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3.4.1)--法律与平等
- 格式:pdf
- 大小:193.85 KB
- 文档页数:7
近年来法理学旳重点与热点问题1. 规范法理学旳基本问题(1)法旳概念问题包括特性问题,老式意义上对什么是法有过诸多旳描述,我国从国法旳角度理解旳比较旳多。
尚有法旳特性也是频繁旳在考。
多选题考察旳比较旳多。
(2)法旳要素问题,法律规则,法律原则。
法旳概念等这些基本旳要素,常考点就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旳关系。
这里波及一种理论问题,法律规则旳内涵究竟范围有多大,和法律原则旳界线在哪里,法律规则内涵旳合理性等法理问题旳研究。
一般在论述题中体现旳比较旳明显。
(3)法律体系旳问题,法律体系既可以小考也可以大考,大考就会问你在我国既有旳法制体制下怎样建立起一种完备旳法律体系等,讲依法治国也好,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好,都是要有法可依,这个“法”怎样才能构建一种完备旳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这种题型不乏会出答题旳也许性旳。
(4)法律关系旳问题,一种是法旳主体与客体旳问题,第二个就是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旳问题,第三个就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譬如今年旳第七论述)。
(5)法旳效力问题,法律渊源(从判例为主题来论述判例制度旳作用,我国目前越来越关注判例问题,例如,许霆案、醉驾案等都会为其他法院所借鉴),法律效力等级体系等问题。
(譬如说,法为何有效力?一般可以从规范效力、实行效力、心理效力、社会效力等角度去分析,单就规范效力角度而言,法旳效力来源于宪法旳规定)(6)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问题。
法律责任问题波及旳案例也是诸多旳,由于违法、违约而导致要承担某种不利旳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没什么质疑旳,不过民法中有特殊旳侵权责任,譬如说,某甲旳狗把乙给咬伤了,某甲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法律旳强制性规定,但与否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就是法律责任旳问题。
至于法律制裁问题,我国旳法律制裁大体可以分为宪法制裁、民法制裁、行政法制裁、刑法制裁等。
就拿刑法制裁来说吧,我国刑法规定旳制裁方式非常旳多,最严厉旳就是对生命旳剥夺,并且我国刑法条文中规定旳死刑诸多,这就碰到一种问题,与人权旳结合问题,世界上诸多旳国家在质疑我国与否在保障人权,这就波及到死刑设置旳合理性问题旳研究。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共同发展规律和共性问题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总称,其体系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
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主要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社会调整是通过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使其纳入一定秩序中的必要手段。
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固定下来的行为规范,其维护有效的重要力量包括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对违反惯者严厉惩罚。
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方式,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进行一次性调整。
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方式。
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同时也是指引人们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法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现行法律规则、法律运行的机制、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因素构成的系统。
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这一法系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地区。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该法系主要分布在英语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
15、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现象。
2023年上半年司考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一、法理学概述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它主要包括法律哲学、法律逻辑和法律形式学三个部分。
1. 法律哲学法律哲学研究法律的普遍原理、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包括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等内容。
2. 法律逻辑法律逻辑研究法律的逻辑结构、规则和推理方法,包括法律概念的定义、法律规则的推演和法律推理的合理性等内容。
3. 法律形式学法律形式学研究法律的外部表现形式、组织结构和形式特征,包括法律的形式分类、法律的文字解释和法律的适用方法等内容。
二、法理学基本原理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是法治原理、公正原则和合理原则。
1. 法治原理法治原理是指国家和社会的一切事务都必须依法进行,并通过法律实施和加强法律的监督,保证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公正、公平、公开,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3. 合理原则合理原则是指法律应当符合理性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保证法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法理学基本理论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自然法学、权利法学和规范法学。
1. 自然法学自然法学认为法律具有自然本质,是正义的体现,人人平等的前提,法律应当以人的本性和道德为基础,追求公正和正义。
2. 权利法学权利法学认为法律是共同行为的规范,着重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法律应当保护个人和社会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规范法学规范法学认为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体现,法律应当依据客观事实,符合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四、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法律解释是指根据法律的字面意义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法律的真实意图,包括文字解释、隐含解释和系统解释等方法。
法律适用是指将抽象的法律规则应用到具体的案件中,根据事实和证据判断适用的法律规则,并作出具体的裁决。
五、法律权利与义务法律权利是指个人或集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具有合法性和法定性,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知识产权等。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1.法的概念:资本主义法/马克思主义法法的特征: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社会规范法的本质: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且由社会物质生活所决定2.3.法的三要素法的概念:涉事,涉人,涉物法律规则: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具有法律后果的准则(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4法的继承与发展法的继承;原始社会(刑与礼)→夏商西周(王权神授,皇无天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春秋战国(儒家:人治,德治,礼治/法家:不务德而务法,以法治国,抱法处势,厚赏重罚)→秦至明清(以儒家为重,兼收并蓄,以和谐为核心,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法的发展;法学理念与法权意识的萌发→对传统法学思想的扬弃5 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中华法系6 法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共同理想,也是法律的核心价值,它既是法律产生的重要动因,也是法律存在的主要理由法的平等;法律平等分为实质上的平等和形式上的平等。
实质上的平等是有差别的平等,是考虑现实情况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是无差别的平等,是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平等。
法的自由价值:自由是指从约束中解脱出来,法理学所讲的是指主体行为与法律的规定和要求相一致和统一7 法的形式渊源:具有法的效力的法的直接表现形式法的实质渊源: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产生法的物质生活条件制定法(宪法,法规,法律,规章,国际条约)/习惯法/判列法(普通法系国家)8 法的空间效力:指哪些空间范围内和地域范围内发生的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指生效,失效,溯及力(我国法无溯及力)法的对人效力:指哪些人适用哪些法或法适用主体原则(属地,属人,结合原则)9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自然人,法人与社会组织,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与义务所指的对象(物,非物质财富,行为)10 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由其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公权利与私权利,对世与对人,原权利与救济权,专属权与转移权,行动权与接受权)义务;是指法律所保障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从事或不从事而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法律手段(公法与私法,对世与对人,主义务与从义务,专属与转移,积极与消极)11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产生,消失,转变的重要因素,是法律所规定的并能引起法律后果的事实12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意志下实施的受法律所调整的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分类:合法与违法,有效与无效,作为与不作为,表意与事实,单一与多方,要式与非要式,个人与组织13 法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约定或法律所特殊规定而必须承担的强制性义务构成要件:责任主体,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分类:连带,代替,独立责任/过错与无过错/民事,刑事,行政/公民,国家,社会组织。
《法理学》教学大纲(2024)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法理学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开课时间:第一学期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学时 /学分:56学时/3学分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达成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树立法治信仰。
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内在价值,包括正义、公平、自由等,并将其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
课程目标2:掌握法理知识体系。
掌握法律体系、法律渊源、法律关系、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等基础概念。
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脉络。
理解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遵守等环节的特点、原则、程序等知识。
课程目标3:掌握法理分析方法。
形成运用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比较等分析方法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将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思维视角。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对应关系五、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方式的对应关系六、课程成绩评定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1.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核总成绩(百分制)×60% +所有过程性考核总成绩(百分制)×40%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七、考核标准八、课程学习资源(一)教材《法理学》编写组:《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付子堂:《法理学初阶》(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
1997。
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 1997。
(1)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必不可少(2)平等是评价法律善恶、好坏的标准,是评价法律正当与否的尺度(3)平等指导着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公正的配置和运作,指导着人们正当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4)平等指导着法律的发展、进步,对法律的产生、发展、变革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1)法律把人们的平等要求、平等追求、平等理想法制化、制度化,使平等从观念转换为制度,从伦理转变为现实(2)平等的实现必须借助法律。
通过法律的具体运作来实现,没有法律的机制,人们无法获得平等,实现平等正义概念的相关理论(一)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柏拉图:城邦正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个人正义——认为个人的正义体现为人的一种的德性,如果将每个人自身的种种德性在自己身内各起各的作用,他就是正义的.(=)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亚里士多德)分配的正义:指根据每个人的功绩、价值来分配财富、官职和荣誉。
矫正的正义:是指对任何人都一样看待,仅计算双方利益与损害的平等。
三)社会正义(罗尔斯)社会正义论强调,在不同的正义问题中,社会体制的正义首先的正义。
制度的正义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最大的均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应平等地享有基本的自由,包括政治、言论、集会、良心、思想、不受专横地逮捕与剥夺财产的自由;第二,差异原则,确立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时,应当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应当对出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有利,而且所有的社会地位和官职对一切人开放或提供平等的机会。
(四)程序正义论这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在国家裁判机构作出对其利益有利或者不利的裁决时,应当至少能够处于一种可与裁判者就如何对待他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协商的地位,即强调尊重程序参与者最为自主、负责和理性的主体地位,要求裁判机构与他一起参与裁判结论的形成过程,向他论证裁判结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从而使他成为裁判结论制作过程中的协商者、对话者和被说服者,其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
(三)法与正义的关系(重点)1、正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目的第一,追求正义是法律的理想、目的,而且是法律的首要的和最高的理想和目的。
法理学课堂笔记法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学概述一、法学词源我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汉代始有“律学”。
我国古代“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南齐书》孔稚:“寻古之名流,多有法学”。
唐代白居易也曾向皇帝建议“悬法学为上科”。
西方:“法学”拉丁文JURISPRUDENTIA,罗马的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公元160――228年)说:“法学是神事和人事的知识,正与不正的学问。
”二、法学的概念和特点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或法律学,是研究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规范科学、社会科学第一,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第二,法学是研究法律及法律现象的特殊社会科学第三,法学研究最核心的目的是探索在社会中法治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治国方式三、法学学科的特点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制史和有法律意义的社会生活2、法学研究的内容涉及法律现象的方方面面3、法律实践性非常强4、法学是人类经验与理性的统一5、法学具有专门性、职业性特点6、法学具有价值性四、法学体系法学体系,又称法学学科体系,是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1、法学的科学化(起始于19世纪)2、法学的分支学科法理学理论法学法律思想史法律史学法制史国内法学应用法学国际法学比较法学外国法学边缘法学五、法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法学与哲学2、法学与政治学3、法学与经济学4、法学与社会学5、法学与历史学结论:法学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科学,更不是封闭的科学,而是开发性的科学,它必须依次于其他科学,实现创新和突破第二节法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法学历史的发展特点:1、以19世纪中叶为标志和分水岭2、西方法学的基本格局是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三足鼎立3、西方法学中心随历史、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迁,在古代主要是地中海地区,在近代是西欧地区,在现代是北美西欧,4、西方法学教育的职业化5、西方法律文化比较昌盛二、中国法学的发展特点:1、三千多年的法律建设和发展,形成中华法系2、中国法律制度是以刑罚为核心3、中国法学深受儒家的影响4、中国法学的专业化层次不高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第二章法的概念一、中文“法”的词源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
法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二)引言概述法理学作为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考研法学专业中的重点知识点之一。
在法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重要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在法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法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并从五个大点入手进行说明。
正文一、法理学基本概念1. 法理学的定义: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理论根据、法律体系建构和法律规范解释、应用的学科。
2. 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法理学与法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互相渗透,但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3.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主要研究法律的本质、规范、体系和解释方法等核心问题。
二、法律哲学与法律理论1. 法律哲学的基本观点:法律哲学是研究法律本质、价值和意义的学科,包括法律的目的、权力、义务等方面的问题。
2. 法律理论的分类:法律理论主要分为解释性理论、规范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分别关注法律规范的解释、规范的内在价值和对法律现象的描述。
3. 自然法学与实证法学:自然法学主张法律应当符合自然法原则,实证法学则关注法律规范的实际效果与社会影响。
三、法律逻辑与法律推理1. 法律逻辑的基本概念:法律逻辑是研究法律规范形式和结构、规范逻辑和规范推理的学科,关注法律规范的逻辑构建过程。
2. 法律推理的类型:法律推理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类型,分别通过逻辑关系和普遍化推理方法来处理法律问题。
3. 法律逻辑与法律推理的应用:法律逻辑和法律推理是法学研究中重要的思维工具,对于法律论证和判决理由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
四、法律解释与法律规范1. 法律解释的类型:法律解释可分为历史解释、逻辑解释和系统解释,分别关注法律规范的历史背景、内在逻辑和与体系的关系。
2. 法律规范的层级关系:法律规范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不同层次的规范,彼此之间存在着上下位关系。
3. 法律规范的解释权:法律解释权是指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的权力,分为司法解释权和行政解释权,对于法律规范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法理学必背知识点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学科,旨在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法的内在逻辑和法的本质属性等问题。
作为大一法学专业学生,掌握法理学的必备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法理学的几个必背知识点。
一、法律的定义及特征法律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机关制定、公布和实施的一切规范行为规则的总称。
其特征包括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和抽象性等。
二、法的分类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事法、刑事法、经济法等。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各类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三、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创设的民事关系、行政关系等。
而法律责任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四、法治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实现社会秩序和权益保护。
其特征包括平等性、公正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等。
五、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适用。
常用的法律解释方法有文本解释、历史解释、制定者意图解释和制度目的解释等。
其中,文本解释是最基本的解释方法。
六、法学的基本原则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权利平等原则、法律责任追究原则、法律自由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七、法律的效力和适用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具有约束力和实施力,法律的适用则是指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或具体事物。
法律适用一般包括直接适用、类推适用和类别适用等。
八、法统与法治法统与法治是法律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法统是指法律的统治地位,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管理社会的方式。
法治是法统的实现手段和保障。
九、法律的合法性与公正性法律的合法性是指法律的产生和实施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程序。
法律的公正性是指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符合社会公正和正义的要求。
综上所述,大一法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法理学的必备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包括法律的定义及特征、法的分类、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法治的含义与特征、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学的基本原则、法律的效力和适用、法统与法治、法律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等。
法理学知识点整理(二)引言概述:
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法律的本质、原理和规则,对于理解法律体系和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法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正文:
一、法律体系与法的分类
1. 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2. 私法与公法的区分
3.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4. 普通法与大陆法的对比
5. 行政法与刑法的区别
二、法律的规范性与权威性
1. 法律的规范性概念与特征
2. 法的有效性与合法性
3. 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的关系
4. 法律权威的来源与基础
5. 法律适用的权威性问题
三、法律解释与裁判
1. 法律解释的概念与目的
2. 法律解释的种类与方法
3. 法律解释的效力与约束力
4. 法官与裁判的角色与职责
5. 判例法与判例法的运用
四、法律责任与法律责任制度
1. 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2. 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对比
3. 过失责任与故意责任的区分
4. 行为人与法律主体的责任问题
5. 法律责任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五、法的效力与法律效力相关问题
1. 法律效力的概念与要素
2. 法律效力与执行效力的区别
3. 法律效力与自愿效力的关系
4. 法的无效与部分无效的情况
5. 法律效力的解释与适用问题
总结:
通过对法理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的本质和原则,为正确适用法律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加深对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法律责任和法律效力的理解
和把握。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法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法库二高课程表1. 课程概述法库二高是一所位于法国巴黎的高等教育机构,专注于法律领域的教育和研究。
该课程表为法库二高的学生提供了详细的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等。
2. 课程安排以下是法库二高的课程表,按周排列: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9:00-10:30 法理学欧洲法律民事法国际法刑法10:45-12:15 经济法欧盟法行政法国际人权法比较法14:00-15:30 法学研究方法法国宪法刑事诉讼法劳动法民法典15:45-17:15 欧洲人权法国际经济法法国民事诉讼法税法欧洲刑法3. 课程详情3.1 法理学•授课教师:Jean-Pierre Dupont•上课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0:30•上课地点:教学楼A栋201室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原则。
课程内容包括自然法、法律哲学、法律逻辑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欧洲法律•授课教师:Sophie Martin•上课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0:30•上课地点:教学楼B栋301室欧洲法律课程介绍了欧盟法律体系和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
学生将学习欧洲法院的判例和欧洲法律的基本原则,了解欧洲法律对国内法的影响和适用。
3.3 民事法•授课教师:Marie Leclerc•上课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0:30•上课地点:教学楼A栋102室民事法课程介绍了法国的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诉讼程序。
学生将学习合同法、侵权法、家庭法等民事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法律的应用。
3.4 国际法•授课教师:Pierre Dubois•上课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0:30•上课地点:教学楼B栋202室国际法课程介绍了国际法律体系和国际关系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将学习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人权法等内容,了解国际法对国家和个人的约束力和适用范围。
3.5 刑法•授课教师:François Dupont•上课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0:30•上课地点:教学楼A栋301室刑法课程介绍了法国刑法体系和刑事司法程序。
法理学知识点1一、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解释学、法社会学等。
2.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理论学科,它通过研究法律现象来探寻法的内在规律,它研究整体的法、一般的法、探讨法的一般原理和最高原理,讨论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共同性、根本性的问题。
3.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所有由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
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4.法律的可诉性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人们外部行为的规则。
可以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
5.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指法律这一事物自身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
6.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原理或准则。
7.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则。
8.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具有对内同质性和对外区隔性。
9.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0.法律部门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调整同一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11.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必须遵循有关要求,使规范性法律文件符合一定的规格和标准,从而使一个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内部和谐、外部协调的整体。
12.法律渊源在实质意义上,法律渊源指法律内容的来源,如法律来源于经济或经济关系。
在形式意义上,指一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效力和地位法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13.法律的非正式渊源1参见高其才:《法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