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定额编制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64.15 KB
- 文档页数:4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篇一: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
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2.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
第二章物资消耗定额的内容3.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定额两部分。
工艺消耗定额: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木片、胶合剂等。
辅助材料消耗------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等。
非工艺消耗定额: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
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第三章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4.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科负责制订,经供应科、车间会签,总工程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供应科参照实际情况制定供应定额。
5.工艺消耗定额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6.物资消耗定额一般一年修改一次。
由供应科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
由于管理不善而超耗者,不得提高定额。
7.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
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影响到消耗定额;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
第四章限额供料8.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9.限额供料范围:产品用料,包括本厂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大宗的辅料和能源。
10.限额供料的依据:工艺科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生产调度科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半成品库提供的半成品盘存表;车间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余料盘存表和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合理使用和节约材料的条件下,生产质量合格的单位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半成品、构件、配件、燃料等的数量标准。
根据材料使用的次数不同,可分为非周转性材料和周转性材料两类。
1 非周转性材料非周转性材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次性消耗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瓦、砂、石、钢材、水泥等。
这类材料的消耗量由两部分组成,即材料消耗净用量和损耗量。
材料消耗净用量,是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数量。
材料损耗量,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操作损耗量。
非周转性材料的消耗定额由材料净消耗定额和损耗定额两部分构成。
即:材料的总消耗量等于材料的净用量与材料的损耗量之和。
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编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1) 观测法是在合理与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对施工过程实际完成产品的数量与所消耗的各种材料数量,进行现场观察、测定,再分析整理和计算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通常在制定材料的损耗定额时采用此法。
(2)试验法是通过专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在实验室进行观察和测定工作,再整理计算出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此方法一般可确定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用量等。
(3)统计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分部分项工程拨付材料数量,竣工后的材料剩余数量和完成产品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4)理论计算法是指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技术资料,用理论公式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制定块状、板状、卷状等材料的消耗量。
标准砖砌体中,标准砖、砂浆用量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墙厚的砖数是指用标准砖的长度来标明墙厚。
例如:1/2砖墙指120厚墙、3/4砖墙指180厚墙、1砖墙指240厚墙等等。
建立标准砖净用量计算公式的思路如下:① 将式(1)变为下式:② 分子1表示1m3砌体,1/0.00378=264.55(块)便是每m3砌体的标准砖数量。
③ 已知240厚墙每个标准块的数量为2块(标准块中砖的数量=墙厚的砖数×2),故砌1m3240厚标准砖墙的用砖量为:1/[0.24×(0.24+0.01)×(0.053+0.01)]×1×2=1/0.00378×2=529.1(块)按照上述思路,还可以推导出每m3块体墙的砌块净用量。
如何编制材料储备定额1、储备定额的意义〈1〉与采购定额的不同采购定额是根据事先定好的采购周期或采购幅度进行采购,它与储备定额、市场丰度、采购周期密切相关。
储备定额是根据物资消耗的情况或特性,制订的物资在仓库中存储的最高、最低额度,它与消耗量、频次、备件重要程度、采购周期密切相关。
采购定额与储备定额即有联系又有区别,采购定额决定了储备定额中的资金占用的最大与最小金额,储备定额决定了采购定额的启动点(时间或数量)〈2〉对采购的影响储备定额的大小决定采购的频度和额度,储备定额较小,则采购的频度就较高,批量较小;储备定额较大,则采购的频度较小,批量较大。
〈3〉对降低库存的影响储备定额可以确定库存规模的大小,确定最高库存和最低库存,确定资金占用规模,这就加强了对库存物资的监控。
对于超定额存储的物资可以规划处理方案,限制采购批量,减少采购次数,调剂、变卖积压物资。
对于不在储备定额中的物资可以监督需用部门及时出库,直至直送现场。
对出现的异常采购可以事前监督,降低采购风险。
〈4〉对仓库布局和储位的影响有了储备定额就可以规划仓库的布局,按物资的特性分类存放,减少相互的化学作用。
根据搬运的特性和出入库频次规划储位和进出线路,实现最高效率的。
可以依据储备定额确定储位的大小和多寡,划出定置储位和随机储位,为物资预留出足够的储位进行存储。
同时按最佳路线确定每种物资的具体储位,方便整理与拾取。
〈5〉对装卸和验收的影响有了储备定额就可以确定经常储备物资的品种,制作专用搬运与装卸的工具,制订专门的搬运安全措施和验收规则,提高搬运和验收的效率和减少损失。
〈6〉对保养工作的影响储备定额可以确定长期存储的物资品种,可以针对性的制订保养方案,定期进行保养,提高物资的存储质量,延长物资存储周期。
〈7〉对采购模式的影响根据储备定额可以确定一个时期的采购总量出库频度,据此可制订不同的采购模式。
对储备的物资进行类别汇总和数量集全,便于集中采购。
材料的消耗定额(一)材料消耗的构成(1)净用量的消耗。
指在完成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应用到工程实体上的材料消耗。
它是实际的有效的消耗,是材料消耗的主体部分。
(2)材料损耗。
指材料在运输、保管、加工或调剂、操作及事故过程中,不行避开地消失的损耗。
但在保管过程中消失的损耗可能是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这是可以避开的。
(二)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和材料消耗的构成基本相同,差别是在材料消耗中剔除了一部分不合理的损耗而组成的材料损耗定额。
(三)施工企业内部预算定额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标报价必需是量价分别,各企业必需有自己的生产要素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
企业的先进定额带来的是生产的高效率,报价会低,简单取得项目的承包权。
这是企业进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企业内部定额编制,应依据企业的实际,依据我国或地区的《建筑安装验收法律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平安操作规程及各项技术规程》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
(四)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1 .确定材料净用量:材料净用量是加工到实物产品上的实际用量,可用计算法确定。
一种是,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只采纳一种主要材料时,可按工程设计要求测算一个单一产品或一个计量单位的材料用量。
也可以计算一个平方米的材料净用量。
另一种是,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采纳多种主要材料,混合使用,先求得这几种混合性材料的协作比,作为计算材料净用量的依据。
2 .确定材料损耗率:材料损耗率是个较小的量,损耗率确定时,除了仔细测量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各种损耗,去掉可避开部分,保留不行避开部分之外,还应当同责任成本管理挂钩。
材料总耗用量=材料净用量+材料损耗量材料损耗量=材料总耗用量X材料损耗率材料消耗定额摘要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它是指在节省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生产合格产品所需要消耗肯定品种规格的材料,半成品,配件和水,电,燃料等的数量标准,包括材料的使用量和必要的工艺性损耗及废料数量。
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指标的组成,按其使用性质、用途和用量大小划分为四类。
1.主要材料,指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2.辅助材料,直接构成工程实体,但比重较小的材料;3.周转性材料,又称工具性材料,指施工中多次使用但并不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模板、脚手架等;4.零星材料,指用量小,价值不大,不便计算的次要材料,可用估算法计算。
【提示】掌握材料消耗定额指标的组成,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零星材料,注意周转性材料的举例。
一、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编制材料消耗定额,主要包括确定直接使用在工程上的材料净用量和在施工现场内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损耗。
(一)材料净用量的确定1.理论计算法:如砖墙的用砖数和砌筑砂浆的用量可用下列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各自的净用量。
砖砌体材料用量计算:标准砖砌体中,标准砖、砂浆用量计算公式:(A为标准砖数量)式中K——墙厚的砖数×2(墙厚的砖数是0.5砖墙、1砖墙、1.5砖墙……)每1m3标准砖砌体砂浆净用量=1m3砌体-1m3砌体中标准砖的净体积每1m3标准砖砌体砂浆净用量=1-0.24×0.115×0.053×标准砖数量每1m3标准砖砌体砂浆净用量=1-0.0014628×标准砖数量标准砖(砂浆)总消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2Z102023-3)2.测定法:根据试验情况和现场测定的资料数据确定材料的净用量。
3.图纸计算法:根据选定的图纸,计算各种材料的体积、面积、延长米或重量。
4.经验法:根据历史上同类项目的经验进行估算。
【提示】区分四种不同材料净用量的确定方法。
(二)材料损耗量的确定材料损耗率可以通过观察法或统计法计算确定。
材料消耗量计算的公式如下: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2Z102023-5)二、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如钢筋混凝土工程用的模板,搭设脚手架用的杆子、跳板,挖土方工程用的挡土板等。
编制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技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三种。
(1)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规格、材料利用等有关技术资料来分析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办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分析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的基础基础上,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经过严密、细致地计算来确定的消耗定额。
例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通常是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对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进行分析,先计算其净重部分,然后,对各道工序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其工艺损耗部分,最后,将这两部分相加,得出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
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定额,一般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技术性较强,并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材料都能做得到的。
因为用技术分析法计算消耗定额的先决条件,要具有比较齐全的各种技术资料,而且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要求企业的所有材料都用这种方法计算消耗定额,凡是产量较大、技术资料比较齐全的产品,制订消耗定额应以技术分析法为主。
随着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方法的使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一产品原材料消耗的历史资料与相应的产量统计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
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计划期的有关因素,确定材料的消耗定额。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度 = 一定时期某种产品的材料消耗总量/相应时期的某种产品产量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必须注意材料消耗总量与产品产量计算期的一致性。
如果材料消耗总量的计算期为一年,那么产品产量的计算期必须也是一年。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的平均消耗量,还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作为消耗定额。
计划期的调整因素,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节约材料消耗的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应在上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例如,生产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甲材料,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平均消耗量为10公斤,考虑到计划期内某项科研成果将推广应用,该项科研成果应用后,可以节约材料10%,则计划期的消耗定额应为9公斤。
预算定额、单价的编制方法第一节人工、材料、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定额是规定消耗在单位工程构造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标准,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
一、人工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算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定出产量定额。
预算定额中人工消耗量的确定,其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时间定额中的工作延续时间,其计算公式为:工作延续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在计算时,由于除基本工作时间外的其他时间一般用占工作延续时间的比例来表示,因此计算公式又可以改写为:工作延续时间=基本工作时间/[1—(其他工作时间占工作延续时间的比例)]2.产量定额。
其公式:产量定额=1/时间定额3.计算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
其计算公式为: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时间定额*(1+人工幅度差系数)二、材料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合理确定材料消耗定额,必须研究和区分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性质。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需的材料消耗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材料数量,按用途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其他材料。
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标准规格及规范要求计算。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应记住,如:每立方米1砖墙砖的净用量计算公式为:砖数=1/[(砖宽十灰缝)*(砖厚+灰缝)*砖长]再如砂浆用量的计算公式为:砂浆(m3)=(1 m3砌体—砖数的体积)*1.07其中1.07是砂浆实体积折合为虚体积的系数。
(2)按设计图纸尺寸计算。
(3)对于配合比用料,可采用换算法。
(4)对于不能用其他方法确定定额消耗量的新材料、新结构,可采用测定法。
材料的损耗量,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材料消耗,如现场内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过程损耗.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量=材料净用量X(1+损耗率) 三、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机械台班预算定额消耗量的计算步骤及计算方法如下。
定额基价的编制依据及确定方法
定额基价,亦称分项工程单价,一般是指在一定使用期范围内建筑安装单位产品的不完全价格。
定额基价相对比较稳定,有利于简化概(预)算的编制工作。
之所以是不完全价格,一是因为只包含了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费用,只能算出直接费。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工程造价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也可编出建筑安装产品的完全费用单价,这种单价除了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三项费用外,还包括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形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的基价,为发承包双方组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构建了平台。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省、市采用此法,取得了成效。
定额基价是确定分项工程的基准价,对编制的全国定额基价采用北京市价格为基价,各省、自治区编制的定额,采用省会(首府)所在地价格,使用时在基价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市场价进行调整。
定额基价具有下列优点:一是定额基价相对比较稳定,有利于简化概(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是有利于建立统一建筑市场,实行统一的预算定额,避免各地市等编制单位估价表,最后还是要调价差的繁琐。
(一)基价的编制依据(1)现行的预算定额;(2)现行的日工资标准,目前日工资标准通常采用建筑劳务市场的价格;(3)现行的地区材料预算价格;(4)现行的施工机械台班价格。
(二)基价的确定方法定额基价是由若干个计算出的项目的单价构成,计算公式为:
(三)确定定额项目基价的步骤(1)填写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2)计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分项工程基价;(3)复核计算过程;(4)报送审批。
原材料定额分配(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
某企业某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23970公斤,A 材料单价为3元/公斤,计71910元。
甲产品实际产量为300件,每件定额消耗A材料20公斤;乙产品实际产量为500件,每件定额消耗材料为35公斤。
要求:分别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及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核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1、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法:
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300*20=6000公斤
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500*35=17500公斤
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3970/(6000+17500)=1.02
甲产品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6000*1.02=6120公斤
乙产品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17500*1.02=17850公斤
甲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6120*3=1836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17850*3=53550元
2、按原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法:
甲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300*20*3=18000元
乙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500*35*3=52500元
原材料费用分配比率=71910/(18000+52500)=1.02
甲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18000*1.02=1836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52500*1.02=53550元
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8360
—乙产品53550
贷:原材料—A材料71910。
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标准规范建筑工程定额编制是指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各项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工期、人力资源等进行计量,并编制出具体的定额表。
这种编制方式旨在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和透明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标准规范及其重要性。
一、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全面地对工程项目进行估算和控制。
通过编制定额表,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能够清晰了解所需材料数量、工序时间等关键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购和组织施工。
同时,定额编制也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合理投资和进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二、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基本原则在建筑工程定额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规范性原则:定额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综合性原则:定额编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保证编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可比性原则:定额编制应具有可比性,实现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4. 更新性原则:定额编制应及时更新,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进步,定额表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三、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内容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定额:包括各种建筑材料的消耗标准,如水泥、砂浆、砖块等。
2. 工艺定额:包括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操作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要求,如混凝土浇筑、砌筑等。
3. 设备定额:包括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和器械等的数量和标准。
4. 资源定额: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能源消耗和环境资源利用的规范要求。
四、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定额编制对于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工程质量:通过明确材料消耗和施工工艺标准,定额编制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管理制度)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编制及动态管理办法20XX年XX月峯年的企业咨询咸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藩地执行的卓越萱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编制及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冀建监[1997]75 号各市建委:现将《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编制及动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壹九九七年三月三日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编制及动态管理办法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了合理确定、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加强材料价格管理,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根据《河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建筑、装饰、安装、市政、房屋修缮、抗震加固、仿古园林等工程材料价格的编制及管理。
第三条建设工程材料价格分为定额预算价格、市场指导价格。
定额预算价格是指编制概、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中的材料价格时所采用材料价格。
市场指导价格是由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定期发布的指导工程概、预、结算中材料价差调整的材料价格。
第二章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的组成第四条建设工程材料价格指材料由提货地点到达施工工地仓库(工地材料堆放点)后的出库价格。
第五条材料价格的进口设备购置费分别由下列费用组成:(壹)材料价格费用组成:1、材料原价;2、材料供销部门综合费;3、材料包装费(已含于原价中的不重计);4、材料运输费(包括材料运输损耗);5、材料采购及保管费。
(二)进口设备购置费用组成:建设项目进口设备购置费由岸价及关税、消费税、增值税、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海关监管手续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费用组成。
第六条材料价格中各项费用的确定:(壹)材料原价系指材料直接向生产厂采购的出厂价。
(二)材料供销部门综合费系指材料不能直接向生产厂采购,必须经过当地物资部门或供销部门采购时所附加的手续费、管理费等。
(三)材料包装费系指为了便于材料运输或为保护材料而进行包装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水运、陆运、陆运中的支撑、蓬布等。
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是一种用于预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量的工具。
它通过对过去生产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以及对工艺、设备、原材料特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材料消耗量进行合理的估计和规定。
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在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收集和整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数据,包括生产量、原材料消耗量、废品量等相关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生产记录、消耗报表等进行获取。
2.数据分析和计算: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主要包括计算平均材料消耗量、单位产量材料消耗量、消耗变动系数等。
这些计算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3.考虑相关因素:在进行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时,还需要考虑一些相关因素,如工艺条件、设备性能、原材料特性、环境条件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实际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或者参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4.编制定额标准: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后,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编制材料消耗定额的标准。
这个标准应该是合理、科学、可操作的,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施和控制。
5.定期修订和更新:由于生产条件和原材料特性等因素的变化,材料消耗定额的标准也需要定期修订和更新。
这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生产情况、跟踪原材料市场变化以及采用新技术和工艺等措施进行。
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有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提供合理的材料消耗的预测和规定,为生产计划和进度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通过对材料消耗的分析和计算,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发现节约材料的潜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还可以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如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总之,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考虑相关因素,并编制合理可行的标准。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预测和控制材料消耗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订一、概述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计算出的单位工程材料消耗量。
它是施工组织设计和物资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二、制订原则1.科学性原则:材料消耗定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标准科学地制订,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
2.可行性原则:材料消耗定额应该是可行的,能够被实际操作所接受,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3.统一性原则:材料消耗定额应该在全公司或全行业内统一制订,以保证同类工程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企业中具有可比性。
4.动态性原则: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材料消耗定额应该及时更新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施工需要。
三、制订流程1.确定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和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确定相应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理论计算法、试验计算法、统计计算法等。
2.收集资料:收集与材料消耗相关的资料,包括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施工方案、技术规范等。
3.制订标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材料消耗标准。
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反映出实际施工中的情况。
4.编制定额表:根据制订好的标准,编制相应的定额表。
定额表应该包含单位工程名称、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消耗量等信息。
5.审核验收:经过初步编制后,定额表需要经过专业人员审核和验收。
审核要求严格,确保定额表符合实际情况和技术标准。
6.发布使用:通过审核后,定额表可以正式发布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更新调整,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改进。
四、注意事项1.避免片面主观臆断,在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技术标准。
2.注意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核实来源和真实性。
3.定额表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和验收,确保符合实际情况和技术标准。
4.定额表需要及时更新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施工需要。
5.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更新调整,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改进。
材料定额编制⽅法材料定额编制⽅法1 范围本标准为设计者提供了⼀种规则。
材料定额是指完成某项产品所需的净料加上⼯艺损耗称⼯艺定额。
它是计算产品成本、材料供应的主要依据。
2 编制⽅法⼯艺定额编制应根据零部件图纸要求以及所采⽤的⼯艺过程由设计者进⾏计算。
2.1板材、棒材、型材、线材、⽊材可采⽤理论计算或按⼯件套并裁制图计算。
2.2冲制零件可按⼯装排样图及材料标宽计算。
2.3塑压,灌注零件,电磁线,安装线可采⽤理论计算或实际测量。
2.4 紧固件,⽆器件按图纸实需清点数量。
2.5 对模具、设备有特殊限制,或某些关键型材应提出定尺要求。
2.6锻件按锻件公差标准加量。
3 各材料名称、型号、规格(品种)应符合国家标准,⾏业标准,企业标准的要求,不得简略填写或起⼩名,别名。
4 缺少定额或定额不完善的设计图纸,施⼯单位可拒绝施⼯,⽣产部门亦不应下达。
5 ⼯艺定额的计算单位按不同材料分为长度、⾯积、质量,并分别规定如下:5.1 长度单位长度在1厘⽶以下者应采⽤毫⽶(mm),⼤于等于1厘⽶且⼩于100厘⽶者应采⽤厘⽶(cm),⼤于等于100厘⽶者⽤⽶。
5.2 ⾯积单位⾯积在100厘⽶2以下者应采⽤厘⽶2(cm2),⼤于等于100厘⽶2者应采⽤⽶2(m2)。
5.3 质量单位质量在100克(g)以下者应采⽤克(g),⼤于等于100克(g)应采⽤千克(kg)。
6 设计图纸⾦⼯材料汇总表的单位按第6章的规定选⽤,电⼯材料单位⼀律采⽤市⽤单位:千克(kg),⽶(m),⽶2(m2)。
7新设计图纸或整理图纸时,⽆模具加⼯零件的加⼯余量与⽑坯尺⼨不作统⼀规定,⽽由设计者根据实践经验会同⼯艺员、施⼯者协商确定。
⽣产过程中证明有出⼊的定额或需要变动的定额由材料定额员统⼀组织修改,或通知设计者更改。
8 材料汇总每⼀整件,整机设计完成后,应汇总整件材料,并形成材料表(LH),及整机(或成套设备)材料汇总表(HH),构成指导⽣产⽂件,供计算产品成本和材料供应之⽤。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目的:为了有效控制产品材料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线的产品材料消耗管理。
三、工艺定额的编制和调整1. 工艺定额的编制应参考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及实际检验,确定合理的材料消耗量。
2. 工艺定额的调整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经过评审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材料消耗的核算方法1. 材料消耗的核算应按照实际使用量进行,严禁虚报或夸大消耗量。
2. 材料消耗的核算应与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相结合,及时记录和更新相关数据。
3. 材料消耗的核算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并定期进行复核和审计。
五、材料消耗的分析和控制1. 每月对各生产线的材料消耗量进行分析,找出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对材料消耗异常的生产线进行深入调查,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建立材料消耗指标,对各生产线进行排名,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4. 加强对各生产线的材料消耗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消耗量在合理范围内。
六、材料消耗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措施1. 根据工艺定额和分析结果,制定材料消耗的节约措施,提高材料利用率。
2. 加强对材料的仓储管理,定期进行盘点和清理,减少物资损失和浪费。
3. 对关键材料进行定量送货,减少库存量,降低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
4. 优化材料供应链,选择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供应商,降低材料成本。
七、工艺定额的知识培训和交流1. 定期组织材料消耗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工艺定额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积极开展工艺定额的交流活动,推广优秀经验和做法,提高管理水平。
3. 建立材料消耗管理的经验总结和分享平台,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
八、制度执行和效果评估1. 对各部门对工艺定额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定期评估工艺定额管理的效果,通过指标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