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 第4节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223.93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乙醇
一、教学设计说明
《专题3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2模块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本节在整个第三章中的地位非常突出,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的有机物,按“结构—性质—用途”这样的模式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使学生认识乙醇,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并且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本节是整个第3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设计成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二、教学目标
1、观察乙醇样品,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做乙醇与水,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
能准确、完整的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2、学生会动手拆插球棍模型,对照模型,能够准确书写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会从结构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
3、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能说出乙醇燃烧现象,乙醇与钠反应现象,乙醇催化氧化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判断生成物,且用方程式准确表示反应,并会分析断键位置,提高分析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六、实验准备:药品:无水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铜丝
仪器:试管(3支)酒精灯
七、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乙醇1.认识乙醇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
2.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结合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挥发,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并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通过蒸馏法分离乙醇和水时,当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95%左右时,乙醇和水会形成共沸物。
应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先加生石灰,再蒸馏。
2.乙醇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C2H6O CH3CH2OH或C2H5OH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
3.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烃的衍生物与其母体化合物相比,其性质因分子中取代基团的存在而不同。
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羟基就是醇类物质的官能团。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1.乙醇与钠反应(1)实验探究——乙醇与钠反应①实验操作:②实验现象:a.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有无色无味气泡产生,钠被气体带着上浮,慢慢变小直至消失;b.点燃,火焰呈淡蓝色;c.试管内壁有液滴产生;d.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③实验结论: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2Na―→2CH 3CH 2ONa +H 2↑(2)反应实质:钠置换了羟基中的氢,生成氢气和乙醇钠。
与钠和H 2O 反应比较,剧烈程度比水弱,钠沉在乙醇底部,且没有熔化成金属小球。
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乙醇的氧化反应(1)燃烧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现象:乙醇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乙醇的催化氧化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红色的铜丝――→加热变为黑色―――→插入乙醇中变为红色,反复几次,闻到刺激性气味实验结论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铜或银)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催化剂△2CH 3CHO +2H 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在实验中铜丝参与了化学反应,后来又生成了铜,铜丝在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化学必修二乙醇的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必修二乙醇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3. 能够解决与乙醇相关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 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乙醇的相关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的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常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乙醇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提出问题:乙醇的结构是什么?它的性质有哪些?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结构和命名方法,与学生一起绘制乙醇的结构式;2. 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学生一起探讨乙醇的溶解性、燃烧性等特点;3. 探讨乙醇的用途,如作为溶剂、燃料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乙醇的制备方法演示实验;a. 准备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b. 演示乙醇的制备方法,如葡萄酒发酵法、乙烯水合法等;c.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反应原理。
2. 实验二:乙醇的性质实验;a. 准备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b. 进行乙醇的酸碱性测试、燃烧实验等;c.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2. 总结乙醇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点;3. 提出问题:乙醇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与学生一起研究乙醇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案例;2. 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3. 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乙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学习目标1.知道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2.了解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3.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被活泼金属原子取代.乙醇的催化氧化断键特征教学过程【讲述】乙醇俗名酒精,是酒中的主要成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学会酿酒和蒸馏技术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
我国的酒文化丰富多彩,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等早已脍炙人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发现乙醇有相当广泛的用途。
今天,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从色、态、味,密度、沸点(与水比较)、溶解性和挥发性等方面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乙醇可作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无水乙醇很容易吸水,需要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容器中。
把少量碘分别加入水和乙醇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提问】怎样验证乙醇中是否含水?怎样用工业乙醇制取无水乙醇?【讲述】把70%的酒精滴到无水硫酸铜粉末上,观察颜色的变化。
二、乙醇的结构分子式:C2H6O思考:可能的结构有哪些?CH3-CH2-OH CH3-O-CH3到底是哪种结构呢?我们先分析结构,再用实验来验证。
乙醇分子可看作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OH取代后的产物,也可看作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后的产物。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1.跟金属反应(钠、镁、铝等活泼金属)2CH3CH2OH+2Na→2CH3CH2ONa +H2↑比较钠跟无水乙醇的反应以及钠跟水的反应,哪一种反应快?从结构上分析钠跟乙醇的反应速率比钠跟水的反应速率小的原因。
乙醇和水的分子里都有羟基。
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O—H键是极性键,容易断裂,因此乙醇和水都能跟钠反应,产生氢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醇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2. 乙醇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及试剂:酒精灯、醋酸乙酯、硫酸、碱液等;2. 教学课件:乙醇的结构和性质;3.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碳原子的四价成键及醇类的基本概念,引出乙醇的介绍。
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1. 展示乙醇的结构式,介绍其分子式、化学名称和分子结构;2.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探讨乙醇的溶解性、密度、沸点等特性。
三、乙醇的制备方法:1. 介绍乙醇的工业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2. 展示乙醇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乙醇的应用:1. 给学生介绍乙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2. 引导学生探讨乙醇的环保意义和社会影响。
五、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乙醇的制备实验;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3. 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和注意事项。
六、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对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和思考。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展示乙醇的应用范围和环保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对乙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教案主题:乙醇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醇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醇类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乙醇。
二、讲解乙醇的结构和性质(10分钟)1. 介绍乙醇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2.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讲解乙醇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
2. 讲解酒精发酵和石化合成乙烯制乙醇两种主要方法。
四、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燃烧性质和氧化性质。
2. 讲解乙醇在工业、医药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乙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乙醇的一些化学性质。
六、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乙醇知识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乙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乙醇的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乙醇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为实现自身理想贡献力量。
3.3.1 乙醇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乙醇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并能写出乙醇的主要反应方程式【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生活中的化学以及第三章前两节有机物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有机物时掌握了一些有效学习方法,对乙醇的物化性质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乙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其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2、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反应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及与金属钠的反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与方法引入1min 曹操《短歌行》中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是我国的酒圣,传说酒就是他发明的,所以后世人用杜康指代酒。
但酒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呢?我们平常说的酒的度数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1min乙醇出示目标2min 1、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2、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反应方程式。
先学5-8min阅读课本P76-78内容,完成创新设计P57自主学习部分。
后教20-25 min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挥发性2.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填充模型CH3CH2OH或C2H5OH名称化学式[议一议]1.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吗?2.怎样通过实验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如何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3.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基团是什么?比较羟基与OH-有何不同?二、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化学性质2.用途[议一议]1.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仪器中含有橙色的酸性K2Cr2O7溶液,利用的是什么原理?2.比较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和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哪个更剧烈?这说明什么?3.如何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二甲醚是乙醇的同分异构体,判断二甲醚是否与钠反应?为什么?4.乙醇催化氧化实验中铜丝是否参加反应?铜丝的作用是什么?三、难点突破1. 乙醇的性质与断键的位置乙醇的性质断键的位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钠反应燃烧催化氧化2. 乙醇的催化氧化(1)实验过程、现象及原理(2)反应条件:,(铜或银)。
最新化学必修⼆⼄醇教案⼈教版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活中常见的有机物3.1 ⼄醇武威⼗⼋中王勇刚⼀、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醇是新课标⼈教版⾼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主要学的是与⽇常⽣活相关的⼀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
⼄醇是学⽣⽐较熟悉的⽣活⽤品,⼜是典型的烃的衍⽣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般知识,使学⽣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般规律,形成⼀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地位与作⽤⼄醇是我们⽣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中⽣有⼀定的⽣活经验,对⼄醇⽐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醇。
以⼄醇作为学⽣学习烃的衍⽣物的第⼀种烃类衍⽣物,知识起点低,学⽣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醇,学⽣可以轻松的从⼄醇的组成分析探究⼄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醇的性质。
并且⼄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可以让学⽣在掌握烃的衍⽣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中⼼,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物的重要阶段,将《⽣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
同时也在整个⾼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
加深认识⼄醇在⽣产⽣活中的重要⽤途。
过程与⽅法:从⼄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与语⾔表达能⼒。
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必修2中要求学生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是联系烃和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桥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和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也为学生在选修阶段更深层次的学习有机物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乙醇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养成团队合作的品质。
感受乙醇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乙醇化学性质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对于乙醇的认知主要来自于生活经验和初中的学习,在学习了化学键和烃的知识后,具备了将生活经验升华为化学知识体系的能力。
学生的实验能力:目前我所带的班级通过高一化学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部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有待于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认知心理: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的学习思维从“被动接受型”逐渐向“自主学习型”转变。
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无疑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激学、实验探究、讲授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温故导新→活动探究,探索新知→交流讨论,归纳小结→练习反馈,巩固新知→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一、乙醇的物理性质:【身边的化学】请同学们谈一谈对于乙醇的认识,并总结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C2H5OH代表乙醇,经过烃的学习,也了解到有机物的表示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和分子式等,那么C2H5OH是乙醇的什么“式”?【学生讨论】经过讨论认为是“结构简式”。
高中化学乙醇的教案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课将讲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应能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乙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乙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出问题:你知道乙醇是什么物质吗?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可以接触到乙醇的产品?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乙醇的性质(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2.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乙醇的用途(15分钟)1. 讲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消毒酒精、酒精饮料等。
2. 讲解乙醇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四、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乙醇的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乙醇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互相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总结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在家里寻找包装上标明含有乙醇成分的产品。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并强调乙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验,学生对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入了解乙醇的相关知识。
实验活动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碎瓷片。
乙醇、乙酸、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澄清石灰水、铜丝、紫色石蕊溶液、锌片、氧化铜、酚酞、NaOH溶液。
三、实验步骤
1.乙醇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可观察到乙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的香味。
(2)点燃酒精灯,然后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上面,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有H2O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CuO,立即将其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
闻到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铜丝插入乙醇后由黑色变成红色。
2.乙酸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可观察到乙酸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2)可设计以下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向乙酸中滴加紫
变红乙酸电离产生了H+
色石蕊溶液
②将锌片投入乙酸
中
产生气泡
2CH3COOH+Zn―→(CH3COO)2Zn+
H2↑
③向乙酸中加入氧
化铜
黑色固体溶解,生
成蓝绿色溶液
CuO+2CH3COOH―→(CH3COO)2Cu
+H2O
④向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加入
乙酸
溶液红色逐渐变
浅
CH3COOH+NaOH―→CH3COONa+
H2O
⑤向乙酸中加入
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
2CH3COOH+Na2CO3―→2CH3COONa
+CO2↑+H2O
(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和2 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所示把装置连接好。
用小火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上方约0.5 cm处,观察到该试管中慢慢收集到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取下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
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上层的油状液体,闻到液体有香味。
四、问题和讨论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铜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提示:该反应的实质是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醛,故重复多次进行催化效果更好,产生的乙醛更多,现象更明显。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提示: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与吸水剂;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可生成乙酸乙酯,其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醇的催化氧化
(2)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提示:(1)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2)CH 3COOH +C 2H 5OH 浓硫酸△
CH 3COOC 2H 5+H 2O [巩固练习]
1.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D 项中的玻璃导管插到试管b 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错误;
C 项试管b 中的试剂NaOH 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错误。
]
2.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其中C 装置的试管中盛有无水乙醇。
(固定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A B C E
(1)装置A 圆底烧瓶内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B 中的试剂是________,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需要加热的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D 处发生反应的有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E 中的生成物需要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 中H 2O 2在MnO 2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MnO 22H 2O +O 2↑;B 的作用是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作吸水剂;C 的作用是加热乙醇得到乙醇蒸气进入D 。
(2)在本实验中,C 需加热产生乙醇蒸气,D 需加热,使乙醇蒸气与O 2在Cu 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乙醛,故需要加热的装置有CD 。
(3)D 中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
(4)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分别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答案] (1)MnO 2 浓硫酸 预热反应混合气体(或提供乙醇蒸气)
(2)CD (3)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4)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