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7课 互联网的奥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信息技术科《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课话说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课时探讨信息的奥秘一、教学目标:(一)必备知识:通过感受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关键能力:掌握信息及其特征并利用信息,提高鉴别信息的能力。
(三)学科素养:联系生活实例,分析信息的不同特征,加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
(四)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生情分析:初一年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自律能力较差,需要耐心引导,加以指导。
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同学水平参差不齐。
三、过程方法:综合运用例子、问题导学法、演示讲授法、比赛教学、交流法四、重点难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省教育平台教学助手。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设计思路:情景创设导入→课堂教学及生成→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意图: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社会事件、实物道具、文体活动等,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推进教学进程。
)(5分钟)丛林历险:在你走进未知的大森林之前,你将只能携带三样工具(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你会选择什么?(二)问题设置(意图:围绕教学内容,设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若干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的习惯,更要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3分钟)1.为什么只能选择这三样工具呢?2.说说你身边每天都接触到、应用到哪些信息呢?3.提问:既然人类离不开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三)课堂教学及生成(30分钟)课件展示任务:探讨信息的奥秘。
1.人类离不开信息A.(丛林历险分析)刀是利用物质资源的工具取火工具是获取能源的工具指南针是获取信息的工具结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B.课件展示并讲故事:《感觉剥夺实验》。
C.提出问题:请问案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励学生回答。
D.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课件显示小结:(1)信息很重要,人类离不开信息!E.提问:说说你身边每天都接触到、应用到哪些信息呢?F.激励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优秀8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正确的开关机,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简单使用计算机,了解键盘、鼠标的使用,能输入简单的文字。
3、掌握文字录入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姿势,科学的指法,培养盲打的习惯。
4、认识操作系统,了解应用软件,了解windows中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
认识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计算器等应用程序。
学习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1、七年级学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打算先让他们去感受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培养学习兴趣,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2、八年级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上过一个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
加强八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
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
八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九年级学情: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探索动画的奥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一,本活动首先通过搜索、欣赏因特网中的动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常见网页动画;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
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阶段来完成:1、欣赏网上动画:网上搜索动画网站,欣赏并保存网页中的动画,了解常见的电脑动画。
2、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和动画作品,了解动画的的基本原理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在第一单元活动3中学习了网上搜索信息,能较熟练掌握网上搜索信息,学习兴趣较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网上常见动画类型(2)理解动画产生的原理【过程与方法】能通过网络搜索,查找适合的动画网站。
掌握Gif动画的下载的方法掌握新建文件夹、分类保存下载的动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网上动画,激发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保存网上下载的动画作品,培养学生形成分类保存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关键词的搜索、分类保存动画文件难点:动画原理的理解五、教学准备:(1)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机房内所有学生机可以浏览因特网。
(2)软件环境:教师机具备电子教室演示环境。
(3)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六、教学方法: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以讲授法、演示法的教学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第1课计算机工作的奥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初步了解计算机编码。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二进制数、计算机编码。
学生要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体验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换;认识计算机编码的作用。
激发学生正确、有效的使用计算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在思维方面还比较活跃,发散性强,已具有独立的观点,且善于表达个人观点,有较强的学习和探究能力,但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对于任务的评价难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分析资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计算机工作过程,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了解信息及计算机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科学来自于生活实践,同时又由实践升华为理论基础。
过程与方法:开展搜索“冯。
诺依曼”生平这一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迁移知识,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并对冯。
诺依曼原理构建的计算机基本结构形成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看数制转换的微课,学会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根据原理拓展到任意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机编码的原理,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其工作原理相一致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问题解决、自学互论、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教学平台发送一个操作:人肉搜索“冯。
诺依曼”,了解其各项信息。
教学平台和多媒体同时展示的简短生平。
问题:冯。
诺依曼对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有何突出的贡献?1、使用设备进行相关操作2、思考、回答问题3、明确到本节的学习任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采用活动引入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问题的兴趣。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科学出版社) 2
第一单元我的信息生活活动1 认识我的同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附板书:
认识我的同学
一、收集同学信息
二、无处不在的信息
三、信息处理技术
第一单元活动2 规划设计名片教学设计
附板书:规划设计名片
第一单元活动2.2 制作我的名片教学设计
附板书:
制作我的名片
第一单元活动3 收发我的贺卡教学设计
附板书:活动3 收发我的贺卡
第一单元活动4.1 规划设计简历
教学过程
附板书:
规划设计简历
第一单元活动4.2 制作展示简历
教学过程
附板书:
制作展示简历
第二单元活动1 探索动画奥秘
附板书:
活动1 探索动画奥秘
第二单元活动2 制作我的动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