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小诗

  • 格式:docx
  • 大小:14.64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星》

席慕容

在天空里

有一颗孤独的星

黑夜里的旅人

总会频频回首

想象着

那是他初次的

初次的爱恋

如果用通常的文学分析手法来分析《孤星》最多能挖掘出作者的感情变化,得到关于初恋和暗恋的情感共鸣,这种分析方法适合情感细腻而且有相似经历的人来分析。一首诗有各种不同的读法,这是由于人的思维多变性决定了,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解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况乎深处天南地北的人呢?但关于宇宙的法则是不变的,一起一落一方休,黄天不改换春秋,我将试着用宇宙的哲学来读这首小诗,这也是我突如其来的想法,脱离不开人的思维多变性的藩篱。

(一)宇宙深邃无法窥视,纵使人类可以深入太空几亿光年,仍杯弓蛇影管中窥豹,难尽其全。诗歌以“孤星”为题似乎有向自然靠近的意思,用自己的心里变化来靠近自然,寻求一种冥冥中的契合,然而试图通过这样的比喻来接近自然,这样的意图本身就是有误的。地球的自然系是宇宙的微缩影,宇宙是宏大的自然,自然是宇宙中微小的一小部分,这是第一个难尽其全。这样的比喻的不合理性同样存在于我现在的辩证中,我用自己的认知来分析别人的作品,用已知来分析未知,已经存在着不合理性,这中不合理性是始终存在的,和宇宙的不可窥视一样,我们始终也找不到它的源头。

(二)诗歌起承转合中的起承四句,就用到了上面提到的不合理的比喻来试图接近自然以表达自己对女主人公不变的爱恋。紧接上面的宇宙的不可知性的是“天行有常”,宇宙的法则不以人的思维而转动,但是人的思维可通过冥冥中的一丝联系和宇宙的浩瀚搭上关系,比方说人的思维和宇宙同样具有神秘不可知的特性,宇宙的浩瀚也是其不可知性的一个原因,人的思维无迹可寻较之宇宙更让人无法捉摸,作者的“旅人/总会频频回首”和“想象着”可以对应上这种无法捉摸,反映出来的恰恰就是人的思维的神秘感,用俗语来说就是“女人心海底针”,又或者“人心叵测”。男主人公的频频回首,是思恋自己过去的情感,还是怀念生命里错过的人,是想着恋爱时激情的罗曼蒂克,还是现在回忆起以前时心底暖暖的温柔呢?我们无法知晓,这就是朦胧诗的魅力所在。作者的心声再如何变幻不定,所能留住的不过是自己心里的一丝感动,“天道无情”也是最有情的,宇宙有自己的运行法则(在这里找不到我想要的词汇来表达,姑且用“法则”,这样的字眼却过于死板,不合乎宇宙的不可预测的特性),宇宙的恐怖就在于时时刻刻可以不留痕迹地抹去世界上的一切,它的多情就在于包容世界上一切已知的和未知的情感,作者的一丝感动被记录下来,传到你我脑海里这何尝不是一种感动。这一切看似荒谬,却自有其内在联系,这联系就是“天行有常”。

(三)宇宙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万物争荣。诗句含情脉脉,犹如春雨绵绵,又似暖风入帘,勾起了我心里的初恋,这是我佩服作者的地方,寥寥几笔就在每个恋过的人心里勾勒出一幅幸福温馨的场景,其中满是温暖满是生机,与《孤星》这一诗目不在同一格调上,这样的冲突才值得读者细细玩味。中国古代哲学用“气”来概括世界,“气”分阴阳,阴阳既是

冲突,冲突产生契机,契机产生变机,变机产生生命,诗歌的冲突是孤独和不孤独的冲突,产生内心的混乱,混乱产生强烈的情感,爱和恨的情感终归于一,产生一种既不也不的感觉,让人永生难忘。

以上的辩证犹如天马行空,毫无可循之处,已经不属正常的论证,但只要我还是人,它就有存在的合理性。诸君喜大普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