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练习 《望洞庭》
- 格式:docx
- 大小:21.15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基础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________)2.《方帽子店》一文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与时俱进。
(________)3.《漏》一文中,“漏”是一只可怕、厉害的怪物。
(________)4.方帽子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方帽子奇怪又不舒服。
(________)5.《枣核》一文中,枣核是一个勤快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
(________)二、联系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句中的“颤抖”说明了阮恒内心的激动。
(_________)2.《太阳》一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_________)3.《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_________)4.《检阅》一文的中心句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_________)5.“亡羊补牢”中的“亡”是死亡的意思。
(_________)三、下列每组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画“√”,有误的画“×”。
1.荡漾(yàng)褐色(hè)步骤(zhòu)(_______)2.湛蓝(zàn)裸露(guǒ)叼走(diāo)(_______)3.半晌(xiǎng)穿梭(suō)防御(yù)(_______)4.安慰(wèi)窟窿(long)苇秆(gǎn)(_______)四、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
(______)2.“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屠苏草泡的酒。
(______)3.蔡伦是我国西汉时代的人。
(______)4.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______)五、判断:把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打“√”,不可行的打“×”。
问题:读书时遇到难懂的词语或者句子,怎么办?1.查查资料,加以了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1. 教学内容分析1.1 《望洞庭》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诗的首句描写湖水与月光互相辉映,平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
第二句描绘君山在湖中的倒影,因为水中的倒影看起来像白银盘里的青螺,所以诗人把君山比作青螺。
全诗极富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从语文要素方面来看,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积累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在朗读方面,学生能够学习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洞庭》。
2.1.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2.1.3 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和”“镜未磨”“遥望”“白银盘”“青螺”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的意境。
2.2.2 借助注释、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2.2.3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描写的景色之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感受洞庭湖的美景,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诗中的意境。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要让学生理解湖光和月光相互辉映的景象,以及为什么把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磨拭的铜镜。
这需要结合诗句中的字词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
3.1.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古诗的朗读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和语调,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涂抹.( ) 相宜.( ) 洞庭.( ) 未.来( ) 磨.刀( ) 银.盘( ) 二、读拼音,写词语。
中断楚江孤帆饮水初晴遥望银盘镜未磨zhōng duàn chǔjiāng gūfān yǐn shuǐchūqíng yáo wàng yín pán jìng wèi mó三、比一比,再组词。
楚( ) 断( ) 未( )林( ) 继( ) 末( )孤( ) 帆( ) 摇( )狐( ) 凡( ) 遥( )四、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2.水光潋滟晴方.好( )A.方向B.正3.湖光秋月两相和.( )A.融和B.合适4.白银盘里一青螺..( )A.一种青黑色的螺丝B.洞庭湖中的君山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种停顿是正确的。
( )3.《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西湖。
六、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七、默写《望天门山》。
,。
,。
八、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潋滟,空奇。
,相宜。
1.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诗人。
2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象。
3.写出下面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潋滟: 空蒙:奇: 相宜:4.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A.“西施”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B.“西施”与“西湖”同在一个地方C.“西施”与“西湖”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
九、把《望洞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潭面。
洞庭,一青螺。
1.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B.中午C.夜晚2.本诗先从(近远)处看洞庭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 ,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基础知识练习(含答案)1.基础知识练习一、生字注音并组词:断_____()()()楚_____()()()至_____()()()孤_____()()()帆_____()()()饮_____()()()初_____()()()镜_____()()()未_____()()()磨_____()()()遥_____()()()银_____()()()盘_____()()()二、给下列生字注音:亦()抹()宜()三、多音字:抹_____()_____()磨_____()_____()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生字注音并组词: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给下列生字注音:亦(yì)抹(mǒ)宜(yí)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提升练习(有解析)17.古诗三首提升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望洞庭》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所作。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A.唐、刘禹锡、比喻B.宋、刘禹锡、比喻C.唐、白居易、拟人【答案】A【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望洞庭》出自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为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2.天门中断楚江开()A.从中间隔断B.中途停止或断绝3.水光潋滟晴方好()A.湖水清澈B.波光闪动的样子4.山色空蒙雨亦奇()A.空空荡荡B.迷茫的样子5.碧水东流至此回()A.至于B.到【答案】2.A 3.B 4.B 5.B【分析】2.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境。
本句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所以“中断”的意思应该选A答案。
3.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境。
本句意思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所以“潋滟”的意思应该选B答案。
4.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境。
本句意思是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望洞庭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 . 默写古诗《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基础练习及答案一、把诗句补充完整。
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子黄时日日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添得黄鹂四五声。
二、古诗练习。
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洞庭湖水面平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将湖面比作_____________。
2.宋代诗人苏轼在《赠刘景文》中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的,应乐观向上,不应意志消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美河山的诗句有很多。
当我游览三峡,看到两岸青山扑面而来,我不禁想起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坐在顺水疾驰的小舟上,两岸的景色一晃而过,我又不禁想起李自《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还写道: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4.杭州西湖闻名天下,许许多多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流连忘返。
宋代诗人________也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以绝色美人喻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也赞美过美丽的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____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___________之情。
古诗之《望洞庭》练习附答案望洞庭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练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遥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B.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C.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D.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2.说说你对此诗主旨的理解。
3.赏析名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练习1.A“遥望所见”改为“近望所见”。
2.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3.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及答案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XXX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XXX:生:坐:红于: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初秋。
B.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白银盘:青螺: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2、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研究。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高中课件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举措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读得,读得;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4.我很爱好这个小学,因为:3、阅读《灰雀》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XXX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XXX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17 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拼一拼,写词语。
zh ōng du àn ch ǔ ji āng zh ìc ǐg ū f ān y ǐnji ǔ ch ū qn íg j n ìgzi w èi m ò y áo w à ng y ín p án 2.比一比, 组词语。
亭 _______ _ 挺_________ ___ 潭 ______停 _______ _ 庭_________ ___ 淡 ______累 _______ _ 音_________ ___ 胡 ______ 螺 _______ _ 谙_________ ___ 湖 ______3.查字典填空。
(1)厌”用部首查字法, 应查 _______ 部,再查 ________ 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___ ___ ,再查音节 __,组词 _______________ 。
(2)螺”用部首查字应查 ___ ____ 部,再 ________ 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___ ___ ,再查音 __,组词 _______________ 。
4.《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 ____________ 、___ ___ 的朦胧美, 勾画出 一幅美丽的 ____ __图。
表现了诗人对 ___ ____ 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 __ ___ 和高卓清 奇的情致。
( )A. 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 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 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5.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 这句写的是: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望洞庭》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划分朗读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和:潭面:未:遥望:青螺:三、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四、《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1.《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_____________的诗,《望洞庭》是一首赞美_________________的诗。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中的“和”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和”在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指湖面。
没有。
远远地看。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潋滟:三、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四、《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五、《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六、1、西湖洞庭湖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和谐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作业17 古诗三首一.试题(共10小题)1.“水光潋滟晴方好”正确的理解是()A.水波收敛了灿烂的阳光,非常好。
B.水波光闪动的样子与晴空呼应,刚刚好。
C.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2.《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的景色。
A.西湖B.洞庭湖C.太湖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山中间是被长江之水冲断的,写出了长江水波涛汹涌,气势很大。
B.诗句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C.诗人运用了多处动态描写,写出了对天门山被冲断的担心。
5.我会连一连。
李白《望洞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苏轼《望天门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禹锡《饮湖上初晴后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诗词曲鉴赏。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
(2)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
(3)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
(4)诗句“,”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5)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望天门山。
A.天门山脚下B.天门山山中C.行驶的小船中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花山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一场秋霜过后,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上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望洞庭》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生字。
dòngtíngshuǐtánqīngluówúfēngbáiyín
()()()()()
2.读一读,xx一xx。
春风又绿xx岸xxxx
离离原上草霜叶红于二月花
xx浮绿水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红掌拨清波
一年好景君须记明月何时照我还
3.选字补充诗句。
A、xx
B、xx
C、绿
D、xx
E、xx
F、xx
(1)春草明年____,xx归不归。
(2)孤帆远影____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银盘里一青螺。
(4)江碧鸟逾____,山青花欲燃。
(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____丝几万条。
(6)儿童急走追____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4.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飞流直下三千尺。
()
(2)xx盘里一青螺。
()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5.《望洞庭》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所作。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
A、唐、刘禹锡、比喻
B、宋、刘禹锡、比喻
C、唐、白居易、拟人
6.洞庭湖位于我国_______省境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还知道其他的四大淡水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xx、xx、xx、xx、xx
B、xx、xx、xx、xx、xx
C、xx、xx、xx、xx、xx
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
A、相安、调和的意思;一面铜镜
B、连词,跟‘同“相同;xx的湖面
C、相安、调和的意思;xx的湖面
8.“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指的是______,“青螺”指的是______。
()
A、xx水;青色的xx
B、xx面;xx中的xx
C、xx水;xx中的xx
9.诗从一个“_______”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_______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_______所得。
()
A、望、遥望、近望
B、望、近望、遥望
C、遥、遥望、遥想
10.诗人飞驰想像,以清爽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
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心爱,也表现了诗人开朗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A、xx、祥和、洞庭xx、大自然、气度
B、xx、祥和、洞庭夜景、xx、气度
C、壮丽、祥和、洞庭xx、大自然、态度
参考答案
1.洞庭、水潭、青螺、无风、xx
2.春风又绿xx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离离原上草---xxxx
xx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1)C(2)E(3)D(4)D(5)A(6)B
4.(1)C(2)A(3)B
5.A
6.C
7.C
8.B
9.B
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