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浏阳市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

浏阳市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

浏阳市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
浏阳市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

浏阳市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

摘要: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浏阳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在既

有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机遇与威胁并存,为获得浏阳旅游业的整体

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浏阳花炮产业作为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展开对浏阳市旅游业的分析。

关键词:旅游发展花炮产业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花炮的最初形式是鞭炮,其起源在于民间进行驱崇避邪,然后创造了火硝爆竹花炮与焰火的创造源于别出心裁燃放爆竹的方式和官府庆典的需要。据史说雍正皇帝登基时,为改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节燃放响炮和花炮,传旨鞭炮行业,要创新花上京。后来,烟花和鞭炮合成花炮,逐渐流传开来。

浏阳市制作花炮,久负盛名,素有“花炮之乡”誉称和“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之美誉。浏阳花炮“始于唐,盛于宋”,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300余年悠久,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品商品之一,其工艺精美,质量优异,曾获得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的有等奖。据清康熙《浏阳县志》记载,“后人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曰爆竹,馈遗者,号曰春雪,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且有彼此竞景以鸣豪举者,好事者又放火炮起火。”可见浏阳民间节日

燃放花炮取乐,早已盛行,其花炮生产久亦兴旺。故《中国实业》有言:“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

二十世纪初,浏阳花炮产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品种也在逐渐增加,当地的工匠艺人恢复发展了先祖失传的技艺,初入铁屑成末掺入原料,制成焰火“萝卜花”,后又以洋生铁屑和以多种药物,先后制出大叶兰花、大叶菊花、二梅花和连升三级等花炮……。至二十世纪末,本世纪初则发展更快,先后研究出大型组合花炮、高空礼花弹、高火花炮、火箭等,并通过提升燃放工艺造型,燃放时花木鸟兽、各类人物以及数字团逐层腾空、蔚为奇观。其实浏阳花炮开始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千百年来,日新月异的浏阳花炮,不仅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同时也为世界积累了永恒的文明,并不断拓展了人类的审美视野,目前花炮的品种已经发展到了14大类4000多个品种,远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可谓“光彩耀中华,欢声传天下”,摩洛哥第二届国际烟花大赛到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赛,乃至第三届音乐焰火大赛等国际、国内最高规格的历次大赛中,浏阳花炮都一出类拔萃的雄姿名登榜首。1997年香港货柜祖国,浏阳花炮更是在北京、香港、广州、南京、重庆等30个大中城市静香展现出流光溢彩的盛景。1998年在法兰西世界杯足球大赛和珠海航展的欢庆焰火中,浏阳花炮又雄风再振,伟换了的世界发出壮美的喝彩。1999年昆明“世博会”开模式的会场上,浏阳花炮让来自五大洲的朋友一睹中国花炮之乡绚丽神器的美丽和风采。

虎跑是浏阳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浏阳花炮的兴起带动了浏阳市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浏阳以外的其他地方也不断的加大对花炮产业的扶持引导力度,浏阳毗邻的礼陵、江西的上栗、万载等县市就把花炮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产业和主要抓手;可见未来花炮产业的竞争将更加的猛烈,浏阳花炮以及浏阳整体经济也避免不了受到影响,这时我们改如何创新,从其他方法着手将整体经济带动发展起来,如何将浏阳花炮与旅游产业联系起来提升浏阳整体经济是一道难题,这也是浏阳花炮产业的一次机遇。

二、浏阳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1、浏阳市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

1.1地理位置优势。浏阳是由湖南省直管的省直管市,处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金三角”地带,距省会长沙60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4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是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组成部分。

1.2资源优势。浏阳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有着“湘东明珠”之誉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而天下闻名的浏阳河,则是浏阳地域风情的媚眼,她的婉约灵秀在每一个弯回中荡漾生姿。此外如石霜寺的苍古,浏阳湖的明媚,古风洞的幽深,道吾山的肃穆,无不令人目授神与,如窥天机,若有所悟。除此之外浏阳素以“中国第二大漂流之乡”著称,浏阳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漂流景点,如大围山漂流、周洛漂流、皇龙峡漂流等。

1.3历史文化优势。一曲《浏阳河》传唱大江南北,浏阳之名蜚声世

界。浏阳名人甚多,清末民初,前有谭嗣同、唐才常,后有焦达峰、陈作新,均以身殉国,名垂青史,其中谭嗣同是著名的“戊戍变化”死难“大君子”之一,浩然正气为中外共知;而且浏阳还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以及王震、宋任穷、王首道等,1955年授军衔时,浏阳县将军共30人;其中上将5人,中将5人,少将20人,而且学时唯一的女将李贞少将,也是浏阳人。而且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医药卫生及其他名界名人中,浏阳人也数不少,如清代名儒欧阳中鹄,只谭嗣同、唐才常的老师,戏剧教育家、剧作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欧阳予倩,表演艺术当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称;画家娄师白,是齐白石的学生;绘画艺术驰名国内外;菊花石雕名老艺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戴清升,作品多次获国家和国际大奖。

1.4经济背景优势。浏阳市的工业主要包括鞭炮烟花、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特别是鞭炮烟花,进入国际市场已有百余年历史,并曾多次获奖,产品内销全国,外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浏阳市被国家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荣誉称号;2002年成立国际烟花协会(IFA),总部常设浏阳;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浏阳花炮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浏阳花炮"驰名商标。浏阳菊花石雕是浏阳的独特工艺品,它取材于本市永和镇大溪河水底的天然菊花石,石奇艺精,被誉为“全球一”,多次获国际赛大奖。浏阳鞭炮烟花与夏布、豆豉并称“浏阳三特”,早已驰名中外。

2、浏阳市旅游业发展劣势分析

2.1 可进入性。旅游的发展,交通是前提,浏阳也把交通建设列为发展之重,虽然交通条件正在改善,如浏阳市区的公路也正在重建,但现在的状况是浏阳倾力打造的核心景点大围山的可进入性较差,交通问题成为远距离游客很大的障碍。

2.2季节性。旅游本身就有季节性的特点,在浏阳旅游地表现的就更为明显,尤其是一些漂流景点,只有夏季才营业;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冬季客源也十分少,夏至前后游客最多。

2.3 基础设施。浏阳的基础设施都有待改善。虽然浏阳市区的接待设施比较完善,一些景区的接待设施较低档,星级宾馆极其缺乏。

3、浏阳市旅游业发展机遇分析

3.1 政府有力扶持。浏阳政府无疑都把开发旅游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如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毫无疑问成为浏阳旅游的主打品牌;浏阳每年2年一度的国际烟花节,把浏阳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政府正全力把浏阳打造成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

3.2旅游市场转变。相对于大众旅游时期,旅游市场已经逐渐转向高档市场、休闲市场、生态市场、文化市场和自助旅游,而浏阳凭借着自身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对这些市场的消费者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4、浏阳市旅游业发展威胁分析

4.1 与其他旅游地的竞争。虽然浏阳各旅游地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吸引力,但面对广大的旅游市场,也势必与其它旅游目的地乃

至其它旅游联合体形成竞争,争夺旅游客源。

4.2 与生态的共生。生态可谓是浏阳旅游地的重大特色,然而在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势必会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的保护,避免盲目开发、短视经济,保证旅游发展的持续性,对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是一大挑战。

二、浏阳市花炮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1、强力推进花炮产业产品建设

1.1精心建设花炮生产厂房

由于一般的花炮产业的生产厂房都比较简陋,导致安全隐患比较大,也导致花炮产业污点也被大家熟知,所以花炮厂房必须要下大功夫整改,必须将安全隐患降低,而且要提供给工作人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工作酬劳,将极个别生产厂房作为模范厂房,将各方面的硬件设施做到最好,提高我们花炮产业的竞争能力。

1.2创新技术以及引进人才

浏阳花炮经济的下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家环境整治政策。因为污染太大,很多地区都禁止燃放烟花,这时就迫切需要对花炮产品原料的改变,引进人才研究新型低污染环保花炮就能够使得经济回暖。

2、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2.1做活重点市场营销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策划1—2次国内专场旅游招商洽谈会,包装和推介浏阳重点旅游项目,引进、培育、扶持有实力的旅游市场主体。主攻长株潭和江西一级客源市场,兼顾省内及武汉、广州

等潜在客源市场,开展黄金周武汉、广州“游客互送、免费游浏阳”活动;加强与周边主要客源城市知名旅行社的合作,争取与花明楼、韶山、张家界景区和萍乡、井冈山等周边红色景区的线路对接,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旅游联动。

2.2优化旅游营销手段

以电视宣传片和宣传专栏形式,择期在省内外媒体黄金时段投放浏阳旅游形象广告;在长浏高速或黄花机场等显著位置制作巨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编印精美、规范的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讯息的《玩转浏阳》一图通旅游手册;开通移动、联通手机短信平台,向往返浏阳的游客和其他特定人群及时发送旅游信息;提升浏阳旅游网站建设水准,尽快与知名网站实行链结,发挥网络营销优势;评选浏阳特色旅游商品,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精心组织1—2次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旅游视察活动,争取各级领导对旅游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3、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开展2010年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使全市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3.1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按照星级旅游饭店评定标准做好星级饭店的申评和复核工作。在银天大酒店创建五星级旅游酒店的基础上,对规模较大的社会宾馆酒店进行调查,年内评定2-3家旅游饭店;二是引导景区点创A,指导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指导耀邦故居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皇龙峡风景区创建国家3A级风景

区的创建工作;指导丰田生态休闲度假区、鸭头生态农业观光园申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积极推进长沙市星级餐饮和星级农家乐的推荐和评定工作,年内完成1-2家星级餐馆3-5家星级农家乐的推荐和评定工作。四是搞好旅行社年检、地接奖励审核和档案管理工作。

3.3提升旅游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一是重心下移,加强对全市旅游企业的服务和管理,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共同倡导诚信,规范服务,提升品质;二是以“创建文明行业”为主线,开展“优秀旅游企业”等评选活动,推荐优秀企业创建文明单位;建立诚信经营单位评选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做好导游词编撰工作。

3.4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维稳工作。以旅行社、星级酒店、“农家乐”和购物商店为重点,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无证照和超范围经营、“假导”、“野导”、价格欺诈、索要回扣、毁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文明舒适的旅游环境。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抓好旅游交通、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旅游环境等工作,杜绝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积极加入“湖南旅游诚信管理服务系统”,搞好旅游投诉和咨询服务,定期公布旅游投诉信息,引导旅游者选择有良好信誉旅游企业提供服务。

3.5提升旅游队伍素质。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管理,推行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组织旅游企业通过自检、互评或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年内组织1-2次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技能考核和观摩点评等形式,促进旅游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结论

浏阳花炮产业现在正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也必将在众多花炮产业中脱颖而出,浏阳旅游业也正在和花炮产业相结合,花炮产业也仍然是浏阳经济的支柱之一,从花炮产业可以衍生到其他众多产业,浏阳旅游业发展机遇风险并存。

参考文献:

黄文先《浏阳花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8

任海情《浏阳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总体开发思路》2009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一、饮食文化旅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使 得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相关联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当 下线上线下热门的旅游话题。学者赵荣光把“饮食文化定义为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 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 学”[1],即食生活、食生产、食思想、食事象、食风俗的总称。 二、南京饮食文化资源 1、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类型 南京的饮食文化包括京苏大菜文化、鸭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苏大菜历史悠久,受人文荟萃的熏陶,京苏大菜名菜众多,蒸鲥鱼、酥鲫鱼、凤菜心、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鸭的消耗量 占全国四分之一,且历史悠久,有板鸭、烤鸭(北京烤鸭的前身)等,形成鸭文化。南京 人素有“一口饭一口草”的传统习俗,野菜中的马兰头、芦蒿、菊花脑等十分热销,形成 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著名的夫 子庙小吃响彻全国,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特征 (1)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江南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少古诗文中都留下了文人 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结,读来令人食指大动。如苏东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写到,“蒌 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东坡居士的江鲜情缘。辛弃 疾的《鹧鸪天》中描写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中描写到“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荠菜、苜 蓿头等自古就是南京人爱吃的野菜。郑板桥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可 见鲜笋、鲥鱼也是郑先生的最爱。而在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随园 食单》、《白门食谱》等书中都有关于南京美食的记载。 (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接纳了五湖四海的人。“南京菜”就是原汁原味、不咸不淡、小资情调。利用时令原材料,体现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对成菜 的要求是,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浓而不腻,突出原材 料的本味。其风味特点主要表现在口味醇和、咸淡适中、适应面广、原汁原味。 (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南京菜讲究刀工,擅长刀技,技艺高超的厨师,用一把 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镂或削,可以做出多种花样造型,如月季、菊花、荷花等,在品 味这一道道美味佳肴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让人不忍心去下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 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 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 - 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 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 - 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 - 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 - 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 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 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 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北京市旅游环境 1、基本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2、自然环境: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8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

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房山区崇文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县:延庆县密云县 第二章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全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民国十九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当的优势,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课件.doc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综述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陆地约4公里,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因地处万宁和陵水两县交界之海上得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海岛地形、地域文化等,分界洲岛有“美女岛”、“观音岛”、“无名岛”、“睡佛岛”、“冰火岛”之誉,是一个美丽的灵秀宝岛。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 1、地质地貌 分界洲岛所处位置是海南岛重要的分水岭,该岛是牛岭的一部分, 牛岭又称分界岭,主要因为这里是海南岛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的人民就已感觉到这座山岭南北不同之处。实际上,整个牛岭是五指山山脉的延续,这是由于亿前,大陆板块的挤压所形成的。后来冰川期,海水的浸入,淹过了较低的部分,,切断了分界洲岛与牛岭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2、气候水文 虽然整个海南岛都处于热带,但是因为这座东南西北走向的牛岭,使得了以此岭为界北气候上有所差异。牛岭以北的气候相对温暖,空气的湿度较大,降雨较多,而牛岭以南气温要比岭北高出二三度,阳光充足,但岭干燥少雨。 在分界洲岛上看牛岭两边,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岭北阴郁一片,而岭南却是阳光明媚。主要是由于牛岭是海南岛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北面以平原地地型为多,南面以山地为多,这种地理分界,从形成了气候上的分界。来自南边的暖气流受到东西走向山脉的阴隔,导致山体迎坡(南面)和背面坡(北面)的气候出现差异,以致这座小小的山岭对海南岛东南的气候也产生了影响。所以站在分界洲岛上,经常就可以看到牛岭“牛头下雨,牛尾睛”的奇观。

旅游资源论文题目

旅游资源论文题目 篇一:旅游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选题范围 一、写作要求 1.撰写毕业论文字数要求:论文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4000字。 2.论文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摘要字数严格控制在100~300字之间 3.毕业论文书写要求:毕业论文撰写必须选用A4复印纸,并用计算机打印成文;一律单面打印,上交两份。具体格式从辅导老师那拷贝。 注意:选题发下去后,学生先自选题目,之后,系里根据所选题目确定导师,已选定的题目可以更改,但导师一旦确定不再更改,不可随意选导师。在写论文期间,学生一定要及时与导师联系,确保论文质量。 另:选题只是一个方向,具体论文题目可围绕选题确定。 二、选题范围: 旅游管理专业 1、浅析黑龙江民俗旅游开发前景 2、人口老龄化对未来旅游市场的影响 3、黑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4、试论我国主题公园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5、黑龙江旅游景区的品牌化经营策略 6、论旅游业非价格竞争手段的运用 7、对黑龙江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8、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9、发展淡季旅游的对策 10、旅游者投诉心理及应对策略 11、黑龙江节庆旅游的策划和市场化运作 12、论旅游景点的品牌化战略 13、浅析游客行为对旅游景点的影响 14、浅谈黑龙江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15、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16、当前我国假日旅游的危机与对策 17、论牡丹江市在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定位 18、论牡丹江市旅游营销设计 19、体验营销与旅游企业的发展 20 论旅行社非价格竞争手段的运用 21论促销在旅行社业中的灵活运用 22旅行社服务质量控制探析 23浅析我国假日旅游 24论导游的思维与口才 25论旅行社价格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26浅析旅行社流动资金管理 27小论导游培训的手段 28旅游线路设计探析 29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目标 这次调查的问卷主要是调查一下关于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对象的职业(学生于非学生)、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关注的内容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粗略了解一下旅游的状况。 二、调查的方式与结果 我们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将地址链接通过QQ的方式发给不同的对象群,我们发放了84份,收集到有效问卷42份,如下图: 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男生47.62%,女生52.38%,学生88.1%,非学生11.9%

三、数据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一共设计了16个问题,根据反馈的数据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首先对旅游的兴趣进行了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为“你喜欢旅游吗”并化分了程度,而且对每年旅游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概所有的人都喜欢旅游,每个人都会有旅游的想法。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可能不是人人都会有机会去实现旅游的愿望。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大部分的人都进行过一次以上旅行,只有少部分没去过任何地方了才行。 其次,我们对出游的方式以及时间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您出游前在网上搜索信息的频率”、“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三道问题收集数据,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述图中不难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他们会事先上网查询要去的地方,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旅

行的质量。出游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更倾向于和好友及亲人之间的旅行,更可以感受旅行的愉悦。由此可见,旅行已成为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种桥梁。寒暑假和黄金周已成为旅游的旺季,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除外旅游,从中也可大致推断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找到充分的时间去旅行。 第三,我们对旅游的目的地以及那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您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范围在”数据如下

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具体类型见下表。 表1-1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见下表。 表1-2 各层次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 表1-3 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资源

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 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 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 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 顶色调 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 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 3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黄帝工经》),阴阳是生命的核心,住宅是生命的载体,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建筑空间外为阳,内为阴,高为阳,平为阴,屋宇为阳,院落为阴。在房屋室内设计中,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使室内外的气流完全贯通。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 在取材方面,中国的古建筑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天然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木材较之石土更具有生命力,它本来就有自然的纹路,而且坚韧,便于加工,适合做房屋的各种构件,这还很好的和中国中庸的传统思想相契合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 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 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 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 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 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 4.按属性分类 旅游学者按照属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开始将旅游资源分为低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消费健身类、购物类7大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忽视了这些资源中蕴含的各种人文概念和旅游价值,不利于旅游的发展。 考虑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更为细致的了解资源内涵,挖掘深层次的意义。有些学者开始讲旅游资源分为软资源和硬资源两部分。 硬资源是已经成型的,能被游客直接消费的旅游产品,如景区、景点等。 软资源是指潜在的,还不一定被游客直接消费,但又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富含文化品位或具有特殊时机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文积淀、绝妙策划、政策环境等。 5.按资源的功能分类 按功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 5.1观光游览型,如自然风光、园林建筑等, 5.2文化知识型,如总监文化建筑艺术知识社会风情等。 5.3参与体验型,如,漂流、攀岩、节庆活动等

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极为丰富,通常包括旅游资源环境调查、旅游资源存量调查、旅游资源要素调查、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调查等内容。 (一)旅游资源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1)调查区概况(2)地质地貌要素(3)水体要素(4)气候气象要素(5)动植物要素 2.人文环境调查:(1)历史沿革(2)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 3.政策法规环境调查。 (二)旅游资源存量调查 1.类型调查。 2.特征调查。 3.成因调查。 4.规模调查。 5.组合结构调查。 6.开发现状调查。 (三)旅游资源要素调查 食、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而与之相应的餐饮、饭店、游览、购物、娱乐等软硬件,既是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组成旅游资源吸引物的重要服务景观。 1.交通调查。 2.住宿调查。

3.其他服务设施的调查。 (四)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1.旅游者数量调查 2.旅游收入调查 3.旅游动机调查 二、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要求和原则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要求 1.充分把握评价标准。更多学着采用“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体系’的标准。 (1)三大价值,即旅游资源自身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即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六大体系,即旅游资源环境体系,包括地理存量及可进入性、景象景点及地域组合、旅游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环境结构,市场客源条件等六个方面。 2.突出评价的重点。王兴斌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 (2)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 (3)资源环境与资源开发条件。 3.准确性与科学性。 4.系统性与完整性。 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论文重庆市奉节县旅游资源分析报告

市奉节县旅游资源分析 摘要: 奉节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它拥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 世界最窄长天井峡地缝,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长江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 有中国历史名胜白帝城以及其他大量三国文化遗址, 还有白、杜甫等文豪留下的大量诗篇, 这些都是奉节发展旅游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奉节天坑地缝瞿塘峡白帝城诗城问题建议 一、前言 1.1旅游业发展现状 奉节旅游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长江三峡沿线发展旅游较早的区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已具雏形。现有夔门大酒店、夔府大酒店、凤凰大酒店、太和大酒店等星级饭店和其他住宿部门100余家,总床位数达到8000余个;旅行社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旅行社7家;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白帝城*瞿塘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坑地缝,AA旅游景区天鹅湖和已具雏形的长龙山等4大旅游景区;拥有出租汽车165辆,空调大巴18辆、中巴车30辆,投资修建了到景区的硬化公路200多公里,开通了从县城到各旅游乡镇和景点的线路小客车,设有客运码头5个,趸船9个,游船10余艘。新县城建成了与新世纪百货共建的人民商场,有洋洋百货、华泰百货等大型超市5家,有全国知名服饰连锁店20余家。

1.2旅游发展优劣势 1.2.1旅游发展资源优势 <1>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品位高(瞿塘峡AAAA级),独特性强(三峡、天坑、地缝世界第一);人文旅游资源品牌知名度高(白帝城),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积淀深厚(诗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景点多、围广、层次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2>潜在的区位优势 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雄居驰名中外的长江三峡之首,位居长江三峡旅游、“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三峡——”大金三角旅游等各大旅游热线交汇处。随着万(州)——宜(昌)高速公路(奉节段)、奉(节)——(巫)溪高速公路、以及——高速公路(奉节过境)、——的二级公路(即巫——恩公路三改二)等项目的实施,加之规划中的——旅游铁路和万州——铁路的建设,奉节在湘鄂渝陕边区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地位,因其旅游区位优势将不断改善而日益加强。 <3>品牌知名度高 奉节地处长江三峡旅游热线,其“全国著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的地位始终不会动摇,还有“诗城”的美誉。“朝辞白帝彩云间”等优美诗句及备托孤等悲壮历史使白帝城早已名扬海外。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被评为国家级AAAA旅游区,并且连续两届获市十佳景区称号。天坑地缝因其奇特罕见的地质地貌,被建设部列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选清单,国家旅游局已将天坑地缝旅游线列为“十大特色旅游新品”推向世界。 1.2.2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劣势) ◆旅游资源开发粗放,整合不够、投入不足 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是低层次、粗放型的。多数开发项目只求数量、规模,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2003-2-24 0:00:00字号:[大中小]选择背景色:

ICS 03.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2003-02- 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3413053533.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打造大众避暑胜地 ——对虹口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 (制药工程徐丹) 摘要:虹口乡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山水风景,是夏季避暑的首选地.目前,这里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开发工作,但旅游品牌尚未很好地树立起来.因此,突出本地特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旅游秩序便成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开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字:大众避暑胜地,虹口,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宣传,旅游秩序,环境保护,虹口漂流,旅游品牌 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风景对于天天遭受酷热的城里人来说确实是非常地清爽宜人.公路的右边是按着厚厚实实的绿色外衣的小山,左边是一条小峡谷,峡谷的底部是白沙河,那清澈见底的流水,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正是大自然灵气的闪现吗这里真是一个享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

处,我开始感到轻松起来.然而在这住了两天之后,我有一些失望了,不是对这儿的景色的失望,而是对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失望.首先这儿提供吃住的都是一些农家乐,而且规模很小,沿途所 见的都是一户人家围起来一个院子,挂一个招牌便是了.据这里的"农家乐"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靠关系,靠拉熟人来维持生意. 因此,对于地段较为偏僻,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家来说要维持就比 较困难了.其次,娱乐活动单调,倒是有一个颇吸引人的"虹口漂流",但价位偏高(140元/人),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乐意消费的. 其它的活动就只有打麻将了.另外就是秩序不够规范,比如生溪 沟一带的路边小摊就显得很杂乱,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且保持长久不衰呢我觉得因地 制宜,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 虹口应该塑造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主要依据有下列几点: 首先,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距离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而都江堰又以成灌高速公路与成都这 样的特大城市相通,周围城市人口密集.对于城区的上班族来说, 忙了一个星期,周末去一些大景点如九寨沟之类的不太现实,一 是花费较高,二是路程遥远.因此像虹口这样又近便又舒适的场 所便成了度周末的理想场所. 其次,这儿的自然风光很纯,很美.小巧而秀气的青山,温柔 又调皮的绿水,清新湿润的空气,还有阵阵凉爽山风扑面而来.这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旅游专题组 目录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 1 -一、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调查 .. (1) (一)青岛旅游资源概况 ··································································· - 1 - (二)新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3 - (三)老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 (四)崂山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二、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 (12) (一)青岛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 12 - (二)青岛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 15 - (三)青岛旅游资源分布评价 ····························································- 17 - (四)青岛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 20 - (五)基本结论 ··············································································- 24 -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论文------中国古典园林鉴赏及苏州园林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苏州园林属于我国南方园林的代表和典范,它的选址和总特点都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特点,特别是在布景和结构上体现出中国园林所独有的特点,自然和谐的处理好主景的布局与借景的关系,让面积不是很大的园林体现出扩大高远之景,同时以山水或楼廊相隔,相互造景体现出无限的园林景观和园林的深邃。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园林注意从园内各个角度观察都应能尽可能多地观赏园内景物,不留有死角,即使在屋内、院内通过窗户和漏窗等赏景,四面都可观景,使游览者不论在园内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完美的景色。 苏州园林讲究各种景物的布局,善于叠山理水,注意景物高与低,近与远的变化与层次。苏州园林设计如同美术作品一样,如同中国国画疏密有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局不要太小巧玲珑,留白。 苏州园林巧于布局,善于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借景是因为本园受环境或资金所限,借用其它处的景物,使借用的景物与本园景物浑然一体。 在苏州园林中不同风格的景区有不同的特点,中间有分割和过渡,这个分割用一堵墙、一个院落或是假山,用一堵墙分开太楞,假山是最好的过渡空间,在苏州园林中假山也是起这个作用的。几乎没有一个园林没有假山。 在苏州园林中院落分割空间也是很多见的,比方在一个较大的空间,根据其大小在其中建一个方形或不规则的院子,最小的只有三五平米,在四面墙上都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