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之中寻文脉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提现汉字特点的对联对联一:
横批:文华提现
笔锋飘逸如行云,字句精雕似绘画。
思维独到妙言脱,文艺精湛辞藻佳。
对联二:
横批:书法提现
一笔一划匠心独,山水人物尽入画。
景物如诗墨如意,扇面书法铸成华。
对联三:
横批:文化提现
博古通今跃龙门,照见世间风土人。
龙文虎纹皆识别,文化瑰宝展无穷。
对联四:
横批:汉字魅力
洋洋洒洒如泉涌,字字醉人入梦中。
震撼心灵魅力足,汉字文化百年不衰。
对联五:
横批:字蕴中华
笔墨琳琅表异彩,传承中华卓荦才。
字里行间流人文,文化底蕴万千载。
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
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之滨,昆明大观楼的对联有“天下第一长联”之誉,作者为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著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
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腐败,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是凄凉。
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所爱。
其联云: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凤寰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残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他们的业绩(四周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历代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于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残照)。
长联观物写景,内涵深刻,令人叫绝,流传不衰。
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与其描绘的景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州。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毅读长联后赋诗赞曰:“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三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毛泽东对长联的评语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坐落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在岳阳楼正堂前楹柱上有一副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为清朝道光进士窦兰泉所撰,这位大人著作甚丰,尤以岳阳楼长联名誉天下,作者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内涵十分丰富;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品徽州楹联,探徽州历史!品读徽州楹联精粹,感受徽州历史,品味徽州文化!联意:为人要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坐得稳。
在道德上要有更高追求,与人相交无须过度亲密,生活则须勤俭朴素。
据说,荣毅仁先生对此联有浓厚兴趣,将其奉为人生格言。
联意为:做决定之时,要三思而后行,审慎稳妥;一旦开始做了,就要百折不挠、矢志不移,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义无反顾地做到底。
联意:一户家庭之所以能繁衍兴盛几百年,靠得是持之以恒地积德行善;而人世间第一等好事就是孜孜不倦的读书求知。
联意:一本好书,纵使读了百遍,也不会厌倦;而一块古砚之所以会微微凹陷,是因为不断研磨,笔耕不缀。
联意:人如果修到不显山露水,看上去好像很笨拙的样子,才是真正的聪明;如果学会不妄露锋芒,给人很愚蠢的感觉,才是真正的才智之士。
联意:要想造福儿孙,就要心地宽厚一些,不要与人斤斤计较;要想建立家业,就应当懂得谦让,不怕吃亏,有容人之量。
对世事知道的越多,胸襟就越开阔;对人情世故看得越多,眼界就越宽广。
联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个人只要勤劳不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待人处事多宽容忍让,就必能与人和谐共处。
联意:读书治学也好,经商做买卖也好,效法好的榜样就会有好的结果;创业很难,守业更难,但如能知难而进,就没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联意:当官了,无须感到荣耀;丢了官位,也无须感到羞辱;也不能说什么当官无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好官可以更好为人民服务。
百姓是衣食父母,切不可忘本,切不可欺压,莫忘了自己也是一名百姓。
联意:传承家业没有别的办法,不是农耕就是读书;要使子孙有好的发展,只有节俭和勤劳。
华夏龙脉,南北分界线——秦岭对联对联⾥的秦岭⼗⾥⽆⼈崇岭千崖秀,蓝关四⽔分,⼀任春雪秋风往来,犹记此华岳奇峰,终南福地;叠翠与云齐,采青摇⽉远,且看渭城商洛依旧,不负之乐天回马,摩诘晚居。
三⽣以后⼋百⾥云峰次第,幻海问苍茫,承⼀脉接昆仑,分⼀源⾄淮⽔;五千⾔道德依然,⾼⼭同俯仰,藐天地之南北,忘古今之汉唐。
桃花醉泉流⽯上,⽉照松间,青霭⼊层霄,峪壑绵延峰在望;秦楚箫声,汉阴旌旆,⾓⼸鸣古道,风烟俱寂客⽆⾔。
岚寻莽莽秀峰青,⼀带天分南北限;悠悠⾏道远,千秋烟锁⼏多愁?夏侯惇岭如凤舞,道若虵蟠,看炎黄百万⾥江⼭,长龙横卧分南北;块垒填胸,腾云挂眼,管伊雒数千年台榭,苍狗依然变古今。
卡普勒特峰亘⼀屏,有云福地,⼋百⾥关河锁钥,惯见⼲⼽,⾃知冷暖;胸怀九曲,⽬极遥天,五千⾔今古贯通,如闻⾦⽯,⽆悔⽩头。
春和景明何处问古今,临太⽩以升云衢,鬻四皓紫芝,贾王乔凫舄,往来不羁仙客想;莫名惜风物,涉九河⽽游沧海,借瀛洲琼草,润昆仑⽟珰,俯仰犹作南⼭思。
剑锋所指茫洋穷上古⽽来,携秦楼⽉,楚天秋,宋唐神韵,衍沧桑溯千载歌吟,⼋州⽓象;浩荡向罔极奔去,襟汉江潮,太⽩雪,⽢陕松涛,蔚磅礴崛⼀⽅龙起,四海云腾。
念眉分南北⽽抱三秦,对长安宸阙,望江汉客帆,万千劫变幻风云,嚣尘不改晴中⾬;接昆仑以滋万物,听虎啸龙吟,布泽膏泉润,廿四时玲珑花⽉,偕我重看岭上春。
七⼆峰别开殊境,护秦庭霸业、汉域版图,⼗三朝龙脉逶迤,帝⼒⼴延天下⼟;浮沉事犹记遗踪,任马误蓝关、猿愁蜀道,来往客凤⽑卓逸,诗情⾼遏岭头云。
圆⽊鱼叠嶂分南北,兵度陈仓,星陨旷原,两汉兴亡咸系此;千峰记暑寒,蓝关雪拥,辋川云起,⼀唐风⾻半存兹。
留⾹引蝶龙脊承天运⽽骧,化相为⼋百⾥陵峦,鳞甲⾏藏勘盛败;鸿蒙赖圣贤以辟,设封与五千年道场,河⼭表裏演阴阳。
久病庸医名重未疑之,如何问百⼆秦关,⼏家宗庙?⼭⾼惟仰⽌,许我牵圣僧⽩马,⽼⼦青⽜。
段公⼦坤轴定洪荒,其势犁蜀⾬秦风,幸鹜云藻⽇依然,任与太虚分寥廓;帝京遥异代,永年傍樊川渭⽔,⼜⽩傅韩公踵此,应殇遥夜倚崔嵬。
收藏古董的对联1. 神思不凡藏古韵,美玉良缘珍古韵。
2. 初心不改爱古物,洒墨谈古赏神物。
3. 书画上乘藏精品,古董珍品美无边。
4. 九州名匠巧手凭,千年文物重墨铭。
5. 字画金石藏经史,珍器古董传欧美。
6. 悠久历史蕴古色,珍藏古董享荣誉。
7. 沉香贵重珍古玩,心灵手巧爱古董。
8. 天地灵气藏古香,物华天宝尽收藏。
9. 古董珍品重熔铸,千秋文化传人间。
10. 寻奇古物资无穷,造化无限赏珍品。
11. 物华天宝藏古物,文化遗产传一方。
12. 千百年来珍古器,凝聚智慧传文化。
13. 古董变幻风华绝,文物流传教后人。
14. 书画古董名留世,锤炼品位积华成。
15. 古迹风情生永恒,收藏珍品展文明。
16. 联络心灵藏古物,品味精髓倚窗前。
17. 精研文物凝思考,染指古器挥毫写。
18. 尚古文化味历史,独具匠心藏古玩。
19. 珍藏久远收收刻,昔日气息造今生。
20. 引发灵感就古物,传承文明青年多。
21. 文物浸润韵味深,古董珍品美无边。
22. 贵重收藏藏珍品,千载佳话一笔铭。
23. 古风沉香醉文句,珍藏古董显品位。
24. 星海悠悠寻珍宝,欣赏文物领文化。
25. 丝章竹叶藏旧意,琳琅满目见稀奇。
26. 古迹依稀触情怀,千年文物传意蕴。
27. 古色古香珍藏久,历史沉淀识人间。
28. 吟风咏雨闲情逸,风华绝世写情怀。
29. 古董高贵藏精魂,历史流传代代传。
30. 瑰宝渐行不息品,收纳文物妙趣横。
31. 风情古趣行丝路,古董珍宝重归来。
32. 金石铭心沉香梦,古董珍品怡神魄。
33. 千年之物流芳华,珍藏文物赏古韵。
34. 细品古玩藏千古,珍藏文物传人间。
35. 优选压轴珍妙玩,传承文脉凝精品。
36. 古典意境离不去,珍藏老物古味浓。
37. 长卷书画惊世骇,古器古典锤炼品。
38. 神韵流于古董躯,艺术气古迹光辉。
39. 古罐珍馐熟饮食,遗产文物鉴东西。
40. 古画古典邦华茂,珍藏文物扮传承。
41. 精品古董升气质,文物传承护文化。
楹联文化: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字字皆学问楹联始于五代,盛于清,本质是一种对偶文学,从骈文、律诗、词曲的长河中不断采撷浪花而成,形式更加灵活,其议论性、实用性也更强。
楹联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内容丰富,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联,深具中华美学精神,让人读来口齿生香,心神激荡。
楹联之美,在于如画如诗。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有色有声,极富想象力,让人觉得山高水长,如在眼前。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此联乃郑板桥所撰,其从容淡泊,颇得刘禹锡《陋室铭》之神韵。
“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
”这是副集句联,上联系北宋欧阳修的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下联系南宋陆游的诗句:“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大意是说自然界的清风明月所带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所以无价。
两者相隔百年,经后人妙手剪裁,勾勒出一片心境澄清的图画。
很多楹联都是送给大自然的一枚书签,“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绿水流淌,带走的是岁月,青山矗立,留下的是逸情。
楹联之美,在于奇思妙构。
楹联是汉字文化运用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不仅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且衍生出一些趣巧联,使文人在出联对句的“交锋”中平添了难度。
有谐音对,“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看似四样植物,却暗含因何,有幸,得偶,不须媒的语意双关,道出了缘分的喜悦。
还有无情对,“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风马牛不相及,既莫名其妙,又妙趣横生。
相似的对联,“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字字工稳,却出其不意,这也许就是国人含蓄的幽默吧。
最难的是字形对,“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上联五字偏旁是“火金水土木”,下联五字偏旁是“木火金水土”,五行相生相克,意境美不胜收,可谓巧妙至极。
楹联之美,在于寄托情志。
楹联相对于诗词而言,比较短小浓缩,且要挂在楹柱之上,更需直抒胸臆,提炼“金句”。
考古勘探对联大全
以下是一些考古勘探相关的对联:
上联:古墓幽幽藏古韵,下联:遗址静静诉往昔。
横批:岁月留声
上联:石破惊天揭古秘,下联:瓦砾传世证文明。
横批:历史见证
上联:寻踪探迹觅千古,下联:挖宝寻珍揭未知。
横批:考古之乐
上联:岁月沉淀留遗迹,下联:时光流转现真章。
横批:时光考古
上联:尘埃落定藏瑰宝,下联:风华再现证辉煌。
横批:瑰宝重现
上联:千年古墓藏幽径,下联:百代遗址映晴空。
横批:古墓晴空
上联:古韵悠长留此地,下联:今人探访感前尘。
横批:古今对话
上联:考古挖掘揭真相,下联:文化传承显精神。
横批:文化传承
以上对联仅供参考,实际创作时可根据考古勘探的具体内容、地点、发现等进行创作,以体现考古勘探的魅力和价值。
走进传统文化的对联
1. 上联:龙腾盛世千家喜下联:凤舞祥年万户兴例子:过年的时候,那舞龙舞凤的热闹场景,不就正应了这副对联嘛,真的是太有氛围感啦!
2. 上联:国泰民安歌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例子:看看咱们如今的生活,不正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嘛,这对联多贴切呀!
3. 上联:春回大地百花艳下联:日暖神州万物苏例子:春天来啦,大地回春,花儿都争奇斗艳的,可不就是春回大地百花艳嘛!
4. 上联:忠厚传家久下联:诗书继世长例子:想想那些文化世家,不都是靠着忠厚和诗书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吗?
5.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例子:当你努力后取得成功,不就像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般美好嘛!
6.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例子:每到新年,到处都焕然一新,可不就是迎新春江山锦绣嘛!
7.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例子: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呀!
8.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例子:咱们现在过的好日子,不就是民安国泰、风调雨顺的盛世嘛!
9.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例子:到了春
天,那江边的景色,不就跟这对联里说的一样嘛!
10. 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例子: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欢聚一堂,欢声笑语的,多幸福呀!
我觉得传统文化里的对联真的是太有意思啦,既充满了智慧,又很有生活气息,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楹联文化中的联话与联语作者:白化文来源:《教育》2015年第08期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历代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
追根溯源,楹联起源于何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哪些息息相关的内容;创作时应注意哪些原则性的问题,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楹联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据史料记载,楹联大概起源于唐或五代年间。
清代学者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讲楹联是如何起源的,他说楹联起源于春联,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第一副春联是否起源于孟昶值得商榷,但据此可以推出:楹联是由上层社会传播的。
敦煌研究院研究民俗学的谭婵雪女士,根据敦煌写本遗书的材料推论出,门联在唐朝就已经出现,并认为有一些对偶句是被当作桃符使用的,而桃符可以说是春联一种变形的“祖先”。
这就是说,春联起于民间。
在中国古代,每逢春节时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贴一副类似对联的东西,原来是贴一些带有福禄性质的吉祥话,这就叫做桃符。
区别于现代西式建筑的单扇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多为两扇对开门,这跟中国人喜欢讲究对称的审美习惯有很大关系。
在民国年间,除大门外,只要不是特别贫穷的人家,里屋也多是两扇门。
大门、二门、房门、屋门等无不讲究对称,这就是门联也就是对联存在的基础。
那么,对联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至今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谭婵雪从敦煌写本遗书的材料中抄出很多对偶词条来,这些算不算春联?首先,当时还没有春联这一说法,就像古人不知道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一样。
其次,谭婵雪所找到的这些对偶句并不完全是贴在门上的。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是因为材料不足,而且即使对于这些有限的材料,很多学者的解释也是不一致的。
因此关于楹联的起源问题,还有待研究。
大概在明朝中期以后,对联、楹联才在社会上盛行起来。
当时有人写联话,总是提到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说朱元璋如何喜爱对联。
笔者认为,这多是在给朱元璋脸上“贴金”。
历史组特色对联1. 历史长河,神州宏图;历史洪流,中华崛起。
2. 传承文脉,弘扬文明;挖掘过往,寻找真相。
3. 古风流转,历史悠久;史海浩瀚,文化辉煌。
4. 王朝更替,历史变迁;英雄辈出,传世佳话。
5. 玉石流传,古韵悠扬;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6. 丝绸之路,文明互通;海上丝绸之路,东西交融。
7. 历史长卷,人文荟萃;传世佳作,文化灿烂。
8. 文明交融,和谐共生;历史鉴戒,未来启示。
9. 古今交融,文化传承;智慧积淀,人类进步。
10. 古往今来,英雄辈出;功勋卓著,永载史册。
在追溯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宏图;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可以见证中华民族的崛起。
历史是一条长河,承载着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挖掘过往,我们可以寻找到真相,传承文脉,弘扬文明。
中国历史悠久,古风流转。
史海浩瀚,文化辉煌。
王朝更替,是历史的变迁;英雄辈出,是传世的佳话。
古代的玉石流传至今,散发着古韵的悠扬。
历史文化的传承,历久弥新。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互通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
历史长卷中,人文荟萃,传世佳作,文化灿烂。
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鉴戒,也启示了未来。
文明的交融是和谐共生的结果。
历史的鉴戒给我们以智慧,这些智慧积淀着人类的进步。
古往今来,英雄辈出,功勋卓著,永载史册。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的启示。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传承好它。
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的长河,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传承文明的火炬,让中华文化璀璨辉煌。
文脉的对联
1. 上联:文脉传承千古韵,下联:墨香四溢万家情。
例子:就像那古老的故事一代代传下来,这文脉不也是这样流传不息嘛!
2. 上联:一脉文光昭日月,下联:千秋雅韵颂乾坤。
例子:哎呀,这文脉的力量就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耀眼啊!
3. 上联:文章千古秀,下联:文脉万年长。
例子:你看那些经典的文章多了不起,这不正说明文脉能长久延续嘛!
4. 上联:文墨飘香书锦绣,下联:脉源涌动画宏图。
例子:那文墨的香气飘来,不就像在书写一幅美丽的画卷吗?
5. 上联:笔耕文脉千秋业,下联:墨染华章万世功。
例子:你想想,用笔耕耘文脉,这可是千秋的事业呀!
6. 上联:寻根文脉追先哲,下联:探路书山启后昆。
例子:我们追寻文脉不就是在追寻先哲的脚步吗?
7. 上联:传承文脉精神爽,下联:弘扬文风意气扬。
例子:一旦传承了文脉,那感觉可真是神清气爽啊!
8. 上联:耕读传家文脉盛,下联:诗书继世雅风浓。
例子:看看那些耕读传家的,文脉多兴盛呀!
9. 上联:心醉文脉诗韵里,下联:情迷墨海画风中。
例子:就好像自己沉醉在文脉的诗韵之中一样,多美妙!
10. 上联:守住文脉根基稳,下联:弘扬国粹道路宽。
例子:要是守住了文脉,不就像根基稳固了一样嘛!
我的观点结论:文脉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精神,我们要珍惜和传承文脉,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下联:琴棋书画皆韵味,风花雪月写人生上联:字里行间展才华,笔尖跃动书华章下联:山川河流映智慧,心中涌动诗情画意上联:百年树人铸辉煌,桃李芬芳满园春下联:千载文明承继远,文章灿烂照千秋上联:春秋笔法传千古,文字铸就辉煌史下联:古今智慧汇一脉,文章照亮未来路上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下联:文以载道传佳话,德以养性映苍穹上联:挥毫泼墨写青春,笔耕不辍绘人生下联:丹青妙手绘世界,匠心独运映辉煌上联:胸藏文墨怀天下,腹有诗书气自华下联:笔走龙蛇书岁月,墨香满溢传千古上联:书中自有黄金屋,笔下自有颜如玉下联:文以载道传智慧,德以修身耀华夏上联:墨香氤氲书卷里,诗情画意满乾坤下联:岁月如歌文脉长,智慧之光映古今上联:千锤百炼铸文章,笔耕不辍绘辉煌下联:万卷诗书涵养德,砥砺前行照人生上联:文心雕龙传千古,笔墨丹青绘千秋下联:山水画卷映辉煌,诗情画意映人间上联:笔耕不辍写春秋,丹青妙手绘人生下联:文章千古事,诗酒趁年华上联:笔墨挥洒绘宏图,文墨飘香传佳话下联:山川河流映智慧,岁月如歌颂辉煌上联:文思泉涌写华章,诗情画意满乾坤下联:智慧光芒照人间,岁月如歌颂辉煌上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下联:慧眼观世界,笔墨绘人生上联:博学笃志育英才,桃李芬芳满园春下联:德才兼备承先哲,文章千古照华夏上联:书中自有颜如玉,笔下自有黄金屋下联:诗情画意映人生,智慧光芒照千古上联:墨香氤氲书卷里,诗情画意满乾坤下联:岁月如歌文脉长,智慧之光映古今上联:千山万水映智慧,笔墨纸砚写人生下联:古往今来传佳话,诗情画意照人间上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下联:文以载道传智慧,德以修身耀华夏上联:挥毫泼墨写青春,笔耕不辍绘人生下联:丹青妙手绘世界,匠心独运映辉煌上联:胸藏文墨怀天下,腹有诗书气自华下联:笔走龙蛇书岁月,墨香满溢传千古上联:字里行间展才华,笔尖跃动书华章下联:山川河流映智慧,心中涌动诗情画意以上对联均以高考语文试卷常见主题为背景,表达了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含有“文”字的春联1.上联:文采高扬瑞气足。
下联:才华横溢福缘深。
横批:文运亨通2.上联:文风荡漾满园春。
下联:文化繁荣万事兴。
横批:文明新风3.上联:文采飞扬展宏图。
下联:文明礼仪传家风。
横批:德才兼备4.上联:文昌星耀满天辉。
下联:文化繁荣国运昌。
横批:文光璀璨5.上联:文心雕龙千古韵。
下联:文明花开满园春。
横批:文化永流传6.上联:文坛盛会聚群英。
下联:文明春风暖万家。
横批:和谐盛世7.上联:文采飞扬照乾坤。
下联:文明祥瑞满乾坤。
横批:德艺双馨8.上联:文笔如虹展辉煌。
下联:文明有礼传家声。
横批:文明家园9.上联:文脉绵长映日月。
下联:文明新风荡乾坤。
横批:华夏文明10.上联:文星高照福寿长。
下联:文明花开万年芳。
横批:幸福安康含有“明”字的春联;1.上联:明月千里共婵娟。
下联:明理明智明德馨。
横批:明道致远2.上联:明灯高照吉祥家。
下联:明日辉煌事业昌。
横批:光明前景3.上联:明心见性福寿全。
下联:明理明智好运连。
横批:智慧人生4.上联:明德修身品行端。
下联:明理明智福禄绵。
横批:美德长存5.上联:明日辉煌事业兴。
下联:明月高挂福寿延。
横批:光明前途6.上联:明理明智创大业。
下联:明月当空好运连。
横批:智慧启航7.上联:明灯高照喜气洋。
下联:明日幸福万年长。
横批:福气满堂8.上联:明月当空福满园。
下联:明理明智万事顺。
横批:和顺安康9.上联:明月清风佳节好。
下联:明理明智春常在。
横批:吉庆盈门10.上联:明月如镜照大千。
下联:明理明智心自闲。
横批:清心寡欲。
金建甲楹联1. 金建甲楹联啊,那可真是妙不可言!就像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
我去朋友家,一进门就看到他家挂着金建甲楹联,那字里行间仿佛有魔力,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整个屋子都因为这楹联多了几分文化韵味。
你说,这样的楹联谁能不喜欢呢?2. 金建甲楹联,我跟你说,就像是文化长河里的璀璨明珠。
我参加一个文化活动,看到有人在展示金建甲楹联的书法作品。
那笔触刚劲又不失灵动,就像一个舞者在纸上翩翩起舞。
这楹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啊,真是深不见底,简直是文化宝藏。
难道你不想去探索一番吗?3. 金建甲楹联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
有一次我在一个古镇游玩,一家古旧的小店门口挂着金建甲楹联。
那楹联上的文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它和周围的古旧建筑相得益彰,好像是历史特意安排的一场对话。
这么有趣的金建甲楹联,你怎么能错过呢?4. 嘿,金建甲楹联!那是能让人心生敬畏的文化瑰宝。
我爷爷特别喜欢楹联,他给我讲金建甲楹联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
他说那楹联就像一个智者,默默地传递着古人的智慧。
在我们家的书房里,要是也能挂上一副金建甲楹联,那感觉就像把一位文化大师请回了家。
你不觉得这是个很棒的想法吗?5. 金建甲楹联呀,就如同精神世界里的一把金钥匙。
我认识一位老师,他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讲金建甲楹联中的妙处。
他说楹联里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种子,能在我们心里种下文化的根。
当你认真去解读金建甲楹联的时候,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门。
你难道不想拥有这把金钥匙吗?6. 哇哦,金建甲楹联!它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
我在一个茶馆里看到墙上挂着金建甲楹联,在那茶香缭绕的环境里,楹联上的诗句让整个氛围变得更加雅致。
就好像平淡的茶水里加了一点珍贵的香料,变得回味无穷。
这样能给生活增添色彩的金建甲楹联,你难道不心动吗?7. 金建甲楹联,简直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我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到一副金建甲楹联的展出。
它静静地待在那里,却好像在大声地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岁月。
文脉赓续对联
文脉赓续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用两句话组成的对联,旨在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脉赓续对联的特点是:
1. 两句话构成一个对联,两句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和呼应。
2. 对联的语言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同时也要求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押韵、比喻、夸张等。
3. 对联的立意要高,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
4. 对联的创作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感悟,体现出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
下面是一些文脉赓续对联的例子:
春风得意迎新岁,
瑞雪欢腾庆团圆。
(注:这句联表达了春天的喜悦和新年的到来,以及雪景带来的欢乐和团圆的氛围。
)
求知苦学修身德,
励志俭勤兴国邦。
(注:这句联强调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同时呼吁人们要有兴国邦的抱负和毅力。
)
天高云淡秋香浓,
地阔水清夏日短。
(注:这句联呈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灵秀,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
短暂和珍贵。
)
以上是一些文脉赓续对联的例子,它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也在传承和创新中为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关于探索的对联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
探索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未知,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获得智慧和力量的提升。
下面是关于探索的十个对联,以及对每个对联的解释和探索的意义。
1. 探索天地宇宙,开拓人类新边疆。
解释: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天地宇宙,开拓新的领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2. 探索自我内心,发现无限潜能。
解释:人们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可以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和才华,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突破。
3. 探索知识宝库,汲取智慧养分。
解释: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可以不断汲取知识和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境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4. 探索科学奥秘,揭示自然规律。
解释: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探索,人们能够揭示自然规律,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 探索人文精神,传承文化智慧。
解释: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探索,可以传承和发扬文化智慧,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6. 探索艺术之美,展现灵魂风采。
解释: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艺术之美的探索,可以展现个体的灵魂风采,丰富人类文化。
7. 探索人类命运,塑造美好未来。
解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命运和挑战,通过对人类命运的探索,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塑造美好的未来。
8. 探索历史轨迹,铭记前人贡献。
解释:历史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通过对历史轨迹的探索,可以铭记前人的贡献和教训,为现在和未来提供借鉴和启示。
9. 探索人际关系,丰富人生体验。
解释: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探索,可以丰富人生的体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10. 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世界。
解释: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可以带来新的发现和创新,为人类创造新的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探索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源泉,通过对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领域的探索,人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实践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对联之中寻文脉
作者:田梦琳
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9期
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一棵长青古树,那诗词歌赋等艺术便如同繁茂的枝叶,昭其千年硕果之丰。
而对联则要算其中最为特别的一种艺术形式,可运用诗词,或集聚人名地名,既有相称的工整,又有博引的妙趣,那短短的上下两句间,蕴含的是文化之脉,人文之本。
对联要算是最常见、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了。
山水名胜间,有它歌颂的风花雪月之美;年节欢庆时,是它道出吉祥如意的祝福;卧房书屋外,借它表达主人的品格志向。
对联讲究字数相等与平仄向拗,这种平行对称的美感,与古人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的概念不谋而合,对“成双成对”这种象征着圆满形式的痴迷早已深深刻在中国文人的基因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根。
联之美,是“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感叹。
多年前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一位古人伴着微凉的秋风登上岳阳楼。
望着面前雾气缭绕、波澜依依的洞庭湖,他必定会对着葱翠的林荫和澄澈的湖水感叹天地之美,继而端起酒樽与江湖对饮,一醉忘忧。
或许,他也是一位“迁客骚人”,见到今日山河清平,不由得抚今追昔,想起了当年的范文正公,那些为天下人立命操劳的烦忧一下涌入他的心头。
前人的风骨与江山的多娇牵引着他的思绪,提笔落墨,一气呵成。
江山触动了他的文采,他的笔墨也浸润了江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素来以多情著称的文人?山水对联中,有对眼前风景的赞美,寓心境于内,让它成了文史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联之趣,是“独角兽,比目鱼”中灵机之巧,世间万事万物皆可入联,人无论高低贵贱皆可享对句之乐。
它们有的含有字形的拆解,有的妙用谐音,一语双关。
上联既出,便似一道趣题悬而未解,引人思量斟酌,不禁入迷。
若有妙语偶得之句,足可令人拊掌而笑。
更妙之处在于,一个上联可有多个下联为对,大家各抒己见,品评高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乐趣。
对联作为一种谜题,为世人提供了高雅的娱乐。
在雅趣中生长,亦是中华文化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
联之意,在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拳拳报国之情。
联有时就像座右铭,用最简单精练的语言,抒发作者胸中之志,时时刻刻催人发奋进取。
去年,我曾有幸拜谒成都武侯祠,走到殿前,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里的楹联,一幅幅雕版在大门两侧排开,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
这是一位位祭拜者用这种方式向武侯奉上他们崇高的敬意。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令人动容。
男主角沈光耀住在条件简陋的西南聯大宿舍中,床边的蚊帐上却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窗虚诸葛亮,室小常遇春”。
既巧用人名,又
言明艰苦的物质条件不能动摇内心求学救国的信念,可谓妙绝。
时过境迁,真情实感的流露永远是底色与基调。
这铸就了对联的魅力,也铸就了文化的魅力。
小小楹联中,有古人千年智慧积淀。
文化之美,就在这上下对句中传承。
特约点评
本文从对联的形式到内容,再到对联的美感、乐趣以及深意,一一道来,让读者对对联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也充分体现出了小小的对联之中所蕴含的中国人民的智慧,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金木(麻城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