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篆书书法作品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篆书历代名作欣赏!篆书虽好,却总有修饰感!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活动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特征主要是刀制痕迹(也有朱墨迹)。
由于它是汉文字的初创阶段,因而线条劲挺简率,字形结构随体诘屈,章法布白疏密错落,自然天真,妙有天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它使近代书家在艺术创作的形式方面获得了新的营养。
二散盘铭散盘,亦称“散氏盘”、“夨人盘”,系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清乾隆中期在陕西凤翔县出土。
铭文357字,记载了夨、散两氏的和平条约,即分田之事。
此盘铭文气势雄强,风格独特,其线条稚拙苍劲,字形横势多妙趣;章法自然而灵动。
奇诡多变,古穆高华,被称为金文中的“尚意”典型,备受书法、考古界的重视。
三虢季子白盘铭周宣王时代的虢季子白盘,于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
此器铭文结体竖长优美,形态舒展,书写摇曳从容,布白疏朗宽阔,别具一格,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
四侯马盟书“盟书”,史称“载书”,是我国春秋晚期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相互订立的盟辞誓言,用以信守所规定的约束,来维护国内的安定。
盟书以玉、石片为载体,用笔蘸朱砂或墨写成。
其书法熟练奔放,用笔有轻有重,劲利自然,结体着意润饰,多有趣味,给人以轻快、自由之感。
盟书在我国字形演变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启迪书法创作、丰富用笔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五战国楚帛书帛书主要指“长沙子弹库战果楚帛书”,也称“楚缯书”或“楚绢书”,是写在丝织绢缯上的文字。
帛书在整个篆书体系中独具一格。
这一遗迹因受长江地域楚文化滋养,在篆书结构中趋向于纤丽、奇肆、灵动、洒脱,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其结体呈扁状,左右飞扬,纵横交错,用笔快捷爽利,因势生形。
这种向隶书过度的篆书,为篆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六中山王鼎铭此器为战果中期中山国(今河北平山县)墓葬里出土的铜器。
其铭文最多,满布器表,排列工整,气韵通达。
修长优美的文字造型,装饰趣味浓厚的结体,收笔尖锐的垂脚,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金文绚丽多彩的局面,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刻凿技巧的高超。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内有高清字帖)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
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后遍临秦汉名碑,参以隶书笔法,开清代篆书新境界,成为唐代以后篆书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之一。
邓石如艺术成就之高,在当时即享誉书坛,与他同时代的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
他的篆书和隶书互相影响,其篆书的起笔方式,以纵向用笔来写横画,以横向用笔来写竖画,加强笔画的立体感。
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一、篆书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笔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2、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3、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4、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5、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6、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祖国万岁篆书书法作品欣赏篆书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祖国万岁篆书书法作品,是以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为主题的一种书法艺术创作。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祖国万岁篆书书法作品。
篆书以其古朴、庄重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书写风格。
祖国万岁篆书书法作品通常以篆刻的方式呈现,字体规整端庄,笔画精细,线条流畅。
我们来欣赏一幅《祖国万岁》的篆书作品。
整幅作品以“祖国万岁”四个字为主题,字体庄重古朴,线条流畅有力。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整体布局简洁大方,给人以稳重庄重之感。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幅《伟大祖国》的篆书作品。
这幅作品以“伟大祖国”四个字为主题,字体方正,笔画挺拔有力。
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醒目,寓意着祖国的伟大和光荣。
整幅作品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崇敬之情。
再来,我们来欣赏一幅《繁荣富强》的篆书作品。
这幅作品以“繁荣富强”四个字为主题,字体笔画精细,线条流畅。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显得极为挺拔大气,寓意着祖国的繁荣和富强。
整幅作品给人以威严庄重之感,彰显了作者对祖国的祝福之情。
我们来欣赏一幅《和谐稳定》的篆书作品。
这幅作品以“和谐稳定”四个字为主题,字体端庄规整,笔画有力。
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平稳,寓意着祖国的和谐与稳定。
整幅作品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祈愿。
祖国万岁篆书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书写风格和意蕴丰富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美好祝愿。
篆书作品的欣赏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底蕴,更让我们思考和珍视祖国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篆书的艺术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祖国万岁,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篆书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这份深深的热爱和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珍惜祖国的辉煌历史和美好现在,为祖国的未来携手努力,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万岁万岁万万岁!。
篆书欣赏--多才多艺的骆罡老师作品
骆罡老师篆,隶,行,楷,草五种书体均擅长,能写会教;特别是篆书,可以说是骆罡老师的童子功,小篆,大篆,金文无所不通。
骆罡老师的小篆,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
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修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
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划一,具有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铁线篆,玉箸篆均属上乘。
骆罡老师的金文大篆,笔画笔意流转,机趣飞动,圆润苍劲,豪放大度,雄浑古朴,线条老辣,不失金石意趣。
结构严谨,笔道长短有序,错落有致。
一.金玉满堂
二.观沧海
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四.春华秋实
五.众里寻她千百度
六.遇见
七.赏壶品茗
八.平常心
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十一.江作青罗带
十二.临摹金文<大盂鼎>
十三.李白诗句
十四.孔子礼运大同篇。
【中国篆书百家(79】陈泓凌书法作品展陈泓凌,别署燕堂,室名文心书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理事、南京市玄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作品荣获江苏省政府“五星工程奖”、全军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空军“蓝天文艺奖”、“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等,入展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篆书展、第三届全国篆书展、第七届全国新人新作展等;个人被评为空军十大“文艺之星”、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荣获南京市玄武区政府“突出贡献奖”。
篆书线条的生命律动我一直认为,学习篆书需要一个体系的架构,篆书的演变发展源远流长,远及甲骨文,刚毅挺拔;后至金文,雍容华贵;再至秦篆,庙堂之气;几经岁月的沉淀,清篆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让人耳目一新。
大家多能熟悉篆书的主体脉络,战国文字的百花齐放,石鼓文的承前启后,唐篆的标新立异,以及宋元明篆书的孤芳自赏。
如此梳理,发现篆书的体系是如此之大,同时也趣意盎然。
线条是书法的灵魂,在篆书中的地位更是首屈一指,篆书的线条有别于其它书体,通过平移来实现其特殊美感。
篆书线条的特质是一个交错的发展,初看则波澜不惊;再看则暗流涌动;复看则激情澎湃;最终既雕且琢、复归于朴。
释文:道所以,我们在篆书线条的认知上,不能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来梳理发展演变规律,书法艺术思维极难做到“窥一斑而观全豹”。
篆书的线条在经过无数次的拆解和重构,植入书家对前贤感性的解读和对现实理性的认知,这种线条极富生命力,集万千气象于一线,柔毫蓄墨,笔底龙蛇,其生命律动值得期待和远观。
以清代邓石如为例,其对篆书的革新和发展经过时代检验,得到了中国审美的充分认可。
邓石如出生于寒士之门,一生布衣,却得金陵梅家上宾,客居八年,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
优秀的篆书书法作品图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优秀的篆书书法作品图片》的内容,具体内容:篆书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书法字体,这种书法字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现如今,篆书的书法得到啊人们大量的欣赏与称赞,有非常高的艺术地位。
下面是我整理的。
精美的篆书书法图片...篆书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书法字体,这种书法字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现如今,篆书的书法得到啊人们大量的欣赏与称赞,有非常高的艺术地位。
下面是我整理的。
精美的篆书书法图片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
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
笔画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
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好看的篆书字体书法作品欣赏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
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
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
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相传秦代金、石
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
百废待兴,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同一,其中文字长短常重要的一项,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二八国文字的结晶。
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
因而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
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灭六国,同一天下,将年龄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平。
李斯后为赵高所诬,腰斩于咸阳,时年约七十岁。
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心集权独裁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
同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定与之相适应。
篆书的历史沿革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
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
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
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
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
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
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