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民族分布
- 格式:docx
- 大小:24.76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表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傈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中国各民族分布壮族: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
蒙古族:内蒙古、辽宁、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甘肃、河北,河南。
回族:宁夏、甘肃、河南、山西、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黑龙江、陕西、吉林、江苏、贵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维吾尔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
满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安徽。
朝鲜族:吉林、辽宁、黑龙江。
苗族: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湖北。
彝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布依族:贵州。
侗族:贵州、湖南、广西。
瑶族:湖南、广西、云南、广东、贵州。
白族:云南、贵州、湖南。
土家族:湖北、湖南、重庆、贵州。
哈萨克族:新疆。
哈尼族:云南。
傣族:云南。
黎族:海南。
傈僳族:云南、四川。
佤族:云南。
畲族:浙江、福建。
高山族:台湾、福建。
拉祜族:云南。
水族:贵州、广西。
东乡族:甘肃、青海、宁夏。
纳西族:云南、四川。
景颇族:云南。
柯尔克孜族:新疆、黑龙江。
土族:青海、四川。
达斡尔族:内蒙古、新疆、黑龙江。
仫佬族:广西。
羌族:四川。
布朗族:云南。
撒拉族:青海、甘肃。
毛南族:广西。
仡佬族:贵州、广西。
锡伯族: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
阿昌族:云南。
塔吉克族:新疆。
普米族:云南。
乌兹别克族:新疆。
俄罗斯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
鄂温克族:内蒙古和黑龙江。
德昂族:云南。
保安族:甘肃。
裕固族:甘肃。
京族:广西。
塔塔尔族:新疆。
独龙族:云南。
鄂伦春族:内蒙古和黑龙江。
赫哲族:黑龙江。
基诺族:云南。
门巴族:西藏。
珞巴族:西藏。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1.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使用汉字和汉语。
2.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汉字和壮语。
3.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使用汉字和满语。
4.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5.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使用侗字和侗语。
6.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7.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8.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和习俗,例如汉族的春节、苗族的苗年、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9.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使用藏字和藏语。
10.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维吾尔字母和维吾尔语。
11.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使用蒙古字母和蒙古语。
12.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哈萨克字母和哈萨克语。
13.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使用汉字和布依语。
14.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使用朝鲜字母和朝鲜语。
15.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纳西字母和纳西语。
16.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使用汉字和土家语。
17. 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水字和水语。
18.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使用柯尔克孜字母和柯尔克孜语。
19.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等地,使用汉字和土语。
20. 辽宁民族:主要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分布在辽宁省。
我国各民族分布情况一、我国的各民族概况中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共有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二、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
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
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
中国民族名称及主要分布地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
裕固族:甘肃省。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多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地区。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广东、四川等省份为主要聚集地。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和青藏高原地区,如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土家族等。
例如,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等地。
这种分布的特点形成了我国各地区的民族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其次,一些民族在特定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回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占比超过一半,成为当地的主要民族。
在广东省,壮族是主要少数民族,形成了广东独特的地方风情。
此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另外,一些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在特定地区分布较散乱。
如满族被称为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没有明显的主要分布地区。
此外,汉族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无明显的主要分布地区。
这些散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迁徙。
最后,少数民族在相对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藏族在西藏地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青海、新疆等地,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也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地区的特殊民族分布,对于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多样而复杂的,既有集中分布的特点,也有散居分布的特点。
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不仅反映了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对于我国的多元一体、和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优势。
我国56民族的区域分布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
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
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
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
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
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我国民族状况: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归纳总结中国民族一、中国民族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0%,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
1.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他们的文化和语言由统一的汉字书写系统组成,尽管方言和习俗有所不同。
2.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人口第二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其他北方地区。
他们是游牧民族,以骑马、狩猎和畜牧为生。
3.满族:满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的传统服装和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壮族:壮族是中国的壮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有一部分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东等地区。
他们以农耕为生,有丰富的民俗和美丽的歌舞文化。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点:1.语言:中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其中汉语是最主要的语言。
2.服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如中国传统的汉服、蒙古族的牛仔装和满族的满族服饰。
3.饮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菜肴,如粤菜、川菜、东北菜等。
4.节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5.音乐和舞蹈:中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形式,例如西藏的藏族舞蹈和云南的傣族舞蹈。
三、民族融合与多元发展中国的多种民族文化在长期的相互交流和交融中形成多元发展的状况。
这种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认同。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有很多的文化交流和婚姻联姻。
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2.少数民族的特色保护:中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例如,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自治区,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
中国民族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主要民族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约92%。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2. 壮族:壮族是中国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曾经建立了清朝,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5. 苗族: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6. 纳西族: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茶叶为主要生活方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7.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牧畜为主要生活方式。
8.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9. 韩族:韩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中国的最北部民族之一。
10.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
11. 布朗族:布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2. 土家族: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3. 瑶族: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14. 黎族: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地区,以渔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15. 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16. 傣族: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以上是中国的一些主要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饮食、节日等方面的特色。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中国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文字,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1、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誉为“草原骄子”。
2、回族介绍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3、藏族介绍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4、维吾尔族介绍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
史籍记载: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 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5、苗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
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6、彝族介绍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 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7、壮族介绍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8、布依族介绍: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9、朝鲜族介绍 :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10、满族介绍:现有人口9821180人。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11、侗族介绍:现有人口2514014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
12、瑶族介绍: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呼13、白族介绍:有人口1594827 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14、土家族介绍: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哈尼族介绍:现有人口1253952 人。
全国民族区域分布图一、东北、内蒙古地区(7个民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二、西北地区(14个民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土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塔塔尔族三、西南地区(25个民族)苗族、彝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珞巴族四、中南、东南地区(9个民族)壮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五、汉族六、台湾、香港、澳门民族概况台湾民族概况:台湾省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据1994年统计,总人口2100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8.人。
有汉族,高山族是原住民,具体细分有9支:1、阿美人,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该岛的东部;2、泰雅人,系我国古代百超越民族之一,其先民可给来自华南地区,是岛上最早居民之一;3、排湾人,分布于该岛南部、中央山脉最南段的东西两侧。
4、布农人,分布于台湾岛中部中央山脉的东西两侧,典型的高山居民。
5、鲁凯人,分布于台湾岛南部中央山脉的两侧。
6、卑南人,分布于台湾岛的东南海岸、台东纵谷南方的平原上。
7、邹人,又称曹人,分布于台湾岛中部,集中在中央山脉的两侧。
8、雅美人,是台湾省保存传统文化最完整的民族,分布在本岛东南海里的兰屿岛上。
9、赛夏人,人口是九族中最少的,分布于台湾省北部,集中在中央山脉西侧的浅山地带。
10、平埔人,居住在西部平原。
香港民族概况:香港总面积为1096平方公里。
从人口结构上来说,香港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社会。
香港的人口统计中没有民族分类,只能参照国籍、语言、宗教信仰来推算了解民族构成。
非香港籍的约占全港人口的6%,有英、美、加拿大、葡萄牙人,菲律宾人是除英国人外,占香港外籍人口数的首位。
穆斯林有5万多人,是在港时间较长的群体,其中3万多人是来自内地的华人,0.5万人是土生土长的香港穆斯林。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 个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管彦波世界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是在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殷商开拓边地,西周狁南下,秦汉移民戍边,两汉匈奴内附,东晋五胡问鼎中原,南北朝隋唐民族大融合,五代以降,契丹女真南下,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以及因战争、屯垦、商贸、移民等社会原因所导致的民族迁徙、汇聚、分解、融合和人口的分布与再分布,加之中国大陆地理连接的整体性、辽阔性,地形气候条件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历史的悠久性,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建国后各民族的相互支援、进一步融合与交往,共同铸就了现今中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
一、“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互相插花、交错分布,是中国民族地理分布的基本格局。
从民族的空间表现形式——民族人口分布来看,中国各民族人口在地域上的集聚与扩散,呈现出既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态势。
主体民族遍及全国,但主要密集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各省市以及东南沿海各省市;55个少数民族分布也很广泛,但又主要呈“C”字型地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到新疆、西藏至云、贵、川、两广、海南、台湾这一占中国国土总面积62.5%的广阔地带,其主要部分在中国的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
各民族的水平空间分布形式,亦具有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
汉、满、蒙古、藏、维吾尔、回、壮等民族具有广阔的分布面和较为完整的聚居区。
如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部分地区,但分布于回族自治地方的回民人口只占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散居全国各地。
满族近一半的人口分布于辽宁省,其余则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苗、瑶、彝等民族分隔在互不相连的地域上,有聚居区又散居各地。
布依、白、傣、哈萨克等民族的主体(98%以上)有着明显的聚居区。
畲、仡佬、乌孜别克等族分散居住在各地。
再从汉族的分布与少数民族分布的差异来看,占全国总面积62.5%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当地汉族居民在内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2%;汉族地区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在内占全国人口的88%,面积却不到全国的40%。
当然,各民族在地理分布上的杂居、聚居、散居、集中与分散是相对的。
在我国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相互接触、交往、融汇现象,所以,绝对单一的民族聚居区的构成始终从属于民族大杂居这一总体范畴之内。
杂散居分布是我国民族分布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而聚居则只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各民族的分布区界并非泾渭分明,整齐划一,而是大分散中有集中,聚居中有杂散居,杂散居住区中又有相对的小集中居住,如同血肉相连,谁也离不开谁。
就具体的建立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民族聚居地区而言,截止到1986年底,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建了140个民族自治地方。
其中五个自治区,三十一个自治州,104个自治县(旗)。
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1.49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3.7%。
但是,这些建立了自治地方的民族的成员,如果不在本民族自治地方内居住,而居住在非自治地方的省、市(地)、县,或其他民族自治地方内,则属于散居、杂居的民族成份。
全国所有自治地方以内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数量不等的非自治民族成份杂居其中。
就具体的杂散居少数民族情况来看,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杂散居少数民族1800万人左右,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7%,其分布竟可达全国95%以上的县市区。
但杂散居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则相对集中于滇、黔二省及东北三省。
贵州省约有300万人,云南省约有400万人,东北三省共有500万人左右。
其余约600多万人则分布于其他24个省、市、区。
若按东、中、西三个地带来划分,东部约有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400万,中部约500万,西部约800万。
从宏观上看,杂散居少数民族的部分分布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之内,虽有一定程度的聚居,但构不成一级自治地方。
如阿昌、基诺、德昂、门巴、珞巴、塔塔尔、俄罗斯、乌孜别克、赤哲等民族。
另一部分则分布在汉族地区和多民族杂居地区。
从居住类型上看,以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居住在全国各类不同城市的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600万人左右;居住在农牧区的并有一定规模小聚居的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亦有600万人左右。
此外,全民族都处于杂散居之列的少数民族目前尚有11个,总人口约13万多。
当我们认清目前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基本分布格局后,还必须清楚地看到,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动态的历史演变过程。
解放后,随着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不断增加,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交往形式的多样化,每个民族表现在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聚居”与“杂散居”和“自治”与“非自治”的情况,都将发生微观的、局部的细小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民族的分布范围都将由中心向外扩大,民族大杂居的趋势日益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民族成份也在增多,一些非少数民族聚居的内地省、直辖市及大中城市的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也将日益增多。
但无论民族分布如何变动、演化,中国民族地理分布的基本格局是很难改变的。
况且这种“大杂居”、“小聚居”、插花式的分布格局,既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形成各民族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易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平等政策的贯彻实施。
二、中国各民族的生态环境分布与地缘分布民族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而存在。
任何民族及其支系,都必须立足于特定的地域,作用于一定的环境,并随着其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把民族和环境结合起来考察,从人和环境构成的人境系统中去具体分析一个民族是处在哪一种或哪几种生态环境之中,它与该地域各民族之间如何发生以土地为媒介的关系即生态学上的相关性,是考察民族地理分布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华各民族及其先民——各种不同的民族共同体,在整体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辽阔的大陆上。
这块大陆由西向东缓缓倾斜,高度逐渐下降。
西部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接横断山脉,地势下降至海拔1000至2000米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盆地、湖泊点缀其间。
再往东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这是中国各民族整体的生态环境的粗略的描述。
这里,还须进一步加以展开的是,相对于汉族而言,中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远离中原的边疆国防要冲地区。
表现在地形地貌特征上,少数民族地区大约93.5%的面积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上,全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在山地。
民族地区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有低洼的盆地、平原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且各种形态的地貌往往交错分布,地势高度相差悬殊,造成了崇山峻岭、丘陵峰峦、密林深箐、戈壁草滩等复杂的自然地理景观。
表现在气候上,各少数民族多处于高纬和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和高寒地带,民族地区的东部受控于季风气候,西部大陆性气候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面积大,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变。
在东部受季风气候控制的民族地区,从北到南有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东西干湿明显,各地气温和降水差异甚大,有的地区气候呈现出“立体式”的垂直变化。
表现在水文条件上,民族地区多为内陆水系流域,或水网稀疏空白地带。
主要外流河的上游几乎都在民族地区,但水系流向又有一些不通往中原,如东北的黑龙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海河、西江,西北的额尔齐斯河,西南的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如此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多种多样的生态分布类型。
整体而论,中国少数民族可分为北方民族和南方民族。
具体而言,根据各民族聚居区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民族二字之前冠之以“盆地”、“山地”、“河谷”、“海洋”、“湖滨”、“坝居”、“热带雨林”、“森林”、“平原”、“温带丛林”、“高原”、“草原”、“河西走廊”、“六山六水”、“六江流域”等明显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词语,来分类对各民族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
从各民族不断凭借技能而深入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从而形成的主要生计类型来看,中国各少数民族可分为渔猎民族、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等几大类型。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
南方和北方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方位,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晰的界线。
大致分类是以各自的地理环境为依凭,即北方地域坦荡辽阔,一马平川,或为大漠戈壁,或为宽大的盆地和谷地,或为高原、平原。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或部族的聚集兴起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单一民族或多民族之间生态环境分布的连惯性、整体性比较明显。
相对而言,南方各民族的生态环境即各种气候、地形、水文表现出异常的复杂性。
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南方民族分布的多样性。
南方民族分布的多样性特征有以下三点。
第一,整体上南方各少数民族满天星斗式交错散居在高山之上,水溪之傍,河谷之中,山间盆地、坝区之内。
如溯源于湘西和黔东南的苗族,自本世纪初不断迁徙,现分布在7个省约200个县。
第二,由于地形起伏急剧,垂直变化明显,侵蚀和重力的作用强烈等因素,使南方民族在地势、地域上既有垂直分布又有水平分布。
如青海省的脑山和草原地区(一般在海拔25 00米以上)主要居住着游牧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半脑山、半浅山地区主要居住着农业藏族,浅山、川水地区主要居住着汉族、回族、撒拉族等。
又如滇东南民族立体地理分布是“苗族住山头,彝族住坡头,瑶族住箐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贵州民族的立体生态分布是“高山苗家,水家、仲家、布依、仡佬住在石旮旯”。
又如云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中,苗、瑶、佤等民族多住在高山地区,拉祜、哈尼、景颇等民族多住在半山区,傣、壮、布依等主要居住在河谷平坝和丘陵地带。
第三,山地民族占很大的比例,并在分布形式上具体呈现出如下三种态势。
其一,居民一般都聚集成较大的中心,且这种聚集大多以丘陵和坝区接触的地带,以及“串珠”状的河谷地区最为明显。
如大、小凉山地区。
其二,一些河谷地带的民族分布作线状延伸,且这种分布类型以狭窄的河流两岸而又具有一定数量的河谷阶地最为突出,如六江流域的民族分布。
其三,一些河谷的民族零散地分布在相当大的面积上,甚至以“独户”出现。
其次,从每一个具体民族实际分布的地形、地貌来看,也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
如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彝族、怒族、哈尼族、佤族、苗族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高原山区,傣族、布依族则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的河谷、平坝,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的山区,黎族居住在海南岛的五指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