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文化渗透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谈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前言数学文化是指在数学领域内所流传的思想观念、创新成果、数学思维方法等。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既是指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渗透数学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又是指数学文化要融入到高中数学课程中,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深入挖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1.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数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数学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数学问题的历史渊源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文化。
2. 引导学生解析数学名言警句。
数学名言警句是数学文化的精华,可以通过解析数学名言警句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创设数学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敬畏心。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敬畏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尊重数学文化,珍惜数学文化。
五、结语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真正深入思考和重视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优秀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文化是
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演化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表现
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等方面的文化。
数学文化可以帮
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拓展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视野,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
1.数学历史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历史的讲解,以了
解数学发展历程,探寻数学思想的根源和演变,培养学生对数学文
化的尊重和欣赏。
2.数学思想的渗透。
通过天平、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实际问题中灵
活运用。
3.数学语言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数学术语的理
解和记忆,让学生学会正式的数学语言,提高他们对数学语言的敏
感性和运用能力。
4.数学文化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诸如莫比乌
斯带、小世界网络等数学文化中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
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
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这门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也开始重视数学文化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渗透。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是数学事物产生、发展和运用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如何让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渗透,已经成为了高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作为数学事物产生、发展和运用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是指数学活动和数学方法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历史文化方面:数学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数学文化,如古希腊数学、古代中国数学等。
这些古代的数学文化对现代的数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化思想方面:数学文化与一些哲学思想有关,如数形结合思想、数理逻辑思想等。
这些思想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推理、证明、思维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
(3)文化体验方面: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文化体验到数学思维的魅力,领悟到数学的美丽,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爱。
二、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1)丰富数学知识内涵: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文化与课程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数学文化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数学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4)提高学生成绩: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三、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1)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入与数学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历史、文化、科技等,以丰富课程内涵。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育既是培育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的往往是数学概念和方法的讲解,缺乏对数学文化的渗透。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数学文化、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
如可以让学生玩一些数学游戏,像数独、解谜游戏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学习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发展历程,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和文化领域的关系。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元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元素。
数学文化是指围绕着数学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哲学、数学的应用以及数学的艺术等方面。
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
(四)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通过讲解数学的哲学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渗透数学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一)采用提问教学,深入了解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提问教学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在教学中选择具有数学文化内涵的教材是渗透数学文化的基础。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已经增加了一些数学文化的内容,但仍然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和挖掘。
可以通过引用经典数学问题和定理的历史背景、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的应用场景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是一门解题的工具,更是一门关于思维方式和人类智慧的学科。
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文化遗产,如数学博物馆、数学历史文献等,展示数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成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灌输知识,强调机械算法和单一正确答案,容易让学生陷入知识的记忆与运算的泥潭中。
而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入数学史、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讲座、展览和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渗透数学文化的关键环节。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当扮演起活跃的角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演讲、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化培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引导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学习,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
渗透数学文化是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创造力,在教学中选择具有数学文化内涵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高中学生。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 引言1.1 数学文化的概念数学文化是数学科学与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瑰宝。
它包括了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哲学思想、数学的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
数学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数学成就在特定时代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体现。
数学文化不仅仅是固定的概念和学科,它更多的是一个活跃的思想和传统,是人们对于数学的理解、研究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数学文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文化对于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讨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教育还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和学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必修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2. 正文2.1 数学文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文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数学文化的概念本身就是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会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途径方法或策略数学文化是指与数学相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的思想、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等。
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中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以下是一些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方法和策略:1. 历史故事法:通过讲述数学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历史事件或数学家的故事进行讲解,比如勾股定理的发现、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 数学艺术法: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可以选择一些数学游戏、数学谜题或数学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通过解谜、欣赏艺术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数学实践法:通过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比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地方,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建筑物的结构等,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
4.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
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思考并自主探索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学文化节: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文化节活动,展示和交流数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包括数学科普展示、科学实验、模型制作、数学游戏等项目,通过参与活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6.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与故事、影像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享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7. 数学展览和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或学术界的专家进行数学展览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8. 数学竞赛与交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并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途径方法或策略数学文化是指与数学相关的各种观念、方法、思维习惯和数学历史等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数学的发展历程,还与数学思维方式、数学实践和应用息息相关。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下面介绍一些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方法或策略。
1. 引入数学历史:在讲解数学概念或定理时,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介绍数学家的发现和创新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发展和数学解决问题的历史背景。
在讲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时,可以引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理论,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起源和发展。
2. 组织数学论坛:可以组织数学论坛或数学研究小组,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在论坛上,可以引入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进行探讨和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3. 利用数学文化资源:利用各类数学文化资源,如数学博物馆、数学展览、数学文化节等,组织学生参观和参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应用场景,增强对数学文化的审美感受。
4. 数学课外拓展活动:在课外时间组织数学拓展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讲座、数学科普活动等,让学生参与进一步拓宽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融入数学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内容,通过案例引入、补充材料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圆的相关定理时,可以介绍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圆周率近似计算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和圆周率的重要性。
6.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资源,设计一些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互动教学活动,如数学文化问答、数学文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和竞争的方式学习和认识数学文化。
7. 培养数学探究精神:在教学中强调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规律和解决难题。
探索篇•教学研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研究乔磊(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广东东莞)数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好数学需要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系数提升,系统性更强,很多学生恐惧数学学习。
此时,数学教师一定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自信,让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数学文化的有机渗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数学文化渗透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行为顺利高效展开的核心动力,对于高中数学也不例外。
结合教学实际,将数学问题有机渗透到教学环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大有益处。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杂系统,学生在面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习自信心。
因此,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充分利用数学文化具有的教育优势,将其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自觉提起学习兴趣。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平时的学习中,能否正确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果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那么学习过程变得举步维艰,也会严重打击其学习自信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数学知识的精髓有效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发展本质以及发展过程,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路径1.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教材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参考,应深入挖掘教材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概率”相关知识的时候,用《卖油翁》的故事作为引导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铜钱的直径为两厘米,如果在中间挖一个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孔,然后用水滴滴在铜钱上,滴入孔中的概率多大。
借助这一鲜活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学习的概率知识促进问题的高效解决。
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途径方法或策略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指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并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数学文化渗透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一、引入历史与文化背景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与变化,以及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
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等,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二、引入数学的应用场景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引入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开展数学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数学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组织数学文化节,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美感;可以开展数学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可以组织数学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参与数学的探索和研究。
四、加强数学与艺术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艺术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方法去理解和欣赏艺术。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黄金分割、对称性等数学概念,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数学原理在艺术中的应用。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五、组织数学文化讲座和讨论组织数学文化讲座和讨论,邀请数学家、数学教育专家等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当前数学的前沿发展和热点问题。
通过听讲座和参与讨论,可以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六、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了解数学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数学模拟软件进行实验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数学的奥妙。
七、培养数学文化素养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数学的美,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数学文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介绍数学的历史、数学家的思想和成就,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讲述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和算术学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研究和探索的热情。
数学文化可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的提高。
数学文化的渗透还可以体现在数学的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
教材编写者可以结合国内外数学文化的发展,将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融入教材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实物、引用文化典故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这与数学文化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文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一、意义2.拓宽数学知识的视野。
数学文化渗透的另一个意义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实际应用的兴趣,增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文化渗透不仅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拓展,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数学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论和价值观念,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途径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变迁,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次的兴趣。
3.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数学文化展览、数学名家讲座、数学文化节等形式,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领略数学文化的魅力。
4.借助教学案例进行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用历史事件或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变迁,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渗透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借助教学案例进行渗透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高中数学教学能更加注重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出更多对数学充满热爱的人才。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史的教学来实现。
数学史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数学的渊源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著名的数学定理、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以及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敬畏之心。
通过数学史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思想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数学文化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数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来实现。
数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定理,引导学生探讨数学与音乐、绘画、建筑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艺术中的美妙和魅力。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数学与艺术相关的展览或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在文化、艺术中的应用和影响。
数学文化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数学与跨学科的结合来实现。
数学与跨学科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和作用,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跨学科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地理等不同学科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拓展人类认识领域、促进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和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数学在跨学科中的应用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
数学文化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来实现。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和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参与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渗透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兴趣,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本文从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个方面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一、教师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1.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发展历程、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2.举例说明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的应用,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古印度的数学、古代中国的算学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3.组织数学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数学讲座、数学文化展览等活动,邀请数学家或学者进行讲学,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材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1.融入数学史、数学人物介绍在教材中融入数学史和数学人物介绍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贡献,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数学的尊重和热爱。
2.增加数学文化知识在教材中增加一些数学文化知识,如著名数学问题的由来,数学名言警句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和领悟。
3.拓展数学文化视野教材可以拓展数学文化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数学文化,认识到数学是世界性的科学,有着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普遍价值,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
三、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1.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文化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文化体验活动,如数学趣味游戏、数学文化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开展数学文化主题讨论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文化主题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数学文化的看法和感悟,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和领悟。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知识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运用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是数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从数学文化在引导思考、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弘扬数学精神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数学文化在引导思考数学是一门独特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机械式的运用,学生只需要记住知识点和公式就能解决问题。
而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的思考过程和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意识。
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领域里的历史事件、数学家的奋斗经历以及数学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文化在提高解题能力数学解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数学的解题过程,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发展史上的著名问题和解决方法,可以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了解数学计算工具的发展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计算工具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数学文化在弘扬数学精神数学精神是一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追求简洁和追求美的思想品质。
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传承数学精神,发展他们的数学品味和审美情趣。
通过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家探索未知的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数学文化的渗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品味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懂得赏析和欣赏数学的美妙之处。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文化渗透
摘要:数学文化可以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拓展思考视角,增强思考动力,提升思考品位。
本文对数学文化做了定位,分析了数学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对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渗透策略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哲学研究中。
美国数学家怀尔德受到科学哲学研究发展的启示,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数学》[1]。
斯默瑞恩斯基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第一个成熟的数学哲学观[2]。
中国的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内容、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大学乃至中学教学中受重视的教学内容,成为数学教育领域发展比较迅速的数学分支。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文化研究的范畴如何界定?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
学文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探讨。
1.数学文化的界定和特点
1.1数学文化的界定
数学科学是以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及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
它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相适应;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受到整个文化结构的影响。
数学文化是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哲学和文化学的交叉领域,它把数学史、
数学教育、数学哲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与一般文化物相比较,数学对象并非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张楚廷先生的《数学文化》一书,强调在数学是一种文化的理解下,数学不只是数的世界,形的世界,或更广阔世界的科学,还是一门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科学[3]。
我国著名数学哲学教授郑毓信对数学文化观念做了描述,数学应主要看成人类的一种活动,一种以数学共同体为主体,并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增加了“数学建模”、“探究性课题”、“数学文化”三个模块,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素材[4]。
美国数学史学家莫里斯·克莱因(m·kline)出版了专著《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还有我国的数学哲学家郑毓信先生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从不同侧面力图增添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为数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数学文化的特点
数学文化具有明显的特点,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一方面拒人千里之外,使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美丽动人,让人流连忘返。
数学极其重要的价值正是体现在数学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提供动力,以及许多基础学科、工程技术和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数学文化需求上的。
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文化体现了以下重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数学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基本观点、
思想方法交叉组合而成的具有丰富内容和强烈应用价值的技术系统。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数学的人文价值,并提出“数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
应当通过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包括了解数学在推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价值。
在整个数学教学中,都要注意体现数学的社会需要,数学科学的重大作用、美学价值、正确数学观,并使之成为正确世界观的一部分”[4]。
进入21世纪,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验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可以这样说,数学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教材的开发、数学教师的培养、初等数学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2.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在新课标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在古代西方社会中,需要用理由说服对方,为了证明自己坚持的是真理,先设一些人人皆同意的“公理”,然后把要陈述的命题称为公理的逻辑推论。
欧氏的《几何原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
生的。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当时的思想家和数学家主要是帮助君王统治臣民、管理国家。
在我国古代,数学多半以“管理数学”的形式出现,为了达到丈量田亩、兴修水利、运输粮食等国家管理的实用目标。
理性探讨在这里退居其次。
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要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从文化意义上看,中国数学是“管理数学”,为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服务。
从中西方数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数学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数学教育一定要溶入世界数学文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
2.2展示数学的严谨性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数学语言、数学模型、数学思想、数学哲学,通过数学学习,展示数学严谨准确特点,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树立创新精神。
我国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在先秦也产生了无穷小分割的若干命题。
如《庄子·天下篇》引用名家的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名家认为无限分割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类似古希腊的潜无限;墨家认为无限分割的结果终究会达到一个不可
再割的端,是一种实无限思想,对近代数学的极限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初唐诗人陈子昂有句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时间和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的文学描述,在陈子昂看来,时间是两头无限的,以他自己为原点,恰可比喻为一条直线。
天是平面,地是平面,人类生活在这悠远而空旷的时空里,不禁感慨万千。
在数学内涵方面体现的是欧氏几何和中国古代的时空观。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极限概念的一种意境。
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时,可以用四个成语描述四种函数的现象:蒸蒸日上对应单调递增函数;每况愈下对应单调递减函数;一成不变对应常值函数;波澜起伏对应非单调函数。
数学正是把这种人生感受精确化、形式化,诗人的想象可以补充对数学理解。
在数学课堂上阐述以上内容体现数学文化的严谨性,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3多角度地开展数学文化研究
谈到数学文化,往往会联想到数学史。
除了这种宏观的历史考察外,还应该有微观的一面,即从具体的数学语言、方法、思想中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
尤其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3.1数学与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壳。
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溶入语言之中。
“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三下二除
五就把它解决了”则是算盘口诀。
再如“万无一失”,在汉语里比喻“有绝对把握”,这句话可以联系概率中的“必然事件”进行思考。
“十万有一失”在航天器的零件中也是不允许的,这相当于概率中的“小概率事件”,其本质是“不可能事件”。
还有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在立体几何中有许多定理、公理和推论,一方面可以用文字语言叙述,另一方面可以用图形和简洁的数学符号表示。
这样看起来比较形象直观,写起来也简单明了。
它们的含义可与事物的复杂性相联系(计算复杂性问题),这些正是数学语言的独特之处。
2.3.2数学与美学
“杨辉三角”是不是具有和谐美?斐波那契数列和欧拉定理的是不是具有奇异美?圆锥曲线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所体现的统一美,这涉及美学。
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函数这一章讲解正弦、余弦曲线应该提到傅立叶(fourier)级数[5],其实进一步说,音乐音符、敦煌壁画里面翩翩起舞的琵琶女的飘带中包含了傅立叶级数,而傅立叶级数又是以三角函数为基础的。
欣赏对称的几何图形(比如说正多面体、圆和椭圆等)、计算机画出的分形几何图(诸如koch曲线,其整体是一条无限长的线折叠而成),也是对称美和神秘美的表现。
从本质上说,上述数学美也是一种审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