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30.52 KB
- 文档页数:15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技术课,是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本课程共8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随堂实训50学时,考试课。
《作业治疗》在康复医学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课。
通过本程的教授,注重“三基”知识的学习和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
突出作业治疗技术的特点和重点,注重实用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按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水平的实际就业需要,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生理学》、《诊断学》、《运动学基础》、《药理学》,后续课程有《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作业治疗的理论及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
(3)掌握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用作业治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4)理解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的特点制订有效的作业治疗计划,进行科学正确的作业治疗及训练。
3、情感目标:(1)体验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的困难。
(2)树立“自我照顾”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伤、残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和对发展康复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模块(项目)(章)内容学时分配教学形式理论实践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 4 理论讲授第二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4 18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三章体位及转移技术 4 16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四章认知及知觉功能训练 2 8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五章治疗性作业治疗 2 4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六章压力治疗 2 2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七章辅助技术 2 2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八章助行器 4 2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九章矫形器 2 2 理论讲授、实验室训练第十章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 2 理论讲授第十一章社区作业治疗 2 理论讲授四、教学内容要点及要求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适应症、禁忌症和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作业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课程定义:作业治疗是康复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物理治疗合称为康复治疗的两大支柱。
《作业治疗学》是介绍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相关评估和治疗方法及服务范围等的一门学科。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18周),2学分课程目标通过对《作业治疗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康复的目标和意义,熟悉针对各类功能障碍者的作业治疗活动与方法,掌握作业治疗的理论依据、常用治疗方法和服务范围,更深刻地理解生存质量的真正含义及如何提高功能障碍者的生存质量。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能够:对应毕业要求:1.能够理解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 1.能够熟悉作业治疗的临床应用与作业治疗的服务范围;2.能够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够掌握作业治疗常用的评估方法;预期学习成果3.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作业活动帮助各类功能障碍者。
3.能够运用作业治疗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为各类功能障碍者提供帮助。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知识点: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作业治疗师工作程序,作业治疗的分类,作业治疗的作用特点及适应症41.讲授法: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2.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作业治疗的宣传视频向学生介绍作业治疗的基本理念和服务范围等;3.问答法:就作业治疗的理念向学生提问。
1.了解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2.理解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3.掌握作业治疗的内容。
1.完成练习题2.作业:就推荐书目进行课后阅读第二章作业治疗评估与记录知识点:作业评估目的和方法,任务分析和活动分析,作业活动评估,作业治疗记录21.讲授法: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2.案例教学法:以脑瘫患者做饼干的活动分析案例引入相关知识的学习;3.演示法:演示加拿大作业活动行为评估的流程。
成人神经系统作业治疗课程标准
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作业疗法在神经系统治疗中具有重要
作用。
成人神经系统作业治疗课程标准是规范作业疗法临床实践的标准,下面将分步骤进行阐述。
一、课程目标
成人神经系统作业治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工
作和休闲活动中需要的感觉、运动、认知和情感技能和策略,以增强
其独立性和参与社会角色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感觉运动技能:包括平衡、姿势控制、握力、手指灵活度等。
2.认知技能:包括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情感调节技能等。
3.日常活动:包括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工作技能、休闲活动等。
三、课程构成
每个课程都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评估:评估患者能力和需求。
2.治疗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治疗目标和计划。
3.治疗方法:选择可行的治疗方法和介入策略。
4.课程评估:评估治疗效果和进展,根据结果进行调整。
四、课程时间和频率
成人神经系统作业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疾病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训练计划。
一般而言,每次训练时间为45-60分钟,每周1-2次。
五、课程环境
治疗环境应该温馨、安全、整洁、有趣,符合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六、教师指导
医师、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经验
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课程计划和治疗方案。
总之,成人神经系统作业治疗课程标准为患者精心设计了治疗计
划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活动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我们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加入这个有益的治疗方式,重拾信心、恢复活力。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作业治疗(OT)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作业活动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师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治疗技术之一,因此本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掌握作业治疗的评定方法、内容及各项作业治疗技术(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感觉统合训练、压力治疗、辅助技术、助行器和矫形器应用技术、职业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疗等),树立学生科学的康复医学思维和理念,为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尤其是作业治疗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作业治疗技术》在第四学期开设,其前修课程为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康复医学导论、疾病学基础、疾病概要、运动学基础、人体发育学、康复功能评定、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等,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打下知识基础。
该课程所培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学习疾病康复学和社区康复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爱众亲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博学笃行”的优秀专业品质,理解和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理念、评定方法和内容,熟练掌握各项作业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临床实践中对常见疾病患者开展作业治疗。
(一)知识目标1.掌握作业治疗的定义、目的、选择原则、作业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2.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3.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和常用作业治疗器械设备;4.掌握作业活动分析的定义、目的、作业活动的特性、作业活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5.掌握作业评定的注意事项,熟悉常用作业评定的内容及方法;6.掌握作业治疗计划制订的步骤;熟悉作业治疗处方;7.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目的、原则、训练内容及步骤,掌握良肢位的摆放原则及方法;8.掌握认知障碍的概念,熟悉常见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掌握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的评定及作业治疗,熟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训练的注意事项;9.掌握知觉障碍的概念,熟悉常见知觉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掌握各种失认症、失用症的评定及作业治疗;10.掌握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感觉统合失调的评定、治疗原则、治疗流程;熟悉感觉系统在感觉统合中的作用,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熟悉感觉统合治疗活动;11.掌握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分类、应用原则及作用;12.掌握常用治疗性作业活动的代表性动作、活动分析、活动的选择与调整;13.熟悉常用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4.掌握压力治疗的概念、应用原则、适应证与禁忌证、实施方法、压力衣应用注意事项、压力垫和支架的作用,熟悉压力治疗的作用、压力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压力衣、压力垫和支架的制作原理及步骤,了解常用压力衣、压力垫和支架;15.掌握辅助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应用原则和应用程序;熟悉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16.掌握节省体能技术的应用原则,熟悉节省体能技术的具体运用;17.掌握助行器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熟悉注意事项;18.掌握矫形器的应用目的及原则,熟悉低温热塑矫形器的制作和常用低温热塑矫形器的种类。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二○一一年十一月一、课程性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是从从作业治疗的角度讨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治疗技术和建立科学的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方法,病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脑卒中的OT、颅脑损伤的OT、脊髓损伤的OT、脑瘫的OT、周围神经损伤的OT、呼吸系统疾病的的OT、烧伤的OT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操作,以掌握各种作业疗法及其临床适应证。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康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
对作业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为接诊患者、作业评定、制定作业治疗计划,作业治疗,再评定。
并对作业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一)选取教学内容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
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
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更新时间:2005-10-4 23:38:33 阅读 512 次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作业治疗学、Occupational Therapy课程号(代码):50214070课程类别:(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学时:128 学分:7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治疗活动,来促进人们健康地生活,是功能障碍者回归家庭正常生活、重返社会的桥梁。
作业治疗学是研究作业治疗理论、方法的科学。
作业治疗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两个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技术。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见附录)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屈云主编,作业治疗学,自编教材五、主要参考资料:南登昆主编,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王刚主编,临床作业疗法学,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1. 期末:平时成绩比例为100:02. 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比例为100:0附录: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总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
2掌握作业治疗师工作程序。
3熟悉作业治疗的分类。
二、讲授内容1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
2作业治疗师工作程序。
3作业治疗的分类。
三、教学时数 4学时四、讲与习比4:0作业治疗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处方。
2掌握作业治疗师工作制定。
3熟悉作业治疗的策略。
4掌握治疗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要求。
5掌握体位选择的原则。
6掌握不同体位进行作业治疗的作用。
二、讲授内容1作业治疗的基本处方。
2作业治疗师工作制定。
3作业治疗的策略。
4治疗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要求。
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第二临床学院康复治疗学教研室编写2014年09月前言本课程作为康复治疗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作业治疗的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传统及现代作业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分析与训练、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感觉统合等所需要的技能;矫形器、压力衣、辅助具(包括轮椅、助行器)等制作与应用技术;工作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疗应具备的能力等。
在作业治疗学教学全过程中,要注意临床与基础相联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系统讲授疾病知识,应运用启发诱导,由浅入深、重点突出的教学方法,逻辑严密、思路清楚。
示教实践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强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本大纲内容包括作业治疗概论、评估、作业活动项目及各种功能障碍的作业治疗。
重点在常见功能障碍的作业治疗。
指出每一章节的广度,对各部分不同深度的要求以“掌握”“熟悉”与“了解”表示。
本门学科总学时为50,理论时数20学时,示教30学参考书目1.社区康复学,付克礼.第2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01。
2.康复评定学,王诗忠.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7。
3.疾病康复,张绍岚.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6.4.作业治疗学,窦祖林.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骨科康复学,陆延仁.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手部损伤康复,陶泉.第1版。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7.,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上、下册),朱图陵.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8.文体疗法学,金宁.第1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9.辅助评估专业技术手册,吴英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目录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 (1)第二章作业治疗评估与记录 (1)第三章治疗性作业活动 (2)第四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第五章手的作业活动 (5)第六章感觉综合治疗 (6)第七章认知与知觉障碍 (7)第八章精神障碍 (8)第九章辅助技术与环境改造 (9)第十章压力治疗 (10)第十一章职业康复 (11)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 (12)第十三章上肢常见创伤和疾病的作业治疗 (13)第十四章老年病的作业治疗 (14)第十五章发育障碍的作业治疗 (15)第十六章常见精神障碍的作业治疗 (16)教学时数分配表(50学时)章节总时数理论时数示教时数1、作业治疗概论 1 1. 02、作业治疗评估与记录 4 1 33、治疗性作业活动 5 2 34、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5 2 35、手的作业治疗 5 2 36、感觉综合治疗 4 1 37、知与知觉障碍的作业治疗 4 1 38、神障碍的作业治疗 1 1 09、辅助技术与环境改造 4 1 310、压力治疗 1 1 011、职业康复 1 1 01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 5 2 313、上肢常见创伤和疾病的作业治疗 5 2 314、老年病的作业治疗 5 2 3共计50 20 30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作业的概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二○一一年十一月一、课程性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是从从作业治疗的角度讨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治疗技术和建立科学的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方法,病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脑卒中的OT、颅脑损伤的OT、脊髓损伤的OT、脑瘫的OT、周围神经损伤的OT、呼吸系统疾病的的OT、烧伤的OT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操作,以掌握各种作业疗法及其临床适应证。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康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
对作业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为接诊患者、作业评定、制定作业治疗计划,作业治疗,再评定。
并对作业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一)选取教学内容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
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800400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1:注重“三基”知识的学习和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
2:突出作业治疗技术的特点和重点,注重实用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3:按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水平的实际就业需要,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基本要求:1: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作业治疗的理论及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
3:掌握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用作业治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4:理解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5: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的特点制订有效的作业治疗计划,进行科学正确的作业治疗及训练。
6: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伤、残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7: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和对发展康复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二、教学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实验一:ADL训练(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2、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翻身;②偏瘫患者的床上卧位移动。
实验项目二:ADL训练(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2、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桥式运动;②偏瘫患者的床上坐起。
实验项目三:ADL训练(三)目的和要求:1、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2、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躺下;②偏瘫患者床边坐位到卧位。
实验四:良姿位摆放及原则(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偏瘫患者的各种良姿位的摆放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良好卧位姿势;②偏瘫患者的良好坐位姿势;③偏瘫患者的良好立位姿势;实验五:良姿位摆放及原则(二)目的和要求:掌握偏瘫患者的各种良姿位的摆放实验(实训)内容:①脑瘫患儿的良姿位摆放②截瘫患者的良好立位姿势实验六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目的和要求:掌握偏瘫患者的各项转移技术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体位转移训练;②偏瘫患者的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二O一一年十一月一、课程性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是从从作业治疗的角度讨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治疗技术和建立科学的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方法,病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脑卒中的0T颅脑损伤的0T脊髓损伤的0T脑瘫的0T周围神经损伤的0T呼吸系统疾病的的0T烧伤的0T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操作,以掌握各种作业疗法及其临床适应证。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康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
对作业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为接诊患者、作业评定、制定作业治疗计划,作业治疗,再评定。
并对作业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一)选取教学内容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
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
2.根据岗位要求和教材(课程)内容列出若干项目根据实际岗位要求及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考试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实训项目,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的要求,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实训过程通过项目要求及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求。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理 论教学引导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使能力得到提升。
根据作业治疗工作岗位需 求,依托作业活动项目,确立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采用四步骤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学、做、讲四大步,完成每个章节 的所分配的任务,达到“教下去,学进来,做到位,讲明白”的教学要求,旨在 学生康复理念的培养。
本课程建议课时:理论学时30,实践课时22。
三、课程学习目标 (一)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基于先期课程,如人体解剖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等基础 上,增强对临床各种功能障碍的针对性治疗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岗位技能和对结果的分析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 打下坚实基础。
作业疗法的同步及后续课程包括运动疗法学、言语治疗学、理疗学、康复 工程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在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临床作业治疗工 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素质。
(1) 掌握作业治疗的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2) 熟悉常用的作业治疗器械名称及常用的治疗性活动; (3) 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的基本过程; (4) 掌握作业疗法的原则;(5) 掌握康复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
(6)熟悉职业评估方法及职业康复手段;多媒体 理论教学 视频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作业情景剧设计制作 作业 治疗用具(7)掌握社区及家庭环境下作业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应激处置能力;医患的沟通能力;有相应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学习、掌握和应用康复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残疾人作业治疗及康复的能力,同时具备获得国家康复治疗(士)师职业资格的能力。
(1)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和训练,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能进行感知觉功能评估和训练。
(3)能进行手功能评估和训练,改善手的精细的、协调的、灵巧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4)能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补偿或扩展活动功能。
(5)能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评估和训练。
(6)能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治疗、文体治疗、职业性的活动练习、家居环境改造。
(7)能对患者进行有关改善日常生活作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宣传教育。
3. 素质目标(1)养成踏实严谨、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养成团队协作、沟通理解的工作习惯。
(3)具有自学、探究与创新的工作能力。
(4)具备吃苦耐劳、关爱疾患的工作素养。
(5)热爱康复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表3: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作业治疗的流程所包括的环节、作业疗法治疗计划的制定原则、作业疗法治疗计划的制定程序教学要求:1•掌握作业治疗流程所包括的环节;2•掌握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原则;3•掌握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程序;4.能熟练根据不冋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制定合适的作业治疗计划。
法计划的制定方法2.制定计划: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作业疗法计划制定的步骤方法;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作业疗法计划基础知识;②教师示范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方法;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 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②教师点评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 归档或应用:ppt,书与实训报告。
2项目2 :常规作业治疗技术任务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工作内容: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原则、基本方法;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内容及步骤;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1•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原则、基本方法;2•熟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内容;3•能熟练指导患者完成床上活动、转移活动、自我照顾的训练技巧;4•能正确指导患者完成家务活动、社会活动的训练技巧;5•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 项目任务:学会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方法2. 制定计划: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3. 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基础知识;②教师示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基本方法;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 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②教师点评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 归档或应用:ppt,书与实训报告。
4五、教学资源1.教师任教要求(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热爱康复专业,对本专业有着极强的钻研精神。
(2)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3)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有清晰地认识,能够承担 2 门以上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且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较高,并完成年度教学工作任务,年度考核为“合格”。
(4)每3年应有6个月(可累计)以上的临床或专业实践时间,并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作,和谐共事,努力建设成为优秀教学团队。
(6)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参加或主持课题研究。
2.教材选用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作业治疗技术》,主编:闵水平,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主要学习资料《基础作业学》,主编:陈立嘉,华夏出版社《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概论》,主编:于兑生、恽小平,华夏出版社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主编:燕铁斌,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业疗法技术学》,主编:王刚、王彤,华夏出版社4.课程网站:待建5.实训教学条件(2)本课程对应的校外实训条件六、教学评价1 •考核、评价方式(1)考核方式:《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是理论+实践课,期末考试成绩由理论考试(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和技能考核(占总成绩30% 构成。
考核形式:①期末考试:期末笔试。
②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完成学习项目任务,点评及回答问题得分。
③技能考核:抽签选取操作考试题目,根据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评分。
(2、对教师及教学评价,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评价方式:①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网评、反馈意见表、座谈等方式对任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态度等进行评价。
②教师同行评价:通过听课、反馈意见表等进行教师互评,对任课教师的教材、授课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先进性、实训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③校内及行业督导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文件的审查、听课等,综合各方意见对教师教学给予评价。
④用人单位评价: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把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作为重要监测指标。
2 •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