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大礼堂片区调研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49.09 MB
- 文档页数:63
山地大都市滨水区城市设计探索——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为例一 、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以上,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
重庆就是位于我国中部腹地最大的山地城市。
重庆都市区位于辖区西部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城市依山傍水,是我国著名的“山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都市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贯穿全境,两江环绕,山水相间,道路依山就势,自由伸展,建筑依山傍水,高低错落。
受山体和水系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呈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城市总体形象呈现出鲜明的“山、水、城”交融一体、大气而磅礴的立体城市特色。
将高层建筑分类,产生两个制高点至2020年的建设面积安排,以自然的地理条件为准在新世纪,重庆都市区总体规划提出了将重庆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活力之都、魅力之城。
”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将发展到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0万,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820平方公里。
重庆因水而兴,因商而盛,两江滨江地区是新时期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特别是两江汇合口的“金三角”地区将建成面向西部地区和重庆市域的城市中心,同时也将成为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重要展示区。
为了塑造重庆城市中心的未来形象,重庆市先后完成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江北城城市设计、南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
三面环水,一面通陆。
规划范围面积为9.47平方公里,岸线长约14.3公里。
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的城市夜景渝中半岛是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典型代表,同时渝中半岛又是重庆城市发祥地和城市商贸和金融中心,但是随着近十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建筑物遮山挡水现象频繁出现。
传统城市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中自然山水与城市的和谐关系受到损伤,城市的很多特色和个性正在逐步丧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塑造重庆独特的城市形象,“显山露水”,体现“山城”、“江城”的个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重庆人民大礼堂建筑景观色彩浅析重庆人民大礼堂建筑景观色彩浅析重庆人民大礼堂是享誉世界的中式宏伟建筑,也是重庆的象征和代表。
无论远眺还是近观,白天,巨大的宛如宫殿般的大礼堂建筑群,宁静地沐浴着阳光,背衬蓝天白云,在周围起起伏伏的高楼大厦相伴中尽显尊贵和庄严。
夜晚,华灯初上,音乐喷泉韵律舞动,轮廓灯勾勒出的形象,在山城万家灯火中更觉得它美轮美奂,难以言表。
重庆人民大礼堂建筑景观变迁情况大礼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解放初期的1951年由主政的西南军区领导人邓小平,贺龙提议,为解决大型会议,演出和群众集会所需而修建。
中心礼堂设想能容纳5000人的座位。
1954年全面竣工,比设计方案稍小一些,投入使用时定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西南大区撤销,才正式取名“重庆人民大礼堂”。
1959年初次维修,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大修,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景观风貌。
第二次建筑景观改造始于1985年,由当时的重庆市长肖秧提议,两年后动工,1989年完成。
第三次大礼堂建筑景观重大改变,发生在本世纪的最近几年。
色彩分析一,初建成的景观色彩回顾半个世纪前的闻名中外的东方风格的大礼堂建筑群,从保留下来的影像资料中,我们得以知道,作为主体建筑的大礼堂由红,绿两种有彩色系构成主调,黄色用作点缀色。
也有白色黑色无彩色系做铺垫。
具体而言,远看和鸟瞰大礼堂全景,主体建筑立面以碧绿色琉璃瓦为大面积色块,若干根朱红色大小廊柱为辅助色块。
色相明确,明度居中,纯度也不低。
宝顶采用木板贴金箔,金属的光泽很纯正,配以数级白玉石台阶和围栏显示的银色。
无论在建筑,还是色彩调配方面,的确做到了左右对称,上下呼应。
虽然有模仿北京天坛祈年殿的痕迹,但也不愧为成功的建筑,让人称许。
当年的山城,新旧政权刚刚交替,大礼堂周边都是低矮的“抗战房”,枣子岚垭一带是兵营驻地,就是所谓的国民政府办公楼也很简陋不堪。
这些建筑物多是米黄色,有他们的陪衬,更加重了大礼堂的庄严,雄伟,高贵的视觉感受。
摘要建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人造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人对建筑物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其功能以及形式,更多的要求体现在了精神与心理层面上,因此建筑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学科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为例,从建筑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由表及里,由宏观及微观,积极探讨该建筑在城市意象、建筑与场地间的行为关系以及建筑内部的空间序列方面达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城市,建筑,心理,行为,人民大礼堂一.引言1950年至1954年,重庆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由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的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决策修建的。
1951年6月动工,1954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时定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4年秋西南大区撤消,1955年改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现名,其设计师是著名建筑师张家德先生。
大礼堂座落在重庆市区学川湾马鞍山,建成时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
二.从城市格局的人文心理因素出发城市是由不同时代的需要逐渐形成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空间网络。
少量满足整个城市民众的物质与精神要求的复杂建筑置于网络的交汇点附近。
这些标识性建筑起着积极的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
作为重庆市的地标性建筑,人民大礼堂的设计与其说是小范围的建筑设计,到不如说是扩展到大范围的城市设计。
可以说人民大礼堂的设计关系到整个重庆的形象,对重庆的城市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说我们对重庆大礼堂的环境心理学分析首先从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尺度来考虑。
(一).在具有凝聚力的城市空间所起到的作用工业革命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过分强调了功能的意义,而忽略了人的行为与心理,消弱了环境的艺术性以及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性。
现在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传统的城市设计进行再认识。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及其整体环境设计便是人们心理对中国传统建筑人文历史因素的探索。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是重庆市政府办公楼,也是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建筑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新建建筑中最早的一座大型礼堂式建筑之一。
礼堂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的结合,被誉为是砖混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大礼堂的主体建筑是由两座高耸的塔楼和中间相连的主楼组成。
巍峨的塔楼分别为东楼和西楼,象征着中国的东方巨龙和西方凤凰的融合。
而主楼则为独具特色的中式建筑,屋顶呈宝塔形状,寓意着吉祥和安宁。
整个建筑的外立面以灰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庄严的感觉。
通过大门进入礼堂,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大厅。
大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副巨大的《东方红》红旗图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
而大厅的中央是一座雄伟的青铜雕像,雕塑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伟大成就。
这座雕像高约10米,寓意着中国人民的丰功伟绩。
从大厅进入礼堂内部,我们可以看到座位根据不同活动需求,可以进行移动和调整。
整个礼堂内部装饰简洁大方,以红色为主色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在礼堂内举办的各种会议、演讲、音乐会等活动都让人难以忘怀。
除了大厅和礼堂,人民大礼堂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区域,比如展示厅、接待厅、办公区等。
其中展示厅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伟大成就,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和图片,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接待厅则是重庆市政府接待宾客和办公事务的地方,内部装饰精美,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重庆市的风情。
在人民大礼堂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会吸引来自各个领域的嘉宾和观众,如政府官员、艺术家、学者等。
这里曾举办过许多重要的党和国家活动,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际会议、音乐会等。
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力,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展示。
重庆参观调研报告重庆参观调研报告一、引言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城市发展状况以及重庆的旅游资源,我们一行人前往重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观察和所得,并对重庆城市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二、重庆城市发展状况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新一线城市。
在我们的参观调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重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快速发展。
1. 城市规模:重庆市拥有庞大的城市规模,在城市中心区域拥有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景观。
与此同时,重庆市还涵盖了许多山区和农村地区,形成了多样化的城乡结合部门。
2. 交通便利性:重庆市具有便捷的交通系统。
我们乘坐地铁、公交车和轻轨等交通工具,发现各项交通设施的覆盖面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城市拥有著名的长江索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时速可以达到6米的索道。
3. 城市旅游资源:重庆市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而闻名全国。
我们参观了重庆的洪崖洞、解放碑、万州天台山等著名景点,深深被其壮丽的景色所吸引。
此外,重庆还拥有世界遗产大足石刻和武隆天生三桥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三、重庆城市发展的挑战虽然重庆市发展迅速且充满了魅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污染问题:重庆市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大量的工厂和车辆排放的废气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雾霾的形成过程中。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 城市拥堵: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车辆数量的快速增加,重庆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重庆正在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同时也加大了对私家车辆的限制。
3. 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市正在加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力度,以减少对传统工业的依赖,并且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然而,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人才流失和产业转型等问题也需要重视和解决。
四、重庆的未来展望虽然重庆市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但我对它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1. 生态环境建设: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重庆市将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重庆人民大礼堂观后感
今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老师带着我们去大礼堂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个下午。
气魄雄伟的大礼堂座落在渝中区学田湾,它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
我们首先来到了泰古艺术长廊,里面有很多艺术珍品:有陶瓷、有油画、有水粉画、还有许多雕刻上面画着各种奇花异草、崇山峻岭,几百副画没有哪两副是相同的。
离开了泰古艺术长廊,刚走出大门,眼前的景色突变,就像顷刻间拉开了巨大的帷幕,托出了一个神气的世界金碧辉煌的宫殿大礼堂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远看大礼堂,它气势恢弘,矗立在半山腰上,显得那么雄伟壮观;近看大礼堂,琉璃瓦做的物顶经过阳光的照射,闪闪发光。
大礼堂前面,白色栏杆一排排,像整齐的士兵在为它站岗放哨。
我们又来到了广场上,广场上喜气洋洋,人山人海,中间有几棵巨大的黄桷树,这几棵树真大呀!要几十个大人才围得拢,有许多人都在树下乘凉。
阳光照在大家身上,火辣辣的热,照在地上,像一地金子,美丽极了。
正对面是三峡博物馆,它像一个贪睡的小孩把自己包在天蓝色的弧形玻璃罩里,外面是淡黄色的大理石墙体。
三峡博物馆前面有几座假山,跟真的一点区别都没有。
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要走了,再见了,大礼堂。
我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那富丽堂皇的大礼堂,我突然觉得,阳光把大礼堂衬托得多么美,再见,大礼堂!。
关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描述1.引言1.1 概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位于中国重庆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该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作为一座文化宫殿,人民大礼堂以其崭新的设计和宏伟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座建筑旨在展示和体现重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人民大礼堂建于1951年,它象征着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新中国崛起的伟大历程。
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址,人民大礼堂见证了中国政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
自从建成以来,这座建筑承担着承办各类会议、庆典活动以及艺术演出的角色,为重庆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接触政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人民大礼堂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现代与古典元素。
其外观设计庄重大气,建筑立面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让整座建筑看上去高大宏伟。
在夜晚,人民大礼堂的立面会被灯光照亮,成为夜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内部设计充满了艺术的氛围,各个展厅和会议室都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品,展现出重庆独特的文化特色。
除了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外,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座汇聚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中心,人民大礼堂成为了重庆市民重要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演出,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文化的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总而言之,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中,建筑的壮丽气势和卓越外观与文化的魅力完美结合,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亮丽名片。
它凝聚着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精神,代表了重庆市民的自豪和自信。
无论是作为一个建筑如何让游客和市民流连忘返,还是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如何影响社会,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都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历史背景2.2 建筑特点2.2.1 建筑外貌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其外貌设计独特,并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建筑的整体造型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立面采用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量运用了玻璃幕墙,使得建筑的外观显得璀璨而富有现代感。
重庆市商圈调研数据报告重庆市商圈调研数据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重庆市各商圈的发展状况,分析商圈的潜力和竞争优势,为商圈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商圈的基本信息、业态结构、消费者需求、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结果分析1.基本信息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重庆市目前设有14个主要商圈,分布在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等地。
这些商圈总体规模较大,商户数量众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服务。
其中,渝中区的解放碑商圈、江北区的观音桥商圈、南岸区的南坪商圈是重庆市最繁华的商圈,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游客。
2.业态结构调研数据显示,重庆市商圈的业态结构较为多元化。
主要的业态包括购物中心、餐饮娱乐、休闲健身、文化创意等。
购物中心是商圈的主要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品牌和商品选择;餐饮娱乐业态则是商圈的一大亮点,各种餐饮美食、咖啡馆、电影院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休闲健身设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健身中心、游泳馆等提供了丰富的健身选择;文化创意业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趋势,各种艺术展览、手工艺品等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3.消费者需求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重庆市商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方面。
消费者追求品牌和质量,更倾向于购买高端品牌和特色商品。
餐饮则是消费者的必需品,不仅追求口味和品质,还注重用餐环境和氛围。
休闲娱乐方面,消费者对电影院、KTV等设施的需求较高,希望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4.发展潜力调研数据显示,重庆市商圈的发展潜力较大。
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对优质服务和独特体验的需求逐渐增长;另一方面,重庆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资源。
这些因素为商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建议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优化商圈的业态结构,增加特色商铺和文化创意业态。
促进商圈的差异化发展,提供更多独特的商品和服务。
渝中区课题研究报告渝中区位于重庆市市中心,是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渝中区的发展对于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报告将对渝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渝中区以金融、商贸、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渝中区面临着来自其他城市的竞争压力。
2. 基础设施建设:渝中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市政设施等。
但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 生态环境保护:渝中区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生态环境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渝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
4. 社会事业发展:渝中区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日益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二、存在问题分析1. 经济结构不够优化:渝中区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交通拥堵问题:渝中区地势复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给居民和企业的出行带来了很大困扰。
3. 城市环境问题:渝中区城市化进程较快,建筑物密集,城市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如垃圾处理、绿化覆盖等问题需要解决。
4. 教育资源不足:虽然渝中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影响了居民子女的教育质量。
三、对策建议1. 优化经济结构:渝中区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改善交通状况: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扩建道路、建设立交桥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堵。
3.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加大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4. 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论文题目: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调研报告目录摘要 3 上海人民广场 4 大连人民广场 10 石家庄人民广场 13 对比与分析 15摘要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地方政府为了迅速改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竞争力,纷纷炮制"形象工程"。
其中,市政广场作为体现政府形象的载体,往往首当其冲。
市政广场,是市政府定期与市民进行交流和组织集会活动的场所,多修建在城市的行政中心区,一般与城市重要的市政建筑共同修建,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场所。
其往往是由政府办公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围合而成的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市政广场上海人民广场上海人民广场位于上海黄浦区,成形于上海开埠以后,原来称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
广义上的人民广场主要是由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人民公园以及周边一些文化、旅游、商业建筑等组成。
人民广场是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枢纽、旅游中心,也是上海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总面积达 1 4 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 1 2 0 多万人。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从1 988 年5 月地铁站开工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于国庆4 5 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
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已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广场的由来1 950 年11 月,为了统一上海的平面坐标系统,当时的上海市地政局对全市进行了测量。
测量以国际饭店楼顶中心旗杆为原点,由此确定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标体系。
国际饭店就在人民广场北侧的南京西路上。
以上海为起点的312、318、320 三条国家级干线公路(即“国道”),都将人民广场作为“0“公里起始处,这里也是2 04 国道的终止点。
广场的变迁1912 年时的上海跑马场现在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在解放前却是远近闻名的跑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