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33
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诊断分析目的观察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及A/N值测定的临床意义,为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DR、CT、MRI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并测定A/N值。
结果15例患者采用DR检查,9例患者采用DR和CT检查,24例患者采用CT检查,2例采用CT和MRI检查。
50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者,DR测算结果2例A/N值≤0.60,5例A/N值为0.61~0.70,8例A/N值≥0.70;CT 测算结果5例A/N值≤0.60,10例A/N值为0.61~0.70,18例A/N值≥0.71;MRT 测算结果2例≥0.71。
结论DR、CT、MRI等影像学诊断及A/N值测定为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手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标签:腺样体肥大;DR;CT;MRI腺样体肥大指咽扁桃体增生,由于该病往往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同时发生,所以非常容易误诊或诊断不全。
本病儿童常见,成年人少见。
笔者采用DR、CT、MRI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22例;年龄3~30岁,平均(12±2)岁,其中3~9岁为32例,10~15岁为11例,16~20岁5例,大于20岁2例。
以张口呼吸、睡眠打鼾为主要症状的27例,鼻塞、呼吸不畅15例,以耳闷、听力下降、涕中带血为主要症状的4例,咽部异物感、灼热感4例。
1.2方法DR:采用岛津RAD SPEED DR进行鼻咽侧位摄片,焦片距为120 cm,摄片条件为75 KV,25 mAs,50msec,CT:使用东软C3000DUAL 型双排螺旋CT 机,采取鼻窦冠状位扫描,检查范围包括额窦至蝶窦,层厚5 cm,层距5 cm,扫描条件为120 kV,160 mA,2. 0 s。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影像诊断标准
儿童腺样体肥大通常是指儿童或青少年的腺样体(例如扁桃体和腺病毒)明显增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影像诊断标准:
1. X线检查:传统上,颈部正侧位X线片被用于评估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呈现为两侧颈部后壁的软组织密度增加。
然而,X线不能直接测量腺样体的大小,也无法区分腺样体肥大的程度。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包括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相关问题(如腺样体周围的感染或炎症)。
但CT扫描受到辐射暴露的限制,因此在儿童中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不涉及辐射暴露。
它可以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和组织结构,并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病因。
然而,MRI扫描的成本较高,所以通常仅在必要时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影像诊断只是确定腺样体肥大的一种方法。
最终的诊断应该结合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的情况,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影像诊断什么是腺样体?腺样体是位于人类脑下部的一个小腺体,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一些重要的激素来控制体内的其他腺体和组织。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生长和代谢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腺样体还对身体应激反应和催产素分泌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儿腺样体肥大是由于脑下垂体瘤引起的,这是小儿最常见的腺样体肥大原因。
其他一些原因,如炎性疾病和先天性异常,也可能导致腺样体肥大。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影像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MRI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CT则在较少的时间内,提供了更多的俯视图像,可显示更多的病变信息。
MRI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MRI是检测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最常用方法。
它可以产生非常详细的图像,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肾上腺的情况。
通过MRI,医生可以诊断肿瘤的类型、大小、形态和位置,并确定是否需要外科手术。
MRI的不同序列影像MRI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序列,每个序列可以检测不同的物理特性。
因此,在检测小儿腺样体肥大时,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多次不同类型的MRI扫描来检测所有的情况。
其中最重要的MRI序列有:1.T1加权成像T1加权成像可以让医生看到腺样体的组织结构,并确定是否有肿瘤。
它还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并检测腺样体内是否有出血或坏死等病变。
2.T2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炎症、水肿、结节和肿瘤等病变。
它可以让医生看到腺样体的结构和周围的组织,以及肿瘤是否有包膜和囊肿等特征。
MRI的影像分析医生通常会使用MRI扫描来评估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并找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信息。
MRI扫描的结果会被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医生进行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MRI诊断肿瘤的类型MRI诊断肿瘤的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MRI扫描可以通过观察病变的特征和表现,来确定肿瘤的类型。
腺样体肥大影像诊断标准
腺样体肥大是指咽喉部的腺样体组织增生,通常会导致咽喉部的不适症状,比如咽部不适、咽痛、声音嘶哑等。
腺样体肥大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颈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腺样体肥大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颈部组织结构信息,有助于评估腺样体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了解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3.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软组织对比,有助于评估腺样体的组织学特征,对于鉴别腺样体肥大与其他颈部疾病具有一定的帮助。
4. X线造影,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腺样体肥大,如咽部梗阻等,X线造影检查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总的来说,腺样体肥大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依靠超声、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腺样体肥大,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当然,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的CT表现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30例患儿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11岁,以5mm层厚、5mm层距CT扫描鼻咽部。
结果:增殖腺样体指数为0.60~0.69的患儿4例,等于0.70的患儿3例,>0.70而<0.80的患儿15例,>0.80的患儿8例,均伴有鼻咽腔狭窄。
咽鼓管狭窄或消失8例。
CT显示并发症扁桃体肥大11例,副鼻窦炎14例,下鼻甲肥大24例,中耳乳突炎4例。
结论:CT检查能全貌准确显示增殖腺样体及变形狭窄鼻咽腔,同时显示其并发症。
CT扫描是确诊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检查方法。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体层摄影术X线现将近3年来确诊的小儿腺样体肥大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11岁,其中3~6岁18例,6~9岁7例,9~11岁5例。
病史1个月~6年不等。
主要临床表现,睡眠时打鼾就诊5例,鼻塞、张口呼吸4例,鼻塞、流涕、一侧耳流脓2例,鼻塞流脓涕就诊8例,鼻出血就诊5例,鼻塞不适就诊6例。
血常规检查2例见血白细胞升高,其余均未见异常。
方法:全部病例均以GE Prospeed AI CT机做常规鼻咽部横断平扫,层厚5mm,层距5mm,扫描范围包括副鼻窦。
不合作患儿睡眠或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对非扫描体部要求用铅皮保护。
确定腺样体是否肥大的测量方法[1]:①计算腺样体指数:把蝶枕缝或蝶枕骨结合层面定位C0层面,向足侧依次定位C5、C10、C15。
测量C10、C15层面鼻咽腔中线处后壁骨质前缘至梨骨后缘间距为鼻咽腔矢状径Ncx,咽腔后壁骨质前缘至咽后部软组织前缘为咽后部软组织的矢状径Acx,即Ac10、Nc10、Ac15、Nc15,计算(Ac10/NC10+Ac15/Nc15)/2,结果定位腺样体指数。
②测量腺样体最大径线:侧位X相测量咽后软组织影的最大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