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用于自来水消毒副产物超标的几个原因讲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26.01 KB
- 文档页数:1
哪些原因导致二氧化氯发生器使用后亚氯酸盐超标?
目前,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设备在水厂水处理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过程中,遇到常见的设备原料转化率低、亚氯酸盐超标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二氧化氯发生器设备落后,没有配置残液分离装置,导致反应液直接进入自来水;
2、原水水质不稳定,当水中还原性物质较高时,二氧化氯会与水中的还原物产生还原反应;
3、二氧化氯检测方法不对,造成二氧化氯过量投加;
4、自动投加设备出现故障以及手动投加操作不当,导致原料配比失衡;
5、二氧化氯发生器前加氯和后加氯作用不同,因此投加比例不合理也会出现亚氯酸盐超标情况。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在水处理工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医疗机构污水成份复杂,想要实现“污污分流雨污分流”的效果,处理工艺上一定繁琐复杂。
一般的医疗污水的流程分为格栅井—调节池—缺氧好氧池—絮凝沉淀池—过滤器—消毒池等,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在整个污水处理工艺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主要是针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经过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能达到《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
因此,为了医院的安全、稳定运行,只要选择专业的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就能让污水排放问题不再有后顾之忧。
浅谈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案二氧化氯发生器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它能够将氯气和发生剂反应产生二氧化氯,从而对水进行消毒和净化。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二氧化氯发生器也会碰到一些常见的故障,如显现泡沫、腐蚀等问题,影响了其正常的工作效率和水质。
本文将从常见的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来探讨和总结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故障现象和应对方法。
一、常见故障原因1. 水源质量问题水源的质量对于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使用效果至关紧要。
假如水源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有机物和杂质,会影响到二氧化氯的生成和消毒效果。
此外,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温度也会对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
2. 发生剂不合适发生剂作为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紧要构成部分,假如选择不当或者使用过期的发生剂,会导致二氧化氯发生不完全或者合成出的二氧化氯含量不足。
同时,发生剂质量不好还可能导致二氧化氯发生器显现泡沫等问题。
3. 氚灯老化氚灯作为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紫外线源,假如工作时间过长或者使用频率太高,都会导致氚灯老化、损坏或者灭活,从而使得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紫外线反应效果变差。
4. 腐蚀问题二氧化氯发生器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会受到水和气体的腐蚀。
假如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材料不耐腐蚀或者处理的水源太硬,就会显现腐蚀现象,从而导致二氧化氯发生器显现渗漏、分裂等问题。
二、故障解决方案1. 提高水源质量在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水源的质量。
可以通过水处理、投加化学剂等方法来提高水源中有机质和杂质的去除率。
同时,对于酸硷度和温度等因素,也要进行掌控和监测。
2. 选择正确的发生剂在选择发生剂时,要依据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使用环境以及水源的性质来进行选择。
同时,还要注意发生剂的质量和有效期,并定期更换和维护。
3. 定期更换氚灯氚灯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000—10000小时之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建立定期更换的制度。
同时,在更换氚灯时,还要注意选择质量好、性能稳定的氚灯,并严格依照厂家的维护要求来进行维护。
自来水出厂水二氧化氯检测的影响分析摘要:在人们的生活中,生活用水水质的安全与保障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饮用水中二氧化氯在去除后的含量令人担忧。
大多数工人对自来水处理厂中二氧化氯数据的变化提出质疑,主要是因为对二氧化氯的性质缺乏全面的掌握。
因此,为了提高二氧化氯检测的准确性,本文详细分析了有关二氧化氯检测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检测;二氧化氯;自来水出厂水;影响因素引言氯氧化物通常用于供水工程中饮用水的消毒。
同时,监测水中二氧化氯含量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往往会发现测量数据的大幅波动,因为从二氧化氯的性质来看,我们知道它是一种高活性水溶消毒剂。
因此,为了确保水中二氧化氯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减少水中二氧化氯的损失。
1、分析二氧化氯测量的有关因素鉴于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活性消毒剂,可被氧化并暴露于其任何物质中,因此在对含有二氧化氯的水进行采样时,必须确保测试瓶清洁,而不能将样品放在塑料瓶中,否则会降低物质的检测水平。
此外,辐射、振动和气溶胶的直接影响加速了溶解在水中二氧化氯的快速分解,从而降低了采样过程中发现的二氧化氯浓度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取样桶进行采样。
二氧化氯水溶液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二氧化氯本身的性质、不稳定性和分解,这会在高温或阳光直射下促进降解,导致其含量降低。
此外,由于其高氧化性,水溶液容易与其他物质一起氧化,从而影响水中二氧化氯的检测结果。
(1)收集方法的影响氧气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也取决于采样方法。
在实际采样过程中,相关人员可能会直接启用通过水龙头采样,这是不科学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且很可能不准确。
因此,为了确保样品在直接采样中的代表性,有必要最大限度地打开水龙头,然后在十分钟后测试样品,以避免得到错误的测试结果。
由于二氧化氯溶液在样品测试过程中极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填充满样品瓶,使样品瓶不振动,最后使水完全稳定,以确保测试结果尽可能真实。
(2)水样放置时间的影响二氧化氯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还取决于水样的储存时间。
二氧化氯消毒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食品加工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氯消毒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二氧化氯残留问题
二氧化氯消毒后会在水中残留一定量的二氧化氯,如果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二氧化氯残留量的大小与消毒剂的浓度、接触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超标使用。
二、二氧化氯对水质的影响
二氧化氯消毒会使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三卤甲烷、四卤甲烷等。
这些物质不仅会影响水的口感和气味,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在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时,需要注意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避免产生有害物质。
三、二氧化氯的安全问题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二氧化氯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眼睛等部位,避免接触二氧化氯造成伤害。
四、二氧化氯的稳定性问题
二氧化氯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光、热、湿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
因此,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二氧化氯的稳定性,避免因分解而影响消毒效果。
总之,二氧化氯消毒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上问题,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同时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影响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效果的因素与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影响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效果的因素与工作原理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总体结构由供料系统、反应系统、掌控系统和安全系统构成:发生器外壳为PVC材料。
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因素:1、水温:与液氯消毒相像,温度越高,二氧化氯的杀菌效力越大。
在同等条件下,当体系温度从20℃降到10℃时,二氧化氯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效率降低了4%。
温度低时二氧化氯的消毒本领较差,大约5℃时要比20℃时多消毒剂31%~35%。
2、pH值:适应范围宽。
ClO2分解是pH和OH—浓度的函数:当pH值>9时2 ClO2 2 OH—= ClO2—ClO3— H2O (岐化反应)3、悬浮物:悬浮物能阻拦二氧化氯直接与细菌等微生物的接触,从而不利于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的灭活。
4、二氧化氯投加量与接触时间: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随其投加量的增高而提高,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总体灭活效果取决于残余消毒剂浓度与接触时间的乘积,因此延长接触时间也有助于提高消毒剂的灭菌效果,但出水余量不可过高,否则易产生异味和提高色度。
5、光对二氧化氯的影响:二氧化氯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极易分解,以稳定性液体二氧化氯的衰减为例,在二氧化氯初始浓度为1mg/l,衰减时间为20分钟,阳光直射、室内有光、室内无光下的二氧化氯残余率分别为12.12%(实测值)88.55%(实测值)99.85%(计算值)。
工作原理:化学方程式:NaClO3+2HC1=NaC1+C1O2+1/2C12+H2O;5NaC1O2+4HC1=4C1O2+5NaC1+2H2O原材料供应系统内的氯酸钠水溶液和盐酸(浓度30—31%)在计量调整系统、电控系统的作用下被定量输送到发应罐内,在确定温度下经过负压曝气发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Cl2的气液混合物,经吸取系统吸取制成确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混合消毒液,投加到待处理的水中或需要消毒的物体,完成二氧化氯和Cl2的协同消毒、氧化等作用。
使用二氧化氯存在的问题及机理?ClO2加入水中后,会有50%~70%转变为ClO2-与ClO3-。
很多实验表明ClO2-、ClO3-对血红细胞有损害,对碘的吸收代谢有干扰,还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升高。
建议二氧化氯消毒时残余氧化剂总量(ClO2+ClO2-+ClO3-)<1.0mg/L,使对正常人群健康不致有影响。
而实际应用中ClO2的剂量都控制在0.5mg/L以下。
ClO2氧化分解有机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它能氧化去除水中的Fe2+、Mn2+、氰化物、酚等;能氧化硫醇、仲胺和叔胺,消除水中的不愉快气味,却不易氧化醇、醛、酮、伯胺等有机物,导致去除不彻底。
哈尔滨臭氧发生器-哈尔滨紫外线消毒哈尔滨设备-水处理设备二氧化氯性质比较活泼,易爆炸,且其本身也有毒性。
因此在使用ClO2时要十分注意安全。
一般在ClO2制备系统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稀释浓度,防止误操作并应建立相应安全措施。
ClO2储存要低温避光;ClO2车间禁用火种,设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
2.臭氧(O3)2.1臭氧的应用1840年瑞士化学家Schōnbein证实了臭氧的存在。
1886年法国人Meritenus发现臭氧具有杀菌作用。
1893年荷兰首先将臭氧应用于水的消毒处理。
1906年法国的Nice城将臭氧用于大规模净水厂的水处理,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臭氧氧化能力强,用于消毒杀菌杀伤力大,速度快;臭氧可氧化溶解性铁、锰,形成高价沉淀物,使之易于去除;可将氰化物、酚等有毒有害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可氧化致嗅和致色物质,从而减少嗅味,降低色度;可将生物难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中小分子量有机物,使之易于生物降解;使用臭氧预处理,还可以起到微絮凝作用,提高出水水质;应用臭氧,不会在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的三致物质。
目前,世界上有上千家水厂使用臭氧进行处理、消毒。
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去除水中污染的一种主要手段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净化。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许多国家还对臭氧应用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进行了研究并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浅谈二氧化氯对饮用水消毒时副产物的生成情况二氧化氯在处理微污染水和出厂水消毒处理中应用相对比较广泛。
针对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出现的副产物亚氯酸盐超标现象,消毒对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二氧化氯因具有光谱杀菌性、对绝大多数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好、不易生产抗药性、卤代副产生物生成量少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
但二氧化氯在消毒过程中也产生副产物,主要是亚铝酸盐和铝酸盐,其中铝酸盐的生成量远小于亚铝酸盐的生成量,因此本文将亚铝酸盐作为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代表物质,通过对多种水样的二氧化氯消毒试验,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二氧化氯消耗量、COD浓度等因素与亚铝酸盐生成量之间的关系,探索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及影响因素。
1.实验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实验原水源为湖水和小河水2种,湖水:清澈透明,pH值=7.84,COD=310mg/L;小河水:清澈透明,pH值=7.73,COD=16mg/L。
两者在试验中采取的试验方法完全一致。
1.2 试验方法针对采取的小河水和湖水的水样,使用新一代二氧化氯制备反应器,制备浓度分别为594.08、524.23、672.92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然后分别将一定数量的消毒液投放在300mL的未经过处理的水样中,对水厂的消毒方法进行模拟,待消毒液在水样中反应60min之后,检测水样中余氯、二氧化氯余量、氯酸盐、亚氯酸盐和COD浓度等。
为检测二氧化氯在水样中的使用浓度是否会对腐殖酸氯化消毒产生副产物的产生造成影响,在试验中,控制二氧化氯的预氧化时间,和二氧化氯的使用量。
1.3 评定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限值(0.7mg/L),余氯值符合(GB5749-2006)的要求。
2 结果2.1 二氧化氯对小河水水样的消毒情况在小河水的消毒试验当中,二氧化氯的使用量为0.52-5.27mg/L,检测了余氯、二氧化氯余量、氯酸盐、亚氯酸盐和COD浓度等指标。
水中加入二氧化氯消毒剂使水质变黄变浑的原因一、引言当我们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水处理时,有时会发现水质由清澈透明变得黄色或浑浊。
这种现象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因此有必要对水中加入二氧化氯消毒剂导致水质变黄变浑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二、二氧化氯消毒剂的作用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氯消毒剂的作用原理。
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二氧化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三、水质变黄变浑的原因1. 有机物反应:当二氧化氯消毒剂与水中的有机物质反应时,会产生具有混浊性质的物质,导致水质变得浑浊。
这种反应可能会产生有机氯化合物或其他产物,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增多,从而引起变黄变浊的现象。
2. 氧化反应: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导致水质的变化。
当二氧化氯与水中的杂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会产生较为稳定的化合物,如铁氧化物等,这些化合物可能会呈现黄色或棕色,导致水质变黄。
3. 残留物质:水中加入二氧化氯消毒剂处理后,可能会留下一些未被消耗的消毒剂或反应产物。
这些残留物质可能会改变水的颜色和透明度,使水质变得黄色或浑浊。
四、解决方法1. 控制消毒剂投放量:在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水处理时,需要根据水质、有机物含量和消毒需求合理控制消毒剂的投放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水质变黄变浑。
2. 处理有机物质:对于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情况,可以采取预处理措施,如活性炭吸附或氧化处理,减少有机物质与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反应,从而减少水质变黄变浑的可能性。
3. 滤水处理:采用适当的滤水设备,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杂质,改善水质的清澈度,减少水质变浑的现象。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水中加入二氧化氯消毒剂导致水质变黄变浑的现象,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更加重视水质的变化,并加强对消毒剂使用的控制和管理。
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质特点、消毒需求和预处理措施,以确保水质达到预期的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用于自来水消毒副产物超标的几个原因(2014-10-08 16:10:31)二氧化氯消毒常造成水质不合格甚至水质事故的情况,就其成因,有下面几种情况:(1)二氧化氯发生器转化率低,造成氯酸盐超标目前,我国使用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普遍采用的原料是氯酸盐和强酸,早期的设备残液没有分离,直接进入了自来水。
发生器反应原料的配比、浓度、温度及压力,直接影响原料的转化率,转化率则影响到有效氯的含量和原料的流失。
转化率低,反应残液中残留的氯酸盐含量高,二氧化氯的产量却低,为了保证出厂水中的二氧化氯含量达标,只有提高投加量,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水中的氯酸盐也容易超标。
(2)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不正确,过量投加造成的氯酸盐、亚氯酸盐超标由于二氧化氯在水中不稳定,因此目前二氧化氯的检测方法大都采用现场测定法,即用DPD试剂显色用分光光度计或单项比色计比色测定。
虽然二氧化氯和游离余氯的测定可使用相同的显色剂,但是两种物质的灵敏度却相差2-3倍。
但有些小水厂直接用测定游离余氯的模式或者方法测定二氧化氯,这样测定的结果是二氧化氯的真实浓度会比测定值高出2-3倍,也就是如果用游离余氯的测定方法来检测二氧化氯,测定结果为0.1mg/L,二氧化氯的实际浓度却已达到0.2-0.3 mg/L,因此采用这种测定方法来控制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很容易造成过量投加,导致氯酸盐和亚氯酸盐超标。
(3)水中还原性物质(用耗氧量来表征)含量高,造成亚氯酸盐超标部分地区以水库水为原水,水库水中通常耗氧量比较高,二氧化氯与水中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大量的亚氯酸盐,造成亚氯酸盐超标。
(4)操作不当,造成水质安全事故的问题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原料强酸和氯酸盐,由于自动投加设备故障或者手动投加人员的疏忽,可能导致原料配比严重失衡,造成水中氯酸盐严重超标或者pH严重降低等水质安全事故。
氯酸盐超标只有通过仪器检测确定,但是pH严重偏低,水对皮肤有刺激性,甚至有刺鼻的酸味,用户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对人体产生伤害,对管网造成影响,引起严重的水质事故。
供水处理厂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供水处理厂在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消毒是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等。
然而,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潜在风险。
本文将探讨供水处理厂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一、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原因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消毒剂及水中的污染物质反应有关。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溶解性有机物存在。
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如腐殖酸、脂肪酸等,与消毒剂反应会生成三卤甲烷、二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
2.余氯与氨氮反应。
当供水中存在氨氮时,余氯与其反应会生成氯胺类消毒副产物,如三氯胺和二氯胺。
3.溶解性无机物存在。
水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氯酸盐等,与余氯反应会生成亚硝酸亚氯胺、氯酸亚氯胺和三氯氮等消毒副产物。
二、消毒副产物的种类供水处理厂中会产生多种消毒副产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三卤甲烷类。
包括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等,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2.氯胺类。
包括三氯胺和二氯胺等,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
3.亚硝酸类。
包括亚硝酸亚氯胺、氯酸亚氯胺和三氯氮等,对人体的健康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致癌性和免疫抑制等。
三、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为了降低供水处理厂中消毒副产物对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采取以下控制方法十分重要:1.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剂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种类和浓度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优先考虑使用二氧化氯替代氯气消毒。
2.加强水源的整治。
通过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监测,减少水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从根本上减少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3.优化消毒剂投加量。
合理确定消毒剂的投加量,避免过量使用,可以减少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4.采用有效的预处理工艺。
通过对水源进行预处理,如植物沉淀、活性炭吸附等,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溶解性无机物,降低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5.提高供水的水质监测与调控能力。
(水厂)ClO2消毒水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运行风险控制发布时间:2022-04-11T09:33:50.47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月上作者:王东包均纲[导读] 为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在常规水处理中,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消毒并非消灭水中全部微生物,只是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水的消毒方法很多,对于传统和普遍的氯消毒方式,由于运行年限较久,系统多项安全指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运行系统、辅助建构筑物设施、维护管理等多方面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提高生活水水质,以及职工、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新工艺采用了消毒效果更强,应用较为成熟的ClO2消毒工艺。
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王东包均纲甘肃兰州 730065【摘要】:为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在常规水处理中,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消毒并非消灭水中全部微生物,只是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水的消毒方法很多,对于传统和普遍的氯消毒方式,由于运行年限较久,系统多项安全指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运行系统、辅助建构筑物设施、维护管理等多方面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提高生活水水质,以及职工、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新工艺采用了消毒效果更强,应用较为成熟的ClO2消毒工艺。
在生产中,用ClO2进行饮用水消毒时,水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消毒效果呈现一定的差异。
经研究,在其他条件(混凝、沉淀、过滤)一定的情况下,水质效果与消毒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其中消毒效果与水中Cl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水中ClO2含量的多少直接代表着消毒效果的好坏。
尽管ClO2消毒工艺比之其他消毒工艺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其生产、运行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使用过程中需格外注意。
本文对饮用水ClO2消毒效果影响因素及系统运行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饮用水供水水质及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字】:ClO2;消毒效果;影响因素;风险;控制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对细菌的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故ClO2对细菌、病毒等有很强的灭活能力。
二氧化氯用于自来水消毒副产物超标的几个原因
(2014-10-08 16:10:31)
二氧化氯消毒常造成水质不合格甚至水质事故的情况,就其成因,有下面几种情况:
(1)二氧化氯发生器转化率低,造成氯酸盐超标
目前,我国使用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普遍采用的原料是氯酸盐和强酸,早期的设备残液没有分离,直接进入了自来水。
发生器反应原料的配比、浓度、温度及压力,直接影响原料的转化率,转化率则影响到有效氯的含量和原料的流失。
转化率低,反应残液中残留的氯酸盐含量高,二氧化氯的产量却低,为了保证出厂水中的二氧化氯含量达标,只有提高投加量,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水中的氯酸盐也容易超标。
(2)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不正确,过量投加造成的氯酸盐、亚氯酸盐超标
由于二氧化氯在水中不稳定,因此目前二氧化氯的检测方法大都采用现场测定法,即用DPD试剂显色用分光光度计或单项比色计比色测定。
虽然二氧化氯和游离余氯的测定可使用相同的显色剂,但是两种物质的灵敏度却相
差2-3倍。
但有些小水厂直接用测定游离余氯的模式或者方法测定二氧化氯,这样测定的结果是二氧化氯的真实浓度会比测定值高出2-3倍,也就是如果用游离余氯的测定方法来检测二氧化氯,测定结果为0.1mg/L,二氧化氯的实际浓度却已达到0.2-0.3 mg/L,因此采用这种测定方法来控制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很容易造成过量投加,导致氯酸盐和亚氯酸盐超标。
(3)水中还原性物质(用耗氧量来表征)含量高,造成亚氯酸盐超标
部分地区以水库水为原水,水库水中通常耗氧量比较高,二氧化氯与水中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大量的亚氯酸盐,造成亚氯酸盐超标。
(4)操作不当,造成水质安全事故的问题
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原料强酸和氯酸盐,由于自动投加设备故障或者手动投加人员的疏忽,可能导致原料配比严重失衡,造成水中氯酸盐严重超标或者pH严重降低等水质安全事故。
氯酸盐超标只有通过仪器检测确定,但是pH严重偏低,水对皮肤有刺激性,甚至有刺鼻的酸味,用户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对人体产生伤害,对管网造成影响,引起严重的水质事故。
综上,二氧化氯净化饮用水会产生消毒副产物氯酸盐和亚氯酸盐。
氯酸盐超标通常是原料流失带来的,因此提高原料反应效率减少流失,可以有效地降低氯酸盐的含量;亚氯酸盐超标通常与原水水质有关,因此需要做好水源保护,提高消毒前净水工艺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还原性物质含量,同时注意适量投加二氧化氯,做好这些工作后亚氯酸盐依然超标,就只有采取亚铁还原或者活性炭吸附等方法予以去除,从而保证水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