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二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题二年级数学课程中,进一法和去尾法是重要的应用技巧。
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进行数学计算。
下面我们来看看二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题。
一、进一法应用题进一法是指将一个数向最近的十位数进一位。
例如,将23进一法到30,将37进一法到40。
进一法对于一些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非常有用,例如统计物品数量、计算面积或周长等。
1. 小明有27个糖果,小红有35个糖果。
两人共有多少个糖果?解:小明有27个糖果,小红有35个糖果,将这两个数都进一法到最近的十位数:30和40。
则小明和小红共有30+40=70个糖果。
2. 一根长32cm的钢管要被切成长度相等的4段,每段长度应该是多少?解:将32进一法到最近的十位数:40。
然后把40分成4份,即40÷4=10。
所以一段的长度应该是10cm。
二、去尾法应用题去尾法是指将一个数向最近的十位数去掉个位数。
例如,将23去尾法到20,将37去尾法到30。
去尾法对于一些需要估算但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非常有用。
1. 小明估计他和他的朋友要走500米到学校,实际上他们要走多少米?解:小明估计500米,将500去尾法到最近的十位数:500→500-0=500。
所以他们实际上要走500米。
2. 一家饭店里有30个人,每人要吃10元钱的饭菜,这家饭店一共要赚多少钱?解:将30去尾法到最近的十位数:30→30-0=30。
每人要吃10元钱的饭菜,则饭店一共要赚30×10=300元。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题,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使用方法。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学情、教材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水平,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
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准确地分析,选择准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实行教学。
因为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所以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下面说一说“解决问题”中的例题10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一、情境再现导入一个大袋里面装了22个水果糖。
把它分装在小袋,每小袋装4个,需要准备几个小袋?(2)小明昨天过生日,家里来了很多朋友,他想给每个饭桌上放10个糖,这大袋水果糖能够放几桌?1.请欣赏分析题意。
2.学生试着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取商的近似值,得到结果。
4.引出课题,板题。
二、探究新知(一)学生合作学习例10.课件出示例10:(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绳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能够包装几个礼盒?2.小组汇报。
二年级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用法
一、进一法
进一法又称“上限法”,是指将原来的数字往大的方向进一位,即加一;如1.24 应进一位变为1.3:0.99应进一位变为1.0;11.4 应进一位变为12.0等。
二、去尾法
去尾法又称“下限法”,是指将原来的数字往小的方向去除一位,即减一;如1.24 应舍去一位变为1.2;0.99应去尾变为0.9;11.4 应去尾变为11等。
注意:
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时,不能仅仅考虑小数点后一位,必须将数字一位位的考虑,从而弄清数字的真实和准确的数值,即在进上一位的时候,必须考虑小数点前的数字是否能进一位,如果可以,则将小数点前面的数字+ 1,然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变为0,如果不可以,则只将小数点后的数字+ 1. 同样的在去尾法中,也要考虑小数点前面的数字,如果可以,则将小数点前面的数字- 1,然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赋为0,如果不可以,则只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1。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五(4)班孙跃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交流前置作业2、教学“去尾法”。
(1)交流反馈:a:300÷45=6.6666……(张)b: 300÷45≈7(张)(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c: 300÷45≈6(张)(因为300÷45=6(张)……30(元),30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张)(2)在讨论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与方法。
问题: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那么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余数是多少,怎样处理?(3)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我们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把它省略,要自觉地取整数商,在竖式上只要除到个位就够了。
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去尾法”)(4)请举出生活中使用“去尾法”的事例3、教学“进一法”。
(1)随机抽选一组同桌和全班交流汇报问题:“怎样取值更符合生活实际?”(2)质疑探究(3)在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
思考:除到哪位就可以了?余数怎样处理?(4)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这道题中,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多少千克的香油,都只能再装一瓶,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往下除。
二年级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解决问题题目二年级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法是指将一个数向前进一取整。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将数值3.2进一取整,我们就会得到4。
这个方法在解决一些近似问题时非常有用,特别是涉及到测量或估计的情况下。
比如,一个问题是:一个篮子里有12个苹果,小明和小红一人吃一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使用进一法,我们可以将12进一取整为13个苹果,然后每个人吃一个,最后剩下12-2=10个苹果。
去尾法则是将一个数向下取整。
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特别是涉及到货币或整数的情况下。
比如,一个问题是:小明有10块钱,他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3块钱。
使用去尾法,我们可以将10去尾取整为10-3=7块钱,最后剩下7块钱。
通过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二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解决它们。
这些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
去尾法来解决,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如图片、题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如“进一法”可以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2个苹果可以再分给每个人一个,即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而“去尾法”则是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0个苹果不能再分,即每个朋友只能分到2个苹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课
时)》《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表内除法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的运算步骤。
2.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2.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
四、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学生练习册。
3.讲台显示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表内除法的步骤(10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表内除法的步骤,包括作除法、验算等过程,并结合示例讲解。
3. 解决问题(25分钟)
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问题,并指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4. 练习巩固(10分钟)
让学生拿出练习册,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或延伸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表内除法的步骤,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思考并解答教师提出的拓展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教案,希朎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