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水流控制(2009)
- 格式:ppt
- 大小:50.08 MB
- 文档页数:169
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工程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1依据发包人与工程承包人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文件、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与合同内容相关的临时工程项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导流工程开挖、护砌、维护及回填;(2)围堰填筑、维护及拆除;(3)基坑截渗工程;(4)导流工程交通桥工程;(5)老建筑物更换及拆除;(6)施工期排水;(7)施工度汛;(8)施工场地平整及场内交通道路;(9)施工风、水、电供应系统;(10)施工照明、通讯和动力系统;(11)施工仓库,木材、金属构件等加工制作厂;(12)施工生产、生活设施;(13)其它临时工程;(14)按监理单位现场机构要求完成的竣工后场地清理等。
上述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施工;材料、设备的供应和试验检验;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临时建筑物及其设施和设备的拆除以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3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但不限于)(1)《防洪标准》;(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5)《水电水利工程围堰设计导则》;(6)《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7)《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9)本章各专项施工技术涉及的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节工程质量管理1质量目标:合格。
2承包人须按招标文件和水利部有关管理规定,完善质量体系,在工地成立独立的质检组织和质量保证体系。
3质量检查由班组自检、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复检、总公司质量终检工程师进行终检的“三检制”。
质检人员需持证上岗,确保质检工作正常开展。
4明确各级质量岗位责任制,总公司终检工程师岗位职责、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岗位职责及班组质检员岗位职责。
5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测量控制网;(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加强质量工作管理;(3)严格进行原材料检测;(4)施工过程中加强“三检制”管理;(5)认真编制施工措施计划;(6)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
水电站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方案为保障水电站施工和运行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合适的导流及水流控制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适用于水电站施工的导流及水流控制方案。
1.导流方案1.1主坝导流方案主坝导流可采取开挖导流洞或使用盾构机掘进导流洞的方式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导流洞的位置。
(2)然后,在主坝基岩上进行导流洞开挖或盾构机掘进。
(3)导流洞开挖或盾构机掘进完成后,进行洞口加固,确保洞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最后,根据需要安装导流门,调整导流门的开度以控制流量。
1.2副坝导流方案副坝导流可采取引流通道和溢流堰的方式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引流通道和溢流堰的位置和尺寸。
(2)然后,在副坝上开挖引流通道和溢流堰。
(3)引流通道和溢流堰开挖完成后,进行加固,确保其稳定性。
(4)最后,根据需要安装控制闸门,调整控制闸门的开度以控制流量。
2.1稳定水位控制为维持水电站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水位的稳定。
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主坝导流洞、副坝引流通道及控制闸门等设施来控制水流的流量。
(2)根据水电站的负荷需求和供电要求,调整导流洞和控制闸门的开度,控制出水量。
(3)监测水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导流洞和控制闸门的开度,确保水位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2.2水质控制为保护水电站设备和周边环境,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水质的变化。
具体步骤如下:(1)在导流系统中设置过滤装置,过滤掉悬浮物和杂质,净化水质。
(2)对进入水电站的水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及时发现水质异常。
(3)根据需要采取化学、物理等方式进行水处理,保持水质稳定。
2.3应急水流控制为应对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需要制定应急水流控制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增加水位监测频次,及时了解水位变化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导流门和控制闸门的开度,控制水流量。
(3)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布水位变化信息,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第7章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在河床上修建水工建筑物时,为保证在干地上施工,需将天然径流部分或全部改道,按预定的方案泄向下游,并保证施工期间基坑无水,这就是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坝址区的导流和截流;(2)坝址区上下游横向围堰和分期纵向围堰;(3)导流隧洞、导流明渠、底孔及其进出口围堰;(4)引水式水电站岸边厂房围堰;(5)坝址区或厂址区安全度汛、排冰凌和防护工程;(6)建筑物的基坑排水;(7)施工期通航;(8)施工期下游供水;(9)导流建筑物拆除;(10)导流建筑物下闸和封堵。
第一节施工导流一、施工导流方法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段围堰法导流,即用围堰拦断河床,全部水流通过事先修好的导流泄水建筑物流走;另一类是分段围堰法,即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下泄,后期通过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它泄水建筑物下泄。
但不管是分段围堰法还是全段围堰法导流,当挡水围堰可过水时,均可采用淹没基坑的特殊导流方法。
这里介绍二种基本的导流方法。
(一)全段围堰法全段围堰法导流,就是在修建于河床上的主体工程上下游各建一道拦河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建筑物下泄,主体工程建成或即将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建筑物封堵。
该法多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量不大、水深、流急难于实现分期导流的地方。
全段围堰法按其泄水道类型有以下几种:1、隧洞导流山区河流,一般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采用隧洞导较为普遍。
但由于隧洞泄水能力有限,造价较高,一般在汛期泄水时均另找出路或采用淹没基坑方案。
导流隧洞设计时,应尽量与永久隧洞相结合。
隧洞导流的布置型式如图7-1。
图7-1 隧洞导流示意图2、明渠导流明渠导流是在河岸或滩地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
它用于岸坡平缓或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上。
若当地有老河道可利用或工程修建在弯道上时,采用明渠导流比较经济合理。
具体布置型式如图7-2。
胡志根,刘全第一章施工水流控制施工水流控制的主要目的——保证水工建筑物的干地施工施工水流控制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截流工程围堰工程度汛封堵蓄水胡志根,刘全1.1 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配合的辅助导流方式分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导流(二段二期)分段围堰法导流,又称分期导流。
是用围堰将河床分期围护、将水工建筑物分段施工的导流方式适用条件:河床较宽;流量很大;工期较长;有通航要求;冰凌严重纵向围堰的布置利用有利地形条件与永久建筑物相结合平衡工程量、施工强度纵向围堰应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相结合应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台地等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应比较均衡便于布置后期建筑物应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致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考虑流速限制在考虑满足施工通航、排冰、围堰和河床防冲等要求时,不能超过允许流速限制纵向围堰位置的确定式中: K —面积束窄度,取用范围:40%~70%;A 2—围堰和基坑所占的过水面积,m 2;A 1—原河床的过水面积,m 2。
21100%A K A =⨯式中: v c —束窄段河床的平均流速,m/s ;Q —导流设计流量,m 3/s ;ε—侧收缩系数:单侧收缩0.95,两侧收缩时0.90。
c 12Qv (A A )ε=-①计算河床束窄度②计算束窄河床的平均流速V C束窄段前水位壅高估算式中: z —束窄段前产生水位壅高,m ;φ—流速系数,随围堰的平面布置形式而定,平面布置为矩形时,φ=0.75~0.85;为梯形时,φ=0.80~0.85;有导流墙时,φ=0.85~0.90;v 0—行近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等于9.81,m/s 2。
22c 0222v v z gg φ=-全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断流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泄水通道下泄适用条件: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量不大;水深水流急,难以实现分期导流等情况全段围堰法导流(配合明渠)胡志根,刘全1.1.3辅助导流的主要方式辅助导流的主要方式淹没基坑法导流隧洞导流坝体缺口导流明渠导流底孔导流涵管导流淹没基坑法导流基坑淹没法在导流期间允许围堰临时过水,基坑临时淹没,河床部分停工,待洪水退落后,围堰可再次挡水从而继续施工适用条件:正在施工的坝体允许过水、水位暴涨暴落、洪枯变幅很大(a )在岸坡上开挖的明渠(b )在滩地上开挖并设有导墙的明渠1-明渠导流;2-上游围堰;3-下游围堰;4-坝轴线;5-明渠外导墙明渠导流明渠导流,是在河道或河岸边开挖修建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水流经渠道下泄的导流方式适用条件:适用于岸坡平缓、河床一侧有可利用的台地、垭口或古河道明渠导流流态1—混凝土拱坝;2—上游围堰;3—下游围堰;4—右导流隧洞;5—左导流隧洞隧洞导流隧洞导流是在河岸山体中开挖隧洞,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水流经由隧洞下泄的一种辅助导流方式一般适用于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的山区河流布置时要考虑,地形、地质、枢纽布置以及水流条件隧洞导流进出口结构与型式5—导流底孔(b)围堰下游立面图;(c)导流底孔纵断面图底孔导流事先在混凝土坝体内修建临时或永久底孔,导流时让全部或部分导流流量通过底孔宣泄到下游缺点:增加工程量;封堵不良削弱坝的整体性;存在底孔堵塞风险等优点:有利于均衡连续施工坝体缺口导流汛期河水暴涨暴落,其他导流建筑物又不足以宣泄全部流量时,可在未建成的坝体上预留缺口,以配合其他导流建筑物宣泄洪峰流量4—预留坝体缺口(b)围堰下游立面图;(c)围堰及坝体纵断面图适用条件:混凝土坝工程(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坝)常采用坝体缺口导流。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本工程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为重建大山庙电自排站施工时的导流及水流控制。
一、施工导游设计标准本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标准采用11月~次年2月5年一遇洪水标准。
二、导游方式大山庙电自排站施工导流利用原电排站进行,即先通过原电排站把水放至死水位高程以下,然后在原电排站进口段开挖线外布置一道麻袋土石围堰进行挡水,围堰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电排站进水口土石方开挖及其他各项施工。
三、导游围堰1、围堰设计本工程施工围堰采用麻袋土石围堰,围堰土石料利用本工程开挖料,即在原进口段开挖线外垒筑袋装土石围堰挡水,围堰两侧与大坝坝坡相连。
围堰顶宽2m,两侧边坡为1:1.5,最大堰高约2m。
2、围堰施工在电自排站进口段开挖线外垒筑袋装土石围堰挡水,围堰与两侧与大坝坝坡相连。
围堰顶宽2m,两侧边坡为1:1.5,最大堰高约2m。
3、围堰拆除围堰拆除主要采用人工进行。
四、基坑排水施工期间,须考虑围堰基坑渗水、施工弃水及雨水等因素,进行经常性排水。
基坑内排水系统设置:基坑四周设明沟排水,在基坑内设置集水井,采用水泵直接及时抽排至基坑外。
为保证围堰基坑干地施工,设置2台抽水泵进行抽排。
五、围堰运行维护在施工期间对围堰的边坡稳定进行观测和防护,加强围堰防护。
对土围堰可能出现的局部沉陷及时进行加高培厚,并及时对堰体局部沉陷后的渗流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保护好围堰接头部位的排水设施,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铺设粘土编织袋,防止雨水冲刷。
作好围堰坡脚和迎水面的抗冲保护,对被水流冲刷的部位及时抛石护固。
做好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汛前随时了解掌握水情情况,检查堰体渗流情况及迎水面堰面冲刷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做好处理工作。
第7章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在河床上修建水工建筑物时,为保证在干地上施工,需将天然径流部分或全部改道,按预定的方案泄向下游,并保证施工期间基坑无水,这就是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坝址区的导流和截流;(2)坝址区上下游横向围堰和分期纵向围堰;(3)导流隧洞、导流明渠、底孔及其进出口围堰;(4)引水式水电站岸边厂房围堰;(5)坝址区或厂址区安全度汛、排冰凌和防护工程;(6)建筑物的基坑排水;(7)施工期通航;(8)施工期下游供水;(9)导流建筑物拆除;(10)导流建筑物下闸和封堵。
第一节施工导流一、施工导流方法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段围堰法导流,即用围堰拦断河床,全部水流通过事先修好的导流泄水建筑物流走;另一类是分段围堰法,即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下泄,后期通过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它泄水建筑物下泄。
但不管是分段围堰法还是全段围堰法导流,当挡水围堰可过水时,均可采用淹没基坑的特殊导流方法。
这里介绍二种基本的导流方法。
(一)全段围堰法全段围堰法导流,就是在修建于河床上的主体工程上下游各建一道拦河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建筑物下泄,主体工程建成或即将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建筑物封堵。
该法多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量不大、水深、流急难于实现分期导流的地方。
全段围堰法按其泄水道类型有以下几种:1、隧洞导流山区河流,一般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采用隧洞导较为普遍。
但由于隧洞泄水能力有限,造价较高,一般在汛期泄水时均另找出路或采用淹没基坑方案。
导流隧洞设计时,应尽量与永久隧洞相结合。
隧洞导流的布置型式如图7-1。
图7-1 隧洞导流示意图2、明渠导流明渠导流是在河岸或滩地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
它用于岸坡平缓或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上。
若当地有老河道可利用或工程修建在弯道上时,采用明渠导流比较经济合理。
具体布置型式如图7-2。
第四章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4.1概况4.1.1主要项目及施工方案说明施工导截流及水流控制的主要施工项目为:主河床截流工程;上、下游围堰填筑、维护、基坑内排水和施工期水流控制及度汛。
首先,在截流前完成截流备料的转运与制作、围堰两端水上部分覆盖层及石渣的清理和截流施工Ⅰ期道路填筑;其次在2007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完成截流戗堤施工合龙;再进行截流戗堤闭气、戗堤加高至1802.0m高程及以下的防渗与护坡。
在上游围堰加高的同时进行下游围堰施工,下游围堰分两期施工,Ⅰ期填筑至1786.5m高程后进行高压旋喷防渗处理,高压旋喷完成后进行下游围堰Ⅱ期(1786.5m~1790.0m)填筑;完成上游围堰1802.m以下的闭气处理和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后,进行基坑排水;基坑初期抽水完成后立即进行上游围堰防渗体和Ⅲ期填筑;最后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上游围堰Ⅲ期(1802m~1815m)填筑。
4.1.2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4.1.2.1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上游围堰位于面板堆石坝坝轴线上游约267m左右处,左岸岸坡陡立,右岸为Ⅱ级阶地平台,两岸极不对称。
河床覆盖层较薄,厚约1~5m,为砂卵砾石夹块石组成。
围堰左岸接头处岩性为中细砂岩、砾岩,上覆第四系坡积物,厚约3~5m。
围堰右岸接头处为Ⅱ级阶地平台,上部堆积层厚5~10m,基座岩性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细砂岩、砾岩。
上围堰处总体地质条件较好,断层不发育,岩体透水性较弱,河床覆盖层薄,易于防渗处理,可满足围堰基础要求。
4.1.2.2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下游围堰位于坝轴线下游585m,坝址下游吊桥上游210m处。
该处平水期河水位高程1779.65m,河面宽60m左右,水深10m。
河床呈宽缓的“U”字型,河床覆盖层薄,厚0~2.5m。
3-2砾岩,属弱风化岩体,其上部均被较薄的第四系松围堰左右岸接头处岩性为K1散堆积物覆盖。
下游围堰处岩体中断裂不发育,基岩透水性较强,需做防渗处理,岩体较完整,可满足基础要求。
施工导流教案水利工程施工,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土木建筑工程是在陆地上施工,而水利工程施工常在河流上进行。
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施工要创造一个干地的环境,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控制水流,进行施工导流,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可以说施工水流控制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成败。
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简称施工水流控制,又称施工导流。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这就是施工导流。
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挡水建筑物,用来维护基坑,保证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施工。
在导流任务完成以后,如果围堰对永久建筑物的运行有妨碍,或没有考虑作为永久建筑物的一部分时,应予以拆除。
一、施工导流概括为:1. 导如何将水流导向下游?2. 截如何将原河床的水流拦断,使其按照我们的意图下泄?3. 拦如何在洪水来临时,拦住洪水,保证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全渡汛?4. 蓄如何在工程建设的中后期及时蓄水,保证工程的效益按时发挥?5. 泄如何保证水流顺畅流向下游?三峡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高185米,长2,309米,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河床宽广。
在江河上修建水工建筑物,施工期间往往与通航、筏运、供水、灌溉或水电站运行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发生矛盾。
溪洛渡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两岸山体浑厚, 河谷狭窄, 为"U"型河谷。
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分段围堰法导流,水流通过被束窄的河床、坝体底孔、缺口或明槽等往下游宣泄;另一类是全段围堰法导流,水流通过河床外的临时的或永久的隧洞、明渠或河床内的涵管等往下游宣泄。
分段围堰法导流:所谓分段,就是在空间上用围堰将永久建筑物分为若干段进行施工。
所谓分期,就是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导流的分段数和围堰的分段数可以不同,因为在同一导流分期中,建筑物可以在一段围堰内施工,也可以同时在两段围堰内施工。
一、名词解释1。
施工水流控制:就是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又称施工导流,指为避开水流对施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导、截、拦、蓄、泄”的工程措施。
2。
围堰: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挡水建筑物,用来围护基坑,保证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施工。
3。
分段围堰导流:又称分期围堰法导流,即用围堰将建筑物分段、分期的围护起来进行施工。
4. 全段围堰导流: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条断流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建筑物下泄 .5。
导流标准:导流标准是选择导流设计流量进行施工导流设计的标准,它包括初期导流标准、坝体拦洪时的导流标准等.6。
导流方案:是指不同导流时段、不同导流方式的组合。
7. 截流:在河床中全面开展主体建筑物施工的前夕,截断原河床水流,把河水引向导流泄水建筑物下泄.8. 爆破: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周围的岩石、混凝土或土等介质进行破碎、抛掷或压缩,达到预定的开挖、填筑或处理等工程目的的技术。
9。
威力:代表炸药的作功能力,分别以爆力(表征炸药炸胀介质的能力)猛度(表征炸药粉碎介质的能力)10. 爆破漏斗:药包的爆破作用使部分破碎介质具有抛向临空面的能量,形成一个倒立圆锥体的爆破坑,形似漏斗,称为爆破漏斗。
11. 浅孔爆破:孔径小于75mm ,孔深小于5m 的钻孔爆破。
12。
深孔爆破:孔径大于75mm ,孔深超过5m 的钻孔爆破。
13。
洞室爆破:又称大爆破,其药室是专门开挖的洞室。
14。
预裂爆破:首先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预裂爆破孔药包,形成一条沿设计轮廓线贯穿1的裂缝,再在该人工裂缝的屏蔽下进行注意开挖部位的爆破,保证保留岩体免遭破坏。
15. 光面爆破:先爆除主体开挖部位的岩体,然后再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周边孔药包,将光爆层炸除,形成一个平整的开挖面.16. 岩塞爆破:是一种水下控制爆破。
17。
灌浆:亦称注浆,它是将某种浆液材料,一般是具有流动性、凝固后具有胶结力的浆液材料,注入到地层或结构物的裂隙、空隙或孔洞内,以提高其整体性和密实性,改善其力学和抗渗性能的一种工程手段。
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方案1、施工导流程序及标准(1)导流程序某某河部分串沟对对建筑物的实施形成了影响,施工时,首先开挖导流槽并填筑围堰,引开流向工程建筑物处的水流。
导流槽正常导流并稳定后,拆除围堰。
(2)施工导流标准本工程主体工程为Ⅰ级建筑物,根据规范要求,导流围堰采用砂砾料填筑,外坡铺草袋装砂砾,导流槽采用明挖沟渠。
按以上选择,相应导流工程的进度控制期限为:自2019年10月15日至2019年11月5日导流槽开挖及围堰填筑;自2019年10月2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施工降、排水沟;自2019年12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围堰拆除。
2、导流槽、围堰结构及其布置导流槽采用梯形断面,为明挖沟槽,槽底宽30m,边坡采用1:2.5,深度为2m左右;导流围堰采用砂砾料填筑,外坡铺一层0.8m 厚草袋装砂砾料,堰顶宽3m,迎水面和背水面边坡为1:2。
导流槽、导流围堰平面布置第三章图3-1,断面形式见图5-1。
3、导流槽及围堰施工(1)导流槽施工开工后,立即开始导流槽的开挖。
导流槽开挖以推土机松土拢堆、装载机装运、自卸汽车运卸为主,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卸为辅。
开挖时自下游向上游分段分层进行,上、下游处各留下约10m宽,最后由挖掘机挖通。
开挖出的砂砾料,按筑堤和回填分别堆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段备用,堆放时注意保护,避免受到污染。
(2)导流围堰施工在挡水围堰施工前,备足编织袋及土料,保证围堰一次填筑成功。
围堰施工时严格按照监理人批准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各种围堰和泄水建筑物的施工,严格按技术条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
围堰施工速度应满足安全渡汛标准及挡水的施工断面要求,并保证围堰的施工断面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处于稳定和安全状态。
砂砾料逐层填筑,填筑中分层摊铺,并采用机械表面碾压后填筑下一层,同时注意保护边坡的稳定。
草袋土所用砂砾料中不得含有草根、草屑、树枝、腐植土、尖石等杂物;草袋外观完整,没有滑痕和破损;草袋装土时,不超过草袋容积的60%,袋口用麻线或细铁丝缝合,层与层之间码放交错进行,袋与袋之间码放密实,严禁出现架空现象,从而形成漏水通道,最下层草袋与地基接触面之间严格处理,严禁漏水;码放后的编织袋土的容重不小于1.3t/m3。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上水库土建工程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施工方案 (一)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上水库土建工程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施工方案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了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水库土建工程的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施工方案。
一、水库土建工程施工导流方案水库在施工期间需要导流,以确保施工进度不被水库淹没。
导流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水库的地形、气候、水量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流方式:1. 直接导流:将水库的水直接放流至下游河道,可通过开启闸门和放水管等方式实现。
2. 斜坡导流:建造一条斜坡输水渠道带,将水坡传递到下游。
3. 混合导流:将直接导流和斜坡导流相结合,既能达到快速导流的目的,又不会对下游环境造成过大的冲击。
综合以上导流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案需要考虑下游环境对水流的影响、导流的能力和成本等因素。
二、水流控制施工方案水流控制是为了在施工期间控制水流的方向和大小,以保证施工的平稳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流控制方案:1. 开挖临时排水沟:在施工期间开挖临时排水沟,将水流导入沟内,达到向下游有序放流的目的。
2. 稳定坝体:坝体稳定是水流控制的关键,可以通过加固坝体、排除坝体内积水等方式实现。
3. 水流黄土墙:在水库中建造一道黄土墙,将水流引到黄土墙的一侧,从而降低水库内水流的速度,确保水库近堤坝的部分不受水流的侵蚀,保证施工的平稳进行。
水流控制方案可以结合导流方案实施,以达到效果最佳的效果。
总之,水库土建工程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是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并与导流方案相结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施工水流控制1、施工导流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周密地分析研究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选定导流标准,划分导流时段,确定导流设计流量;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及尺寸;拟定导流建筑物修建、拆除、堵塞的施工方法以及截断河床水流、拦洪度汛和基坑排水等措施。
2、试述常用的施工导流方式及其使用条件?答:A、分段围堰法导流:亦称分期围堰法,即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适用于通航河段和冰棱严重的河流。
(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和由于覆盖层较深难于候筑纵向围堰实现分期导流的地方)B、全段围堰法导流:即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断流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泄水道下泄。
适用于导流流量小的情况。
(流量很大的平原河道或沙谷较宽的山区河流上修建混凝土坝枢纽)(大湖泊出口修建闸坝,坡降很陡的山区河道)3、分段围堰法导流的分段和分期是何意义?其主要依据是什么?答:分段:即在空间上用围堰将永久建筑物分为若干段进行施工;分期:即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主要依据:4、在分段围堰法导流中,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⑴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等有利地地形;⑵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永久建筑物相结合;⑶需要考虑施工通航、阀运、围堰和河床防冲等要求时,不能超过允许流速;⑷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要比较均衡;⑸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至于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
5、什么是导流标准?如何确定导流标准?答:即选择导流设计流量进行施工导流设计的标准,包括初期导流标准,坝体拦洪度汛标准,孔洞封堵标准等。
施工初期导流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的规定,首先根据导流建筑物的下列指标(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工程规模),将导流建筑物划分为Ⅲ~Ⅴ级;再根据导流建筑物的级别和类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规定的幅度内选定相应的洪水重现期作为初期导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