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创作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希日布两首声乐作品演唱探究》篇一一、引言希日布,一位备受瞩目的音乐家,以其独特的声乐作品在中国音乐界享有盛誉。
其音乐风格多元,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同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针对希日布的两首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探究,分析其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二、希日布的声乐作品概述希日布的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感,其作品涵盖了多种音乐风格,包括民族、流行、摇滚等。
本文选取的两首作品分别为《草原之夜》和《梦回还》,分别代表了希日布在民族和流行音乐领域的创作成果。
这两首作品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希日布的代表作。
三、《草原之夜》的演唱探究《草原之夜》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打动人心。
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音准、节奏、气息等基本要素。
希日布在演唱中,通过独特的嗓音条件和丰富的音乐技巧,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独特的嗓音技巧,如真假声转换、音色变化等,使歌曲更加动听。
此外,希日布还注重歌曲的节奏感,通过鲜明的节奏变化和动感的演奏,使整首歌曲更具活力。
四、《梦回还》的演唱探究与《草原之夜》不同,《梦回还》更偏向于流行音乐风格,旋律明快、节奏感强。
在演唱过程中,希日布同样需要掌握好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
此外,他还需要通过情感表达来传达歌曲的内涵。
希日布在演唱中运用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如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起伏变化等来传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这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动人,让人产生共鸣。
五、希日布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希日布的演唱技巧丰富多样,包括真假声转换、音色变化、节奏感等。
他能够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使演唱更具表现力。
同时,希日布非常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起伏变化等方式来传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这使得他的演唱更具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
六、结论通过对希日布两首声乐作品的演唱探究,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的独到之处。
《太阳之歌》
太阳之歌
太阳之歌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美感的诗歌作品,描述了太阳的伟大和美丽。
本文将介绍太阳之歌的创作背景、主题和意义。
创作背景
太阳一直被人们视为生命的象征和自然界的中心。
许多文化和宗教都有关于太阳的故事和神话。
太阳之歌即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旨在赞美太阳的光芒与力量。
主题
太阳之歌的主题是太阳的伟大和美丽。
诗歌中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动人的描写,展现了太阳的光辉、温暖和生命力。
诗人以感人的语言呼唤读者与自然界的和谐,颂扬太阳给予人们的希望和勇气。
意义
太阳之歌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诗歌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感知和珍惜。
其次,太阳之歌也寓意着希望和生命的力量。
太阳的光芒像一束阳光般照亮了黑暗中的人们,给予他们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结论
太阳之歌是一首充满美感和深意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太阳的讴歌,诗人呼唤读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并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美景和生命力量的感知和珍惜。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太阳之歌的音符中,感受阳光的温暖和生命的希望。
《希日布两首声乐作品演唱探究》篇一一、引言希日布,一位才华横溢的声乐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演唱技巧,在音乐界独树一帜。
本文将对其两首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探究,分析其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二、希日布及其声乐作品概述希日布是一位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家,其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本文选取的两首声乐作品分别为《草原之夜》和《美丽的蒙古高原》,这两首作品均是希日布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三、第一首声乐作品《草原之夜》演唱探究1. 音乐特点《草原之夜》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草原的壮丽与美丽。
作品中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具特色。
2. 演唱技巧希日布在演唱《草原之夜》时,运用了丰富的演唱技巧。
她通过调整音色、音准和节奏,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她还注重气息的运用,使得整首歌曲更加流畅自然。
3. 情感表达希日布在演唱《草原之夜》时,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草原的壮丽与美丽。
她通过细腻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将歌曲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产生共鸣。
四、第二首声乐作品《美丽的蒙古高原》演唱探究1. 音乐特点《美丽的蒙古高原》以激昂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展现了蒙古高原的壮丽与辽阔。
作品中融入了蒙古族的音乐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民族特色。
2. 演唱技巧希日布在演唱《美丽的蒙古高原》时,运用了更加丰富的演唱技巧。
她通过高亢的嗓音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将蒙古高原的壮丽与辽阔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她还注重音乐的节奏感,使得整首歌曲更具动感和张力。
3. 情感表达希日布在演唱《美丽的蒙古高原》时,将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使得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蒙古高原的壮丽与辽阔。
她通过高亢的嗓音和激昂的演绎,将歌曲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为之动容。
五、结论通过对希日布两首声乐作品的演唱探究,我们可以看出她在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的独特魅力。
浅谈民族歌剧的创作素材作者:梁岳龙来源:《歌剧》2018年第07期内容提要:民族歌剧的创作越来越受到国人作曲家的推崇,要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也是目前业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更多应当立足于中国固有文化,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语境,历史题材成为体现民族歌剧中国特色的一种很好选择。
本文将在对民族歌剧素材的选择上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从古谱、古曲、古舞及历史题材方面来诠释民族歌剧创作素材的选择。
关键词:民族歌剧创作素材中国特色历史题材居其宏老师强调歌剧是要分类的,就如人种、国家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其存在价值的高低,而是通过这样的分类来解释说明每一种歌剧存在的意义和适应的人群。
作为中国的民族歌剧,从创作上来讲,必须具备本民族的特色,所以很多创作者会融入中国的戏曲元素、板腔体和曲牌体,以此展示中国特有的音乐元素。
这些是非常珍贵的创作素材,也最能体现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可识别度高。
但目前这种思维与想法在很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有所运用。
与此同时,作曲家们又开始寻求一个更新的创作元素和素材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什么样的元素可以做到呢?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等经典之作后,已经很少再出现类似的作品了。
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些经典民族歌剧的出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符合当时的情境和时代背景,能够激起国人的共鸣,故事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旋律就是那个年代最经典的曲调。
这些歌剧迎合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使用了一种中西结合的新形式,既新鲜又具备时代感,所以它们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
然而,上海音乐学院的杨燕迪教授提出,这些歌剧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很难走上国际舞台——虽然在中国每个人都熟悉,一旦放在国际舞台之上,可能就会被淘汰。
文化语境的重要性有时候会给这些歌剧作品带来多维度的影响。
同时杨教授也提出,创作一部好的歌剧要结合多方面考虑,特别是剧本故事的本质,内部发展是否有张力,故事情节是否合理等。
歌剧《雪原》的音乐性及戏剧性特征探讨作者:刘嘉欣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7期摘要:歌剧《雪原》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巨作,它不仅在舞台上展现了独特的舞美和造型美,更是把东北民间音乐元素完美融入西方音乐创作元素中,散发着十分浓郁的后浪漫主义色彩,与此同时还应用了多种戏剧手法十分精彩。
本文以歌剧《雪原》的创作背景为出发点,重点探讨了歌剧《雪原》的音乐性与戏剧性特征。
关键词:《雪原》;音乐性;戏剧性0 前言歌剧《雪原》的创作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之所以能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因为这部歌剧通过表演的形式,真实还原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充分展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与百姓共同抗日的故事,调动了观众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1 歌剧《雪原》的创作背景歌剧《雪原》是在2014年,于辽宁歌剧院创作的原创歌剧,它的诞生是由冯柏铭、冯必烈编剧,曹其敬导演、徐占海、郑冰作曲,魏松担任声乐指导共同合作完成,以东北抗联战士对抗日本侵略军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展开了一系列创作,其中还融入了多种东北民歌的元素,悲壮中夹杂着东北独有的乡土气息,大大地展现了歌剧的魅力。
2 歌剧《雪原》的音乐性特征分析2.1 情感基调之悲壮整部歌剧简洁明了,序曲在开始的时候就直接引出了歌剧战争的主题,同时也传达了男主人公佟铁的英雄主线,确定了《雪原》这部歌剧整体的情感基调,凄美而悲壮。
在歌剧表演中,运用七度不协和的音乐,发起越来越紧促的大跳节奏,又加以铜管乐的长音号角,进而打造出一种十分紧张的氛围。
这种气氛和东北组成抗日联军的战争背景尤为吻合,不禁让人联想起战争时期的一幕幕,不断伸展的音乐,加上打击乐的配合,快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主人公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及矛盾也由此展开。
歌剧表演中段,主要运用木管及弦乐组合演奏出了柔美动听的五声调式,以声部之间的相互模仿进而传达出主人公佟铁在矛盾化解后心境的变化,从友谊到爱情的慢慢蜕变。
但是这份感情在当时残酷的抗日战争环境下不得大胆展现,只得深埋心底,所以此时音乐也从原来热情似火的长乐句转变成了较为内敛含蓄的短乐句。
论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创作意识[摘要] 张千一在《太阳雪》中的音乐创作,对我国歌剧以往的体裁形式、写作风格、审美取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突破。
如探索了中国歌剧新的样式、以西方交响乐队来打造具有中国“写意”式的音响模式等。
特别是在宣叙调的写作和混合声种(美声、民声、通俗、原声)唱法的组合、搭配上,进行了符合中国化的处理。
在戏剧情感特征的表达上,以“纯情”来作为这部歌剧具有核心价值作用的风格特征。
其音乐语言的表述方式和所追求的美学意境,又完全是东方的。
[关键词] 《太阳雪》音乐创作意识作曲家张千一于2009年创作的歌剧《太阳雪》,是一部关于西藏题材的舞台剧作,改编自裘山山小说《我在天堂等你》。
讲述了建国初期,一群怀揣对理想和信念不懈追求的可爱女兵,为能够及时给进驻在西藏的部队送去急需的物资和药品,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严峻的进藏途中所发生的一段段感人至深、撼动心灵的传奇故事。
一、歌剧《太阳雪》声种的体裁就《太阳雪》音乐的声种设计,张千一采用的歌唱形式有:抒情短歌、歌谣体独唱、男女对唱、男女二重唱、混合三重唱、女声小合唱、混声合唱等,以便于更立体化和更直接的表现戏剧冲突。
从体裁的写法上看,他有着自己的样式和符合中国化的处理。
从声种构成上看,该剧所有主要角色的音色搭配,用了(几乎涵盖)当今我国声乐所有演唱音色的唱法类型。
笔者结合《太阳雪》中的声乐体裁形式来看张千一的创作特征。
1.咏叹调的写法《太阳雪》里的歌曲不像中国以往歌剧中的唱段,是采用中国民歌与戏曲的音乐素材结构方式;也不像西方咏叹调那样,有时要脱离作品的原貌去尽情发挥演唱者的技巧;更不像当今的一些歌剧唱段,在探索、追求咏叹调的写作时,变异较大,甚至达到了解体原咏叹调的思维框架。
而这部歌剧是在描写、刻画人物内心冲突、倾诉、抒发等情境时,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2.关于重唱的写法《太阳雪》中的重唱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表达方式:(1)结合多样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时空上的对比、变化。
冯瑞丽咏叹”太阳雪”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2年第2期本刊记者张小华刚刚走过的2011年,冯瑞丽又缔造了多项“首次”。
她凭借歌剧《太阳雪》搞得“文华”、“梅花”两项大奖——前者冠有戏剧政府最高奖之誉,后者享有中国戏剧戏曲“奥斯卡”之名,这是首次由一名歌剧演员同时揽获两项大奖,也是首次有通俗唱法歌手摘得这两项大奖,还是这一届两项大奖中歌剧界的唯一获奖者。
对于这些接踵而至的荣誉,冯瑞丽并没有刻意强调,而是用了绝大部分的采访时间向记者讲述《太阳雪》的幕后故事——剧本、音乐、舞台、演员,那些成就了这部歌剧的每个枝节。
谈到参演这部歌剧的感受,她用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叹道:“对于一个歌剧演员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机会出演一部能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歌剧。
”用通俗唱法唱歌尉这两年,冯瑞丽似乎与“梅”结缘颇深。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
该奖第一届名为“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2011年,冯瑞丽摘得“文华”、“梅花”两项大奖凭借的是歌剧《太阳雪》中“白雪梅”一角。
2008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参加全军第九届文艺会演,总政歌剧院决定创作一部反映部队生活的精品歌剧。
“前后10个选题,全体主创最终确定创作改编裘山山的小说《我在天堂等你》。
”《太阳雪》导演、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回忆道,“该题材所具有的戏剧的音乐性和音乐的戏剧性,具有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以及鲜明的地域民族音乐元素,都是歌剧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理想选择。
”《太阳雪》以史诗般的笔触,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支进藏先遣女兵运输队,为送达急需的物资和药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跨越大渡河,翻过二郎山,走过茶马道,一步一步走进西藏,用美丽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精品赏析舞台美术S t a g e D e s i g n【摘 要】 分析周丹林的歌剧《太阳雪》、《天下黄河》、《小二黑结婚》、《英雄》四部作品的舞美设计。
【关键词】 歌剧;舞美设计;周丹林;《太阳雪》;《天下黄河》;《小二黑结婚》;《英雄》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8.05.015Appreciation of the Design Works of Zhou Danlin's OperaZHOU Dan-lin(Military Culture Institute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Comment on the stage design of Zhou Danlin's four works-opera Sun Snow , The World of the Yellow River , Peasant Takes a Wife , Hero .【Key Words】opera; stage design; Zhou Danlin; Sun Snow ; The World of the Yellow River ; Peasant Takes a Wife ; Hero周丹林,著名军旅舞台美术设计师,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现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舞美队队长,高级舞美设计师,解放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项目招投标评审,曾多次在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活动中担任总设计师,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各项大奖。
曾荣获中国话剧90年话剧展演优秀舞美设计奖,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演舞美设计一等奖、灯光设计二等奖,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舞美设计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览会“作品大奖”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二届文华奖舞美设计奖、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舞美设计一等奖、二等奖,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杯”舞剧、舞蹈诗舞美设计金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四届文华奖舞美设计奖。
关于湖南“校园音乐剧”现象引发的思考作者:易介南来源:《艺海》2009年第07期2008年10月15日晚,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音乐剧专场在湖南理工学院剧场拉开帷幕。
从24部报送的音乐剧短剧中选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第一师范、湖南农业大学等学校选送的《心灵的颤音》、《选择》、《天空》、《溪州血盟》、《葡萄教授的故事》、《瑶山红霞》、《生如夏花》共7部作品参加了展演。
本次展演的大主题是“我和祖国”,主要是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
具体节目中,许多在湖南高校发生的感人故事被搬上舞台。
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心灵的颤音》讲述一个真实故事:因病突然失明的学生柳赛无法接受失明的痛苦,病魔的摧残,精神濒临崩溃。
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恢复自信、战胜自我,终于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并登上了2008年残奥会的文艺演出舞台。
湖南农业大学“葡萄教授”石雪晖几十年如一日以崇高师范教书育人、并深入湘北乡村和农民朋友生活在一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故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天空》是根据学校的真人真事创作的,一名患脑瘫的学生得到学友们深情关注的感人故事用音乐剧的形式很好地表现了;湖南师范大学创作的《生如夏花》把优秀学生李春华放假回家舍命抢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等等都写进了剧本,搬上了这次展演的舞台。
为了搞好这次音乐剧展演活动,作为湖南省唯一开办音乐剧专业的学院我们责无旁贷。
湖南省教育厅部署由我校在2007年底主持开办了针对各高校的音乐剧编导人员培训班,提高各高校的编创能力。
之后我校又派出专业老师对各高校的具体创作过程给予了跟踪指导。
我们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在省内高校巡演,并做了一些普及推广音乐剧的讲座。
湖南教育厅和教育电视台等单位还举办了一些了中小学生的音乐剧比赛、展演活动,因为这样一些活动,湖南的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了“湖南校园音乐剧现象”这样一种言说,谈到以音乐剧牵头的湖南艺术教育实践的浓厚氛围,也谈到了专业院校的催化剂与火种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第1章歌剧《太阳雪》的创作
1.1创作背景
为了庆祝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纪念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周年,总政歌剧团决定创作一部反映部队生活的精品歌剧,于是选择军旅作家裘山山的小说《我在天堂等你》作为题材,由冯柏铭、冯必烈编剧,张千一作曲,创作了大型歌剧《太阳雪》。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在进军西藏的过程中招募了1100多名既要搞文艺工作,又要管后勤、外事等工作的女兵。
歌剧《太阳雪》就是以此事为背景,在故事的取舍上只选取了18军女兵牦牛运输队进藏途中的部分内容。
以进藏军人在运送物资过程中克服恶劣环境为主线,配合剧中人物白雪梅、辛明和欧战军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展开。
用艰辛、女人、爱情、圣洁四个主题作为歌剧《太阳雪》的结构框架,通过塑造白雪梅、辛明、苏玉英、欧战军等军人形象,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英雄壮举,歌颂了人民军队爱国奉献的精神情怀。
1.2剧情梗概
故事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祖国大陆的西南雪域高原上,为了达成随军入藏的愿望,白雪梅在军医辛明的帮助下隐瞒体重不达标的秘密,成功踏上为前方部队运送物资和药品的漫漫长路。
在行军路途中,白雪梅经。
文化先知领略杨洪基的音乐创作智慧在中国流行音乐界,杨洪基被誉为文化先知,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旋律和歌词上独具匠心,更在文化内涵和创作智慧上给人以启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领略杨洪基的音乐创作智慧。
一、独创曲风,多元的音乐形式杨洪基创作的音乐涵盖了多种风格和形式。
无论是抒情民谣,还是摇滚,他都能驾驭自如。
例如他的歌曲《遥远的她》以民谣的曲风展现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歌曲旋律悠扬,歌词含蓄而深情。
而在《红日》这首歌里,杨洪基将摇滚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个性的音乐风格。
杨洪基不拘一格的创作形式,让他的音乐充满了活力和创新。
他善于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使听众能够领略到不同的音乐风貌。
二、独特的歌词艺术,传达情感与思考杨洪基的歌词艺术也是他音乐创作智慧的重要体现。
他的歌词深入人心,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他的歌曲《爱情转移》中,歌词“轻易忘了她不敢忘记她”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带出了人们对爱情的矛盾与无奈。
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通过杨洪基的歌词艺术得以传达,引发了广大听众的共鸣。
而在歌曲《给我一个理由忘记》中,杨洪基的歌词则更加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他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引发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激励人们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文化内涵的表达,凝聚共鸣作为文化先知,杨洪基的音乐作品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通过歌曲传达的情感和思考触及到了人们最为敏感和深刻的部分。
例如他的歌曲《千里之外》中,杨洪基借助中国古典文化中有关思乡的元素,将现代人的离愁别绪与古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听众在共鸣中感受到文化的温暖和力量。
杨洪基通过音乐中融入的文化元素,将他的作品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不仅仅是一名歌手,更是一个传递着文化智慧的音乐推广者。
结语通过对杨洪基的音乐创作智慧的领略,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文化先知的独特魅力。
他用多元的音乐形式、独特的歌词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经典的音乐作品,引领了流行音乐的潮流。
立冬节气的节气音乐创作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正式结束,冬季的开始。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和天气的逐渐寒冷,人们的身心也开始逐渐进入冬季的状态。
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许多音乐创作者也开始用音乐表达他们对于立冬节气的思考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音乐创作者在立冬节气中的作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于冬季的理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第一位音乐创作者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他的作品《冬天的日出》(L'aube à l'hiver)以细腻温暖的音色描绘了冬天早晨的景象。
整首曲子渲染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崭新的感觉,仿佛冬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
通过大量运用镜面曲线和高音部的装饰音,德彪西展现了他对于冬天光线和自然界的独到观察。
这首作品在音乐中创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立冬的清晨。
另一位广受欢迎的音乐家是英国作曲家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他创作的《冬季狂欢曲》(Winter Games)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作品,通过运用强有力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完美地表达了冬天运动的激情和活力。
从冬季运动项目如滑雪、滑冰到冬天的欢乐气氛,约翰·威廉斯以流畅而紧凑的音乐语言将这些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带来了立冬节气中的欢乐和振奋。
除了西方音乐创作者,中国的音乐家们也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对于立冬节气的情感。
著名作曲家阿炳(梅艳芳)的作品《寒鸦戏水》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乐器古筝和二胡,将鸦鸟欢快戏水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作品以快速流畅的旋律和婉转动听的音色描绘了冬天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阿炳在曲中不断变换和强化古筝的技巧,展现了他对于寒冷季节中生命力的肯定与敬畏。
除了以上几位音乐创作者的作品,还有许多其他音乐家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立冬节气的音乐创作。
有些人通过采用如木鱼、钢琴等乐器模仿冬天的寒冷气氛;有些人则通过使用各种音色和和声来表达立冬节气的多样性。
《希日布两首声乐作品演唱探究》篇一一、引言希日布,作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界的一颗璀璨之星,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她的两首声乐作品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脱颖而出,成为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对希日布这两首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情感表达以及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究。
二、希日布的演唱风格希日布的演唱风格独特,融合了民族与现代的元素,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她的嗓音纯净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诠释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在演唱过程中,她善于运用声音的强弱、快慢和抑扬顿挫来表现歌曲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三、两首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1. 第一首作品:《XXXX》《XXXX》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日布在演唱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嗓音魅力。
她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变化,将歌曲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演唱过程中,她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的起伏、快慢和力度变化来传递歌曲的情感内涵。
此外,她还运用了独特的演唱技巧,如气息的转换和节奏的把控,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艺术魅力。
2. 第二首作品:《XXXX》《XXXX》则是一首情感深沉的歌曲,希日布在演唱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渲染。
她运用了更加细腻的嗓音和更加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将歌曲中的悲伤和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演唱过程中,她善于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气息的转换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感染力。
四、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希日布在演唱这两首作品时,都充分体现了其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她不仅注重声音的技巧和表现力,更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通过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她能够将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她还善于运用舞台表演和服装等元素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整场演出更加精彩动人。
五、结论希日布作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界的一颗璀璨之星,其两首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和艺术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云翻一天墨——关于大型歌剧《太阳雪》与说、唱、剧《解放》的研究作者:胡净波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胡净波上期内容:四、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创作内涵1.简洁。
2.注重微观陈述。
通过白雪梅核心唱段《你走了》的实例,分析了歌剧《太阳雪》中咏叹调的陈述方式。
一方面:反映了千一对线性表情和微观陈述的重视与实践;另一方面所体现出的“一波三折”又“浑然一体”的创作思维,与西方咏叹调的写法有许多不同之处。
3.线性中的语境、语态。
通过对歌剧《太阳雪》“歌”的研究,可以看到千一的创作,既有相互融合的“立”法,又有彼此不同的“破”法。
本期内容:关于千一在歌剧《太阳雪》中“歌”的写法,除了上述分析他的理性创作外,还经常源于他的“感性”,甚至是瞬间的“即兴”,也常被人们称之为创作“灵感”。
“灵感”在某些时候是能够激活作曲家们的丰富想象,并能意外的出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是,创作“灵感”的闪现并不是“偶然”的神来之笔,而是长期内心工作的积累,它是创作水准积累后的倾泻。
由此才会以迅捷、不容选择的方式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千一苦心研究、探寻结果的实现和对于个人的超越。
如今,这些“歌”已经突破剧院的围墙,开始走向人们的心里。
如同以往千一的《青藏高原》、《嫂子颂》、《相逢是首歌》、《在那东山顶上》、《走进西藏》等歌曲一样,已经脱离原载体(影、视插曲),以其独立的样式,不但使笔者每次听到有新的感动,就是在2009年10月间在保利剧院的一场《音乐会》上,青年歌唱家吴静的演唱,以一曲“白雪梅——核心唱段《你走了》”,展示出了中国当代歌剧“咏叹调”的风采。
笔者也注意到:吴静本人虽然是民族声种专业,但是,为了准确把握作品的曲风,她着意在声音上靠近歌剧里所蕴含着通俗意义的音色。
也正符合千一一直所寻找的跨界式演唱风格。
尤其吴静对于咏叹调旋律的呈示、音乐内涵上的把握以及混含着忧伤与悲哀的情绪(没有通常歌剧所表现出来的刻意煽情或过度渲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诠释与发挥。
勃拉姆斯装饰音的独特之处
勃拉姆斯的音乐中是有风雪的,有时细雨霏霏,有时小雪飘飘,在暗夜中抚慰踽踽独行的灵魂。
这些风雪是他内心理智与激情的外化,是他人生道路痛苦与甜蜜的累积,更是他独特生命的真实写照。
在彼时彼地,勃拉姆斯无疑是一位孤独的“风雪夜归人”。
他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独自固守古典主义的余晖,又在严谨精致的音乐中不时流露几欲喷薄而出的热烈情感,他有着德国人的内敛深沉,骨子里却是个纯粹忧郁的诗人。
勃拉姆斯已经创作多部广为流传的音乐,包括《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等,享誉欧洲,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已经超越了贝多芬。
他才华横溢,却直到43岁才完成平生第一部交响曲,这
部《C小调第一交响曲》一经问世,便获得巨大成功,德国指挥家汉斯·吉多·冯·彪罗称其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与文化内涵本文关键词:冰雪,题材,内涵,作品,文化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本文简介:冰雪文化是以冰雪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纹饰,从广义上来说,“冰雪文化,是指人们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丛林中曾所获得的物质生产能力、精神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载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内容冰雪文化附带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冰雪音乐文化属于冰雪文化的,冰雪音乐目前国内还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内涵本文内容:冰雪文化是以冰雪为一个载体的一种文化样式, 从广义上来说, “冰雪文化, 是指人们在物质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冰天雪地生产能力、精神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载体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冰雪文化包含的具体内容比较广泛, 其中冰雪音乐文化属于冰雪文化流行音乐的一部分, 冰雪音乐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本文中冰雪音乐指的是一切与描述冰雪或者寒冷特性有关的音乐题材和作品。
一、冰雪音乐的界定(一) 冰雪文化冰雪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 多系统的综合性质的意识形态统一体, 寒冷的自然气候和水资源, 是蕴育冰雪文化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
我国冰雪民俗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包含了冰雪服饰、冰雪旅游以及冰雪艺术等多方面多方面的信息内容。
冰雪文化受到其自身地域性和时令季节性的影响很大, 并且在相关冰雪文化的上不如其他的文化流派。
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所来说, 与其说是一种缺失, 不如说是一种潜力和竞争优势, 有待于去进行更多方面和多方面多方面的研究发掘。
(二) 冰雪艺术冰雪艺术包含的范围也是涵括比较广泛的, 不仅仅指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思考的冰雕、冰灯、冰花等, 其实冰雪艺术还包含了其他各种艺术, 冰雪艺术的发展和产生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 例如乾隆年间宫廷艺术大师画家张为邦、姚文翰, 根据宫廷中其盛大谱曲的冰雪表演创作的《冰嬉图》。
论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创作意识[摘要] 张千一在《太阳雪》中的音乐创作,对我国歌剧以往的体裁形式、写作风格、审美取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突破。
如探索了中国歌剧新的样式、以西方交响乐队来打造具有中国“写意”式的音响模式等。
特别是在宣叙调的写作和混合声种(美声、民声、通俗、原声)唱法的组合、搭配上,进行了符合中国化的处理。
在戏剧情感特征的表达上,以“纯情”来作为这部歌剧具有核心价值作用的风格特征。
其音乐语言的表述方式和所追求的美学意境,又完全是东方的。
[关键词] 《太阳雪》音乐创作意识
作曲家张千一于2009年创作的歌剧《太阳雪》,是一部关于西藏题材的舞台剧作,改编自裘山山小说《我在天堂等你》。
讲述了建国初期,一群怀揣对理想和信念不懈追求的可爱女兵,为能够及时给进驻在西藏的部队送去急需的物资和药品,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严峻的进藏途中所发生的一段段感人至深、撼动心灵的传奇故事。
一、歌剧《太阳雪》声种的体裁
就《太阳雪》音乐的声种设计,张千一采用的歌唱形式有:抒情短歌、歌谣体独唱、男女对唱、男女二重唱、混合三重唱、女声小合唱、混声合唱等,以便于更立体化和更直接的表现戏剧冲突。
从体裁的写法上看,他有着自己的样式和符合中国化的处理。
从声种构成上看,该剧所有主要角色的音色搭配,用了(几乎涵盖)当今我国声乐所有演唱音色的唱法类型。
笔者结合《太阳雪》中的声乐体
裁形式来看张千一的创作特征。
1.咏叹调的写法
《太阳雪》里的歌曲不像中国以往歌剧中的唱段,是采用中国民歌与戏曲的音乐素材结构方式;也不像西方咏叹调那样,有时要脱
离作品的原貌去尽情发挥演唱者的技巧;更不像当今的一些歌剧唱段,在探索、追求咏叹调的写作时,变异较大,甚至达到了解体原咏叹调的思维框架。
而这部歌剧是在描写、刻画人物内心冲突、倾诉、抒发等情境时,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2.关于重唱的写法
《太阳雪》中的重唱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表达方式:
(1)结合多样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时空上的对比、变化。
如刘毓荣独唱《哥哥你要等着我》、女小合《雪花》和二重唱《亲爱的妈妈》。
(2)发挥不同声种的表情优势,激发不同声音的表现意义。
(3)运用同类又不同的声种变化,体现描写不同人物所处的境界层面。
3.关于合唱的写法
歌剧的合唱主要是烘托总体戏剧气氛,塑造群体音乐形象。
作曲家要善于把戏剧性的冲突,融入在合唱中去体现。
那么,《太阳雪》中的合唱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笔者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悲美”。
如“风雪合唱”,就是以“悲”来表现“美”,而且是一种大“美”。
张千一这种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是有依据的。
因为,在西
方古希腊时期,就有关于“悲美”的理论阐述。
在我国的传统美学理论中,“悲美”也是主要的审美对象。
因此,“风雪合唱”在全剧中的多次出现,除了起到情节转换、戏剧推进、贯穿发展等整体结构力的作用外,还更多的给人们带来悲美、高远、厚重的审美愉悦。
二、歌剧《太阳雪》音乐的形式
歌剧《太阳雪》的音乐是由西方交响乐队来完成和推进歌剧进程的。
在音乐的结构、和声等方面的特点有:
1.结构布局
歌剧《太阳雪》的音乐结构是以东方虚实相间和传统美学的简约手法,并在歌剧中运用了交响性思维和叙事原则来布局的。
在体现音乐与戏剧结合的同时,还能让音乐形式获得多样化的风格表现。
2.和声与复调
张千一在《太阳雪》里,有意淡化大小调和声功能的同时,强化了色彩性的中国风格,即在发挥中国线性音乐表情的同时,注意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
(1)由于不同声种的交替、转移,张千一便采用在不同声部上的增减、叠加办法,形成游走于各个声部之间的复调旋律。
(2)有些唱段由于音乐表情的需要,复调性的旋律也就随其唱段声音所在的音位高、低、强、弱以及乐队音色的浓、淡变化进行调整,使音乐获得了更为细腻的变化。
(3)有些唱段的写法,是属于比较自由的复调形式。
虽然随意、自在,却给人以此起彼伏的立体感。
3.配器
是沿着交响性思维发展,具体配器的技法运用也与西方浪漫派相近。
在此基础上,还能结合戏剧内容、音乐风格、体裁形式等方面有着自己的音响设计。
主要表现在:
(1)追求精致。
在织体的运用上更加细腻、精致。
特别是在戏剧性情节的细部中,你能感受到音乐上的细微变化。
(2)在配器色彩上是靠音色、和弦重组求得变化的。
《太阳雪》中的音高组织主要以五声性为主,但它们不是简单的混合,是用几个不同乐器声部的音区、长短、音色等手段,构成了不同的色彩声效。
(3)注重意境的描写。
由于张千一采用的是交响乐队的配置,并能让乐队在意境的描写、色彩上的变化、高潮的推进及爆发的音乐声效等方面,都使音乐音响的表现力更加多方位、立体化。
三、歌剧《太阳雪》的“立意”
张千一的歌剧音乐,在承载情节、人物和戏剧推进过程中的悬念、冲突时,更多的是注重对于“情”与“境”的描绘。
可以说,纯情是这部歌剧音乐的总体听觉形象,这里的纯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而是具有更高难度的“简洁……”
1.纯“情”
“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可谓是永恒的主题。
在音乐作品中
的“情”,常指音乐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触动。
而《太阳雪》音乐的纯“情”风格主要体现在:
(1)体现那个年代人的情感特征。
具体表现在:音乐上的外化是以迈着“高歌猛进”的步伐,而内化则有“涓涓细流”般的倾诉。
(2)体现音乐与情感的“自然之和”。
每个唱段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随着戏剧情节的展开和在一系列的独唱、重唱、小合唱等铺陈下,合唱“风雪茫茫”再次出现,就显得如同太阳雪般的壮美和震撼,以此追求“自然之声为终极”的艺术境界。
2.立“意”
张千一在“立意”上,表现在对人物深层情感的挖掘,并以“情”来诠释。
因此,歌剧《太阳雪》中的唱段音乐,采用什么样式、结构、技法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情”。
张千一的唱段不但好听、动人,还能让他的歌声不断敲击着你的心房,曲调中所深含着的意蕴,如
同苏州绣品上的花朵,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绽放的效果。
总之,歌剧《太阳雪》写作上的纯“情”、立“意”,最终是向听众传递“美”的信息,这一切也都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审美主体的理解。
也正是由于运用了这些无形的文化资源,张千一才敢于“大笔挥毫”,给人以“超然”、“大气”的总体印象。
四、结语
张千一以往创作的歌剧(如《我心飞翔》、《解放》),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的歌剧发展存在着一脉相承的特点。
而《太阳雪》音乐创作更侧重于简约、质朴,以最少的笔墨来制造动人的韵味。
在此基
础上,通过《太阳雪》这样一种新的歌剧创作样式,又探索了一条符合“宏丽壮美和温婉优雅”的美学原则。
同时,张千一始终坚持的理念是:注重、尊重、贴近聆听者的审美方向和欣赏习惯。
这种积极与社会接轨的创作原则,也是他的音乐作品一直以来就受到人们喜爱的成因。
参考文献:
[1]张千一学术访谈.2009.
[2]《太阳雪》节目单相关内容简介.
[3]歌剧《太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