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市人口排名
- 格式:pdf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7
202X中国人口密度排行榜近日,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以及中国县域人口密度榜出炉,这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人口密度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今天作者整理了202X中国人口密度排行榜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202X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排名城市常住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公里)1深圳1768.16246571732东莞1053.68247442593上海2489.436340.539264厦门5281700.6131055佛山961.263797.7225316广州1881.067434.425307中山446.691783.6725048汕头553.04224524639郑州1274.27567168410无锡747.954650160811武汉1364.898569.15159312苏州1284.788657.32148413成都2119.214335147814南京942.346587.02143115珠海246.671725143016嘉兴551.63915140917北京2188.616410133418西安1316.310108130219常州534.964372122420天津137311966.45114721揭阳561.6852401072202X中国县域人口密度排行榜1. 石狮市人口密度:4287(人/平方公里)2.晋江市人口密度:3177(人/平方公里)3.龙港市人口密度:2526(人/平方公里)4.昆山市人口密度:2248(人/平方公里)5.江阴市人口密度:1803(人/平方公里)6.义务市人口密度:1683(人/平方公里)7.玉环市人口密度:1588(人/平方公里)8.温岭市人口密度:1529(人/平方公里)9.三河市人口密度:1522(人/平方公里)10.张家港市人口密度:1433(人/平方公里)11.桐乡市人口密度:1416(人/平方公里)12.扬中市人口密度:1384(人/平方公里)13.惠安县人口密度:1363(人/平方公里)14.慈溪市人口密度:1344(人/平方公里)15.新郑市人口密度:1343(人/平方公里)16.常熟市人口密度:1314(人/平方公里)17.嘉善县人口密度:1279(人/平方公里)18.海宁市人口密度:1247(人/平方公里)19.普宁市人口密度:1234(人/平方公里)20.平湖市人口密度:1205(人/平方公里)21.正定县人口密度:1130(人/平方公里)22.瑞安市人口密度:1126(人/平方公里)23.滕州市人口密度:1053(人/平方公里)24.乐清市人口密度:1049(人/平方公里)25.平潭县人口密度:1038(人/平方公里)26.太仓市人口密度:1010(人/平方公里)27.香河县人口密度:1002(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分类为使人口密度同资源、经济紧密结合,人口密度分为:①农业人口密度。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各省各市都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全国城市人口统计表(百度百科整理版)。
一线: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5个)新一线城市(非港澳台):成都、杭州、宁波、南京、武汉、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15个。
二线城市: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等36个城市。
三线城市:有战略意义或比较发达或经济总量较大的中小城市。
乌鲁木齐,三亚,佳木斯,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 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介休,襄樊,长治,日照,常熟,新一线城市(非港澳台):成都、杭州、宁波、南京、武汉、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15个。
二线城市: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等36个城市。
三线城市:有战略意义或比较发达或经济总量较大的中小城市。
乌鲁木齐,三亚,佳木斯,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 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介休,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秦皇岛,肇庆,西宁,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阳,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济宁,邯郸,江门,齐齐哈尔,昆山,柳州,运城等74个城市。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前十近日,2022年最新中国县域人口密度榜已经出炉了,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城市人口密度最多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打算了2022年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前十,欢送参阅。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前十市域人口密度最高的10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厦门、佛山、广州、中山、汕头、郑州和无锡。
其中前8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超过了2000人/平方公里。
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外乡面积为11017平方公里,参加深汕合作区之后,深圳总面积到达了2465平方公里,仍是目前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积最小的。
仅看深圳外乡地区(不含深汕合作区),人口密度已高达8821人/平方公里,是其次名东莞的两倍多。
值得留意的是,深圳外乡地区还有一大局部是山体,也就是说,深圳的城区实际人口密度早已经突破每平方公里1万人大关。
当前深圳外乡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根本饱和。
七人普的数据显示,20xx年深圳常住人口到达1756万,较20xx年新增了714万,新增人口居全国第一。
在大量人口流入之下,深圳目前的承载力也渐渐趋于饱和,特殊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特别大的压力。
在这种状况下,深圳的落户门槛也在提高。
20xx年5月25日,_网发布了深圳市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圳市户籍迁入假设干规定(征求看法稿)》,其中提高了对学历型人才落户的底线,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
毗邻深圳的“世界工厂”东莞位居其次。
面积仅2474平方公里的东莞,在11018年升格为地级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开展,东莞渐渐开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近年来,东莞的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开展。
产业的开展也带动了大量人口流入。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随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4个地区相继发布本地区数据公报。
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了1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例如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等。
广东常住人口1.04亿全国第一根据普查数据,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加上港澳台的人口总数为13.7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四大区域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沿海发达省份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在增加,更多的人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的37.9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41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看,数量方面,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广东已经超过河南,常住人口达到1.04亿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省份,其常住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7.79%。
山东9579万人位于第二位,河南9402万人位于第三。
而在2000年,河南常住人口排名第一。
此外,全国仅有6个省份常住人口减少,其他省份均为增加。
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5个地区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分别增加1800万、766万、628万、580万和500万,均处于发达地区。
常住人口减少的6个省份为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安徽、甘肃,其中湖北人口减少最多,10年间减少了304万。
增长方面,公布数据的21个地区中,共有13个地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增长幅度最大,10年分别增长了44.5%、37.53%、29.27%、20.69%,年均增长率为3.8%、3.24%、2.6%、1.9%,都远远超过了国家0.57%的平均增长率。
2022年中国各城市人口密度排名出炉2022年中国各城市人口密度排名出炉中国各城市人口密度排名出炉北京市北京市100000通县101100平谷县101200顺义县101300怀柔县101400密云县101500延庆县102100昌平县102200燕山区102500房山区102400门头沟区102300大兴县102600上海市上海市200000近郊区200100上海县201100川沙县201200南汇县201300奉贤县201400金山县201500松江县202300青浦县202300嘉定县202300宝山县202300崇明县202300天津市天津市300000塘沽300450汉沽300480宁河县301500静海县301600武清县301700宝坻县301800蓟县30190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00包头市014000乌海市016000赤峰市024000二连浩特市012600满洲里市021400海拉尔市021000扎兰屯市162600乌兰浩特市137400鄂尔多斯市017000通辽市028000集宁市012000锡林浩特市026000临河市015000霍林郭勒市029200牙克石市022100山西省太原市030000忻州市034000大同市037000临汾市041000榆次市030600侯马市043000运城市044000阳泉市045000长治市046000晋城市048000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南宫市051800辛集市052300衡水市053000邢台市054000沙河市054100邯郸市056000沧州市061000泊头市062100任丘市062500唐山市063000秦皇岛市066000北戴河066100承德市067000保定市071000涿州市072700定州市073000张家口市075000廊坊市102800辽宁省沈阳市110000辽阳市111000铁岭市112000铁法市112700鞍山市114000海城市114200营口市115000大连市116000瓦房店市116300本溪市117000丹东市118000锦州市121000锦西市121500兴城市121600朝阳市122000北票市122100阜新市123000盘锦市124000吉林省长春市130000扶余市131200浑江市134300辽源市136200吉林市132000龙井市133400梅河口市135000白城市137000桦甸市132400四平市136000洮南市137100延吉市133000通化市134000公主岭市136100集安市134200图门市1331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阿城市150300肇东市151100绥化市152000伊春市153000佳木斯市154000鹤岗市154100七台河市154600双鸭市155100同江市156400牡丹江市157000绥汾河市157300鸡西市158100齐齐哈尔市161000北安市164000黑河市164300五大连池市164500江苏省镇江市212000丹阳市212300常州市213000仪征市211400无锡市214000宜兴市2142000江阴市214400苏州市215000常熟市215500徐州市221000连云港市222000淮阴市223000淮安市223200宿迁市223800盐城市224000台市224200杨州市225000泰州市225300兴化市225700安徽省合肥市230000淮南市232000蚌埠市233000宿州市234000淮北市235000阜阳市236000毫州市236800六安市237000巢湖市238000滁州市239000芜湖市241000宣州市242000黄山市242700马鞍山市243000铜陵市244000黄山市245000安庆市246000山东省济南市250000聊城市252000临清市252600德州市253000淄博市255000滨州市256600东营市257000潍坊市261000诸城市262200烟台市264000海市264200青岛市266000泰安市271000莱芜市271100新泰市271200济宁市272100曲阜市273100荷泽市274000临沂市276000日照市276800枣庄市277100藤州市277500浙江省杭州市310000萧山市311200绍兴市312000湖州市313000嘉兴市314000宁波市315000余姚市315400舟山市316000兰溪市321100丽水市323000衢州市324000江山市324100温州市325000义乌市322000东阳市322100湖南省长沙市410000湘潭市411100湘乡市411400株洲市412000益阳市13000岳阳市414000汨罗市414400常德市415000津市市415400吉首市416000大庸市416600娄底市417000连源市417100冷水江市417500洪江市418200衡阳市421000来阳市421800邵阳市422000州市423000永州市425000冷水滩市425100湖北省武汉市430000麻城市431600天门市431700孝感市432100应城市432400石首市434400荆门市434500黄石市435000鄂州市436000武穴市436400咸宁市437000襄樊市437300昕市441000随州市441300老河口市441800丹江口市441900宜昌市443000枝城市443300恩施市445000利川市445400沙市市434000洪湖市433200仙桃市433000安陆市432600河南省郑州市450000新乡市453000焦作市454100安阳市455000鹤壁市456600濮阳市457000许昌市461000缧河市462000驻马店市463000信阳市464000周口市466000平顶山市467000洛阳市471000义马市472300南阳市473000开封市475000商丘市476000广东省广州市510000清远市511500东莞市511700韶关市512000梅州市514000汕头市515000潮州市515600惠州市516000汕尾市516600河源市517000深圳市518000湛江市524000茂名市525000肇庆市526000佛山市528000中山市528400江门市529000阳江市529500海南省海口市570000三亚市572100通什市572200广西省南宁市530000凭祥市532600北海市536000玉林市537000百色市533000钦州市535000桂林市541000柳州市545000台山市546500河池市547000贵州省贵阳市550000六盘水市553000铜仁市554300凯里市556000都匀市558000安顺市561000兴义市562400遵义市563000赤水市564700四川省乐山市614000西昌市615000成都市610000攀枝花市617000得阳市618000绵阳市621000雅安市625000广元市628000遂宁市629000重庆市630000万县市634000达县市635000华鉴市638600内江市641000自贡市643000宜宾市644000泸州市646000涪陵市648000云南省昆明市650000照通市657000大理市671000楚雄市675000东川市654100开远市661000宝山市678000曲靖市655000个旧市661400陕西省西安市710000咸阳市712000渭南市714000韩城市715400延安市716000宝鸡市721000汉中市723000铜川市727000甘肃省兰州市730000白银市730900临夏市731100武威市733000张掖市734000酒泉市735000嘉峪关市735100玉门市735200金昌市737100天水市741000平凉市744000西峰市745000宁夏银川市750000吴忠市751100青铜峡市751600石嘴山市753000青海省西宁市810000格尔木市816000德令哈市817000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昌吉市831100石河子市832000奎屯市833200博乐市833400塔城市834700伊宁市835000阿勒泰市836500克拉玛依市834000哈密市839000库尔勒市841000阿克苏市843000吐鲁番市838000喀什市844000阿图什市845300和田市848000西藏拉萨市850000日喀则市857000中国人口密度介绍1、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广东——1.1346亿2.山东——1.0047亿3.河南——9605万4.四川——8341万5.江苏——8051万6.河北——7556万7.湖南——6899万8.安徽——6324万9.湖北——5917万10.浙江——5737万11.广西——4926万12.云南——4830万13.江西——4648万14.辽宁——4359万15.福建——3941万16.陕西——3864万17.黑龙江——3773万18.山西——3718万19.贵州——3600万20.重庆——3102万21.吉林——2704万22.甘肃——2637万23.内蒙古——2491万24.新疆——2487万25.上海——2424万26.台湾——2359万27.北京——2154万28.天津——1560万29.海南——934万30.香港——745万31.宁夏——688万32.青海——603万33.西藏——335万34.澳门——63万全国各省人口数量排行,广东位居第一,你的家乡排第几2017中国民族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市区占地面积和人口排列表(精确数字)一、中国各省市占地面积排名: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2: 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3: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中国各民族人口排名。
4: 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5: 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 黑龙江省面积47.3万平方千米 ;中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
7: 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8: 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中国民族各人口2018年。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中国2020年人口。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2020年中国老龄人口。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中国2020人口。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表一览大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不同的城市人口密度不同,也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进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
一、全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根据最新的数据排名表,上海市是全国最为人口密集的城市,其人口密度高达3811人/平方公里。
而与之相反的是地级市凉山州,它的人口密度仅为79人/平方公里,可见差距之大。
除此之外,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香港特区分别位居全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前五位。
二、国内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排名特大城市是指GDP在1万亿以上的城市,它们通常具有高人口、高繁荣度、高竞争力等特点。
据数据显示,北京市也是我国特大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其密度为1.235万人/平方公里。
其次是上海市,其人口密度略低于北京市,但仍高达9000多人/平方公里。
深圳市的人口密度也接近7000人/平方公里,而国内其他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三、区域城市人口密度排名不同区域的城市人口密度也存在差异。
比如,华北区域(如北京市和天津市)人口密度较高,达到了2000人/平方公里以上;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尤其是青藏高原平均人口密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其次,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也比内陆地区高出不少。
因此,在规划城市发展时,需要根据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四、城市人口密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对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高人口密度意味着城市人口集中,市容市貌的建设难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相应加剧,进而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低人口密度会导致城市资源利用率的低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延迟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规划与人口控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符合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了解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表对于我们认知现实社会与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最多的城市排名2021根据数据显⽰,截⽌2020年,我国⼈⼝共有141178万⼈,和第六次⼈⼝普查总⼈数对⽐是增加的,下⾯给⼤家分享关于中国⼈⼝最多的城市排名2021_中国⼈⼝最多的城市排名前⼗位,欢迎阅读!中国⼈⼝最多的城市排名20211.排名第⼀是⼴东省,总⼈⼝数为12601251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相⽐,增加了21709378⼈。
男性占⽐53.07%,⼥性占⽐46.93%。
2.排名第⼆是⼭东省,总⼈⼝数为为10152745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相⽐,增加了5734388⼈。
男性占⽐50.66%,⼥性占⽐49.34%。
3.排名第三是河南省,总⼈⼝数为为9936551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相⽐,增加了5341952⼈。
男性占⽐51.16%,⼥性占⽐48.84%。
4.排名第四是江苏省,总⼈⼝数为8474801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相⽐,增加了6088113⼈。
男性占⽐50.78%,⼥性占⽐49.22%。
5.排名第五是四川省,总⼈⼝数为83674866⼈,与2010年第六次⼈⼝普查结果相⽐,四川常住⼈⼝数量增加3256666⼈。
男性⼈⼝占⽐50.54%,⼥性⼈⼝占⽐49.46%。
6.排名第六是河北省,总⼈⼝数为74610235⼈,与2010年第六次⼈⼝普查结果相⽐,下降0.08%。
在男⼥⽐例⽅⾯,男性占⽐50.50%,⼥性占⽐49.50%。
7.排名第七是湖南省,总⼈⼝数为6644486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新增常住⼈⼝76.1万⼈。
男性占⽐51.16% 、⼥性占⽐48.84%,较⼗年前下降1.04个百分点,男⼥⽐例更趋平衡。
8.排名第⼋是浙江省,总⼈⼝数为64567588⼈,占全国⼈⼝的4.57%,⽐2010年增长0.51%。
在男⼥⽐例⽅⾯,男性占⽐52.16%,⼥性占⽐47.84%。
9.排名第九是安徽省,总⼈⼝数为61027171⼈,其中男性⼈⼝占50.97%,⼥性⼈⼝占49.03%。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9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9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