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课件:第六章 诊法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110
中兽医学基础理论绪论第一部分内容:●1 中兽医学的概念●2 中兽医学的发展概况●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4 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任务及方法1 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学即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多彩的病证防治技术。
中兽医学内容,是以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为特点的理论、方药、针灸及病证防治技术。
2 中兽医学的发展概况•1、起源•原始社会(公元前22世纪)•仰韶遗址(河南)砭石•2、发展•3、中兽医学向国外传播•公元595年高丽僧人惠慈到日向圣德太子侍臣橘猪粥授疗马法,公元581年(隋代)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等2次来中国学习兽医,唐(804年)平仲国随遣唐使来中国,回国后培养大批弟子,形成“仲国流”所著“《仲国百问答》、《仲国秘传集》和《假名安骥集》,源于唐李石所著《司牧安骥集》。
•于船1987年往日本讲学,编著《中国兽医与针灸学》被麻布大学竹中良二和高桥贡教授翻译成日语由东京文永堂出版•1987年笹崎龙雄与清水英助合著《中国的兽医和家畜针灸》出版•日本畜产大学龟谷勉教授《兽医针刺麻醉与针灸治疗》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①家畜本身的整体性:五脏六腑为中心,互相制约,不可孤立。
•②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自然环境与四季气候变化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
•2、辩证论治•“辩证”是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识别疾病的证候),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制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是解决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证”的概念与“症状”和“证候群”有所不同。
•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任务及方法•目的:掌握“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中心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
•任务: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走中西兽医相结合的道路,加快创造我国的新兽医学。
•方法:•①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理解中西医结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