期盼又迷茫,不知所措,无助伤感;《氓》:怨恨,悲愤,愤恨,愤慨,哀怨;悲伤,伤感,悲恸,痛苦;释然,理智,释怀,洒脱,超脱,解脱;(内容重复或者与原文内容有出入,酌情扣分)3. 回答两诗情感变化不必一一扣合参考答案,只要情感经历变化符合原诗顺序,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4.结合文本诗句作答,诗文引用准确或转述内容准确均可,不准确或者举证与感情不关联,酌情扣分。
典型问题:1.审题不慎,没有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的答题范围是“遭遇男子变心之后”,泛化作答。
2. 答非所问,写成两首诗中女子形象的不同、经历命运的不同,没有抓住情感变化。
3. 读诗不当,尤其是对必修精讲篇目《氓》的解读,有的误读情感变化,有的错解主人公形象,有的分不清顺叙与回忆。
答案示例:6分①本诗中女主人公先是“拉杂”“摧烧”信物,表现了果决决绝的态度,有着愤恨之情。
随后转向悲伤。
彻夜未眠,可见关系虽然断绝,但心中仍然是悲伤的,面对未来茫然无助,不知所措。
与《有所思》不同,《氓》中的女主人公先悲后静。
显示不无怨愤地表达自己作为妇人的兢兢业业,却不被理解,进而独自品味悲伤,随后认清了对方背弃誓言的本质,“亦已焉哉”表达了对男子的控诉和冷静自省。
说明:该考生文本梳理清晰,对文本的品读到位,概括准确,更重要的是,该生答案表述方面具有示范性:结合文本内容,分层做答,用词概括力强,没有冗余信息。
②本诗中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后,将亲手所做的饰品焚烧,迎着风散去,通过动作描写侧面衬托出女子的果敢决绝,后又直抒胸臆,不再相思,反映了悲伤的心境,最后在凌晨的秋风中听到鸡鸣,表达了对这份爱情既有期盼又很迷惘的心理情感。
真挚热烈曲折回环——《有所思》赏析
赵洪奎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7(000)003
【摘要】<正> 《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一首著名的情歌。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表现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激动难已。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有所思”至“用玉绍缭之”,写热恋。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乃”,却,【总页数】2页(P111-112)
【作者】赵洪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J], 姚延宏
2.生动曲折真挚浓郁--浅谈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 [J], 韩丽梅
3.生动曲折真挚浓郁--浅谈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 [J], 韩丽梅
4.回环曲折卒章点题——文章巧妙构思导析 [J], 张坤; 杨思玉
5.回环曲折卒章点题——文章巧妙构思导析 [J], 张坤;杨思玉;冬日问影(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烈深厚曲折回环-汉乐府民歌-有所思-赏析•相关推荐热烈深厚曲折回环-汉乐府民歌-有所思-赏析/热烈深厚曲折回环连云港222000]———汉乐府民歌《有所思》赏析⊙赵洪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江苏摘要:《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情歌。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热恋———绝交———犹豫的恋爱历程,有力地表达了热烈深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形象。
关键词:《有所思》热恋绝交犹豫《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情歌,有人称它为爱情绝唱。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热恋———绝交———犹豫的恋爱历程,有力地表达了热烈深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形象。
千百年之后,读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激动难已。
全诗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有所思”到“用玉绍缭之”,写热恋。
乃在大海南。
”乃,却,竟。
意思是说,有一个我所思念的人,他却远在大海的南边。
男女相爱,只想朝“有所思,夕相伴,形影不离,花前月下,相偎相依,可他们却天各一方,千里迢迢,这怎能不令她朝思暮想呢?一个“乃”字,表人虽千里,她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爱着他。
她有自己表达了她十分惆怅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心情。
可是,达爱情的独特方式。
她要怎么办呢?“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
“瑇瑁”,即“玳瑁”,一种动物,属于龟类,其甲光滑多文采,可制作装饰品。
“簪”,古人用来连结发髻和帽子,簪身横贯其上,两端露在帽子的外边。
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的美好寓意。
“双珠瑁簪”就是两端各悬一珠的玳瑁发簪。
“玉”,玉环。
“绍缭”,缠绕,引身为“套”的意思。
“用玉绍缭之”,是说把玉环套在双珠玳瑁簪上。
玳瑁簪是一种极为华贵的装饰品,西晋诗人张华在《轻薄篇》中写道:“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有所思①,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②?双珠瑇瑁簪③,用玉绍缭之④。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⑤。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⑥!鸡鸣狗吠⑦,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⑧!秋风肃肃晨风飔⑨,东方须臾高知之⑩。
【注释】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
②何用:何以。
问遗(wèi慰):“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
③瑇瑁(dài mào代冒):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
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
④绍缭:犹“缭绕”,缠绕。
⑤拉杂:堆集。
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替、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⑥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
⑦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
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
⑧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⑨肃肃:飕飕,风声。
晨风飔(sī思):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
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
一说,“晨风飔”,晨风凉。
⑩须臾:不一会儿。
高:是“皜”、“皓”的假借字,白。
“东方高”,日出东方亮。
这二句是说在秋风飕飕的清晨,听到晨风鸟求偶的鸣叫,我的心更烦乱了,太阳是会察知我的心的纯洁无瑕。
【赏析】这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纪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
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
”(《汉铙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
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
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问遗(wèi),犹言赠与。
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
《有所思》和《迢迢牵牛星》都是我国古代的传世名曲,这两首曲子都是以琵琶为主要乐器,通过音乐来表达思念之情。
虽然它们都涉及到了相似的主题,但在音乐内容、表达手法等方面却有着许多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两首曲子进行比较分析。
一、音乐结构《有所思》和《迢迢牵牛星》在音乐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有所思》的音乐结构比较简洁明了,它以四句一段的方式呈现,旋律简洁优美,层次分明。
而《迢迢牵牛星》则采用了较为复杂的音乐结构,整首曲子分为前、中、后三段,每一段的音乐内容都有所不同,呈现出了较为丰富的层次感。
二、表达手法在表达手法上,《有所思》和《迢迢牵牛星》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
《有所思》通过旋律的轻快流畅以及简洁清晰的歌词来表达思念之情,整首曲子充满了愉悦的情感。
而《迢迢牵牛星》则采用了一些复杂的表达手法,如变化多端的音符、跳跃的音程等,使整首曲子富有变化和张力,表达出了更为深沉的思念之情。
三、情感表达在情感表达上,《有所思》和《迢迢牵牛星》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有所思》更多地表现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歌词朴实真挚,旋律明快流畅,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而《迢迢牵牛星》则更多地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思念之情,整首曲子气氛较为凝重,表达了深沉而富有张力的情感。
四、文化内涵在文化内涵上,《有所思》和《迢迢牵牛星》也有着一些差异。
《有所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思念,歌词朴实真挚,旋律优美动人,具有很强的亲情味道。
而《迢迢牵牛星》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整首曲子充满了深沉的爱情情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有所思》和《迢迢牵牛星》虽然都是表达思念之情的古代名曲,但在音乐结构、表达手法、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却存在着多方面的异同。
通过对这两首曲子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也能更好地感受我国传统音乐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
五、音乐传承和影响除了音乐结构、表达手法、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的差异外,《有所思》和《迢迢牵牛星》在音乐传承和影响方面也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简述《有所思》内容
《有所思》是一首汉代乐府诗歌,属于《铙歌十八曲》之一。
这首诗歌主要表现了一位女子在爱情波折前后的情感表现。
在诗歌的开头,女子用“有所思,乃在大海南”的句子表达了她对自己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她描述了送给爱人的礼物--一支双珠玳瑁簪,用玉装饰,表达了她对这份爱情的珍视和坚定。
然而,当听到爱人有了别的女人时,她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她用“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失望。
她决定与这份爱情断绝,将定情的发髻焚烧掉,表示与这段感情彻底告别。
在诗歌的结尾,女子用“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坚定。
她不再思念,不再为这份爱情痴心,而是选择了与这份爱情断绝,不再回头。
这首诗歌通过女子的情感经历,表现了爱情的复杂多变和人生的曲折。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也反映了女子在爱情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古琴曲《有所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前一刻还是喧嚣吵闹,
争执不休,
后一刻已是小桥流水,
柳岸轻拂,
同时琴声悠然而至,
一行人乘小舟至洛阳城东,
俨然到了一个
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古琴声婉转悠扬、
空灵飘渺,
超脱于万物,
给人的心灵一次
彻底的洗礼与净化,
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而弹奏这神曲的老婆婆,
也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赞叹于她的妙手奇技。
令狐冲更是对这位
百岁婆婆大为敬佩,
以至当众人离去,
他仍心神驰往,
不能不说这是缘分。
师父怀疑,
小师妹移情别恋,
身受重伤,
付出了多少努力,
却始终得不到
师父和小师妹的信任。
在洛阳这个陌生的地方,
受尽欺负,
唯有那个老婆婆,
是他唯一的知己。
如今却要离开,
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大船缓缓离去,
船上人很多,
却是前所未有的孤寂,
令狐冲空空地望着岸边,
岸边传来这歌声。
江湖纷争恨不休,风雨飘零几春秋。
人来人往都是客,依旧寂寞在心头。
多少话儿难出口,一半欢喜一半羞。
痴心儿女无情剑,酸酸涩涩在心头。
民歌《有所思》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有所思》原文及赏析【导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有所思杨炯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楼,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鉴赏:这首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征边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
唐初边地战火不断,诗人有所感而作此诗。
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绘,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的厌战情绪和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首联是工整的对句: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是以女主人公自怨自艾的口吻诉说的。
家居江南,丈夫远赴塞北,她不能与之比翼齐飞,只能形单影只的留在家里。
这看似平铺直叙的两句话,却饱含着多少辛酸和激情。
十个字塑造出一个顾影自怜、无可奈何的少妇形象。
诗里选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贱妾对征夫,夫去,而妾自贱,此一层悲也。
南楚对北燕,相距千里,此二层悲也。
留向二字也下得好,一留一去,而且向字还说明时间和空间,征夫去北燕,意味着参加战争的厮杀。
这远别非同往昔离别,丈夫此去生死由天,不可预测,更增添了思妇的牵挂之心。
俗话说:有别必有怨,有怨必有盈。
颔联紧承第一联分别之意状摹女主人公心吐思兮胸愤盈: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别离就像经历了一千载,极尽少妇的相思之情。
这里分别化用了?诗经·采葛?中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以及?别赋?中斩蹔游万里,少别千年,描绘了思妇在刚与丈夫别离后的艾怨心态。
两句诗寥寥十个字便将思妇内心的痛楚展现得一览无遗。
颈联转而描写思妇的行为举止。
不掩嚬红楼,她愁眉紧蹙,坐卧不安。
不掩二字,用得颇具匠心,比老套的掩闺卧之类新奇而富有意趣。
她或许伫立楼头极目远望丈夫的离去的背影;或许正期待有人来抚慰自己;或许是神情萎靡楼门倚望。
总而言之,任由读者驰聘想象、去饱满她的血肉。
无论数绿钱,在孤独落寞中,她将目光扫向庭院的青苔上,那无尽的绿怎么能数得过来呢?人去楼空,苔藓会不断增加,以后和她相依作伴的只剩下这苔藓了。
沈约在?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写道:宾阶绿钱满,客住紫苔生。
《有所思》情感脉络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①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②,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③知之。
[注]①绍缭:犹“缭绕”,缠绕。
②鸡鸣狗吠: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
③高:“皓”的假借字,指东方发白,天将欲晓。
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
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问遗,犹言赠与。
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
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绍缭,缠绕之意)。
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滟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风波及其严重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雳!骤然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
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再而砸碎(摧)三而烧毁,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
“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
“相思”句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口气已似强弩之末。
盖“相思”乃长期的感情积淀,而“与君绝”,只一时愤激之念,二者本属对立而难统一,故此句实乃出于矛盾心情的叹惋,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
此处亦谓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
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