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活动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_朱晓金
- 格式:pdf
- 大小:335.74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一、概述ENSO事件,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是太平洋赤道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调整。
这一气候现象不仅影响太平洋地区的气候,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调整,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气候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ENSO事件的影响尤为显著。
ENSO事件通过改变中国上空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能源供应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气候系统变化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学者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内容涵盖了ENSO事件的成因、发展机制、预测预报,以及对中国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随着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对ENSO事件及其影响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准确预测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如何全面评估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和人们对气候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1. ENSO事件简介ENSO,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与大气环流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系列气候现象。
这一现象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异常状态。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期间则相反,该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气候特征
阎俊岳
【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
【年(卷),期】1996(007)001
【摘要】根据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气候特点,规定12小时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值≥10m/s为迅速加强。
通过1949 ̄1990年近海发生迅速加强的84个热带气旋个例分析,阐述了迅速加强时段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迅速加强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页数】8页(P28-35)
【作者】阎俊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4
【相关文献】
1.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境场的关系 [J], 耿淑琴;夏冬冬
2.135°E以西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气候特征 [J], 阎俊岳
3.我国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活动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J], 朱晓金;陈联寿
4.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冯锦全;陈多
5.南海近海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J], 汤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带MJO和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研究综述祝丽娟;王亚非;尹志聪【摘要】A brief review is mad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and ENSO (El-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The modulation impacts of MJO and ENSO on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activities are summarized, involving the impact on TC formation, intensity, track, lifespan, etc. The respective dynamical mechanisms,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this field are also discussed briefly as well.%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作了综合评述,简单回顾了热带季节内振荡(MJO)特征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MJO和ENSO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活动影响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包括源地、频数、路径、强度、生命期和登陆等几个方面,并简单讨论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2(040)001【总页数】9页(P65-73)【关键词】季节内振荡(MJO);ENSO;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作者】祝丽娟;王亚非;尹志聪【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唯一一年四季都有热带气旋或热带风暴生成的海域。
1979—2019年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与ENSO变化关系初探于茜倩;谢冬梅;陈永平;朱业【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22(41)1【摘要】采用1979—2019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Ni?o3.4指数、海表温度和海洋上层热容量资料,对热带气旋与ENSO变化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近40年来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经历了1990年代减弱,2000年代增强的变化过程,且在2000年以后呈现显著向岸迁移趋势。
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与表征ENSO的Ni?o3.4指数的相关关系在2000年发生突变,具体表现为ACE与Ni?o3.4指数在2000年前呈显著正相关,2000年后二者相关性明显下降。
通过将ACE分解成平均强度ACE;、持续时间ACE;和频数ACE;这三个分量,发现2000年前Ni?o3.4指数与平均强度ACE;呈显著正相关,但2000年后Ni?o3.4指数与ACE;相关关系减弱,这可能是导致ACE与Ni?o3.4指数的相关关系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
持续时间ACE;与Ni?o3.4指数一直保持显著正相关,频数ACE;则与Ni?o3.4指数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分析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活动与海表温度异常和海洋上层热容量异常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所得结果可以证实以上结论。
【总页数】10页(P29-38)【作者】于茜倩;谢冬梅;陈永平;朱业【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6【相关文献】1.1951-2015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ENSO的关系2.近百年西北太洋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特征与ENSO的关系3.1951-2016年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4.1951—2016年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5.ENSO事件影响下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特征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
ENSO事件对于我国的季节降水和温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其影响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详尽阐述。
一、ENSO事件简介ENSO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的变化。
ENSO事件通常包括三个阶段:正常年(La Niña)、厄尔尼诺年(El Niño)和转换期(Neural)。
正常年时,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常,气候也相对稳定。
而厄尔尼诺年则是海水表面温度显著提高的年份。
ENSO事件的持续时间通常为几个月到两年不等。
二、ENSO对降水的影响ENSO事件会导致我国季节降水量发生变化。
依据历史资料分析,ENSO事件与我国东部地区季风降水的时期际变化具有密切的干系。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通常偏少。
这是因为ENSO事件会改变赤道太平洋正常的对流活动,抑止夏季风形成和北上。
相反,La Niña年则屡屡伴随着东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多,这是因为La Niña事件会加强夏季风,造成暖湿气流南下,为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除了季节降水量的变化外,ENSO事件还会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产生影响。
在冬季,厄尔尼诺事件往往会导致南方的降水增加,北方的降水缩减。
这是因为ENSO事件使得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从而影响了北方的冬季降水。
而La Niña事件则会导致南方降水缩减,北方降水增加。
这种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会对全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
三、ENSO对温度的影响ENSO事件也对我国的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El Niño事件中,厄尔尼诺年是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高的年份。
这是因为ENSO事件会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我国的气温。
而La Niña事件则通常伴随着北方地区的温度较低。
另外,ENSO事件对于湖泊和河流水温也有影响,从而对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南海热带气旋生成发展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分析摘要随着全球变暖以及气候与环境恶化的加剧,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不仅频繁发生,且其强度也有增大的趋势。
南海(South China Sea,SCS)既是西太平洋TC重要过境地,同时也是TC发生地(俗称土台风),南海平均每年过境和生成的TC多达10个以上。
TC引发的巨浪、暴雨给近海环境带来严重灾害,对海上作业、交通、海岸防护工程和海洋渔业等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海上和沿海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
厄尔尼诺(El Niño)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合称ENSO,是热带海洋和大气中的异常现象,具有明显循环特征。
ENSO不仅会影响TC生成发展,还会引诱全球气候异常,给世界许多地区造成严重的旱涝或冷冻天气。
因此,加强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南海TC演变以及ENSO事件关系研究,不仅为我国TC的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还为海洋渔业和工程活动及海上航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首先利用多源遥感及再分析资料,开展了2014年南海超强台风威马逊对南海动力环境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过后南海混合层深度平均加深19.3%,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降温有3d的延迟效应,且相对台风路径具有明显的“右侧”强化,而台风引起的强降雨具有明显的“左偏性”。
深入分析表明,台风诱发强的埃克曼抽吸(Ekman pumping velocity,EPV)和上层海水混合,是上层海温的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次采用中国气象局1950-2017近70年TC数据,系统地分析了正常年、El Niño年、La Niña年南海TC在发生频率,发生地、最大风速、移动速度等关键要素的月季变化,探索了南海局地与非局地(过境)TC对ENSO年及正常年响应的差异性。
近百年西北太洋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特征与ENSO的关系
近百年西北太洋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特征与ENSO的关系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106年(1899~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年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既存在明显的短周期的年际变化也存在明显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是一种短周期与长周期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的变化.年际变化与ENSO有明显关系,ENSO事件的当年9月到次年8月冷事件年相对与暖事件年会有更多的台风生成和登陆.在年代际尺度上,106年的台风活动可以分为几个明显的活跃期和不活跃期,这种年代际的变化可能与海气耦合的经向模态调制有关系.
作者:黄勇李崇银王颖宋彬HUANG Yong LI Chong-Yin WANG Ying SONG Bin 作者单位:黄勇,宋彬,HUANG Yong,SONG Bin(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李崇银,LI Chong-Yin(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王颖,WANG Ying(总参气象水文局,北京,100081)
刊名:海洋预报 ISTIC英文刊名:MARINE FORECASTS 年,卷(期):2008 25(1) 分类号:P731 关键词:热带气旋变化特征 ENSO。
热带印度洋及周边海温对ENSO响应的年代际变化周明颉;简茂球【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年(卷),期】2023(62)1【摘要】基于1958—2018年的海温与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及邻近海域海温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响应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ENSO影响次年夏季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环流的物理过程的年代际变化。
在ENSO事件中,热带印度洋及邻近海域不同海区海温对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信号存在不同的滞后响应最显著的时间及显著维持时间,热带北印度洋、海洋性大陆及南海海温的显著响应可持续到次年夏季。
ENSO的演变、热带印度洋及海洋性大陆海温对ENSO的滞后响应时间在1980年代初及2000年代初经历了显著的年代际转变。
第二阶段的ENSO事件较前后两个阶段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热带南、北印度洋海温信号的显著响应时间则更滞后。
海洋性大陆的海温则经历了响应显著、不显著和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其中最后一阶段的滞后显著响应的维持时间要比第一阶段长。
ENSO事件通过热带印度洋及邻近区域海温的滞后响应,进而影响东亚副热带夏季环流系统异常的过程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海洋性大陆海温、热带北印度洋海温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都可分别作为不同年代的关键因子强迫东亚副热带夏季环流系统的异常,进而影响东亚夏季气候。
【总页数】11页(P64-74)【作者】周明颉;简茂球【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6【相关文献】1.冬/夏季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的年代际变化2.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3.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与ENSO4.冬/夏季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的年代际变化5.滤除ENSO信号前后夏季热带印度洋海盆尺度海温距平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不同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 N S O对中国的影响ENSO对中国的影响研究报告2010年7月目录1、前言 (4)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3、主要内容 (4)3.1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4)3.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 (5)3.3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8)3.4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8)3.5什么是南方涛动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8)3.6ENSO与中国几类自然灾害的关系 (9)4、我国对enso的应对极预防方法 (11)5、参考文献 (11)ENSO对中国的影响研究报告1、前言最新的研究表明,ENSO是大洋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事件,而且是一种循环。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是ENSO循环处于冷位相和暖位相识在海温变化过程中的异常。
2、研究目的及意义ENSO是年际气候变化的最强信号,对全球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ENSO也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一个重要因子,事实上ENSO预测本身既是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十年来,ENSO的周期变短,振幅加强。
虽然不同ENSO过程大体上有相同的特征,但每一个ENSO事件各有各自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在ENSO研究方面已近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但我们仍无法确切解释ENSO地形成机制,研究表明,ENSO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取决于时间的强度,发生的时间及其演变特征。
因此,研究ENSO对我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ENSO对研究,能提高我们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对今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主要内容3.1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海-气耦合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所谓厄尔尼诺,就是在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海地带, 在圣诞节前后海水某些年份突然出现增暖的现象。
具体的说,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 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行的东南信风吹送下, 表层海水离岸外流, 深层海水上涌补充, 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 因而浮游生物繁盛, 吸引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此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
热带气旋内核区深厚对流的特征及其与迅速增强的关系研究本文利用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的微博成像仪(TMI),降水雷达(PR),和可见光和红外线扫描仪(VIRS)测量的对路强度参数来研究深厚对流与热带气旋(TC)强度改变之间的关系。
使用1998-2011年的全球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best-track)统计出24小时强度改变的累积分布函数,利用这一图像定义了TC五个强度改变类别:快速增强阶段(RI),缓慢增强阶段(SI),中性阶段(N),缓慢减弱阶段(SW)和快速减弱阶段(RW)。
利用TRMM卫星探测的1998-2011年全球TCs的对流特性参数,统计出了内核区不同强度改变类别各个对流特性参数的分布规律,定义出了深厚对流,以此检验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的与深厚对流的关系,深厚对流定义为20dBZ雷达回波高度达到累积分布值的95%的值。
通过统计资料充分研究热带气旋的五个强度改变阶段(RI,RW,N,SW,RW)之间的差异后,可以发现所选取的各个参数在热带气旋内核区RI和非RI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通过显著性检验分析,其中RI阶段与非RI阶段的37GHz最小极化修正亮温(37-GHz PCT)和85GHz(85-GHz PCT)最小极化修正亮温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RI阶段与SW阶段的11微米最小红外亮温(T B11),37-GHz PCT,85GHz (85-GHz PCT)以及20dBZ最大雷达回波顶高皆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内核区对流强度确实与热带气旋强度改变有关。
也表明通过研究这些对流参数在内核区的活动,对内核区对流强度变化以及RI发生的因子的研究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基于前面的研究,我们证明了所选取的对流参量的可靠性,在本文第四章,通过对热带气旋内核区RI发生期间,RI发生前12小时与RI发生后12小时三个阶段各个对流参量以及是否达到深厚对流标准的统计,验证了内核区深厚对流为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的成因。
南海近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研究邹玮;徐峰;涂石飞;张馨文;季倩倩;陈思奇;张羽【摘要】利用1979—2017年共39 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海表面10 m风场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EOF)、小波时频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海近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近海面风场第一模态海表面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呈现年代际变化,且与ENSO相关,但相关性在1990年后趋于减小;第二模态中南海北部和南部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中部增大;第三模态中南海中部海表面平均风速趋于减小,北部和南部增大,第二和第三模态均表现为年际变化,且均与ENSO显著相关,近年来ENSO与第三模态的相关性逐渐增强.春季南海表面平均风速从南到北逐渐增加;夏季在越南沿岸部分海域仍有一个风速极大值中心,从该海域向四周逐渐减小,整片海域风向均是西南风;秋季由南向北依次增加;冬季南海整片海域风速都较大,越南沿岸和我国东沙群岛海域存在两个极大值中心.【期刊名称】《山东气象》【年(卷),期】2018(038)003【总页数】9页(P83-91)【关键词】中国南海;近海面风场;ENSO;EOF分析;小波分析【作者】邹玮;徐峰;涂石飞;张馨文;季倩倩;陈思奇;张羽【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6引言风是气象预报的必要参数,大致可以分为陆地风和海风。
ENSO背景下印度洋偶极子海温异常对中国冬季降水的影响张晓玲;肖子牛;李跃凤【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12(000)005【摘要】利用1950—2009年 Hadley 环流中心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1960—2009年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印度洋偶极子(IOD)和太平洋异常海温(ENSO)对中国冬季降水的协同影响和不同作用,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IOD独立发生、ENSO独立发生以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冬季降水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IOD异常海温和ENSO 异常海温的出现虽然具有较高的协同性,但二者对我国冬季降水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IOD与ENSO的同时发生并不是两者单独发生时各自作用的叠加,而是具有协同或抵消作用。
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中国西南(云南西部除外)、华南以及华北、东北地区的冬季降水出现正异常,在江淮流域出现负异常,反之亦然。
但是IOD正位相比负位相对中国冬季降水的影响更显著。
当IOD与ENSO同时出现时,IOD的作用使得ENSO对我国西南(云南西部除外)、内蒙、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此外还初步分析了 IOD与中国冬季降水关系影响的环流成因。
【总页数】12页(P621-632)【作者】张晓玲;肖子牛;李跃凤【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北京 100089;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相关文献】1.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ENSO事件海温异常演变和东亚降水的影响 [J], 周群;陈文2.冬季和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过程[J], 徐志清;范可3.ENSO对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J], 刘宣飞;袁慧珍4.与印度洋偶极子模态有关的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及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 [J], 吴楠;李丽平;李双林;李琛5.两类ENSO背景下黑潮及其延伸区海温异常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个例对比 [J], 王钦;李双林;付建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51-2016年ENSO事件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毛兰花;查轩;黄少燕;陈世发;戴金梅;白永会;张婧;邱占林【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8(25)5【摘要】利用1951—2016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数据资料和1951—2016年ENSO特征值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及相关分析法研究了ENSO事件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
结果表明:(1)厄尔尼诺现象登陆中的热带气旋频数少于拉尼娜现象,ENSO事件时期登陆中国热带气旋频数比非ENSO事件时期少且强度明显偏弱;(2)时间跨度上,厄尔尼诺年初旋登陆时间偏晚,拉尼娜年初旋登陆时间最早,中国热带气旋登陆时间集中在7—9月份;(3)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与海平面温度SST距平值、MEI指数均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ENSO事件的发生都有效的减少了登陆中国热带气旋频数,正常年份应做好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预报工作,减少灾难的发生。
【总页数】6页(P325-329)【关键词】ENSO事件;中国热带气旋;SST指数;SOI指数;MEI指数【作者】毛兰花;查轩;黄少燕;陈世发;戴金梅;白永会;张婧;邱占林【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1951-2015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ENSO的关系 [J], 顾成林;康建成;闫国东;陈志伟2.1951~2016年ENSO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影响 [J], 陈世发;查轩3.1951~2016年ENSO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影响 [J], 陈世发;查轩;;;4.1951-2016年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J], 刘颖婧;陈永平;甘敏;李江夏5.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 [J], 孔蕴淇;范伶俐;李俊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是指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变化和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现象。
这一事件对于全球的气候系统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包括我国的季节降水和温度。
本文将就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的影响ENSO事件主要通过影响大气环流系统,进而改变我国季节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具体来说,ENSO事件分为El Niño(厄尔尼诺)和LaNiña(拉尼娜)两种状态,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 El Niño事件在El Niño事件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地区海水温度明显上升,而西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下降。
这种海温异常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我国的降水。
一般而言,El Niño事件导致我国冬季和春季降水偏少,尤其是南方地区。
其原因是El Niño事件使得副热带高压偏强,导致南方地区的降水亏缺。
另一方面,El Niño事件还会导致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季降水增多,这是因为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2. La Niña事件相对于El Niño事件,La Niña事件则是热带太平洋东部地区海水温度下降,而西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上升。
La Niña事件通常使得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和春季降水增多,尤其是华南地区。
这是因为La Niña事件导致副热带高压偏弱,使得南方地区的降水增加。
另一方面,La Niña事件还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减少,尤其是华北地区。
二、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温度的影响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冬季和夏季,而春季和秋季的影响较弱。
1. 冬季影响El Niño事件使得我国冬季气温偏高,尤其是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