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89
交通部公告2012年第3号――关于公布《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和《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
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公告
【法规类别】公路运输
【发文字号】交通部公告2012年第3号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发布日期】2012.01.11
【实施日期】2012.01.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交通部公告
(2012年第3号)
关于公布《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和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公告
为提高高速公路监控、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规范高速公路监控和通信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公路
1 / 1。
云南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云交管养〔2016〕865号)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提高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质量与投资效益和养护管理水平,围绕“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实现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建立公众满意的服务体系和高效可靠的保障体系,为社会提供“畅、安、舒、美”的公路出行条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制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包括一般性养护工程(小修保养、预防性养护、中修和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专项工程(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灾毁恢复重建工程、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及其它工程)和应急性养护工程。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州(市)公路局是指省公路局下属州(市)一级的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
本办法所称的公路分局是指上述州(市)公路局下属县(市)一级的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和管理活动。
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六条 省级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一)省交通运输厅是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宣传贯彻、监督执行国家及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与办法等。
(二)省公路局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是云南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维修养护和改善提高,有计划地提高公路的质量和标准;督促检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履行监管职能。
第七条 州(市)公路局主要职责:(一)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省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二)负责辖区内公路的养护编制及上报工作,组织实施上级下达的公路养护工程任务。
(三)负责辖区内公路养护质量的监督检查与路况评定,对公路养护工程进行质量监督与评定。
(四)负责辖区内公路灾害的防治与抢修,保证所管养公路的安全畅通。
行业管理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建设重点研究作者:李玉玺孙平旺岳向莲岳向武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提速,高速公路日趋网络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高速公路建设日渐饱和,普遍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运营管理水平有限等不足。
本文结合天津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情况,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政府监管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重点以及业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监管,路网管理平台,建设,研究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高速公路行业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设的里程也迅猛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积极作用。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也正在由建设转向运营管理,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管理、社会公众对出行服务和突发事件条件下应急处置的要求。
2007年交通运输部第713号文《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准着高速公路信息化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建立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是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1年9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的获批,以及2012年1月“三项技术要求”的颁布,都为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剂。
天津市市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规划高速公路1400余公里,截止2011年12月已经建设并通车1103公里,如何代表政府做好高速公路的监管工作,如何做好社会公众出行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工作是摆在公路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认为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行业管理的特点行业管理是指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以维护本行业利益为目的通过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法规与行业契约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宏观、有效且规范化的管理。
高速公路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现状与问题分析赵月(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管理处江苏无锡214101)摘要: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路网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发挥道路监控的重要性、应急处置的特点、监测与路网相结合的作用,并针对目前高速公路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点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网监测应急处置建议1 引言高速公路的发展带来了路网的发达以及公众出行的快捷,但随之而来的频发的交通事故以及造成的拥堵问题给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应急处置带来新的困扰。
因此,要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路网监测的作用,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置机制,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2 国内高速公路监控与应急处置的发展现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到2011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5万公里。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畅通、快捷的通行环境,而监控系统从道路数据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决策、信息发布与控制、救援指挥调度全程参与其中,在道路管理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1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我国第一条全程监控的高速公路是广佛高速公路,随着路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建设了较为完备的监控系统。
但监控系统信息化建设远没有跟上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脚步,与交通智能化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我国目前道路监测重监视,轻控制。
大部分监控还是人工干预,被动的接受交通信息,被动的采取手段,缺乏有效的自动监测、事件分析软硬件,或者是有硬件而缺乏管理。
(2)信息发布手段有限,布局不合理。
发布的信息多为广告、天气、警示信息,交通诱导和控制的作用有限。
(3)目前许多高速公路都布设了全程监控系统甚至是高清监控,但发挥的作用也只是人工视频巡逻,事件现场查看,采集的信息之间相对孤立,缺乏有效整合手段。
(4)驾驶人获得道路信息预见性和实时性不够。
获取途径主要是当地的交通广播电台、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交通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页脚内容1目录编制说明 (13)《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报批稿) (13)编制说明 (13)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17)第一章总则 (17)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保障全国高速公路和重要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重要公路设施的稳定运行,加强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科学管理,提升国家干线公路网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国家干线公路网全网、全时的“可视、可测、可控”的发展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公路出行服务,制定本技术要求。
(17)第二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统一高效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组织机构,承担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任务,建立值班接警、信息处理、路网监测、调度指挥、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出行服务等相关管理机制,配备稳定的岗位编制,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18)(一)交通运输部主管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其设立的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
(18)页脚内容2(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主管省域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其设立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辖区内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
(18)第三条本技术要求定义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简称“系统”,包括:18(一)部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简称“部级路网平台”; (18)(二)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简称“省级路网平台”; (18)(三)路网监测点外场设施,简称“设施”; (18)(四)相关支撑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目录编制说明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9)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一章第二章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的测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公路网信息采集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公路网信息采集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基本参数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3.5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软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软件总体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软件核心功能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数据字典.................................... 错误!未指定书签。
行业管理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建设重点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提速,高速公路日趋网络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高速公路建设日渐饱和,普遍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运营管理水平有限等不足。
本文结合天津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情况,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政府监管模式下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重点以及业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监管,路网管理平台,建设,研究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高速公路行业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设的里程也迅猛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积极作用。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也正在由建设转向运营管理,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管理、社会公众对出行服务和突发事件条件下应急处置的要求。
2007年交通运输部第713号文《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准着高速公路信息化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建立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是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1年9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的获批,以及2012年1月“三项技术要求”的颁布,都为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剂。
天津市市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规划高速公路1400余公里,截止2011年12月已经建设并通车1103公里,如何代表政府做好高速公路的监管工作,如何做好社会公众出行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工作是摆在公路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认为路网管理平台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行业管理的特点行业管理是指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以维护本行业利益为目的通过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法规与行业契约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宏观、有效且规范化的管理。
高速公路的行业管理包括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经济性管制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的自然垄断性,为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管制;社会性管制主要是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中的负经济性。
信息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26DOI:10.16660/ki.1674-098X.2018.23.126宁夏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及通信系统IP地址改造方案设计①张玉晖(宁夏交通信息监控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3)摘 要:根据《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2年第3号公告),高速公路监控及通信系统按照全国联网统一要求,将监控及通信系统IP地址由原混合地址10网段转换为64网段,便于全国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联网运行,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联网监控 IP地址 升级改造 方案设计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8(b)-0126-02①作者简介:张玉晖(1971—),男,汉族,宁夏隆德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机电工程。
1 宁夏高速公路联网系统网络现状2010年,宁夏建成高速公路联网系统管理总中心及银川、中宁、固原片区分中心后,真正实现了全区高速公路联网运行管理。
在建设之初,依照2007年交通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全网收费、监控、通信及信息系统全部采用混合IP地址10网段设置,即(10.64.1.0—10.64.255.255)。
1.1 系统管理体制(1)管理体制。
根据宁夏高速公路业务管理模式及联网监控、通信系统管理体制规划方案,高速公路联网监控、通信系统采用“监控总中心——片区分中心——收费(隧道及外场)站”三级管理体制。
(2)网络体制。
宁夏高速公路联网系统网络体制在级别上由三级网络构成:即宁夏高速公路管理总中心系统、片区分中心系统及收费(隧道、外场监控)站系统。
每级系统构成各自局域网,各级之间通过广域专用通信链路实现互联互通。
2 需求分析2.1 路网监测需求宁夏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暂时未独立组网,根据《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2 年第3 号公告),监控系统已统一分配地址段为64网段,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按此技术要求将监控、通信系统从目前混合地址段中剥离后重新配置,便于全国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联网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目录编制说明 (4)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9)第一章总则 (9)第二章系统规划与建设 (9)第三章系统运行与信息管理 (10)第四章信息内容与采集 (11)第五章信息报送与传输 (12)第六章路网协调管理 (12)第七章路网应急处置 (13)第八章公路出行信息服务 (13)第九章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14)第十章附则 (14)第二部分暂行技术要求 (15)第一章总体框架与功能要求 (15)1.1一般规定 (15)1.2总体框架 (15)1.3总体功能构成 (16)1.4功能基本要求 (18)1.5建设与运行要求 (21)1.6技术保障与系统检测 (22)第二章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 (23)2.1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 (23)2.2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的测算 (23)第三章公路网信息采集要求 (31)3.1公路网信息采集内容 (31)3.2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 (31)3.3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基本参数要求 (33)3.4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要求 (35)3.5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36)第四章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软件 (40)4.1软件总体要求 (40)4.2软件核心功能要求 (41)4.3数据字典 (45)4.4平台支撑软件 (45)4.5应用中间件及构件管理 (47)4.6软件开发工具 (48)4.7应用软件开发 (48)第五章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 (50)5.1组网方式 (50)5.2传输内容 (51)5.3数据传输周期 (52)5.4接入控制器 (53)5.5 IP地址规划 (57)第六章公路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 (60)6.1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基本要求 (60)6.2可变情报板功能要求与技术要求 (62)6.3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网站技术要求 (68)第七章系统安全技术与检测要求 (70)7.1系统安全建设总体要求 (70)7.2部、省级路网平台信息安全要求 (71)7.3路网监测点信息安全要求 (81)7.4检测要求 (83)第三部分技术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单选题1、传输网系统由省域干线传输网和两层传输系统组成。
()A、通信子网B、路段接入网C、互联网D 以太网2、传输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大于。
()A、80000HB、90000HC、100000HD、120000H3、总配线架终期的外线总对数可按局内设备终期容量或用户容量之和的倍计算。
()A、1.3~1.5B、1.8~2.0C、2.3~2.5D、2.8~3.04、高速公路数据传送网不为下面的哪种业务提供传输通路。
()A、监控数据B、收费数据C、办公自动化数据D、电话指令譹-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5、高速公路会议电视系统主要由用户接入层、交换层和支撑层三大部分组成,下面哪一种属于交换层部分。
()A、会议终端B、传输通道C、MCUD、计算机终端6、路段分中心会议电视系统基本配置包括。
()A、会议终端B、视频输入、输出设备C、音频输入、输出设备D、以上全部7、我国高速公路报警救援电话号码一般为。
()A、120B、119C、110D、121228、通信站联合接地电阻应不大于欧姆。
()A、0.5B、1C、2D、109、由于具有较多优点,我国新建的高速公路通信专网大多采用传输制式为。
()A、PDHB、SDH譺-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C、STM-1D、ATM10、高速公路呼叫服务中心的服务时间应为。
()A、5X12hB、5X24hC、7X12hD、7X24h11、高速公路呼叫服务中心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低于小时。
()A、10000B、80000C、55000D、4500012、一级基准时钟设备整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低于,二级三级节点时钟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低于。
()A、4 年;4 年B、4 年;10 年C、10 年;4 年D、10 年;10 年13、河南省高速公路通信网能满足的传输需求。
探析普通国省干线路网运行监测系统的构建2陕西交通电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摘要:以陕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现有基础设施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整合公路行业管理、服务与应急资源,加快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体系的构建完善,进一步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实现省—市—县三级国省普通干线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公路网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
陕西省普通国省干线路网运行监测系统可以提升路网调度决策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更科学、更准确、更高效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普通国省干线路网运行监测体系系统构建1 引言近年来,陕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总量迅速增加,公路通行能力不断提高,路域出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陕西公路部门在路网调度、出行服务、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业务管理能力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上都有一定提高,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构建智慧公路,提升公路公共服务与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良好基础。
2012 年交通运输部颁布《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2012年第3号公告),“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对公路出行服务、突发事件处置相应提出了新要求。
新形势下,随着资源整合、智慧管理、智能服务理念的提出,面对社会公众对路网运行效率、管理服务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已有的公路信息化成果,在公路管理和服务中充分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提高路网管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加快陕西省公路公共服务与应急保障体系的构建,已成为陕西省公路行业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和迫切任务。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四个交通”建设和“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和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交通运输“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要求,紧紧围绕“智慧公路”总目标,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现有基础设施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整合公路行业管理、服务与应急资源,加快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体系的构建完善,进一步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实现省—市—县三级普通国省干线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公路网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
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营和服务规范实施细则(暂行)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2019年11月第 1 页前言为更好的组织开展全国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联网运营与服务工作,根据《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营和服务规范》(JTG B10-01-2019)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组织编制本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共包括6章,第1章总则、第2章清分结算、第3章联网信息管理、第4章指标参数、第5章车道服务、第6章用户服务。
本实施细则由王刚负责第1章,陈霖、于海宁、尹秀玲、王梦佳负责第2章,陈霖、梅乐翔、刘鸿伟负责第3章,高薪、刘曼琪负责第4章,李剑、杨蕴、韩彬、宋杰负责第5章,刘旭负责第6章。
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中心、安徽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营有限公司、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王刚、杨蕴主要参编人员:李剑、陈霖、刘旭、高薪、陈喆、谢蒙萌、沈志祥、刘曼琪、于海宁、尹秀玲、梅乐翔、王梦佳、宋杰、刘鸿伟、韩彬主审:孙兴焕、李剑参与审查人员:颜鹏、余强、陈喆、左海波、黄汝存、王凌霄、李哲梁、谭峰、张明月、梁华、宋晓红、谢蒙萌目次1总则............................................................................................................................................ - 3 -2清分结算.................................................................................................................................... - 3 -2.1清分处理........................................................................................................................... - 3 -2.2结算管理........................................................................................................................... - 4 -2.3争议交易处理................................................................................................................... - 5 -2.4退费处理........................................................................................................................... - 8 -2.5补交处理........................................................................................................................... - 9 -3联网信息管理.......................................................................................................................... - 10 -3.1黑名单............................................................................................................................. - 10 -3.2参与方信息..................................................................................................................... - 10 -3.3用户信息......................................................................................................................... - 11 -4指标参数.................................................................................................................................. - 11 -4.1指标参数类别................................................................................................................. - 11 -4.2指标参数内容及说明..................................................................................................... - 12 -4.3指标统计周期................................................................................................................. - 17 -5车道服务.................................................................................................................................. - 17 -5.1ETC车道设置标准 ........................................................................................................ - 17 -5.2车道处理流程................................................................................................................. - 17 -5.3ETC车道服务要求 ........................................................................................................ - 19 -6用户服务.................................................................................................................................. - 19 -6.1服务总则......................................................................................................................... - 19 -6.2发行服务......................................................................................................................... - 20 -6.3服务渠道......................................................................................................................... - 21 -6.4发行方应向用户明示的基础规范................................................................................. - 21 -6.5投诉处理......................................................................................................................... - 22 -1总则1.1根据《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营和服务规范》(JTG B10-01-2019)有关规定,为详细规范和指导全国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运营与服务,制定本实施细则。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为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规范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根据《公路法》及有关技术标准,制定本暂行技术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高速公路应首先实现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联网收、费,逐步实现省(自治区、直辖市)际间的联网,为全国联网收费电子货币化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条同一条收费高速公路由不同的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修建或者由不同的公路经营企业投资建设或经营的,应当实行“统一收费、按比例分成”的管理方式。
第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时,应按照“统一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逐步联网”的方针,在不断总结和积累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联网收费的规模与范围。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总体规划;统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模式、系统技术标准和收费业务流程;制定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管理规章等。
第五条联网收费项目的实施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
第六条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应结合当地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设置收费结算中心,按照“准确、公正、高效”的要求,对各收费单位收取的通行费进行拆分和清算。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结算中心应预留预付卡(储值卡、记账卡)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的结算功能,以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章联网收费的一船规定第八条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制式一般采用封闭式。
收费站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九条在全国统一的车型分类标准尚未实施之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首先确定本省区域内统一的车型分类标准。
第十条联网收费区域内的收费结算中心应根据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与物价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统一制定费率。
第十一条收费方式一般采用人工半自动收费,即“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检测器校核”。
电子不停车收费是收费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逐步予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目录编制说明 (4)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9)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系统规划与建设 (11)第三章系统运行与信息管理 (12)第四章信息内容与采集 (12)第五章信息报送与传输 (13)第六章路网协调管理 (14)第七章路网应急处置 (14)第八章公路出行信息服务 (15)第九章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15)第十章附则 (16)第二部分暂行技术要求 (17)第一章总体框架与功能要求 (17)1.1一般规定 (17)1.2总体框架 (17)1.3总体功能构成 (18)1.4功能基本要求 (20)1.5建设与运行要求 (23)1.6技术保障与系统检测 (24)第二章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 (25)2.1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 (25)2.2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的测算 (25)第三章公路网信息采集要求 (33)3.1公路网信息采集内容 (33)3.2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 (33)3.3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基本参数要求 (35)3.4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要求 (37)3.5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38)第四章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软件 (42)4.1软件总体要求 (42)4.2软件核心功能要求 (43)4.3数据字典 (47)4.4平台支撑软件 (47)4.5应用中间件及构件管理 (49)4.6软件开发工具 (50)4.7应用软件开发 (50)第五章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 (52)5.1组网方式 (52)5.2传输内容 (53)5.3数据传输周期 (54)5.4接入控制器 (55)5.5 IP地址规划 (59)第六章公路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 (62)6.1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基本要求 (62)6.2可变情报板功能要求与技术要求 (64)6.3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网站技术要求 (70)第七章系统安全技术与检测要求 (72)7.1系统安全建设总体要求 (72)7.2部、省级路网平台信息安全要求 (73)7.3路网监测点信息安全要求 (83)7.4检测要求 (85)第三部分技术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术语与符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视频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交通运行状态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 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E 数据交换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F 部、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G 信息安全密码设备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2010年3月31日,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发函(《关于委托编制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函》交工便字(2010)57号)委托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编制“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旨在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全国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
函中明确指出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内容应包括建设、管理、维护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涵盖公路沿线设施、通信传输、系统集成等各个方面,编制格式可参考《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
一、主要编制过程2010年4月8日,部公路院召开编制工作第一次会议,确定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相关要求,成立了编制工作组,并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
会后,编制工作组立即开展工作,制定了编制大纲,内容包括管理办法、技术要求和技术附件三部分内容。
2010年4月15日,部公路局邀请全国公路行业相关专家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编制大纲研讨会,李华局长出席了。
会议明确了“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定位于政策性技术文件,包括公路网运行监测和服务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适用范围包括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不仅包括道路本身,也包括服务区、维修站等服务设施。
会议明确了编制工作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1)坚持公路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把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2)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区别对待,分别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统一高效的管理平台;(4)与相关的信息系统和相关的政策文件统筹衔接;(5)总体设计从上到下,分布实施自下而上。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编制工作组按照进一步完善的编制大纲明确的基本原则,遵循“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编制思路,于2011年5月完成“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
2011年6月至9月,编制工作组多次讨论并征求行业内专家对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同时按照部发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最新精神,结合近年来各地方在《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指导下,开展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具体工作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送审稿)。
2011年10月-11月,在送审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现在的报批稿。
二、编制思路与核心内容由于“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编制时间跨度经过近1年半,特别是这段时期恰逢‘十一五’收官和‘十二五’开端。
因此,编制工作组在今年6月调整了暂行技术要求部分编制思路,将强调技术稳定性、功能基础性和业务关联性等核心思路融入到报批稿的编制过程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方面突出强调了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按照制定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单元和技术要求,规范和设计系统各项技术指标;(二)提出建立国家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特别是拟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其他级路网监测点的三级信息采集体系,为部、省两级路网平台开展路网监测与服务工作奠定信息基础与数据来源;(三)提出建立全国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通过选择代表公路网运行实时状态评估的基本指标,定义指标算法与定性评级,从而为宏观掌握公路网运行实际态势设立直观数据指标;(四)明确提出采取“公专结合”的联网方式,确保部、省两级路网平台的实时通信与数据传输;(五)将第一部分由原“管理办法”更名为“总体要求”,对路网中心机构、职责及业务事权等问题进行了相对简化处理,以便更好地突出系统功能技术要求。
报批稿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对暂行技术要求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进行说明,对各级路网中心的路网监测、协调指挥、应急处置等业务内容进行的初步规定,重点对公路网运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与发布工作,相关外场监测设施(路网监测点采集设备),以及部、省两级路网平台的功能及系统组网方式等进行了原则要求和明确规定。
第二部分:对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进行规定,确定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求和关键指标;提出了全国干线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的6个单项指标和1项综合指标;明确规定了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以及路网监测点布设原则及相关监测设施布设要求;对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功能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并对系统数据传输的组网与联网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详细规定了数据传输、交互与共享的技术方法与格式规范;从发布内容、方法及具体发布方式等方面,对公路网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进行规定;最后,明确提出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二级保护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安全保护体系,并采用行业统一的密钥安全认证服务体系对信息交互进行保护。
第三部分:主要规定了公路网运行监测设施设备的具体功能和技术参数,部省两级平台数据库及数据交换的接口规范,信息安全密码设备技术要求,以及系统检测的具体指标与要求等。
三、有关章节及内容的说明(一)关于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中有关组织机构及职责问题由于部路网中心机构职责尚未最终确定,故在编制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相关内容时,对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业务事权等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保留了关键内容和基本要求。
建议此部分待部公路局相关政策明确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关于路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与道路服务水平评价的关系本技术要求提出利用公路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对公路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价,这部分内容与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有联系也有区别,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对即时状态进行评价。
道路服务水平相对侧重评价与体现一段历史时期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且对于公路网运行的实时状态评价没有给出直接的结论。
本技术要求中提出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更侧重于对公路网运行即时状态与驾驶感受进行评价,特别是在某路段实时运行状态指标的基础上形成公路网运行状态评价指标集。
两者在部分评价指标有相似处,但部分评价指标的深层含义和核心算法存在一定差别。
例如:本技术要求中拥挤度的基本含义与道路服务水平中的拥挤度定义相似,拥挤度等级划分的阈值也与服务水平等级划分的阈值具有相关性。
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要求的拥挤度评价主要采用时间平均速度作为主要指标,而道路服务水平一般选择车流密度作为主要指标。
此外,本技术要求提出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还包括了公路突发事件对公路网运行状态的影响评价,这与道路服务水平有较大差别。
(三)关于“信息”与“数据”的含义差别本技术要求将“数据”定义为可通过各类监测设施自动采集的,可存储于部、省两级路网平台数据库中或用于平台之间交换与共享的“数据”。
本技术要求将“信息”定义为通过人工报送的公路突发事件、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获取的预报预警及灾害性结果“信息”,以及通过各类发布方式对公众进行发布的出行服务“信息”等。
此外,“信息”一词作为统称,在特定语境及词汇中包含数据的含义。
例如“公路网信息”、“公路网运行信息”等,其内涵包括上述“信息”与“数据”的综合含义。
四、下一步编制工作建议本技术要求经过大纲编制、技术稿件编制、意见征求、送审稿编写等流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报批稿。
望获得部公路局审核后,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终稿编制工作,并发布实施。
五、主要编写人员王笑京李爱民董雷宏王琰盛刚孙丹李宏海李琳王珣沈湘萍蒋海峰龚民李丁江运志李长城施强周洲苏鹏蔡蕾于加晴宋向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11年11月16日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保障全国高速公路和重要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重要公路设施的稳定运行,加强国家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与科学管理,提升国家干线公路网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国家干线公路网全网、全时的“可视、可测、可控”的发展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公路出行服务,制定本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