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格式:ppt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41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地表地貌
溶沟
洼地
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下地貌
水平溶洞
洞内化学堆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
分布区:桂、黔、滇等
河流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河谷的发育过程(发育位置、地貌形态)
河流上游:V形河谷
河流中游:连续河湾、U形河谷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河口区:三角洲
风沙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风蚀地貌
风蚀柱
风湿蘑菇
雅丹
风积地貌沙丘
分布区
海岸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岸堆积地貌
砾滩
沙滩
泥滩。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高中地理必修 1 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我们身边各种常见的地貌类型。
我们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或者游历世界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比如说广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比方说长江上游的虎跳峡惊涛骇浪,再比如说西北地区的敦煌雅丹,气势恢宏,这些美丽风景都是各种力量在大地表层塑造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地貌。
每一种地貌都有自己的特定名称,它代表了水流、河流或者是风力,也可能是海浪一段艰难的雕刻历史。
希望学完常见的地貌类型这部分内容之后,你可以通过观察地貌特征,准确辨认出这些常见的地貌类型。
这节课是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一课时,我们来重点学习喀斯特地貌。
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2016年 7 月,历时 22 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天眼主体工程在贵州的大窝凼建成,这是世界目前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认识广袤的宇宙。
这张照片是大窝凼天眼工程建设后的,我们可以看到,它位于一个被群山包围的洼地里。
为什么射电望远镜要选址在贵州大窝荡洼地里,而不是建设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呢?首先射电望远镜口径越大,灵敏度更高,探索宇宙的范围也更大。
我国这个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很大,达 500 米。
因此它对地形的要求是一定要比较深,且圆面积还要大,底部要求平坦。
从地形上来讲,贵州的这个洼地半径超过 300 米,符合要求。
而且这个望远镜要远离城市的无线电干扰,这里人少远离人多的城市是符合第二个要求。
那又有一个问题,贵州夏季多雨,雨季时洼地会不会积水严重,把这个射点望远镜给淹了?结论肯定是不会。
那是为什么呢?除了工程技术上的保障之外,其中一个原因也和这个洼地的地貌类型有关。
大家观察图片会发现,这个洼地的周围有很多耸立的山峰,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地不太一样,我们把它叫做峰丛,也就是山峰一丛一丛的。
在云贵高原的很多地区,我们还看到了很多这张图片上的山峰,它不同于我们东部地区连绵的山脉,也不同于刚才我们看到的一丛一丛的,这种山峰地貌,我们称之为峰林地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2022·湖南邵阳期末]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2.与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光照 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 D.气候、土壤[2022·黑龙江佳木斯期末]下图示意某地貌的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没有体现的地貌是( )A.溶洞B.洼地 C.峰丛D.峰林4.图示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c→b→e→f→a→d B.c→e→b→f→a→dC.c→e→b→f→d→a D.c→b→a→d→e→f[2022·辽宁六校协作体期末]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别对应(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6.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A.方便取水 B.获取燃料C.便于耕作 D.抵御洪灾[2022·山西晋中期末]不同河段流水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
河流沉积物粒径大小是流水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1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图2示意该河流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径。
据此完成7~9题。
7.甲处常发育( )A.河口三角洲 B.江心岛C.冲积扇 D.河漫滩8.乙处( )A.河流左岸河床较深 B.河流右岸泥沙堆积C.利于牛轭湖发育 D.水能资源丰富9.丙处沉积物粒径占比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10.[2022·广东惠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被水溶解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不同地貌类型。
河段可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段。
常见地貌类型有V形河谷、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风沙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雅丹等。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河流地貌的地貌类型与河段位置有关,如V形河谷多见于上游,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则多见于中下游和河口段。
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等作用密切相关,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观察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此外,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同时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
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水分条件、水的酸性等。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空隙和裂隙就越大,透水性也会更强。
水的溶蚀力则受二氧化碳含量、有机酸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因素影响。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
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 m,南北宽490 m,深208 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C)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D.V形谷2.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A)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解析]第1题,由题意知,“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该地貌就是喀斯特地貌,故选C。
第2题,“天坑”是在流水作用下不断被侵蚀而成,故选A.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A)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项正确.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D)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D)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贵州和广西,①③正确。
6.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受流水侵蚀,地表土层流失,岩石裸露)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C)①土层浅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该地区土层浅薄,山多坡陡,表层土壤易被侵蚀,①正确;多溶洞、暗河,地表水缺乏,不是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的原因,②错误;气候湿润,降水多,多暴雨,流水侵蚀能力强,③正确。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地壳中的可溶性岩石如____________等,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___,从而在地表和________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________、________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2)地下喀斯特地貌【判断】(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 )(2)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 )(3)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 )(4)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
( )【知识拓展】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化学沉积作用碳酸钙和碳酸溶液(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这是个可逆反应,碳酸钙难溶,碳酸氢钙可溶,从左向右,石灰岩被溶解;从右向左,碳酸钙析出:CaCO3+H2O+CO2⇌Ca(HCO3)2。
【知识链接1】各种喀斯特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喀斯特地貌形态二、河流地貌1.“V”形河谷(1)位置:河流流经的________。
(2)成因:水流侵蚀形成“________”形河谷。
(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____________,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____________。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________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________而成的。
(3)形态特点:河谷呈________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________;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________;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____”形。
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________。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________处的河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