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语音学.

语言学概论——语音学.

语言学概论——语音学.
语言学概论——语音学.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一)语音的声学(物理)性质

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语音也不例外。

语音的声学性质表现在语音四要素上:

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频率。

频率与发音体自身的性状有关,男子声带长而厚,说话声音低;女子的声带薄而短,说话声音高

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2.音强。即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振幅的大小跟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语音的强弱跟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发音时用力越大,呼出的气流越多,声音就越强。反之,声音就弱。

音强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重音和轻音。

如?content con?tent

地道[ti51tau55][ti51tau]

3.音长。即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语音的长短跟发音的速度快慢有关。

音长在语言中可以具有区分元音的长短。如英语]粤语等。

sheep [?i:p]----- ship [?ip]

三[sɑ:m]----心[sɑm] (广东话)

4.音质。即声音的性质、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属性。音质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发挥作用,主要是构成不同的音素(元音或辅音)。

一般来说,音质的变化决定于三方面的条件:

一是发音体的不同;

二是发音方法的不同;

三是共鸣器的形状的不同。其中每一方面的差别都会造成不同的音质。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的生理性质是由发音器官决定的,发音器官的活动部位或活动方式不同,就形成不同的语音。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

1.动力部分:肺、支气管和气管。

2.发音体:声带、喉头。

3.共鸣腔:口腔、咽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不仅具有生理、物理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

首先,音义结合的功能是由社会赋予的。即什么音表什

么意义,什么意义由什么声音表示,是由社会决定的。

其次,不同民族或不同方言区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

力和听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

如[p] 和[ b](汉族人)[p] 和[p h](英美人)

最后,不同民族的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

第二节音素

一、音素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说,从音质的角度对音节连续进行切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

止所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比如:rénmín(人民)可以切分为r/e/n和m/i/n,这里

的r、e、n、m、i、n已不能再往小里切分,它们就是语音里

的最小的单位——音素。

音素一般用国际音标(IPA)标记。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是国际通用的记音

符号,是国际语音协会根据“一符一音,一音一符”的原则,

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专为记录音素而创制的标记符号,简

称IPA。

用国际音标记音,一般用方括号[]标明。如pi[p h i] zi [?? ] chi[t?h?]

国际音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记音准确全面

国际音标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即一个音素只用一个

符号表示,一个符号只能代表一个固定的音素。

2.排列科学

3. 形体便于认读

用国际音标记音有宽式和严式两种方式:

严式记音法(音素标音法、音位变体记音法)。汉语拼音方案中,“i”这一字母在与“yi”(易)、“zi”(字)、“zhi”(制)组合时实际代表着三个不同的音素,即音位/i/的三个变体 [i]、[?]、[?].

宽式记音法(音位标音法).如

pool [pul]

spring [spri?]

二、音素的类型

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

气流是否受阻肌肉紧张状态呼出气流强弱声带振动

元音不受阻均衡弱振动

辅音受阻局部强有的振动

带是否颤动作为区分元音和辅音的主要条件。

三.元音的分类

元音包括舌面元音、舌尖元音[?]、[?] 和卷舌元音[?]等。

舌面元音是发音时由舌面起作用的元音。一般以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作为舌面元音分类的标准。8个基本元音可以定义如下:

[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ɑ]: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下面是常见舌面元音的舌位图:

四.辅音的分类

辅音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写。

发音部位:指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一般有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中音、舌面后(舌根)音、小舌音、咽壁音、喉音13种。

发音方法: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以及克服阻碍的方式。一般分为塞音、塞擦音、鼻音、颤音、闪音、边音、边擦音、擦音和半元音9种。半元音是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一种辅音,又称为无擦通音。

发音时伴有声带振动就是浊辅音,声带不振动就是清辅

音。

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就是送气,反之就是不送气。送气和不送气一般是对于塞音和塞擦音而言的。送气的符号是在音标右上方加上[‘]或[h]。

附:汉语拼音方案与国际音标对照表(本表的国际音标大体接近严式音

第三节音位

一音位

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这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双斜线//是音位标记。)

例如[p]和[p h]是汉语和英语里都有的两个音素。

“标”[piau55]和“飘”[p h iau55]。

在英语里,[p]只出现在[s]的后面,[p‘]只出现在词的开头和其他位置。

sport的p发成[p],port的p发成[p‘]。英美人不大理会这种区别,仍然认为它们是一个语音单位。

又如[a]和[ɑ]两个音素在汉语属一个音位,而在法语里的却是两个音位。例如:

moi[mwa](我)

mois[mwɑ](月份)

而汉语里[a]和[ɑ]只是同一音位/a/的两个不同的变体。如:安[an55]和唐[tɑ?35]

二确定音位的原则

对立和互补是判断音位的重要原则:

1.对立原则

彼此对立的音素属不同的音位,如汉语里的[p]和[p’],英语里的[p]和[b],法语里的[a]和[ɑ]各为一个独立的音位。

2.互补原则

互补指的是,不同的音素不会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彼此相似而又互补的音素属同一音位,如汉语的[a]、[ ?]、[?]、[ɑ]不起区别语素或词的具体音形的作用,被汉语社团归并作一个音位来使用。英语的[p]、[p’]也是一个音位。

sport [sp?:t] pool [p‘ul]

3.相似原则

听感上发音相似而又互补的音素属于同一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m与?是互补的,但汉人能明确感到这两个音的差异,因此属于不同的音位。

4.系统原则。

二.音位的类型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

从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

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这些非音质音位总是附着在语流中的某一音段(包括音节、音素等)上面,在语音线性序列中不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称作超音段音位。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

1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

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中声调多到10个以上,如侗语就有15个声调。

2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

重音在汉藏语里不很重要,但在英语、俄语等语言里却是一种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例如英语instinct[in?stinkt](活跃的),[?instinkt](本能);commune[k??mju:n](交谈),[?k?mju:n](公社)。

3.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

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在我国广州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汉语广州话,[ka:i55]街,[kai55]鸡;[sa:m55]三,[sam55]心;英语、德语里也有长短音的区别。英语beat[bi:t](打),bit[bit](一些);feel[fi:l](感觉),fill[fil](装满)。

三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语音变体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一)条件变体

音位的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互补)而又属于同一音位的变体。

例如英语的/p/、/t/、/k/三个辅音音位,当它们出现在词首时是送气的:top[t‘?p](顶部)、pool[p‘u:l](水池)、kill[k ‘il](杀死),而出现在/s/后就变为不送气的了:spool[spu:l](线轴)、stop[st?p](停止)、skill[skil](技巧)。在英语里,送气的[p’]、[t’]、[k‘]和不送气的[p]、[t]、[k]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这三个辅音音位各有送气和不送气两个音位变体。

北京话/a/音位的四个变体[a] 、[?]、[ɑ ]、[?/? ]也是条件变体,它们的出现条件各不相同: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a] [–i]、[–n]来[lai35]、贪[t‘an55]

[A] 音节末尾他[t‘?55]、下[?i?51]

[ɑ][–u]、[–?]高[k55ɑu]、汤[t‘ɑ?55]

[?/?] [i-n]、[y-n]天[t‘i?n55]、捐[?y?n55]

非音质音位一般是条件变体,北京话上声调位/214/的三个变体也是条件变体:

调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214]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优雅

[35]在上声音节前土改

[211]在非上声前土堆、土豪、土地

常见元音音位的变体:

汉语普通话有/a/、/o/、/?/、/?/、/i/、/u /、/ y/、/?/、/?

/、/? /等十个元音音位。各音位常见变体情形如下:

1./a/有四个音位变体,即[ a]、[ A ]、[ a][ ?]。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 a] 韵尾[i]、[n]之前甘[kan]、海[ xa? ]

[ A ] 无韵尾时瓜[ ku A ]、巴[ p A ]

[ ɑ] 韵尾[u]、[?]之前好[ xɑu ]、广[ kuɑ? ]

[?] 韵头[i]、[y]和韵尾[n]之间健[?i?n] 全[?’y?n ]

2./?/有两个音位变体,即[?]、[? ]。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 ?] 单韵母中德[ t?]、客[ k h?]

[ ?] 作鼻韵母韵腹\作轻声音节韵腹门[m?n]、更[k?? ]、的[ t? ]

3./?/有两个音位变体,[?]、[e]

[e] 在韵尾[i]之前给[ ke? ]、对[ tue? ] [?]无韵尾时作韵腹街[?i?]月[??]

4./i/有三个音位变体,即[i]、[I]、[j]。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i] 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比[pi]、定[ ti? ]

[I] 作韵尾盖[ ka I]、回[ xue I ] [j]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言[ jan ]、杨[ jɑ? ]

5./u/有四个音位变体,即[u]、[?]、[w]、[?]。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u] 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呼[ u]、滚[ku?n] [?] 作韵尾高[kɑ?]、叫[ ?iɑ?]

[w]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王[wɑ?]、文[w ?n] [?] 在[f]声母后腹[f ?]、富[f?]

6./y/有两个音位变体,即[y]、[? ]。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y] 作韵腹举[ ?y]、均[? yn] [ ?]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约[ ??]、元[ ?an] 辅音也有变体,如汉语轻声中,清辅音浊音化。

尾巴[b A]

我的[d?]

五个[g? ]

豆腐[touv]

看着[d??]

椅子[dz? ]

姐姐[?i?]

(二)自由变体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而不会造成意义改变的变体。

北京话的/w/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变读为双唇半元音[w]和唇齿半元音[?],例如“文”读成[w?n35]或[??n35]都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w][?]是/w/的两个自由变体。

四音素与音位的关系

音素是从生理和物理角度(自然属性)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音位是从社会属性即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人类语言共通的,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音位跟音素之间是集体和成员的关系。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归并出来的,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音素。如汉语的音位/a/就包括[a、ɑ、A、?/?]四个不同的音素。音位的数量少,音素的数量多。

上面所说的音位都是指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与音素没有什么关系。

五、音位的区别特征--语音特征

语音特征是指不同的音素或音位之间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如[t]就是由舌尖前、不送气、塞、清、辅音等发音特征组成的。无论替换其中的哪一个要素,都会得到另一个音素。如果把[t]的舌尖前换为舌根,就得到[k];把不送气换为送气,就得到[t’];把塞换为擦,就得到[s]。

第四节语音组合

一、音节

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音节。

(一)音节的特征

从发音角度看,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形成的语音片段即为一个音节,语流中有几次这样的紧张过程就有几个音节。例如,汉语的“中流砥柱”发音时肌肉紧张4次,是四个音节;英语的indivisibility(不可分性),肌肉紧张7次,为7个音节。

从声学的角度看,一个音强增减过程就是一个音节。发一个音节时,声音的音强都有由弱到强再转弱的过程,发几个音节就有几个这样的过程。

从听感的角度看,音节是人们能够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片断。在一连串语音中,相邻音节之间一般都有明显间隔。

(二)音节的结构

一个音节中的音位(音素)可以分成四种构成成分:领音、起首音、收尾音、过渡音。每个音节必有而且只有一个领音,其他三种音节成分则不是每个音节都有的。

领音是音节中最响(开口最大)的音。领音一般由元音充当,有时也可由浊辅音充当,如[l、r、m、n、 ]等。如汉语[tai]中的[a],英语的it[it]中[i],都是领音。

起首音是音节开头的非领音。起首音一般多是辅音或半

元音。如汉语[tai]、[iau]中第一个音都是起首音,但[au]这个音节中,[a]不是起首音,而是领音。

收尾音是音节末尾的非领音。如汉语[kan]、[tei]中最后一个音都是收尾音,但[kua]中[a]不是收尾音,而是领音。

过渡音是领音与起首音或收尾音之间的音。如汉语[tian]中[i]、[tuan]中[u]就是过渡音,英语our[aur]中[u]、price[prais]中[r]和[i]也都是过渡音。

音节结构可以从元音和辅音的角度来分析。以元音开头的音节叫开首音节,以辅音开头的音节叫闭首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尾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尾音节。这样,音节也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开首开尾音节:音节的开头和收尾都是元音。如[i]、[ia]、[ai]、[ie]、[ei]、[iau]、[uai]等等。

开首闭尾音节:以元音开头,以辅音收尾。如:[is]、[an]、[in]、[i:st]、[ian]、[uen]等等。

闭首开尾音节:以辅音开头,以元音收尾。如:[ti]、[la]、[fei]、[tie]、[sta:]、[gri:]、[aur]等等。

闭首闭尾音节:以辅音开头,以辅音收尾。如:[tin]、[fan]、[tuan]、[sti:l]、[prais]、[gri:n]等等。

二、音位的组合

(一)复元音

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元音复合而成的一组元音就是复元音。

复元音一般分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两大类,如前响二合元音汉语的[ai],[au],[ei],英语的[a u];后响二合元音的前一个元音的响度较低,后一个元音的响度较高。如汉语的[ia],[i?],[ua];中响三合元音的中间一个元音的响度较高。如汉语的[iau],[uai],uei]。

(二)复辅音

同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辅音复合而成的一组辅音就是复辅音。如英语school[sku:l](学校)中的[sk],spring(春天)中的[spr],都是复辅音。但汉语中[pantun](板凳)中[n]和[t]分属两个不同音节,不属复辅音。一般认为,汉语普通话中没有复辅音。

第五节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临时性变化的现象。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几种类型。

1.同化

同化就是一个音位影响另外一个音位,使它变成跟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难”/nan35/在“免”/mian214/;“面包”/miam51pau55/。

2.异化

异化就是两个相同或相似的音位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位变成为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位。

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相连在一起时,前一个字由上声调变为阳平调。

3.弱化

弱化就是在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

在弱化音节中,元音、辅音都可发生弱化。英语中的非重读音节一般都是弱化音节。元音的弱化常常是

双音单化:[nautai]--- [naud?]

前后音央化:xaup?xaub?

轻音浊化:weip?尾巴b?b?

4.脱落

脱落就是在连续发音时,有的音位减少的现象。

如you and me 中的d

5.增音

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某种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就是增音。

如汉语普通话的语气词“啊”[a]一般随着前面音节的不同而读成[na](哪),[ia](呀),[ua](哇),[?a](啊)[?a]等。英语中不定冠词a在以元音开头的音节前面要读成an,增加一个辅音[n];表示复数、所有格或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的后缀-s,当它前面的音是[s],[z],[d z]等时,就要读成[iz],

增加一个元音[i]。

从生理发音机制来讲,同化是为了发音时顺口,增音实际上也是为了顺口,顺口就是省力,异化是避免拗口,同样也是为了省力。弱化和脱落是音位自身的变化,都是由于发音用力的节省而造成的。省力原则是发生音变的生理因素。

自我测试(二)

(一)语音:

? 1、语音可以从()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

从()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

()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2、从产生声音角度来看引起音质的不同主要是()、()和()三个方面。

3、()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最小的能自由发音的语音单位。

4、在元音和辅音的几个区分标准中,()是决定性的。

5、国际音标是在()字母的基础上根据()的原则创制出来的。

6、从声音产生的角度来看,辅音的不同由()的不同和()的不同决定的。元音的不同主要由()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决定。

?7、八个标准(基本)元音中,前元音从高到低依次分别是(),后元音从低到高依次分别是()。

8、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9、辅音根据()和()两个角度进行分类。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和()三个方面。

10、音位是某一种语音系统中能够起()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1、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12、音位变体可以分为()和()两类。

? 13、非音质音位包括()、()和()三种。

答案:1、生理、物理、社会功能 2、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3、音素、音节 4、是否受到阻碍 5、拉丁、音标和音素一对一(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6、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 7、ie?a;ɑ?ou 8、音位变体 9、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阻碍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 10、区别意义 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2、?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13、调位、重位、时位

二、选择题:

1、汉语拼音声母g、k、h出现的语音环境与j、q、x?出现的语音环境()。

? ??? A、对立B、互补??

C、部分对立D、部分互补

2、决定音高的是声音的()。

A、振幅B、陪音?????

C、频率D、声波复合的形式

3、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中的音素是()。

?? A、具有互补关系、语音上又相似的音素 ?? B、语音上相似的音素

?? C、彼此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音素 ?? D、具有非对立性关系的音素

4、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5、音高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语言一般属于()。

? A、汉藏语系B、印欧语系 ?

C、南岛语系D、阿尔泰语系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 课程简介 ◇教学对象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有关课程 ◇教学目的 ?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 学原则与方法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 学四个组成部分 ?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 原则、方法和技巧 ?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并具 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多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实践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第一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 内容—— ?介绍汉语语音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教什么 ?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怎么教 要求—— ?掌握必要的理论,熟悉基础知识 ?掌握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问题和纠音正调的方法 参考书目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宗济主编(1991)《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

?赵金铭主编(1997)《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朱川主编(1997)《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李明、石佩雯(1986)《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刘广徽编著(2002)《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金晓达、刘广徽编著(2006)《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教师用书)》,北 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语音教学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讲授知识和概念要准确, ?遵循和掌握教学规律, ?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实践性原则 ?理论指导下大量练习,实践 ?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 3 对比性原则 ?普通话和学生母语的比较 ?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比较 ?普通话相近音的对比 4 直观性原则 ?对某些基本规则和理论的讲解,需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用图示方法形象化 5 趣味性原则 6 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二、语音教学的内容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 1、语音概况 2、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 (1)语音部分 ①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②声母③韵母④拼写规则⑤声调 ⑥变调⑦语气助词“啊”音变⑧轻声⑨儿化韵

语音学和音位学 练习题

第2章语音学和音位学 Phonetics&Phonology 1.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_______. A.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the world’s languages B.sppech sounds used by human languages to represent C.the differernces between sounds used in human languages and sounds in nature D.how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2./m, n/ are ____. A.fricatives B.dentals C.glides D.nasals 3./w, j/ belong to ____. A.fricatives B. dentals C. glides D. nasal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vowel is the rounded vowel? A.[i:] B.[u:] C.[i] D.[a:] 5.In the field of phonolog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A.stress B.tone C.intonation D.syllable 6.Classification of vowels are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s EXCEPT____. A.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B.the openness of the mouth C.The shape of the lip D.The width of the vowels 7.A sound which is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one word or one shape of a word from another in a given language is a______. A.phoneme B.allophone C.phone D.allomorph 8./p, t, k / are______. A.fricatives B. affricates C. glides D.stops 9./kuku:/ is a bird’s call. The name of such a bird is CUCKOO which is an example of 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3410113853.html,nguage universals B.onomatopoeia C.teaching grammars D.morphs 10.The vowel [u:] in [fu:d] (food) is a____ vowel.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 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 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3410113853.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1页-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 导言 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 (一)语言学的性质 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 1、研究的领域广 2、与多种学科交叉 举例 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着《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①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 《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着。《尔雅》

今本共19篇。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着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着作,今存13卷。《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②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 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解说部分共133,441字。书中所收文字以小篆为主,而把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字的注释,一般先讲字义,再讲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当时已通行的“六书”为理论基础去解释每个字。《说文解字》第一次把汉字(小篆)按形体构造分出偏旁,首次把汉字按部件拆开;首创部首编排法,是汉字检索的一大发明。《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着作,同时也是一部字典、辞典、字源、语源、语法规范的综合性的着作,对后来的文字研究有奠基意义。 ③音韵学(研究汉字读音及其发展) 三国魏朝李登撰写的《声类》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韵书,据说此书约唐代中叶后佚失。全书共10卷,收字11,520。《声类》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注音用反切法,并附有简略释义。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 —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 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笔记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3年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现代汉语界定·汉语共同语发展简况 现代汉语广义上指“五四”以来汉民族的交际语言,包括共同语和各种方言;狭义则专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普通话是在汉族内部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汉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形成共同语的历史过程不同,分述如下: 我国很早就有共同书面语,汉代所谓“通语”(见扬雄《方言》)就是全国通行的语言。古代正统书面语文言文最初基于口语产生,但这种书面语传统一旦形成,就逐渐与口语脱节,最终成为大众难以读懂的语言。唐末(公元九世纪)以后,民间逐渐产生一种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后来称作“白话文”,是今天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白话文到了宋元之际(公元十二三世纪)已经相当成熟,明清以来又涌现了大量白话文学作品。这种书面语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通行于全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民族共同语的性质。书面语中向来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才使白话文取得正式书面语言的地位。 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出现得比书面形式晚。至迟在十四世纪,一种后来被称为“官话”的共同口语已经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而这种口语至少到清代就已经相当通行。

因为北京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北京话在官话的形成过程中成为最有影响的方言。到了“五四”时期,“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同时兴起,“国语”这一名称取代了“官话”的提法。两种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普通话”称呼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煜按:北大版《现代汉语》未提“雅言”一说,大概是不认可它的共同语地位;把“通语”处理成书面形式的共同语,而非共同口语形式。并且“通语”只是就文言 文的发展而言,并非“现代汉语”所着重追溯的源头,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源头是早 期白话文。所以那种“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的发展脉络不为所用, 是因为雅言的共同语特征不明显,通语不是完全的口语形式;雅言和通语不是现代 汉语的直接源头。所以要注意两点:一、着重的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二、分为 口语(官话…)和书面语(白话文)两种形式。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非常复杂,根据方言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 分布区域:长江以北汉族居住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说明: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内部一致性较强。包括四个次方言区: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语言学概论(自考最全)课件

9调位:利用音节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10重音:1重音是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听上去较突出的现象标写方法:在重音音节左上角加一个小竖“'”2重音通常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来表现的,而不仅同音强的增加有关3重音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11词重音: 指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它总是落在单词的某个音节上,是这些词的语音形式的一部分 12句重音:指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它通常落在句子的某个词语上,是句子语音形式的一部分 13固定重音: 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叫固定重音 14自由重音:每一个词里的重音位置虽然固定不变,但在不同的词里重音的位置却是可以不同,这种词重音叫自由重音 15主重音:16次重音:词里有一个重音时,这些重音的突出程度往往并不相等最突出的叫主重音,比较弱的叫次重音 17重位:从音位分析角度看,能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 18轻音:1轻音即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较微弱的现象标写方法:在轻音音节前加一个小圆点“”2轻音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表现的,而不仅同音强的减弱有关 19语调:是与全句的意思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主要有句重音长短高低20节律重音: 节拍群中作为节拍群中心的词语要读的重些,这种重读的词语的重音是节律重音 21强调重音: 节拍群中为突出句中某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意识地特别加重某词语的重音,这种重音就是强调重音 22节拍群:以停顿来划分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一个如我们学校/来了一位/语文老师这句话有三个比如汉语北京话: 以停顿来划分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一个节拍群中作为节拍群中心的词语要读的重些,这种重读的词语的重音是节律重音如我们学校/来了一位/语文老师这句话有三个节拍群,分别落在学校,来语文三个词上为突出句中某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意识地特别加重某词语的重音,这种重音就是强调重音比如汉语北京话: 他说他想学汉语不是我说他想学汉语 他说'他想学汉语不是别人想学汉语 他说他想学'汉语不是想学别的语言 2领会 1韵律特征的特点?1只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独占一个时间段落2是一种对比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绝对值,而是这些方面的相对值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式的幅度3韵律特征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为:从音位层次上看,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上看,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变化可以构成语调 2韵律特征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 1韵律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它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二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绝对值,而是这些方面的相对值 3长短音的作用?在有些语言或方言里,可以利用一个音的音长的差别来区别意义如英语的seat[si:t]座位和sit[sit]坐 4决定声调调值的是相对音高,而不是绝对音高

2014年4月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00541》试题和答案

2014年4月语言学概论 1.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是著名语言学家(P12) A.葆朴 B.乔姆斯基 C.洪堡特 D.索绪尔 2.舌面的元音中,“前低不圆唇元音”是(P49) A.[a] B.[u] C.[i] D.[o] 3.现在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是(P 262) A.苏美尔文字 B.玛雅文字 C.汉字 D.古埃及文字 4.“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P28) A.《论语?述而》 B.《庄子?养生主》 C.《韩非子?五蠹》 D.《荀子?正名》 5.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现在一般认为大约是(P337) A.5-6岁 B.7-8岁 C.9-10岁 D.12-13岁 6.“外甥打灯笼——照舅”属于(P106) A.谚语 B.成语 C.歇后语 D.惯用语 7.汉民族标准语是(P294) A.国语 B.普通话 C.书面语 D.北京话 ═══════════════════════════════════════════════════════════════════════════════

═══════════════════════════════════════════════════════════════════════════════ 8.克里奥耳语又叫(P307) A.洋泾浜语 B.皮钦语 C.混合语 D.多式综合语 9.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的语言学属于 (P26) A.普通语言学 B.本体语言学 C.社会语言学 D.文化语言学 10.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P45) A.音节 B.音素 C.音位 D.音标 11.下面的词中属于派生词的是(P118) A.孙子 B.莲子 C.剪子 D.儿子 12.隐语是一种(P290) A.手势语 B.社会方言 C.地域方言 D.土语 13.下面各组音中全部为擦音的是(P53) A.[f θ x ] B. C.[h j k ] D. 14.下面各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P297) A.吉普 B.热狗 C.高尔夫 D.尼龙 15.汉语音节zhang 有(P45)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定义

语音学(Phonetics)是对人类语言发音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建立一套描述语音的方法和体系,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理论建构,还可以包括由此带来的应用前景。 语音学phonetics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特性和在言谈中的变化规律。由于它的研究内容关系到发音动作(生理现象),语声特性(物理现象)以及听感(心理作用),而人类的不同语言集体各有自己的语音特点,因此现代语音学的研究需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作为基础。 语音学(phonetics)一词在西方来源于希腊文嗞ων嬜τ忕κσs, 意为声音。早期研究范围比较广泛, 除研究语音特性外还包括语言的读音或拼音学、语音系统学等。在中国传统音韵学研究中有关语音的描写和分类, 也都属于语音学的范畴。但自近代科学的语音学发展以后,分类越来越细,定义也趋于严密,语音学就专指语音本身特点的研究了。 编辑本段研究范围和对象 早期的语音学研究多只为了语言教学的需要以及语言研究的兴趣。近年来由于医疗器械的完善,人们能观测发音器官的动作和功能,就发展了生理语音学。由于声学仪器的发展,从前许多只能耳听的语言现象现在不但可以目测,而且可以用人工来合成,于是有了声学语音学。由于心理测验方法的改善,思维和听觉神经生理的研究日趋进步,言语控制、听觉反馈中的语音规律分析得越来越深入,又产生了感知语音学(或心理语音学),并发展为神经语音学。这是从研究手段来看的 3大分支。最近,由于信息时代的前进和人机对话的需要,孤立研究语音已不能满足要求。因为人类的语言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音的缀合,而是一系列相互依存制约而且多变的音的串连,同时语言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和个人语言习惯,研究语音不能离开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别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别 在语音学(phonetics)里,偏重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语音特征的研究。在音位学(phonemics)里,偏重于各个独立的基本音在语音系统的重要性,语音结构及语音组合规律等。换言之,语音学里的工作较近于语言的具体面,音位学的工作较近于语音的抽象面。在音位学里,我们会去注意各种语音发音差异,在整个语音系统里是否有意义,在语音学里,说话者 ( 我们 ) 只注意它 ( 语音 ) 的实质不同,不去管它 ( 语音 ) 在整个语音系统里有无意义,我们听到别人怎么说,我们就跟着说。 ( 参考余光雄《英语语言学概论》) ?Phones :the sounds made by humans. [人类发出的语音] ?Phonetics:the study of phones; the study of human speech sounds; phonemics is the study of phones as they act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研究语音的学问;研究人类语音的学问;phonemics 是研究某一特定 语言的语音的学问] ?Phonemes :the smallest sound that contrasts meaning (they carry no meaning themselves); the smallest unit of sound in speech; the basic unit of spoken language; a member of the set of the smallest units of speech that serve to distinguish one utterance from another in a language or dialect. [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本身不具意 义)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口语中的最基本单位;一个语言或方 言中用来区别语词的最小语音单位] ?Phonemics :the study of phonemes; studies only the significant sound contrasts of a given language. [研究音位的学问;专门研究 某一语言中语音对比的学问] 语音学主要处理语音的物理性质描述,而音位学主要处理一个语言系统中语音的功能。当然在音位学的分析中也会利用语音学的基本知识。举例来说,在语音学方面,可以看出有许多不同的't'的语音,例如在音节首、两个母音之间以及音节尾。换句话说,在这些情形下的't'的发音都不一样。以此例来说,音位学检验这三个音在功能方面上的角色,例如它指出了它们三个发音不同时个

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 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 1.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哪些显著特点?P50 (1)“内容更多”。人在各种场合都可以说话;人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说话;人还可以说各种各样的话。(2)“用处更大”。交际功能;标志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 (3)“能够创造”。人类的语言有极强的生成能力和极高的运转效率;其他动物无论自身多么完善,都无法做到这一步。 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类具有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2.为什么不能以“相互能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P51-52【简】 单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确定方言和语言不但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如果单凭这一条标准来衡量,则英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等,说话相互能听懂,因此他们所说的话就都应视为英语的“方言“才对,然而这样处理,他们在民族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另外,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三个主权国家的语言差别很小,相互都能听懂,如果按“相互能听懂”来处理,这三个国家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至少是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但这三个国家又是不同的民族,应当承认他们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因此,不能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 3.简述“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P53【名/简】 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语言分为“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 1)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也叫“语言的亲 属关系分类”。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2)从语言“共时”状态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做“语言的 结构类型分类”。 4.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分别是:P53 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5.“语言”和“言语”P54 【名/简】 “语言”—说话使用的工具(比如英语、汉语)。 “言语”—张嘴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 6.“口语”和“书面语”P56 【选/名】 “口语”就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话。 “书面语”就是经过提炼加工用文字写下来的话。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 1.“能指”和“所指” P58 【选/名】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把语言符号中由特

语音学

语音学 1.What is phonetics(语音学) and what does it cover? 答:Phonetics is the science of speech sounds. It deals with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 English phonetics covers the articul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English speech sounds. It also deals with the laws of their changes, the rules of stresses and the intonation in English speech 3. How to classify consonants and monophthongs? 答:Consonants may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1) The work of the vocal cords 2) Place of articulation 3) Manner of articulation Many consonants go in pairs with one of them voiced and the other voiceless. 4. What is elision? How many types of elision are there in English? 答:Elision means the omission of a sound or sounds, either within the body of a word or at a junction of words. There are historical elisions and contextual elisions. 5. How to distinguish a word’s strong form and weak form? 答:A weak form of a word is generally distinguished form a strong form 1) By the difference in vowel-sounds 2) By the absence of a sound (vowel and consonant) 3) By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ngth of a vowel 6. What is incomplete plosion? 答:When a plosive consonant is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another plosive, only the second plosive is fully exploded, but the closure is held for double the usual time. The first plosive is incomplete. This is known as incomplete plosion. 7. What is progressive assimilation and double assimilation? 答:In progressive assimilation the assimilated sound is influenced by the preceding sound. Or double, assimilation the neighbouring sounds influence each other. 8. What is assimilation? 答:In connected speech, soun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ir neighbors, are replace by other sounds. Sometimes two neighbouring sounds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are replaced by a third soun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both the original sounds. This process is called assimilation.

语音学和音系学考试资料

Phonetics 1.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sonants and vowels Consonants are produced by constricting or obstructing the vocal tract at some place to divert, impede, or completely shut off the airflow in the cavity. However, a vowel is produced without such obstruction so no turbulence or a total stopping of the air can be perceiv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2.Manners of articulation It refers to the 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culators and thus the way in which the air passes through certain part of vocal tracts. There are several basic ways in which articula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the articulators may close off the oral tract for an instant 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they may narrow the space considerably; or they may simply modify the shape of the tract by approaching each other. (1). Stop: complete closure of the articulators involved so that the airstream cannot escape through the mouth. It is essential to separate three phrases in the production of a stop: (a) the closing phase, in which the articulators come together; (b)the compression phrase, during which air is compressed behind the closure; (c)the release phrase, during which the articulator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