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的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3
【护理学基础知识】高血压护理的考点总结及例题解析在卫生事业单位医疗护理专业考试中,循环系统是内科护理学必考章节,而且是重点考察的章节,因此,广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复习。
今天医疗考试研究院专家为大家对护理学基础知识中的高血压的常见考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
一、常见考点(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1)症状:头痛、头晕、疲劳、心悸、耳鸣等,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呈正比。
可因为过度疲劳、激动或紧张、失眠等加剧,休息后多可缓解。
(2)体征:一般较少,除了血压升高外,心脏听诊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及收缩期杂音。
皮肤黏膜、四肢血压、周围血管搏动及血管杂音检查等,有助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判断。
2.并发症(1)脑血管的并发症。
(2)心脏的并发症: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冠心病。
(3)肾脏的并发症。
(4)其他:眼底改变及视力及视野异常;鼻出血;主动脉夹层。
(二)护理措施1.头疼、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1)减少引起或加重头痛的因素。
(2)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监测血压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意识改变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关。
(1)避免受伤。
(2)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处理:①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在联合用药或者加量时应特别注意。
②指导病人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方法。
③应指导病人在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时采取下肢抬高位平卧,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
(1)避免诱因;(2)病情监测;(3)高血压急症的护理: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安定病人情绪,必要时用镇静剂。
连接好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尽早应用降压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骤降。
特别是应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时,严格遵守医嘱控制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危象,是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由于某些诱因使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以及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危急症候裙。
高血压危象一旦发生,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和掌握高血压危象的急救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危象的分类高血压危象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一)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是指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脑血液循环调节障碍,导致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从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危急症候裙。
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
(二)急进型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持续在 130mmHg 以上,可伴有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害等。
(三)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严重阶段,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持续在130mmHg 以上,可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等,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常死于尿毒症或心力衰竭。
二、高血压危象的诱因高血压危象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诱因,常见的诱因包括:(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等因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高血压危象。
(二)突然停用降压药物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如果突然停用药物,血压可急剧升高,导致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三)气候变化寒冷的天气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炎热的天气则可使患者出汗过多,血液浓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高血压危象。
(四)饮食不当高盐饮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使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危象的发生风险。
(五)其他因素如妊娠、手术、创伤、急性感染等,也可诱发高血压危象。
三、高血压危象的急救处理措施(一)立即休息患者一旦发生高血压危象,应立即让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和剧烈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的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是高血压疾病中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的认识,掌握其诊断和治疗要点,制定本应急预案,以便在临床实践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此类紧急情况。
二、高血压危象的定义和特点高血压危象是指在高血压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使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血压进一步急剧升高,出现的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
高血压危象的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血压升高明显,可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急性损害,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性损伤甚至死亡。
三、高血压脑病的定义和特点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急剧升高引起的一种暂时性急性全面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高血压脑病的特点是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或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脑水肿、脑出血等并发症,病情危重,需要紧急处理。
四、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1. 应急预案的制定根据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人员分工、药物准备、设备准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治工作。
2. 应急处理流程(1)识别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表现,立即通知医生。
(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必要的药物,如降压药物、脱水剂、利尿剂等。
(3)进行血压监测,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趋势。
(4)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口服降压药物等。
(5)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6)保持患者的安静,避免刺激,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7)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3. 人员分工(1)医生: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护士进行药物治疗。
(2)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等。
医学考试-内科高频考点1、泌尿系统(内科)病例分析思路1.区别三大综合征:(1)肾炎综合征: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2)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3)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1)(2)是肾小球疾病,确诊:肾活检(3)泌尿系感染,已婚女性多见,确认:尿培养。
如:患者,妇性,32 岁,发热、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3天入院。
先确定为(3)如:患者,女性,34岁,血压升高,双下肢水肿,尿蛋白+++。
先确定为肾炎综合征。
患者,5岁,全身水肿2月,尿蛋白++++,尿红细胞3-5/HP,血浆白蛋白20g/L,胆固醇8mmol/L 先确定为肾病综合征。
2.对肾炎综合征区别急性和慢性,除病史外,年龄很关键。
急性多为儿童,成人多为慢性。
3.膀胱刺激征进一步区别:肾盂肾炎常有关键词:腰痛、肾区叩痛、尿白细胞管型等。
4.肾病综合征常用的关键词:血脂(胆固醇)、白(清)蛋白等,你不记得正常值没有关系,出现这些提示肾病综合征。
2、几种常考疾病的鉴别高血压危象与高血压脑病区别:后者有意识障碍;高血压脑病与脑出血区别:后者有瘫痪;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区别:后者无瘫痪和感觉障碍;脑出血与脑血栓区别:后者常在安静时发病,起病后症状进一步加重;高血压脑病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区别:前者血压特别高;脑栓塞特点:常有风心病史。
肺结核咯血与支气管扩张咯血区别:肺结核的病变部位在肺尖;支气管扩张病变部分在其他部位3、解剖生理1.心包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心包内有纤维渗出出现心包摩擦音,大量流出没有摩擦音,出现心包压塞。
2.心脏的血供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来自主动脉。
供血主要在舒张期。
3.心脏的起搏点为窦房结,心室的电除极方向为由内向外;传导最快的是普肯野纤维,传导最慢的部位是房室结。
4.心源性水肿从下垂部分开始,为静脉压升高,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升高。
5.前负荷(舒张期负荷)见于瓣膜关闭不全、输液过多过快;使用利尿剂、扩静脉药物(如硝酸甘油)降前负荷。
高血压危象[病史采集]1、原有高血压病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
2、交感神经兴奋及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心悸、视物不清、意识障碍、少尿。
3、诱因为焦虑、过度疲劳、内分泌失调、突然停用可乐宁。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肢体运动。
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血压:在原有血压的基础上,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舒张压可达17.3kPa(130mmHg)以上;(2)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3)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病理反射;(4)心脏体征:心界、心率、心律、心音、杂音。
[诊断]1、高血压危象(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26.7kpa (200mmHg),甚至可高达33.3kPa (250mmHg);(2)出现头痛、烦躁、心悸、手足发抖、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黑矇、短暂失明、一过性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3)生化检测示血糠升高。
2、高血压脑病(1)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16.0kpa(120mmHg);(2)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频繁呕吐和神志改变,轻者仅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发生抽搐、癫痫样发作、昏迷、暂时性偏瘫、失语等;3、恶性高血压(1)起病较缓慢,病情进展急,舒张压持续显著增高,>17.3Kpa (130mmHg);(2)常见严重心脑肾损害和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3)持续性蛋白质,血尿,低血钾,血肾素活性增加。
[鉴别诊断]1、脑血管意外。
2、急进型肾炎。
[治疗原则]1、迅速降压(1)药物:硝普钠20—200ug/min 静脉滴注,逐渐加量,根据血压调整。
还可以用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由嗜铬细胞瘤所致者首选)、佩尔地平。
(2)降压要求指标:收缩压降至21.3___22.6kpa (160__170mmHg),舒张压降至13.3__14.7kpa(100__110mmHg)或稍低即可.2、控制抽搐:安定、鲁米那等。
高血压系列讲座高血压有哪些类型北京协和医院徐南图高血压有哪些类型?除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以外,根据血压波动、病因等特点,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血压正常高值,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晨间高血压,杓型高血压,超杓型高血压,反杓型高血压,神经性高血压,波动型高血压,陈发性高血压持续型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适应性高血压,隐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假性高血压,急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
什么叫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值处于正常和高血压水平之间。
高压120~139毫米汞柱,或/及低压80~89毫米汞柱者称为血压正常高值。
也叫高血压前期、边缘型高血压、临界高血压、可疑高血压,血压升高。
血压正常高值者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为高血压,是值得观察,开始实行预防措施的对象。
什么叫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期血压正常或低于正常者称为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和主动脉瓣返流,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
什么叫舒张期高血压舒张期血压增高为主,而收缩期血压正常或偏高者称为舒张期高血压,多见于年轻人。
什么叫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也叫诊室高血压或办公室高血压,每当去医院或家庭以外接受医务人员测定血压时,血压明确增高,而在家自测血压,或接受24小时血压监测结果,血压值却在正常范围者称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大约占所有诊室就诊病人的15%,较多发生在老年人和女性,并非罕见现象。
引起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在家庭以外测定血压时,病人精神不自主地紧张所致。
白大衣高血压是今后发展为真性高血压的可能性为正常血压者的两倍,值得重视,应采取预防措施。
在临界型高血压或一般高血压病人中,往往观察到在家庭以外的诊室血压明显高于家庭自测血压者,称之为白大衣现象或白大衣效应。
什么叫晨间高血压?晨间高血压也称晨峰高血压。
正常人白天血压高于夜间10~20%,呈杓型曲线。
夜间睡中,正常人迷走神经呈兴奋状态,心率减慢。
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
诊断标准:
1.血压200/120-150mmHg,平均动脉压>150mmHg。
2.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昏迷。
处理:
1.迅速控制血压选用以下
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
硝普钠50mg+盐水500ml静脉点滴,4-6小时换新配液体。
酚妥拉明5mg iv后10--20mg +盐水250ml静脉点滴。
依那普利5mg-10mg tid 口服
2.降颅压
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
利尿剂:速尿20mg-40mg iv
3.控制抽搐
安定10mg-20mg iv
鲁米那0.1-0.2 im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基本同上,其临床表现,全身小动脉暂时剧烈痉挛,导致重要器官供血障碍的危及状态,可致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急性肾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绞痛。
硝酸甘油5-10mg 静脉点滴可控制心绞痛,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心绞痛。
高血压危象的早期识别与干预一、引言高血压危象是指由于血压急剧升高,导致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临床急症。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因此,对高血压危象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危象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伴有或不伴有急性靶器官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2. 分类:根据靶器官损伤的不同,高血压危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高血压脑病: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2)高血压心脏病: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3)高血压肾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4)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出血、渗出等症状。
三、高血压危象的早期识别1. 症状识别: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促、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警惕高血压危象的可能。
2. 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危象。
3. 靶器官功能评估:定期进行心电图、眼底检查、尿液分析、肾功能等检查,评估靶器官功能状态,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
4. 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存在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加强监测,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四、高血压危象的干预措施1. 紧急处理:一旦发现高血压危象,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
3.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伤,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降低颅内压、保护心脏、改善肾功能等。
4. 原因治疗:积极寻找高血压危象的诱因,如感染、疼痛、焦虑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