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古时代的欧洲
- 格式:ppt
- 大小:418.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理念】本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清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目标】知道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
通过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的解读,基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的视角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理解这一时期欧洲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的原因。
感悟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课的内容,由“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目组成。
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貌,聚焦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城市的复兴,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文明特征。
【教学资源】本课教材中“学思之窗”的材料,“一个庄园的图解”,中古西欧的“三种人”,“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问题与探究”部分的材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内容主旨】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
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重点难点】重点: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中古时代的欧洲》练习题夯实基础典型题1、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的是()A.苏美尔人B.希腊人C.日耳曼人D.犹太人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是()A.4世纪末年B.5世纪末C.6世纪末D.7世纪末3、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A.封建等级制B.封君封臣制C.禅让制D.世袭制4、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在位的宫相是()A.伯里克利B.查理·马特C.丕平D.屋大维5、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形成于()A.公元5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7世纪D.公元8世纪6、位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最底层的是()A.骑士B.农奴C.奴隶D.平民7、罗马教皇国形成于下列的哪一事件中()A.西罗马帝国灭亡B.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C.丕平献土D.西欧城市的兴起8、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封建主是()A.国王B.贵族C.教会D.商人9、下列对教会权力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B.占有西欧三分之二的土地C.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D.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10、西欧历史上被称为“黑暗时代”指的是下列哪一阶层的统治()A.奴隶主B.国王C.独裁者D.教会11、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在()A.公元8世纪前后B.公元9世纪前后C.公元10世纪前后D.公元11世纪前后12、十一二世纪,在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中,法国琅城人民最终赢得自治的方式是()A.赎买B.选举C.武装斗争D.国王特许13、在历史上,拜占廷帝国指的是()A.东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波斯帝国14、查士丁尼的西征,给拜占廷帝国带来的影响是()A.恢复了罗马帝国时的疆域B.成功的抵御了突厥人的进攻C.浪费人力物力,加剧国内政治危机D.促进了帝国的复兴15、15世纪中期灭掉拜占廷帝国的是()A.法兰克B.英国C.德意志D.奥斯土耳其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6、下列反映了欧洲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语句是()A.条条大道通罗马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D.罗马城不是一日而建的17、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保垒,主要表现在()①垄断教育②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③宣扬复兴希腊罗马文化④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8、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例如琅城)与中国当时的城市最大的不同点是()A.商品经济发达B.规模大C.规划科学D.拥有自治权19、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11世纪前后,巴黎、伦敦、威尼斯等是当时的著名城市B.这些城市是建立在封建主的领地上C.西欧城市里,封建主与市民没有阶级界限D.11、12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20、东罗马帝国衰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穷兵黩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B.奥斯曼土耳其是新兴的发达国家,实力强大C.东罗马帝国封闭保守,国力衰微D.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骁勇善战,武器先进创新题21、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因作战勇猛,外号“锤子”),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将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贵族的制度B.创立基督教而赢得人心C.将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D.领导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22、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面积为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
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核心特征的欧洲封建社会。
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实质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而以庄园作为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则是欧洲社会的封建经济基础。
这也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意在说明教会的强大精神与经济力量、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对推进王权加强的历史性意义,这一时期法兰西基本统一、英国甚至开始逐渐发展出相对规律的“议会”、西班牙与葡萄牙国家在稍晚些也最终形成;最后一目意在表现中古时期欧洲两大主要帝国的成长:“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沙皇制的逐渐成熟”,封建制度几经波折、在动荡中发展。
【教学目标】参照课本,识记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特定仪式、政治意义;庄园的性质与规模、人口与土地构成、庄园法庭的地位与作用基本史实。
感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观察《拜占庭帝国图》,了解帝国发展基本历程,加深自身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在此基础上分析帝国兴衰的原因、启示(保守与创新);识记《查士丁尼法典》的构成与重要地位。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材分析】5世纪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但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市民阶级逐渐形成,通过金钱赎买或武力赢得了自治权。
后来市民阶级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准备了条件。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
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
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
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原因。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四处征讨,穷兵黩武,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高一历史单元课时知识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二:中古时期的世界课时3:中古时期的欧洲一、新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时空坐标三、知识概要和重要概念★概念:中古,又称中世纪,指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力政权。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但在后期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复兴,由此带来人文精神诸如理性、科学、法治、民主等精神的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养分,可以理解为中世纪后期“黑中有亮,暗中有光”。
(一)西欧封建社会1.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8 世纪逐步形成。
起源?★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对日耳曼人军事首领与侍从兵之间的关系作了这样的说明:保卫酋帅,甚至将自己的军功献归酋帅的名下,这才是精忠的表现。
酋帅们为胜利而战斗;侍从兵们则为酋帅而战斗。
”日耳曼人首领和侍从兵之间的关系,后来一直影响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右图为封君封臣结构图)中世纪欧洲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内容:地方领主为封君,其家族和亲兵为封臣。
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封臣要向封君效忠,主要义务是服兵役(为封君打仗)。
土地实行层层分封,封建主享有权力。
双方是一种双向契约关系。
(2)评价:国王或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一起成为统治阶级。
封建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造成了王权的衰落。
3.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表现: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以自营地和农奴劳动为基础,以劳役地租为主要剥削形式。
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一、选择题1.如果你要探究欧洲历史,你会发现法兰克王国是建立在以下哪一国家的废墟之上( )A.西罗马帝国B.东罗马帝国C.波斯帝国D.希腊2.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3.下面这组图片的内容是骑士的风采,骑士这一阶层起源于( )A.日本B.中国C.埃及D.西欧4.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5.假设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中古时代的西欧,你有可能看到下列哪些现象( )①封建庄园遍布西欧②基督教会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③经常有被示众的“异端”④许多知识分子阅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作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1600年2月17日,著名天文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的“地心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活活烧死于罗马鲜花广场。
这一事件反映出中世纪的西欧( )A.罗马教会占有西欧大量土地B.罗马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D.西欧等级制度的森严7.对中古时代的欧洲所呈现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B.封建庄园遍布西欧C.罗马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D.城市的繁荣贯穿始终8.小华对欧洲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通过阅读右面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 )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②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③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④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水,背靠大陆,地势十分险要;加上帝国多年来的构筑经营,城防工事十分坚固,可以说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