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
- 格式:docx
- 大小:93.48 KB
- 文档页数:2
重要的矿床类型1、矽卡岩型铁矿床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Co、Ni、Au、Cu、Pb、Zn→Cu、Pb、Zn、Mo、Bi、W、Sn等多种有用金属组分,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
重要的矿床如(河北)中关、(湖北)铁山、(新疆)磁海、(菲)Parap、(美)Eagle Mountain、(墨)Fierro。
(1)地质构造背景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
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Na2O)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小型。
成矿深度一般在1-4.5km,蚀变及矿化的温度一般在800-200ºC,主要矿化温度在500-400ºC。
(2)矿床特征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多呈渐变关系。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可见赤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等。
脉石矿物为矽卡岩矿物组合,如石榴石、透辉石及钙铁辉石、方柱石、钠长石、阳起石、符山石、绿泥石、方解石、金云母、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等,因矿床和矽卡岩类型而异。
矿石具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条带状、斑杂状、角砾状、致密块状等构造。
围岩矽卡岩化普遍,且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分带情况因矿床而异、蚀变最强烈的部位多在正接触带。
近矿围岩多见金云母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
(3)成矿作用模式(见图7-8)虽不排除部分矿床的铁来自岩体的围岩,但大多数矿床的铁质是岩浆热液带入的,岩体富钠及钠化蚀变作用有利于铁质进入热液。
典型矿床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典型矿床是指在地质构造、矿化过程、矿石特征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矿床。
研究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矿产资源形成规律、指导资源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岩性特征、构造特征、矿物特征和矿石特征。
二、构造特征:构造对矿化过程和矿床形态有重要影响。
例如,断裂构造常是矿液运移和矿床形成的通道,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常形成封闭的矿化区域等。
三、矿物特征:矿物是矿床形成的直接产物,矿物特征对矿床的类型和成因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例如,铁矿床的特征矿物常为赤铁矿和磁铁矿,铜矿床的特征矿物常为黄铜矿和斑铜矿等。
四、矿石特征:矿石是矿床可供开采和利用的部分,研究矿石特征可以为矿石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信息。
例如,铁矿石的特征是磁性和密度较大;铜矿石的特征是电导率较大;金矿石的特征是黄金颗粒的粒度和品位等。
研究典型矿床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实验等。
一、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了解矿床的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岩性特征、矿物特征等。
实地调查需要结合现场地质地貌、构造断裂、矿石产出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获取矿床的基本信息。
二、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是根据实际野外调查数据进行的系统观测和研究,通过绘制地质剖面图、钻探分析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质调查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质地貌剖面测量、化探测量等。
三、室内实验:室内实验主要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矿石薄片、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矿物组成、结晶形态、矿石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室内实验可以辅助实地调查和野外地质调查的结果,从而深入了解矿床的成因和特征。
综上所述,研究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是通过实地调查、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实验等手段,全面了解岩性特征、构造特征、矿物特征和矿石特征,从而深入揭示矿床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这对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指导价值。
实验一岩浆分结矿床(陕西松树沟铬铁矿床)商南县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陕西省商南县境内商州—丹凤断裂以北,松树沟铬铁矿床就产在该岩体内,矿床虽然规模较小,但有重要的成因意义。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
主要岩石为长英质混合岩、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母斜长岩及大理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等。
1.2构造秦岭造山带是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并夹持于华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大陆造山带(图1),形成于加里东期至印支期的碰撞。
本区正位于秦岭造山带的北秦岭构造带的南部边缘,商丹主边界断裂带北侧,商南—丹凤深大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
图1 东秦岭商南—丹凤地区地质略图(据裴先治等,1999)1-秦岭杂岩(峦庄块体—曹营岩组)(Pt1q);2-秦岭杂岩(蛇尾块体-郭庄岩组)(Pt1q);3-秦岭杂岩雁岭沟大理岩;4-峡河岩群(Pt2x);5-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Pt2s);6-陡岭杂岩(Pt1d);7-宽坪岩群(Pt2k);8-武关岩群(Pt2w);9-丹凤岩群(Pt3d);10-二郎坪岩群((Pt3-Pz1e);11-刘岭岩群(Pzl);12-震旦系-二叠系(沉积盖层);13-三叠系;14-白垩系;15-松树沟超镁铁岩;16-富水基性杂岩体;17-晋宁期花岗岩;8-晚加里东-早海西期花岗岩;19-印支期花岗岩;20-构造边界/大型韧性剪切变形带;21-推覆构造界面;22-区域断裂带1.3超基性岩体分布松树沟杂岩体是中国境内出露最大的超镁铁质岩体,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
用锆石U-Pb法对该岩体北侧接触变质带的榴闪岩进行定年,获得206Pb/238U变质年龄为518±19 Ma,说明该岩体大致在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期间侵位于秦岭杂岩中。
松树沟地区超镁铁岩岩体群有大小岩体多达258个,其中最大的为Ⅰ号岩体即通常所说的松树沟岩体。
该含矿岩体呈扁平的透镜状,全长约19.2 km,平均宽1.1 km,中部最宽达2km,出露面积约20km2,两端逐渐变窄和分枝尖灭。
VMS矿床特征及成因①定义:指存在于海相火山岩系中,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由块状黄铁矿和贱金属的硫化物组成的矿床。
②地质背景:分布范围很广,不同的VMS型矿床有着不同的有利构造位置。
③成矿时间:时控性也比较明显,其成矿主要时代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新生代。
④容矿岩石:不同类型的海相火山岩中均可以产出VMS型矿床,如富钠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或称细碧角斑岩系列产出含铜、铅、锌的和含铜的矿床;正常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系列中产铅、锌、铜的矿床;镁铁质火山岩的蛇绿岩中产的铜矿床。
⑤形态与产状:似层状、透镜状。
⑥围岩蚀变:VMS型矿床围岩蚀变发育,尤其是下盘绿泥-绿帘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显著。
⑦主要矿物:矿物组合较简单,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和少量的毒砂,偶尔可见金、银。
⑧矿床规模:一般规模较小,品味较低。
⑨矿物组构:块状、密集条带状⑩成矿温度:温度较低,50-140℃。
SEDEX矿床特征及成因①定义: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呈整合的层状赋存于正常的沉积岩系中的,已发育条带状和纹层状的富硫化物矿石为特征的一类矿床。
②地质背景:多产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或克拉通内部裂陷盆地边缘。
③成矿时间:具有较强的时控性,成矿年代集中在元古代及古生代早期、中期。
④容矿岩石:含矿岩系多为海相的、远洋或半远洋深水静水环境还原条件下沉积的黑色页岩、细碎屑岩、碳酸盐岩。
⑤形态与产状:常具有“上层下脉”的结构特点,具体形状取决于距热液通道口的远近和海底地形,以层状、似层状为主。
⑥围岩蚀变:围岩具有不同程度的蚀变,不对称蚀变。
主要为硅化、硅铁碳酸盐化。
⑦主要矿物:矿物组合较简单,主要为金属硫化物。
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
⑧矿物组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组构特征。
主要为条带状构造。
⑨矿床规模:一般规模巨大,品味较高。
⑩成矿温度:140-280℃。
MVT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①定义:指产于碳酸盐中的,受地层层位控制并具有显著的后生特征的,以铅锌为主要矿物的一类矿床,因密西西比河流域汇水盆地发育该类型矿床而得名②地质背景:一般形成于稳定的克拉通边缘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中,构造环境常是大型盆地的边缘或盆地间的隆起带的边部。
矿床的分类(矿床的分类各种矿床的形成是地壳中分散的各种有用成分,在成矿作用之下得到局部集中富集的结果。
这个局部富集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因而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从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物质的来源来考虑,成矿作用可概括地归纳为三大类: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
由内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同理,外生成矿作用—外生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变质矿床。
采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和尽量能反映成矿物质来源的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如下(表1-6-1)。
内生矿床中的有用组分多来自于岩浆,并且是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其余组分分离并产生迁移而集中富集成矿的。
岩浆在地下深处时呈熔融状态。
它的组成除作为主体的硅酸盐类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以及少量的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
与成矿作用关系最大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组分包括水、碳酸、盐酸、硫酸根、硫化氢、氟、氯、磷、硫、硼、氮、氢等。
这些挥发分的特点是:熔点低,挥发性高,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可以降低矿物的结晶温度,从而延缓其结晶时间;尤其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和重金属结合成为挥发性化合物,使这些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活动性,这就大大地有助于它们的迁移、分离和富集。
根据岩浆化学成分和性质划分,有超基性岩浆、玄武质岩浆(基性岩浆)、安山质岩浆(中性岩浆)、花岗质岩浆(酸性岩浆)四类。
内生成矿根据岩浆成矿作用可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期。
正岩浆期:这个阶段是以成岩为主、成矿为辅的阶段。
岩浆期主要形成岩浆矿床。
残浆期: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成岩、成矿平行活动时期。
残浆期主要形成伟晶岩矿床。
气液期:气液期主要形成接触交代矿床和热液矿床。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陆续以蒸馏方式从岩浆中析出的挥发性组分开始进入独立活动时期。
随着温度的降低,挥发性组分在物态上将由气体,或超临界流体状态,转化为热液;这个时期称为气水热液期,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时期。
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成因类型。
矿床成因涉及面较宽,分类依据不同则产生不同的分类系统,如依据成矿作用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和依据成矿物质来源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
我们采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和尽量能反映成矿物质来源的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如下:这些类型中,接触交代矿床按成矿作用应属热液矿床,考虑到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特征而划分为独立的内生矿床类型。
同样,可燃有机矿床按成矿作用应属生物沉积矿床,考虑其特殊性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沉积矿床类型岩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一、大地构造条件及岩浆条件对于岩浆矿床而言,岩浆岩与矿种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一定的矿种仅与一定的岩浆岩有关,此种对应关系称为岩浆成矿专属性。
因此,岩浆是岩浆矿床形成的首要条件。
然而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有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浆活动,即不同的岩浆岩分布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中。
因此,岩浆条件和大地构造条件密不可分。
以下按板块构造观点叙述岩浆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岩浆岩的条件。
(一)大陆板块内部与热点、裂谷及深大断裂有关的岩浆岩和矿床1、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此种侵入体多被认为与地幔热点和大陆裂谷有关,一般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具火成堆积构造,常与铬铁矿矿床、PGE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有关。
铬铁矿矿床产于下部超基性岩相带,钒-钛磁铁矿矿床产于上部斜长岩及辉长岩等基性岩相带,铂族元素矿床多产于中部过渡岩相带,如阿扎尼亚的布什维尔德岩体。
我国已发现的层状岩体超基性岩相多不发育,含钒钛磁铁矿岩体的岩石化学常具如下特征:MgO<8%、m/f<2(超基性相<3)、TiO2>2、ΣREE高>100ppm、LREE强烈富集。
至闪长岩钒-钛磁铁矿层(布什维尔德)Fe-Ti-V铂族元素带(梅林基层铂族元素)斯铬铁矿层可能出现(布什维尔德)Cr块状和基质浸染状铜镍硫化物(斯蒂尔沃特铜-镍矿)40021图4-1典型镁铁-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的图解(据Norman J.Page(1986))2、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此类岩体与大陆板块内的深大断裂有关,多产于深大断裂附近。
伟晶岩矿床的主要类型伟晶岩矿床的类型很多,根据有用组分的不同,伟晶岩矿床可分为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稀土金属伟晶岩矿床、放射性元素伟晶岩矿床、白云母伟晶岩矿床、长石伟晶岩矿床、水晶伟晶岩矿床和刚玉伟晶岩矿床等。
现简述几种主要的伟晶岩矿床类型。
一、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一般分布在相关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但也有分布于远离岩体达数公里的围岩中。
围岩主要为各种片岩、闪长岩和辉长岩。
伟晶岩矿体的形态复杂多样,如岩株状、各种脉状以及似层状等。
脉体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规模大者,都有良好的分带现象;规模小的脉体,则往往属于不分带或弱分带的伟晶岩。
这种不分带或弱分带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也可能是后期强烈交代作用的结果。
这类伟晶岩矿床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复杂的交代作用,主要为钠长石化作用和稀有元素矿物的交代作用。
强烈的交代作用致使某些伟晶岩的原生结构构造全遭破坏,大部分块体微斜长石和块体石英被后期热液交代,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等只剩一些残留体。
矿石矿物成分十分复杂,除微斜长石和石英外,还有钠长石、锂辉石、锂云母、磷辉石、电气石、白云母、绿柱石、铌铁矿、钽铁矿、锡石、磷灰石、透锂长石、铯榴石、硅铍石、黄玉、沥青铀矿、锆石、磁铁矿、钛铁矿及一些硫化物矿物等。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是锂、铍、铌、钽等矿床的重要类型。
此类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矿床。
新疆阿尔泰含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新疆阿尔泰含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该矿为世界著名的伟晶岩矿田,产有丰富的稀有金属元素矿物。
现举典型的三号脉,简述此类矿床的地质特征。
三号脉稀有金属伟晶岩产于角闪辉长岩中,受其中的裂隙控制,走向NNW,产状近直立。
伟晶岩呈岩株状出露,平面上呈椭圆形,长250m,宽150m,向下延深300m以上。
该伟晶岩体分异良好,交代作用发育,有多种稀有元素富集。
伟晶岩具有明显的带状构造,由脉壁到中心可分为以下几个带(图4-6):(1)文象结构带:厚3~7m,由石英、微斜长石及钠长石组成,与角闪辉长岩直接接触;图4-6 新疆阿尔泰三号伟晶岩体平面示意图(转引自袁见齐等,1985)1-文象结构带;2-糖粒状钠长石带;3-块体微斜长石带;4-石英-白云母带;5-叶钠长石-锂辉石带;6-石英-锂辉石带;7-白云母-钠长石带;8-钠长石-锂云母带;9-核部块状微斜长石带;10-块体石英带; 11-角闪辉长岩(2)糖粒状钠长石带:厚达7m,钠长石呈巢状分布于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中,含有鳞片状绿色白云母、石榴石、磷灰石、电气石、绿柱石及铌铁矿等;(3)块体微斜长石带:厚10~35m,主要由巨大的块体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组成,长石直径一般为0.5~1.5m;(4)石英-白云母带:呈断续的巢状分布,系交代块状微斜长石而成,其中含钠长石、石榴石、磷灰石、电气石、绿柱石和铌铁矿等;(5)叶钠长石-锂辉石带;(6)石英-锂辉石带;上述两带呈过渡关系,总厚度3~10m,叶钠长石逐渐被石英代替,锂辉石常呈巨大晶体,有的长达10m。
(一)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萤石矿床(1)河南信阳尖山萤石矿床该矿床位于河南信阳、桐柏、确山三县交界处,属大型单一萤石矿床。
矿床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秦岭东西构造带东端边缘,毛集破碎带之北侧。
东至邢集,北自白庙、南王岗,面积为180km2(图4.3.4)。
图4.3.4河南信阳尖山萤石矿床区域地质构造图①1.第四系;2.第三系;3.白垩系;4.新元古界;5.中元古界;6.古元古界;7.混合岩化带;8.燕山晚期花岗岩;9.燕山早期花岗岩;10.吕梁期;11.角度不整合线;12.尖山萤石矿区域范围;13.尖山萤石矿区范围;①据河南十队简化矿区内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的角闪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夹薄层石英岩、大理岩。
燕山晚期酸性花岗岩为鸳鸯寺岩株的北东部分,出露范围占矿区面积的45%,为萤石矿脉之主要围岩。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北东东和北西西方向的构造规模较大,矿体赋存于北东东和近于东西向断裂带中。
矿体多为脉状,但由于脉体本身沿走向有膨大、缩小特点,因此一般呈豆荚状、波状。
膨大部位矿体厚度可达6.9m,而狭缩部位可以小到几厘米到20cm。
图4.3.5浙江德清庾村萤石矿区地质图(姚洪烈,1980)1.重结晶熔结凝灰岩;2.流纹岩;3.安山玢岩;4.英安玢岩;5.燕山晚期花岗岩;6.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7.矿化蚀变带;8.矿体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萤石,其次为石英、玉髓等。
在矿体深部,有时可见方解石。
氧化矿石中偶含少量硬锰矿及褐铁矿。
按矿物组合特征将矿石类型划分为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在矿体深部有萤石-石英-方解石型。
矿石结构有压碎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次为文象结构,偶见胶状结构。
构造以块状、角砾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网格状构造。
矿体顶板围岩均受强烈蚀变,蚀变范围为数十厘米至几米。
蚀变种类因围岩岩性而异。
花岗岩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次为高岭土化。
角闪片麻岩主要发育硅化、绿泥石化。
(2)浙江德清庾村萤石矿床浙江庾村萤石矿床位于德清县城之北西西方向,路距24km。
产于钙质、炭质沉积岩中的,金呈次显微—超显微的浸染状赋存于含金黄铁矿中的一类金矿床,因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发现于美国内达华州卡林地区而得名。
典型矿例:美国:Carlin,Getchell,Gold Quarry等;中国:东北寨、桥桥上、马脑壳、阳山、板其、牙他等.(小区域中的大资源)矿床特征:21。
陆缘地壳减薄拉张区.2。
矿床常呈群呈带出现,构成巨大的矿集区。
3.含矿主岩为各种不纯的(泥质、粉砂质、炭质)碳酸盐岩、细碎屑岩(钙质、炭质粉砂岩、页岩)和硅质岩。
4.成矿受构造控制明显,尤其是高角度正断层与有利岩性层位交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
5.常发育不同的围岩蚀变,蚀变带较宽,但蚀变较弱,矿体与围岩渐变过渡。
6。
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形态产状受高角度断层及其旁侧褶皱构造控制。
7。
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毒砂,次为辉锑矿、雄黄、雌黄、辰砂、白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玉髓、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重晶石、钠长石。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角砾状构造为主。
金以次显微-超显微形式出现(含砷硫化物中—不可见次显微金,中晚期硫化物与石英等脉石矿物中—显微金和明金)。
8。
矿石中金品位一般低而分散,矿石储量一般在100万—1亿吨,品位1—15g/t.金储量一般为几吨至几十吨,个别达100t以上。
9.成矿流体具中低温、低盐度特征,含较高的CO2和一定量的H2S。
成矿深度一般在1—3Km。
成因:1。
含矿流体的来源:水主要来自下渗的大气降水,部分来自沉积物成岩压实过程中释放出的同生水;金属组分和硫主要来自沉积地层。
2。
含矿流体的迁移:含矿热液主要在重力(密度差)和构造应力等驱动下发生对流循环,并沿高角度断层向上运移,到达浅部后沿孔隙度和渗透率高的有利岩性层位渗透交代-充填成矿;金主要以硫氢化物络合物的形式搬运。
3。
矿质沉淀机制:成矿流体由于温度降低、流体成分改变以及与近地表含氧酸性溶液的混合而使金络合物分解,导致金沉淀富集。
本人刚参加2015考研,感觉矿床这一科,应以课本为重,辅以历年真题,理解是第一要素,其次要记牢记扎实。
要想学明白矿床,必须下功夫,我建议从8月份就应该开始看,别的科我不知道,但是矿床绝对是需要时间去整理,去记忆,为什么?因为内容多啊,它即系统又零碎,有些知识点不理解,光死记硬背,一会就忘记了。
还有,知识点一定要自己整理一遍,别在书上划一划就不管了。
至于用哪本教材的问题,我用的是翟裕生版本《矿床学》,袁见齐版矿床学,还有一本是薛春纪编的《基础矿床学》,2015年大纲上没有指定用哪本,但是这几本都大同小异,把其中一本看明白就好,其他有余力也要看看。
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一些题,供大家参考。
热液矿床各种成因的含矿气水热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于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通过充填和交代等成矿作用方式而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热液矿床的一般特征(02,12)1形成矿床的含矿热液是多来源的:岩浆热液(包括火山−次火山热液)、地下水热液、海水热液、变质热液以及混合热液。
2含矿热液成分复杂(H2O+挥发分+多种金属组分),成矿地质环境各异,形成的矿床类型和矿种众多,物质成分复杂。
3成矿的温度和深度较其它内生矿床低和浅:温度一般<400 ℃,深度为深−中深(4.5~1.5 km)或浅−超浅(1.5 km~近地表)。
4构造控制作用极为显著:各种构造裂隙既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又常是成矿物质沉淀的场所。
5成矿时间既可晚于围岩(后生矿床),也可与围岩近于同时(同生矿床,如VMS和SEDEX矿床)。
6成矿方式主要有充填作用、交代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成矿作用受热液性质、围岩岩性和构造条件的控制或影响,矿床常具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
7矿体多呈脉状、网脉状、似层状、凸镜状等;矿石构造有脉状−网脉状、对称带状、皮壳状、角砾状、晶洞状、浸染状及块状等。
8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氧化物、砷化物及含氧盐等为主;非金属矿物有碳酸盐、硫酸盐、含水硅酸盐、石英等。
一点一点学矿床--岩浆岩矿床的成矿专属性、典型矿床本文内容翻译自《Introduction to ORE- FORMING PROCESSES》01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问题有很多类型的与岩浆有关矿床;同样也有很多岩浆组成与特定类型的矿床相关。
岩浆趋向于从它们的部分融化的源区继承金属。
富集的岩浆源区,如交代地幔或者沉积岩区,它们通常是金属富集过程的产物。
长英质岩浆结晶形成花岗岩,或者它的喷出对应岩石,常常伴随这金属富集如Sn、W、U、Th、Li、Be和Cs,同样有Cu、Mo、Pb、Zn和Au。
长英质岩浆中的不相溶元素聚集在非常少量的部分熔融的产物中或者结晶作用晚期的残余岩浆中。
但是,这个过程不经常形成经济上可行的矿床。
另一方面,镁铁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形成非常重要的元素聚集如Cr、Ti、Fe和V,同时在这些岩石中伴随着相关的硫化物不相溶元素的聚集如PGE、Cu、Ni和Au。
世界上层状镁铁质侵入体是很重要的勘探目标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金属。
主要的金刚石矿床反映这不常见的地质情况,它出现在深层的镁铁质岩浆通道到地表的爆炸性的火山通道-低平火山口行的火山中,携带着从富集地幔带来的更老的、捕掳的金刚石。
在镁铁质和长英质岩浆结晶作用的后期阶段伴随着主要是含水的和含碳的流体相出溶,它们最终在矿石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02许多著名的典型岩浆矿床案例1 产钻石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欧珀拉 Orapa (Botswana)和阿盖尔 Argyle (Western Australia)钻石矿山2 部分熔离和不相容元素的聚集:Rossing 铀矿床3 花岗岩边界层的差异和不相容元素的聚集:Zaaiplaats 锡矿床、布什维尔德杂岩4 结晶分异和铬铁矿单矿物层的形成:UG1铬铁矿线,布什维尔德杂岩5 硅酸盐-硫化物不混溶性:在Kambalda, Western Australia科马提岩为母岩中的Ni-Cu矿床6 新岩浆注入和岩浆混合作用:麦仁斯基矿脉(the Merensky Reef), Bushveld Complex7 岩浆混染和硫化物的不混溶性:萨德伯里Ni-Cu矿床03岩浆矿床的重要研究课题:1.洋壳和陆壳的矿床成因2.基本的岩浆类型和它们的金属含量3.岩浆的相对成矿率和“继承因子”、4.“后增薄层”假说、5.金刚石和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6.交代地幔中的金属富集、7.S型和I型花岗岩8.部分熔离和结晶分异成矿过程9.局部熔离过程中痕量元素的分布10.结晶分异过程中痕量元素的分布11.层状铬铁矿矿床12.液态不混溶成矿作用。
立志当早,存高远
云母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
云母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白云母(含金云母)矿床类型以伟晶岩型和变质岩型为主,亦见夕卡岩型金云母矿床。
典型矿床为:(一)花岗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该类型矿床规模一般不大,储量较小,但晶体大、含矿率高。
具有代表性的是内蒙古土贵乌拉白云母矿床。
矿区内地层为太古宙桑干
群,为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岩,岩性为夕线石榴片麻岩、石榴片麻岩、辉
石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及斜长片麻岩。
含云母伟晶岩脉的主要围岩为夕线石
榴片麻岩。
片麻理的走向北东35°~65°,倾角55°~80°。
矿区内已发现伟晶岩脉200 多条,脉体主要受北西走向的张扭性裂隙所控制。
脉长一般50~600m,宽一般为1~10m,倾角25°~30°。
伟晶岩脉分带自上向下为小片白云母带、巨晶白云母带、石英白云母交代集合体、块状微
斜长石带、似文象-文象结构带、细粒结构带。
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微斜长石、奥长石、钠长石和白云母,次要矿物有黑云母、铁铝榴石,此外还有少量
磷灰石、萤石、黄玉、磁铁矿、绿柱石、独居石、钛铁矿等。
白云母主要产于
中粗粒结构的石英白云母交代集合体带中。
白云母片面积一般10~60cm2,最大可达1000cm2。
云母质量较好,易于剥分。
(二)夕卡岩型金云母矿床此类矿床可以以吉林省集安北屯矿区为代表,属镁碳酸岩型夕卡岩型矿床。
矿
区出露岩石为太古宙鞍山群新开河组混合岩化变质岩,有石墨变粒岩、斜长角
闪岩、透辉石岩、花斑大理岩。
金云母矿脉产于透辉石岩的裂隙中,矿脉长10~20m,宽10~20cm。
呈矿囊者长3~4m。
成因为热液双交代作用形成。
(三)变质岩型碎云母矿床河北灵寿山门口矿区,属于变质成因白云母钾长石片麻岩型碎云母矿床,位于太行山角闪岩相变质带内。
含矿层为太古宙阜平
群湾子组下段,岩石为白云钾长片麻岩夹浅粒岩及黑云二长片麻岩。
矿层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