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 格式:docx
- 大小:330.69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一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陀螺进动【实验目的】: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图2陀螺进动仪【实验原理】: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 ×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实验步骤】:用力使陀螺快速转动,将其倾斜放在支架上,放手后陀螺不仅绕其自转轴转动,而且自转轴还会绕支架旋转。
这就是进动现象。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陀螺,快要停止转动时用手接住,以免掉到地上摔坏。
实验三弹性碰撞仪【实验目的】:1. 演示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
2. 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
3. 使学生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过程有更清晰的理解。
【实验仪器】:弹性碰撞仪图3,弹性碰撞仪【实验原理】: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在理想情况下,完全弹性碰撞的物理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当两个等质量刚性球弹性正碰时,它们将交换速度。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 (1)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_,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_(2)两式相比得tgα=ω2_/g,又tgα=dy/d_,∴dy=ω2_d_/g,∴y/_=ω2_/2g.∴g=ω2_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_、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 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实验目的】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力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力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力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原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力学演示实验,深入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一:牛顿摆实验牛顿摆是一种简单的力学系统,通过摆动的运动来研究重力和摆长对摆动周期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细线和一个小球,将小球挂在细线的一端,然后使其摆动。
通过改变摆长,我们发现摆长的变化会导致摆动周期的变化。
这是因为摆长的增加会使重力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大,从而加快了摆动的速度。
实验二:斜面实验斜面实验是研究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实验,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滑动的加速度和滑动距离的变化。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小车和一个倾斜的平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然后观察其滑动的情况。
我们发现,当斜面的角度增加时,小车的滑动速度和加速度也会增加,而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时,小车的滑动速度和加速度减小。
实验三:弹簧振子实验弹簧振子是一种周期性运动的力学系统,通过改变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我们可以观察到振动周期和振幅的变化。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弹簧和一个质量块,将质量块挂在弹簧上,然后观察其振动的情况。
我们发现,当弹簧的劲度系数增加时,振动周期减小,而当质量增加时,振动周期增加。
同时,振幅也会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实验四: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这个定律。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力传感器和一个质量块,将质量块挂在力传感器上,然后施加不同的力。
通过记录力传感器的读数和质量块的加速度,我们可以得到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且与质量无关,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牛顿摆实验让我们认识到摆长对摆动周期的影响,斜面实验让我们观察到斜面角度和物体质量对滑动加速度的影响,弹簧振子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弹簧劲度系数和质量对振动周期和振幅的影响,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验证了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无关的规律。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3页)实验名称: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器材:振动线圈、直流电源、磁体、电子显微镜、带电粒子束管、宏观物体、光学仪器等。
实验过程及结果:
1.振动线圈演示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振动线圈的电极,可通过调节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线圈振动的幅度变化。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振动线圈在不同电压下的振动情况,同时可让学生根据振动的幅度变化来研究产生振动的原理。
2.磁体演示
将磁体通过直流电源与接触器连接起来,将磁铁放置在接触器上,当接触器断开时,磁体的磁力线方向改变,从而使磁体的磁力线相互作用,产生撞击声。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磁体的撞击声,并进一步研究磁体的磁效应以及磁力线的性质。
3.光学演示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宏观物体的结构,并使用带电粒子束管来实现“手写”字。
实验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等。
大二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导读:想知道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范文?只要看看WTT帮你整理的就可以了。
《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一》今天上午我们很高兴的到理学院参观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我们参观并亲自操作了一些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一个个奇妙的实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给我印象深刻地有以下几个实验,在演示实验室,老师首先给我们演示的是锥体上滚实验,其实验原理是: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今天上午我们很高兴的到理学院参观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尽管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热情很高,毕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并亲自操作了一些实验。
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一个个奇妙的实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
给我印象深刻地有以下几个实验。
一.锥体上滚在演示实验室,老师首先给我们演示的是锥体上滚实验。
其实验原理是: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有时候现象和本质完全相反。
二.电磁炮接着我们又做了电磁炮的实验。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有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组成。
根据通电线圈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FS-DY-20865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 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二: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实验报告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学生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 (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最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加深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一: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实验设备:两个气球、细绳、力计实验步骤:1. 将两个气球充气并系紧。
2. 使用细绳将两个气球相连,并在其中一个气球上挂钩子。
3. 使用力计拉另一个气球,使其与挂钩子的气球相撞。
4. 记录两个气球相撞时的力计读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当两个气球相撞时,它们都会以相等的力反向弹开。
力计的读数证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等性,与牛顿第三定律相符。
实验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演示实验设备:半圆形玻璃棱镜、激光指针、白纸实验步骤:1. 将半圆形玻璃棱镜放置在白纸上。
2. 使用激光指针从棱镜的一侧照射光线。
3. 调整激光指针的角度,使光线进入棱镜,并在白纸上观察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路径。
4. 继续改变入射角,直到观察到全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相应增大。
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光线完全在棱镜内部反射,不再折射出棱镜,证明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实验三: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设备:线圈、磁铁、电流表实验步骤:1. 将线圈水平固定,并确保其一端与电流表相连。
2. 快速将磁铁插入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3. 改变磁铁的插入方向,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实验中发现,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显示出电流的短暂变化。
这表明变化的磁场在闭合线圈中产生了电动势,即电磁感应现象。
改变磁铁的插入方向,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也随之改变,证实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结论:通过上述三个实验,我们直观地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器材:1. 磁铁2. 导线3. 电池4. 万用表5. 直流电源6. 光学仪器(例如:反射镜、透镜、凸透镜等)实验一:电磁感应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实验步骤:1. 将一个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线圈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的大小。
2. 在线圈的一端靠近磁铁,用力拉动磁铁,使磁铁离开线圈,观察并记录电流的变化。
3. 反复进行步骤2的操作,分别在不同速度下拉动磁铁,观察电流的变化趋势。
4. 分析数据,总结电磁感应的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二:电池的内阻测量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池时,由于电池本身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内阻,影响电流的流动。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导线和电阻,组成一个电路,电阻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电池的两端接入一个电压表以测量电压。
2. 分别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数据。
3.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原理: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光线的折射角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学仪器,例如:透镜或凸透镜等。
2. 将一束光线射向光学仪器,观察并记录光线的折射现象。
3.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或改变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的折射变化。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线的折射定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四:杨氏干涉实验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狭缝、光源和屏幕的组合,观察和分析干涉花样、干涉条纹的特征。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狭缝,将光源透过狭缝射向一块屏幕,观察干涉花样的形成。
2. 通过改变狭缝的宽度、光源的波长或屏幕的位置,观察干涉花样的变化。
3.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明暗的分布,分析干涉现象并计算出波长或确定狭缝的宽度。
精选范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2篇)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1001姓名:王杰学号:201048770114人造火焰[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2篇)]一、实验原理仪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灯光照明下,较薄的地方显得火红,较厚的地方显得暗淡。
火苗的形成:为了使火苗从炭火堆中窜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镜,上面刻有火苗状的透光镜,炭火模型与其镜中的像形成对称结构,中间形成一条透光缝,在缝的下部形成一根横轴,轴的四周镶满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随着轴的转动,光被随机的反射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火苗的存在。
二、演示方法1、接通电源,观察视窗内似有熊熊烈火燃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物理演示实验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探讨其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和意义。
实验一:牛顿摆实验牛顿摆实验是物理学中经典的实验之一。
通过一个线上悬挂的质点,我们可以观察到摆动的规律。
实验中,我们先将质点从一侧拉开,然后释放,观察摆动的周期和振幅。
实验结果表明,摆动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倒数成正比。
这个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牛顿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使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二:焦耳效应实验焦耳效应实验是研究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经典实验。
实验中,我们通过将电流通过一个电阻丝,使其发热并使温度升高。
实验结果表明,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会产生热量,热量的大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丝的电阻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验证焦耳定律,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增强他们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实验三:杨氏模量实验杨氏模量实验是研究固体材料力学性质的重要实验之一。
实验中,我们通过在一根细长的杆上施加力,测量其伸长量和应力,从而计算出杨氏模量。
实验结果表明,杨氏模量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成正比。
这个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杨氏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四: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实验之一。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双缝装置,使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形成干涉条纹。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间距和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光的波长和相位差的关系。
这个实验直观地展示了光的波动性质,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光的行为的框架。
结论: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和现象,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1预习报告:1、试验目的。
(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
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
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
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
抄书上。
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
做完试验后的记录。
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
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
EG:表1。
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
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
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
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
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
书上有模板。
照着做。
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
书上有。
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
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
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
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
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
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
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
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
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
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
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在大学的物理课程中,演示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中所学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在本次物理课程中,我参加了一次精彩的演示实验,下面我将对此次实验进行一份报告。
实验名称:如何利用棱镜制造虹彩实验原理:在太阳光线在天空中通过水滴时,由于折光原理,因此形成了一道彩虹。
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
而我们的实验要点就是要借助棱镜的色散特性,重新制造这个过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一把直边棱镜、一把直尺、颜料或染色水。
2. 将直边棱镜按照45度角放置在平面的地面上。
3. 将直尺对准棱镜的斜面,沿着斜面方向滴上一点染色水或颜料。
4. 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染色水滴撞击棱镜后,水滴向下滑动的同时,光线经过棱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道狭长的、颜色各异的光带。
这就是棱镜制造的虹彩。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造了虹彩,并在光带内观察到了不同的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
相信大家也已经非常熟悉这些颜色的顺序。
实验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利用棱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将太阳光线的色散现象重新制造。
虽然这种实验过程相对简单,但实验结果却非常惊人,真正教会我们了如何利用生活中简单的物品重新制造科学现象。
总结:通过这次物理演示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折射、反射、色散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希望今后能够多参加这类实验,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1001姓名:王杰学号:20XX48770114人造火焰一、实验原理仪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灯光照明下,较薄的地方显得火红,较厚的地方显得暗淡。
火苗的形成:为了使火苗从炭火堆中窜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镜,上面刻有火苗状的透光镜,炭火模型与其镜中的像形成对称结构,中间形成一条透光缝,在缝的下部形成一根横轴,轴的四周镶满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随着轴的转动,光被随机的反射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火苗的存在。
二、演示方法1、接通电源,观察视窗内似有熊熊烈火燃烧。
2、打开加热开关,还会有热风吹出,就像一座逼真的火炉。
电磁炮一、电磁炮的结构原理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有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组成。
根据通电线圈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二、使用方法将炮弹放入炮管中距尾部25cm左右,摁下启动按钮即可发射炮弹。
三、注意事项1、不要长时间频繁通电,防止线圈发热过度,影响使用寿命。
不用时请将总电源插头拔掉,切断电源。
2、由于三相交流电有相序之分,若所接相序与本仪器所要求相序不同,则炮弹会弹出相反的方向。
所以,发射时请勿站在炮筒尾部,此时将相序调换即可。
一、避雷针工作原理带电导体的外表面是等势面,曲率半径小的地方电荷密度大。
由于导体尖端的曲率半径极小,因而电荷密度极大,而导体表面外侧邻域内的电场与导体的电荷密度成正比,所以尖端邻域内有极强的电场,当电场强到使空气击穿时,就产生了尖端放电,导体上的电荷就不会再更多的积累,而是导体上的电荷会不断的流失,若在建筑物上安装这种尖端装置,则在雷雨季节就不会在建筑物上积累过多的电荷而遭雷击,装在建筑物顶上防止雷击的导体就是避雷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一,牛顿摆。
实验原理,牛顿摆是由一根细线和一个重物组成,当重物摆动时,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摆动。
实验过程,将牛顿摆吊在支架上,使摆球摆动,观察摆球的运动规律。
实验结果,摆球来回摆动,摆动的幅度和周期与摆长有关。
实验二,光的折射。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会发生弯曲。
实验过程,将一根铅笔放入水中,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实验结果,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了,这是由于光线在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
实验三,电磁感应。
实验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过程,将一个螺线管放入磁场中,观察螺线管两端的灯泡是否会发光。
实验结果,当螺线管在磁场中运动时,灯泡会发光,这是由于磁场的变化引起了感应电流。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
实验原理,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过程,在水中放置一个钟,敲击钟,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声音会在水中发生折射。
实验五,热传导。
实验原理,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传播的过程,它是由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而实现的。
实验过程,在一根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观察热量在金属棒内部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热量会从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传播,传播的速度与金属的热导率有关。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物理演示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牛顿力学、光学、电磁学、声学和热学等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也让我们在实验中感受到了物理规律的神奇和美妙。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物理学的热爱,不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College phys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report docu 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院系名称: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1级03班
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
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
摩擦的
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
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
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
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
擦频率并没有关系。
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
(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
)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
(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
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
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
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平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
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平面旋转起来。
当旋转速度增大时,可以看到塑料带的自由端延细柱向下运动,整个塑料带变成旋转的椭圆形状。
离心力是一个惯性力,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
绕旋转中
心转动的物体有脱离中心延半径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力即称为离心力。
当启动仪器时,塑料带各部分均作水平方向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临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径向分力提供。
每一个塑料小段均收到来自前后两个塑料小段的拉力。
由于塑料带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带的下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径向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
对其上半圆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塑料带一段固定是这个仪器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塑料带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结果才能确定,进而上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所受的两个拉力的关系才能确定。
在竖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带被压扁成为旋转的椭圆。
辉光球是圆形球体,实验室中还有一个为圆盘形状。
工
作时会发出动感绚烂的五彩辉光,有一种魔幻效果。
仔细观察辉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气体,蓝色的一个辉光球尤为明显。
当将手指放上去时,手指接触球体的部分会被辉光点亮,同时球中会有一缕气体与碰触的位置连接,十分美丽。
另外观察得
知,如果用笔、尺子等其他物体接触辉光球,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强度与用手指接触相比小得多。
辉光球的另一个名称是电离子魔幻球,顾名思义,它的工作原理与电离有关。
经查资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气体在高频的强电场作用下会发生电离作用。
而从生活中的霓虹灯得知,稀有气体如果电离,则会发光,具体的颜色与气体种类有关。
根据查到的资料了解,在我们的实验室的辉光球中,发出红绿蓝三色辉光的圆盘可能充有He,
和Xe,蓝色的辉光球中可能充有Ar。
在人手触摸辉光球时,由于人体和大地相连,人触摸的位置的电势与大地的电势相等,整个辉光球的电场分布不再均匀,手指碰触的地方有更低的电势,所以会更加明亮,同时,辉光球中央的电极与人手之间的电势差会更大,因而形成的辉光弧线会一直跟随人的手指。
篇章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
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
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
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
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二: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
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
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
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雷电暴风雨时,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