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
- 格式:ppt
- 大小:14.18 MB
- 文档页数:10
泌尿科病例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姓名:王统聚职业:退休性别:男工作单位:常州市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年龄:72岁住址:常州戚机厂工房2南区25-丁-501婚姻:已婚供史者:患者本人(可靠)出生地:江苏常州入院日期:2012-08-16 09: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2-08-16 12:30主诉:尿频伴排尿不畅两年,排尿困难半月。
现病史:患者2010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排尿不畅,排尿费力,尿线细,射程短,尿后滴沥,夜尿增多,每晚2-3次,否认排尿疼痛,否认排尿中断史,当时未予特殊药物治疗,近二年来症状进行性加重,半月前因“排尿困难”在我院门诊行保留导尿,并予口服“左氧氟沙星、盐酸坦洛新”治疗,一周后拔除导尿管不久再次出现排尿困难,现仍保留导尿中。
今来门诊求治,门诊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潴留”收住入院。
病程中无发热、畏寒,无腹痛,无脓尿,无浮肿,无进行性消瘦,无腰痛,无恶心、呕吐。
目前精神、食欲、睡眠一般,每日约解干燥成形大便一次。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病史,有“支气管扩张40年”,现无咳嗽、咳痰,现未予特殊治疗。
否认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成长于本地,否认外地长期居住史,有吸烟史50年,日均半包,不嗜酒,否认日本血吸虫疫水区密切接触史,否认工业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冶游史。
已婚,育有一女,家人身体健康。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存在“肝炎、结核、性病”等传染性疾病,否认家族中存在“糖尿病、血友病”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否认家族中存在恶性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7°C 脉搏:75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05/ 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瘀点、瘀斑,无蜘蛛痣、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颅骨无压痛,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无眼球突出,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前列腺增生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前列腺增生概述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也称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前列腺上皮和间质增生为特征,增生的前列腺可压迫前列腺部尿道或膀胱尿道口而致梗阻,从而引起尿频、夜尿多、排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轻症者可暂不治疗,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
英文名称:hyperplasia of prostate。
其它名称: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本病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前列腺。
常见症状: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肉眼血尿。
主要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老龄及性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尿常规、肾功能、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MRI、放射性核素肾图、尿流率检查。
重要提醒:50岁以上男性出现尿频、排尿不畅等临床表现,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特点三、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因总述:前列腺增生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十分清楚,目前一致认为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前列腺的正常发育有赖于雄激素,而雄激素主要是由睾丸合成和分泌。
基本病因:1、老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本病有进行性发展的趋势。
男性在4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以后,大多患者可出现临床症状;60岁左右症状更加明显。
2、性激素的影响受性激素的调控,前列腺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以及雌、雄激素的协同效应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原因。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症状总述:前列腺增生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十分清楚,目前一致认为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XX省良性前列腺增生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一、我国前列腺增生的现状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通常发生在40 岁以后,到60岁时发病率大于50%, 80岁以后高达83.3%。
在高龄患者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占很大比例。
大约有50% 组织学诊断BPH 的男性有中-重度下尿路症状。
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的BPH相关症状。
有关前列腺增生病因仍不完全清楚。
目前一致公认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男性在4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前列腺的正常发育有赖于雄激素,青春期前切除睾丸,前列腺即不发育,老年后也不会发生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切除睾丸后,增生的上皮细胞会发生凋亡,腺体萎缩。
受性激素的调控,前列腺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以及雌、雄激素的协同效应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病因。
二、前列腺增生的定义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亦称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和以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
患者可在40岁以前出现病理学改变,但大多数人在5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
三、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评估(一)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程发展缓慢,早期可无症状。
随着梗阻程度加重、病变发展速度加快、合并感染及膀胱结石等,症状才逐渐加重,大多在50岁以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良性前列腺增生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良性前列腺增生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如何诊断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良性前列腺增生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脉搏、膀胱镜、直肠指检、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排粪造影检查*一、检查:1.体格检查:如患者虚弱、苍白、嗜睡、血压高、脉搏快、呼吸深应想到尿毒症的可能性。
腹部检查可能发现增大的肾脏伴脊肋角压痛,说明已继发肾积水。
耻骨上应检查有无充胀的膀胱,尿潴留的膀胱表面光滑、较软、无结节状。
病史较长的病人必须注意是否有合并癌、痔疮、包皮口狭窄、尿道是否正常。
直肠指诊:首先了解肛管括约肌张力,肛管松弛应想到神经原性膀胱。
前列腺增大,中间沟消失,表面光滑,组织学所见的增生结节因外覆外周带形成的假包膜,指诊一般无结节状改变。
前列腺两侧增大可以不对称,如果增大部分突入膀胱,直肠指诊可能达不到前列腺上缘。
前列腺质地可以比较软,也可以比较硬,确定于腺体成分和纤维平滑肌所占的比例。
如果前列腺增大不规则,有结节甚至坚硬如石,则应想到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体检时应监察球海绵体肌反射、下肢运动和知觉是否正常,发现可能存在的神经病变。
2.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并排除泌尿系感染的可能。
因为男性生殖系统或泌尿系统内任何部位的感染都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所以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些症状酷似前列腺炎,很容易引起误诊。
3.超声波检查(也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可以为患者监测前列腺的大小。
另外,通过一种压力敏感性感应装置,医生可以测量出患者用力排尿时的尿流力量,尿流力量降低常常提示患者存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能。
4.肾脏造影检查(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泌尿系X—线检查)主要用于肾脏和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不过它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通过肾盂造影检查,医生可以发现患者整个泌尿道内有无堵塞或异常狭窄,前列腺水平的尿道狭窄将高度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存在可能。
前列腺增生概述、定义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 BPE)、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
组织学上BPH 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
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
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 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状。
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BPH相关症状。
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
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临床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后症状。
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储尿期症状(1)尿频、夜尿增多尿频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
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发生慢性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
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尿急、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
2.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随着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排尿困难加重,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
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现状药物治疗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文从治疗药物分类、联合用药情况以及相关药物的市场分析等多方面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标签:良性前列腺增生;α-受体阻滞剂;α还原酶抑制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性激素代谢障碍导致的不同程度腺体和(或)纤维,肌肉组织增生而造成前列腺体积增大,正常结构破坏并引起一系列功能障碍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以及尿痛膀胱炎等其他症状。
为老年男性患者尿急、尿频和排尿困难的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BPH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总体目标则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药物治疗副作用。
本文从治疗药物分类、联合用药情况以及相关药物的市场分析等多方面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1 BPH的治疗药物分类1.1 α-受体阻滞剂当前列腺增生时,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1-2],对膀胱出口梗阻起到迅速缓解的作用。
α1 受体阻滞剂在作为长期治疗的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早期症状的治疗[3]。
根据尿路选择性可将其分为:①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例如:酚苄明;②选择性α1 受体阻滞剂,例如:多沙唑嗪;、阿呋唑嗪、特拉唑嗪;③高选择性α1 受体阻滞剂,如坦洛新、萘哌地尔等[1]。
各种α1-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有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副作用有明显差异。
如坦索罗辛对心血管系统副作用较低,但易引起逆行射精。
萘哌地尔片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选择性α1 受体阻滞剂。
与哌唑嗪和坦洛新相比,萘哌地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4]。
有资料显示,未发现萘哌地尔有体位性低血压和首剂反应的发生。
1.2 5-α还原酶抑制剂医学认为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原因是雄激素,也是BPH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4版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防治指南》《2024版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防治指南》主要介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余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高发性与年龄增长相关性,且临床表现明显。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BPH在50岁男性中的患病率为50%,60岁男性中为60%,70岁男性中为70%。
指南中指出,BPH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认为与雄激素、雌激素、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各种疾病相关。
在病因方面,指南重点强调了BPH与激素的关系。
男性患有BPH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体内的雄激素(睾酮)水平升高。
这种升高同时还begint导致了雌激素与睾酮的比例失衡,使得前列腺细胞生长加速。
此外,BPH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个人习惯也有一定关系,如长时间坐位、久坐不动、较少运动等都可能增加BPH的风险。
在临床表现方面,指南提到了BPH病人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如频尿、尿急、尿失禁等。
并强调了BPH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尿潴留、慢性尿潴留等。
指南认为,BPH的确诊应包括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流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等内容。
在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对于非症状性的BPH,指南建议医生采取观察、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症状性的患者,可使用状态评分系统进行分级治疗,并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减轻症状,如使用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对于一些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指南提到了多种手术方法,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膀胱颈部悬吊术等,并对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详细说明。
总结起来,《2024版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防治指南》全面介绍了BPH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在处理和治疗BPH患者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列腺增生病人得护理一、概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也称前列腺肥大,就是老年人得常见疾病。
特点就是在尿道周围得前列腺组织内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得增生,除年龄与性激素水平与BPH发生率密切相关外还有许多因素可影响BPH得发生,如:吸烟、饮食、肥胖、饮酒、性生活等。
BPH 很少在50岁前出现症状,但绝大多数得病人随着病情得加重而出现各种症状,常见得有尿频、排尿困难、血尿、并发尿路感染时可有发热,腰痛等症状,引起急性尿潴留。
二、护理评估:病史与健康史,凡50岁以上男性,有进行性排尿困境,应考虑有BPH可能,询问有无因受寒、饮酒、劳累等发生过尿潴留,有无长期排尿困难,详细了解病人排尿困难得程度,就是否有尿潴留存在。
了解病人平时得饮水习惯,就是否有足够得液体摄入量与尿量,询问病人就是否有定时排尿习惯,有无憋尿情况。
了解病人体温状况,以评估就是否合并尿路感染。
(一)临床表现分两类:一类就是前列腺增生阻塞尿路产生得梗阻性症状,另一类就是尿路梗阻引起得并发症。
1、前列腺增生产生得梗阻症状:(1)尿频:为前列腺增生得早期信号,以夜尿次数增多更有临床意义,由于前列腺增生刺激以以致压迫了后尿道与膀胱颈,引起尿频、尿急。
(2)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射程短,排尿时间长,有尿不尽感。
随着病情得发展,还可能出现排尿中断、排尿后滴沥不尽等症状。
(3)急性尿潴留:因饮酒、受凉、劳累、房事、憋尿等使前列腺及膀胱颈部突然充血,水肿,造成急性梗阻而不能自行排尿。
(4)血尿,为BPH常见症状。
前列腺增生后,覆盖前列腺得黏膜毛细血管充血,小血管曲张,前列腺尿道及膀胱颈黏膜下血管受到体积增大腺体得牵拉。
当膀胱收缩时血管可以破裂,引起出血。
2、因尿路梗阻引起得并发症:前列腺增生就是个慢性过程,易并发其她疾病,造成更为严重得后果,其并发症:(1)感染:尿路梗阻就是引起感染得先决条件,表现为发热与尿路刺激症状。
(2)肾积水:前列腺增生较重、时间较长后,由于膀胱与上尿路代偿功能不全,可导致输尿管与肾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