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20
中考武术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武术概述武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包括了拳术、剑术、刀术、槍术、棍术、鞭术、掌法等各种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武术体系。
武术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还能够培养意志品质、锻炼意志品质、磨练意志品质。
二、武术的分类根据武术的练习形式、身法、招式等不同特点,武术可以分为拳术、器械和套路。
1. 拳术:拳术是武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武术的精髓所在。
拳术练习主要以拳法、腿法和柔身术为主。
其中拳法又包括了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西派拳等,每种拳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2. 器械:武术器械包括了武器和器械两种形式,武器包括了刀、枪、剑、棍、鞭等,器械包括了各种练功器材和训练装备。
练习器械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培养意志品质。
3. 套路:武术套路是一套由一系列的招式、防御动作和攻击方法组成的独立体系。
通过套路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敏捷度。
套路的练习也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武术的技术要领1. 姿势:武术的动作姿势要求各式规范、端正,动作整体协调流畅,身形、步法、手眼身合一。
2. 动作:武术的动作要有力量感,要求有力而不失柔韧,快而不失稳健。
3. 内功: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内功是武术的核心,要求练习者从内到外,从呼吸、意念、气功到肌肉力量等方面进行全面锻炼。
4. 准头:武术的招式和技术要求有准确的准头和精确的技巧,避免偏离攻击目标。
5. 意志:武术强调锻炼意志品质,练习者需要保持专注、执着、不怕困难和挑战。
四、武术的基本功技术1. 拳法: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拳法练习主要包括了直拳、勾拳、上勾拳、铁笔等。
练习者需要掌握不同的拳法技巧和招式。
2. 腿法: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腿法练习主要包括了前踹、侧踢、后踢、回旋踢等。
练习者需要掌握踢腿的技巧和动作。
3. 柔身术: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柔身术主要包括了摔技、滚技、落技等。
《1-武术概述》第一章武术概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拳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第一节武术的概念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
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们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称为武艺,并延用到明末。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中的堰闭武术,阐扬义令,这里的武术,是指军事技术,一般称为技击和武艺。
民国初期称国术、功夫。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武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进步,冷兵器逐渐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产生和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武术竞赛规则的规定,武术已演化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内容、形式和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这就需要对武术进1/ 3行科学的定义。
1988 年 2 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2- 武术武术被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从而使武术有了比较完整、准确、科学的概念。
这一概念体现了武术的以下特点:一、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武术的技击内容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它在古代军事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现代武术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武术是我国历代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将零乱的攻防技术不断综合整理、发展,并用套路形式提炼出来的技术体系。
它的技击性是沟通原始狩猎技术、古代军事技术和现代武术运动技术的内在联系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
因此,武术的概念必须反映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及其技术范畴,如徒手的踢、打摔、拿和器械的劈、砍、扎、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法。
武术概述第一节武术运动的健身特点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武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的套路运动;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规则,两人斗智较力,以搏斗为形式的散手运动。
武术运动除了具有技击性以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
在练习武术时,讲究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这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
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
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
如形意拳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南拳强调“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或少有的。
武术主要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以踢、打、摔、拿、击、术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流传至今,这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作”、“气沉丹田”,长拳强调“精气神”、“心动形随意发神传”等。
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壮肌肉、强筋骨,对内能通脏腑、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第二节武术运动的文化特征都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这博大是指武术运动的技术分类、风格流派的繁多;这精深便是指武术运动中蕴藏着的深刻道理与精神。
武术运动根植于中华大地,自产生那日起就接受着中国文化的熏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大学生学习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冶性情,也可以通过武术这一窗口去了解中国文化。
我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可以从动作形态、动作名称、演练技法几个角度来探寻武术的文化内涵。
一、武术动作形态在观赏武术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设想,弓步冲拳、马步架打之后,接着做一个绷脚尖的“托马斯全旋”或做一个芭蕾式的亮相造型,定会令人失笑。
其实这一笑有着深刻的意味,这里不是指马步架打与托马斯全旋在技术上不能衔接,而是指代表不同文化的身体形态表征上的脱节。
武术与中国舞蹈、中国戏曲同出一源,在动作形态上存有共性,都呈现出“拧”、“倾”、“曲”、“圆”的内聚性。
什么是武术的定义?一、武术的起源与演变武术,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其初期的形式非常原始,主要是为了生存和自卫而进行的一种野蛮战斗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和平时期的出现,人们开始将武术当做一种身体修养和文化传承的方式,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拳法、刀剑、棍棒等武器的技术体系。
二、武术的发展与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根据武术的发展轨迹和技术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
内家拳主要强调内功修炼、意念驱动,如太极拳、八卦掌;外家拳则注重外形、力量和速度的发挥,如少林拳、洪拳等。
此外,还有众多的剑术、刀术、枪术、鞭术等衍生于实用军事演习的武术流派。
三、武术的核心价值武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核心价值。
首先,武术能够培养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灵敏性和反应能力,提高抗击外部压力的能力。
其次,武术更加注重内在修养和心理健康,通过呼吸调节、意念驱动等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平静心态、舒缓压力,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此外,武术还具有强化意志力、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对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培养社会公民素质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现代武术的发展与推广随着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参与其中。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且积极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
在国内,武术已经成为一项普及广泛的体育项目,被许多学校和社区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世界武术锦标赛等重大赛事的举办,也进一步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与传播。
通过各种推广活动,武术不仅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武术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流派和技术体系,既注重身体修养,又具备实用的防身自卫能力,同时也承载着塑造人格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第一讲:武术概述①武术的概念与内容一、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这是2009年7月9日~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关于武术定义的研讨答案。
武术的定义既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动作(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又全面概括了武术的外延特征——套路和格斗(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的运动形式。
如果从上述定义来认识武术,那么武术是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来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格斗能力。
如果从武术的技击本质来认识区分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那么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本质为技术核心和练习目的,只是在技术层次和表现的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
“功法运动”是“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的入门基础和保持、提高技术水平的辅助手段,是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服务的;“套路运动”是通过个人或多人的成套武术动作演练,间接表现真实的格斗拼杀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格斗运动”的辅助手段;“格斗运动”则是既有一招致敌于死地的拼杀术,还有更多的是在规则限制下的、真实格斗的简化版本。
这三种运动形式各为一体,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武术的内容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运动三大类。
(一)武术功法功法运动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目的是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武术运动能力和武术专门技能。
(二)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
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武术套路》复习题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一、武术概念名词解释:1、武术答案: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填空题:1、武术是以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答案:攻防技击内外兼修2、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和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答案:套路演练搏斗对抗3、武术在汉代叫,在近代中国也叫。
答案:武艺国术判断题:1、武术在汉代叫国术。
()答案:×2、在近代中国,武术也叫国术。
()答案:√二、武术的特点填空题:1、武术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和。
答案:技击特点民族特点2、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
答案:技击特点判断题: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技击特点。
()答案:√三、武术的价值填空它:1、武术的五个价值是武术的、、、、。
答案: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简答题:1、武术有哪几方面的价值?答案:武术的价值主要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武术流派名词解释:武术流派答案: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判断题: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答案:√简答题:武术流派有哪些不同的说法?答案:武术流派不同的说法有:长拳和短打,内家和外家、黄河流域派和长江流域派、南派和北派、少林派和武当派,等等。
五、武术功能分类填空题:武术按功能可分为、、、。
答案: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判断题:武术按功能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答案:×六、竞技套路简答题:竞技套路包括哪些项目?答案:主要内容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和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项目、集体项目。
七、其他拳术填空题:1、其他拳术第一类为、、。
答案:形意拳、八卦、八极。
2、其他拳术第二类为、、。
答案:通背、劈挂、翻子。
武术级别划分摘要:一、武术概述二、武术级别的划分1.初级2.中级3.高级三、武术级别的实际应用1.教学与训练2.比赛与竞技四、武术级别的评价与反思正文: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武术的级别划分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习武者来说,了解和掌握武术级别的划分,有助于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习武的效果。
一、武术概述武术,又称国术,是一种以攻防为主要目的,注重内外兼修、身心统一的体育运动。
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咏春拳等。
二、武术级别的划分武术级别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习武者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武术级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1.初级初级武术水平主要是指初学者,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武术动作和简单的套路,具备一定的武术基本功。
初级水平的目标是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和套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中级中级武术水平是指习武者在初级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掌握了更多的动作和套路,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
中级水平的目标是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协调性和连贯性,增强实战能力。
3.高级高级武术水平是指习武者在掌握丰富的动作和套路基础上,技术水平达到了较高层次,具备较高的实战经验和能力。
高级水平的目标是精通各种动作和套路,熟练运用实战技巧,达到武艺精湛的境界。
三、武术级别的实际应用1.教学与训练武术级别的划分在教学与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
教练员可以根据学员的武术级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案,使学员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武术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2.比赛与竞技在武术比赛和竞技中,武术级别的划分有助于公平竞争。
各级别的比赛和竞技可以让习武者在自己水平相当的对手中一展身手,提高比赛成绩。
四、武术级别的评价与反思武术级别的划分在武术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明确各级别的要求,有助于习武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提高武术技能提供依据。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
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
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教资武术知识点总结1.武术基本概念武术是一种中国独特的综合格斗技术,主要包括了拳术、剑术、刀术、棍术等多种技能。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起初是为了战争中的自卫和攻击目的而产生的。
随着民间传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武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成为了一种融合了拳法、器械和套路的综合性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传统。
2.武术分类武术根据形式不同分为少林武术、太极武术、咏春武术、八卦掌、形意拳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武术。
其中,少林武术以拳术和器械套路闻名,太极武术则以内家拳和太极剑著称。
无论是少林武术、太极武术还是其他类型的武术,都有着严谨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要求,学习者必须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掌握基本功,逐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3.武术训练内容武术训练主要包括基本动作训练、拳法套路训练、器械套路训练和对练等内容。
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酣战、基本拳法动作、基本腿法动作、基本步法动作等,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
拳法套路训练是按照一定的动作顺序和节奏,模拟实战环境进行的练习,包括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等多种套路,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器械套路训练主要指刀术、枪术、棍术等各种器械的练习,学习者需要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技巧和套路要领。
对练则是两人之间进行实战对抗的训练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对能力。
4.武术的基本技能武术的基本技能包括内功、外功、拳法、器械、套路等多种技能。
其中,内功是武术学习的基本功,它是指通过特定的呼吸、行气、修炼等方法,使人体的气血得到调和和平衡的一种体能。
外功是指武术技术的基本功,包括基本拳法动作、基本器械动作等,需要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拳法是指武术中拳手的技术要领和技巧,需要学习者不断参加实战对练,提高技能水平。
器械是指刀、枪、棍等武术器械的使用技巧,需要学习者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套路是武术技法的综合运用,包括起手式、进攻式、防守式、收手式等,需要学习者按部就班,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武术的介绍(原创版)目录1.中国武术的概述2.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3.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4.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5.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正文【中国武术的概述】中国武术,又称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方式。
武术源于古代战争,与军事技能密切相关,它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吸纳民间技艺,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商周时期,武术就作为一种军事技能被用于战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武术开始向民间传播,许多门派和武术技艺逐渐形成。
隋唐时期,武术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和门派相继出现。
宋元时期,武术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拳谱。
明清时期,武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门派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各具特色。
主要的门派包括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北腿、八卦、太极等。
这些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套路和训练方法,有的注重内功修炼,有的强调外功锻炼,有的讲究柔韧性,有的注重力量和速度。
尽管各门派之间有所不同,但都遵循着一定的武术原则,如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快慢相间等。
【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武术最早的功能是技击,即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格斗技能,用于自卫和进攻。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健身、养生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武术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方面。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武术的历史、文化、技艺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武术的内涵。
其次,我们要将武术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参与武术。
武术的概述
武术啊,整体来看是一种特别酷、特别有内涵的东西。
大致分这么几个部分来说。
首先就是武术的流派,这可太多了,像大家比较熟知的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就包括了很多套路和功法,什么少林拳啊,动作刚健迅猛,充满力量。
还有太极拳,这是极具代表性的内家拳,动作缓慢优雅,讲究以柔克刚,就像公园里那些打太极的老爷爷老奶奶,别看他们慢悠悠的,但其中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和技巧。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一个是基本功,什么扎马步啊,踢腿啊,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拿扎马步来说,这是锻炼腿部力量和稳定性的,很多初学者扎不了多久腿就酸得不行,但是坚持下来对提升整个武术素养非常关键。
武术的技法也有很多种,像拳、掌、腿法之类的。
不同流派在这些技法上有不同的侧重。
比如咏春拳的寸拳,在近距离内能爆发出很大的力量。
核心内容是攻防意识,武术嘛,最初可就是为了防身或者战斗的。
虽然现在多数人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或者修身养性,但这个攻防意识还是贯穿其中。
在对练的时候就特别明显,双方都要预判对方的动作,做出进攻或者防守。
框架上是这么理解,从历史发展来看,武术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古代打仗士兵们的格斗技巧,民间为了防身而练就的功夫等等都融合到一块了。
而且武术跟地域文化也有关系,像南方的武术很多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北方一些武术套路大开大合。
还有个方面很容易被忽略,就是武术的文化底蕴。
武术不只是那些拳脚功夫,还包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像天人合一什么的。
它也体现了一种武者的精神,品德修养也很重要,什么尊师重道之类的传统美德在武术界也一直被强调。
中华武术概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竞技比赛,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武术的概念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
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属兵技巧一类);在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发展到今天,武术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
2、武术的特点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特点,也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个性特点。
较为显著的有以下三个不同点: (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 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