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35
赖特作品分析别墅,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人建筑景象,成了他"有机建筑"下面让我分析一下他其中的两个代表作:“草原式住宅”风格的罗宾别墅和“有机建筑”风格的流水别墅。
先介绍草原式风格的代表:罗宾别墅。
从平面上看,这个别墅是由两个错开的叠放在一起的长方形组成的,相接一面是长方形的长边。
小点一个长方形位于后部,在一层布置有车库和入口;仆人的房间、厨房和客房布置在二层。
大的那个长方形位于前部,是该建筑的主体,平面主要是围绕楼梯和烟囱而布置的,半地下室布置有孩子的房间、活动室;一层是起居室和主卧房。
这个别墅还是第一个使用钢结构的别墅建筑,这是为了支撑悬挑出墙20英尺的屋顶(四面都是如此)而特别设计的,这个结构使得它能够更好的挡风遮雨。
它还是用了174扇艺术玻璃窗和门,在主体结构的一层楼装有一长排的这种玻璃窗,这使室内外能够很好融合在一起,而且采光性能好。
该别墅建成以后,和其对面的学院派的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相对,两种风格不同的建筑对峙着,非常有趣。
罗宾别墅充分体现了草原式住宅的建筑思想,把房间减少到最低,使阳光、空气充分的流通,并且能和室内空间统一起来。
草原住宅一般要求有园地、底层、露台、屋檐,形成一系列平行线从而与垂直的烟囱保持一种平衡。
接下来介绍有机建筑的代表: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于1936年建成,被誉为是“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作考夫曼住宅。
别墅建筑在瀑布之上,在茂密的丛林的掩映下,在清清的水流和嶙峋的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趟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
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内部空间相互流通,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
探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有机建筑思想作者:赵梓竹段宁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1期摘要:流水别墅坐落在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处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在1934年设计建造而成。
流水别墅作为赖特的成名之作,确切诠释了赖特所主张的有机建筑理论,在现代建筑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流水别墅共有三层,面积约为380平方米,由许多天然的材质搭配人工建造方法结合而成,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建筑样式。
流水别墅概括了赖特的有机哲学,他把建筑放置在溪流之上的做法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空间氛围,这种既有空间维度,又有时间维度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变革。
关键词:有机建筑;空间;流水别墅;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一、20世纪建筑设计大师——赖特(一)赖特其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生于1867年6月8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 ;Center,成年后的赖特开始攻读建筑专业,在威斯康辛大学接受三年的建筑制图训练后,因其出色的制图能力,被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看重,顺利进入了沙利文的事务所,并在其手下工作了六年之余。
而赖特日后的有机建筑理论,特别是将建筑看成是有机的生命体观念,都深受沙利文的影响,这是他建筑设计生涯的第一阶段。
由于后期赖特与沙利文设计观念的不同,赖特最终离开沙利文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1900-1910年,赖特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事业高峰期,他在不断试验和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并创造了他的“草原式住宅”。
他在他的设计中力求体现一种自然感,所以他的建筑大多是一种以自然为主题的建筑,尤其是他在1909年设计并完工的罗比住宅(Robie House),是赖特的第一个杰出作品。
2018·08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 )是20世纪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所遵循的设计思想。
实际上,他从未给这个术语予以明确的定义,只是在自己的设计与周围环境中寻找和谐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艺术美。
这种艺术美并不是单纯“美”的存在,而是带有强烈自然、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性质的未来设计思路。
他的这种设计观念与艺术思想不仅在“形式”与“功能”之间架起了一条“有机”结合的沟通桥梁,还为西方乃至世界建筑设计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1953年赖特在撰写的文章《有机建筑语言》中,提出了九个词条来评述自己对有机建筑思想的理解,即:自然、有机、形式追随功能、浪漫、传统、装饰、精神、第三度和空间。
这九个词条不仅阐述了赖特对有机建筑的个人理解与思想核心,还对无数推崇有机建筑理念的“后来人”提出了其应当具备的设计素质与艺术修养。
赖特思想的精髓在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处、科技进步与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
由此可见,实现赖特理想中的“有机建筑”,就必然要考虑到设计主体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于“动中取静,静中见动”,将原本死板教条的建筑实体与自然生命联结在一起,从而赋予其“无限”的生命,使其真正意义上“活”了起来。
一、崇尚“自然之美”自然,在赖特的设计思想中处于最为重要的位置。
对于赖特来说,自然不仅仅是他建筑设计的主题还是他无限灵感的来源与基石。
他将自然看作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并以这种“自然之美”为“美”的源泉,特别强调了建筑和自然之间并非相互对立而属相辅相成的美学原则。
“基地”的概念是对原生自然区域的别称。
出于对自然界的尊敬与崇拜,赖特强调建筑的设计与规划要与环境地(基地)协调统一。
1937年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图1)是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经典设计作品。
赖特的有机理论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比分析摘要: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些方面对中国现代建筑有着相似的启示。
比如赖特崇尚自然的建筑观与中国的农耕文化;赖特活的有机理论和中国的堪舆学说;赖特提出的建筑形式追随功能与中国得地域气候文化对各地民居的影响。
关键词:赖特;有机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Abstract:Wright organic architecture theo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some aspects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has a similar enlightenment. Such as Wright advocate natural building view and Chinese farming culture; Wright-phillips live organic theory and China’s kanyu theory; Wright-phillips proposed building form following function and China region climate arou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residence.Keywords: Wright; Organic architec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1.引言在四位现在建筑大师中,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都在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道路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格罗皮乌斯,可以说是时代造就的建筑英雄。
而赖特的建筑和思想,长久以来都自顾自的美在那。
他的草原式住宅、有机建筑理论,与当时轰轰烈烈的机械化大生产没有紧密的联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建筑发展到今天,现代建筑已经从萌发走到成熟,再到人们开始反思批判。
有机建筑
建筑师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
有机建筑代表作美国匹兹堡的流水别墅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赖特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建筑之所以为建筑,其实质在于它的内部空间。
他倡导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进行设计,有生于无,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应服从所设想的空间效果.这就打破了过去着眼于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进行设计的观念,为建筑学开辟了新的境界。
有机建筑对待建筑的其他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
这个流派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相反,城市里的建筑,则采取对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嚣杂乱的外部环境,力图在内部创造生动愉快的环境。
这个流派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
2021·04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为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萌发时期的一位建筑大师,和勒·柯布西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三位一起被后人推举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四位先驱人物,西方建筑自他们开始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走向新的未来。
然而赖特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他甚至不屑另外几位大师的现代主义建筑,认为那些建筑是没有生命且索然无趣的方盒子。
我们从当年赖特拒绝柯布西耶以及格罗皮乌斯主动拜访塔里埃森这一趣闻当中就能窥得一点端倪[1]。
一、早年经历赖特在1867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里奇兰中心的一个小镇上的家庭,父亲威廉·卡里·赖特是音乐家,在他十五岁时就离开了赖特和他母亲,从此再没露面。
赖特的母亲祖籍是英国威尔士,她一直在承担着养育和教导孩子的重任,所以赖特自幼就受其母亲以及其母系亲属的教育,或许赖特对于自然的推崇和情结正是来自于他母亲的凯尔特民族传统的影响。
赖特的母亲安娜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一愿望在赖特出生之前就已经萌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安娜在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发现了一款弗罗贝尔积木玩具,这一产品恰好合这位母亲的心意,于是她购买了一套积木送给了自己九岁的儿子,正是这套玩具启蒙了赖特的建筑思维和创作。
而赖特本人也承认了这套积木对他的重要影响:“设计的原则是自然的……这是我母亲给予我的‘弗罗贝尔’体系中所固有的。
”[2]关于这套弗罗贝尔积木,其实是德国著名教育革新者弗罗贝尔的发明。
弗罗贝尔创造了一系列以简单几何元素组成的玩具,并配有详细说明的教材,孩子们通过教材中的规定对玩具进行拆分组合,可以构筑出合乎秩序的美丽整体。
基于这样的教育模式,弗罗贝尔想要达成两个目的:一是训练对形式的认知以及操作,二是激发儿童对事物构成法则的理解。
赖特的建筑之路不仅受到他童年家庭因素的启发,还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赖特住宅建筑特点分析介绍了美国建筑家弗兰克·赖特住宅建筑的特点:注重建筑与环境协调;强调保持材料本色;充分实现建筑的功能,优化建筑内外部空间关系,简化平面关系;大胆采取特殊表现形式;造价经济、简洁实用、施工迅速简便。
标签:建筑设计;平面;现代建筑美国建筑家弗兰克·赖特是美国现代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先驱人物。
他毕生设计了大量的住宅建筑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探索特征;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
1937年,他设计出“美国风格”的住宅建筑,这种风格的住宅建筑的构思是采用现代主义的简单几何形式,内部空间流动,没有任何装饰节,具有部分国际主义风格的特征。
但是内部采用壁炉,讲究郊外环境的这些特点,又是赖特自己发展出来的。
下面主要介绍赖特美国风格住宅建筑的五个特点。
1充分实现建筑的功能,优化建筑内外部空间关系,简化平面关系赖特住宅建筑的美国风格既表现住宅大多数有简洁的形体,直线方角,功能分区很明确;又具有草原住宅所反映的讲究与环境的配合和表达材料性能的特点。
在草原住宅的十字平面里,服务空间、餐厅、起居室和入口一般各占一翼,卧室多在二层平面。
而美国风格多数只有一层,因此,卧室降到一层,占据了平面的一翼。
所以,厨房和起居室就被合并为一翼。
典型的美国风格住宅是由两个部分组的。
起居空间包括一个以壁炉为中心的起居室,一个作为餐厅的凹室,和一个对起居室开放的厨房。
私人空间可能包括一个书房,客房,或附带工作室的卧房。
通常这些空间都沿着一条单一的走廊规律的排成一行。
一般都把主卧室安排在走廊的尽端。
这两个部分又以起居空间为主,私人空间为次,而赖特设计的建筑主空间开敞且水平伸展的平面因加上了传统住宅的中心壁炉而得到稳定性。
壁炉不仅仅是主空间的中心,也是整个住宅平面的中心。
平面从这里延伸向门廊和外部平台,强调出从内部空间到外部空间的延伸,打破了旧住宅的封闭感,增强了空间连续性。
住宅的入口一般都被设置在起居空间和私人空间这两大部分的连接处。
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是美国建筑师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赖特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建筑之所以为建筑,其实质在于它的内部空间。
他倡导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进行设计,“有生于无”,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应服从所设想的空间效果。
这就打破了过去着眼于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进行设计的观念,为建筑学开辟了新的境界。
有机建筑对待建筑的其他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
这个流派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
相反,城市里的建筑,则采取对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嚣杂乱的外部环境,力图在内部创造生动愉快的环境。
这个流派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这个流派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
它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
这个流派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以能形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
这个流派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
赖特的流水别墅、西塔里埃辛冬季营地,以及德国建筑师沙龙的柏林爱乐音乐厅都是有机建筑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