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教案模板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酸、碱的概念及性质;
2.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材料及设备:
1. 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2. 酚酞指示剂;
3. 量筒、烧杯、玻璃棒、试管等实验器材。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量筒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
3. 滴加酚酞指示剂至溶液中,出现颜色变化;
4.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变为淡粉红色。
四、实验改进与提升:
1. 可以在实验中加入温度控制环节,观察温度对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在酸碱比例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比较酸碱比例对中和反应的影响;
3. 可以引入其他酸碱指示剂,比较不同指示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溶液溅出;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防止误操作造成危险;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六、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1. 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概念及性质;
2. 能正确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能熟练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及创新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为了强化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老师应具备改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的能力。
就此,本文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使化学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效率更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创新说起化学,人们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五颜六色的试剂、危险品、防护服等。
貌似神秘的化学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只有十万个为什么,更期待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探究竟,抑或是大展身手。
初中化学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家庭趣味小实验三种类型。
中考试卷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占总分的40%左右,试题注重“生活情境”。
初中化学教材正在使化学知识“生活化”。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实验设计不够理想,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污染环境,有的实验用时较长。
结合教学实践,对实验教学设计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传统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讲解、演示,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然后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再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固然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小组合作的探究精神,但是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不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诱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行探索,使实验课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
通过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实验改进和创新应该遵循的原则①科学性。
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必须经过论证是正确的。
②安全性。
最大可能地避免使用有腐蚀性药品、毒性的药品,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必须有教师现场指导。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改进答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应该尽量简单、直观,并且能有
效展现化学原理。
实验过程要安全可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化学
概念。
改进实验设计可以尝试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关键是确保实验原理清晰,实验步
骤简单易行,以确保学生可以正确操作。
改进实验设计时,可以考虑
增加实验的实用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
同时,
也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一步讨论:
在设计初中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应该简单明了,避免复杂的步骤和装置,以免学生无法理解或操作。
实验内容应直接围绕化学原理展开,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改进实验设计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
在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理解化学原理。
教师在设计和改进实验时,需要注重实验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解析(10篇)第一篇:高中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置了很多化学实验操作,为了响应环境保护的大背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全面贯彻了绿色化学理念。
本文就从绿色化学的意义出发,具体谈谈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从而阐述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应用;环境保护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高中化学中会涉及很多实验,这就需要同学们亲自动手做实验,需要老师通过实验操作来开展教学活动。
但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有污染的气体。
目前,国家大力宣传环保节能,绿色化学理念相应的被提出和推广,因此,高中老师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积极采取环保措施,落实绿色化学理念,给高中生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念,促进绿色化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绿色化学理念是在新课程的发展之下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绿色化学的特点是无污染,能有效利用资源,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它提倡利用相关的化学技术,从根源上阻止一些对人们健康和环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绿色化学理念和环境保护理念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环境保护的一种具体措施,它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下面就具体谈谈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走进了一个工业化的阶段,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重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提倡环境保护,恢复以往的蓝天白云,努力建立之前的青山绿水的生态。
因此,绿色化学理念应运而生,绿色化学理念提倡人与环境友好发展,倡导不生产、不使用对人类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品,更加强调环境的保护。
此外,绿色化学理念可以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指引方向,让高中化学的发展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前进。
(二)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长远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们的青春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师们应该积极把握这一时机,把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们进行绿色化学教育,让同学们形成绿色环保的思想。
关于化学实验改进的一点尝试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
”的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具有着独特魅力的科学,教师及学生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敏锐的观察力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地感受着各种奇妙的化学现象。
但在教学中有一些化学演示实验按课本进行操作则浪费药品、操作烦琐,现象不明显,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下面则是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在化学教学中对一些实验的改进与尝试。
一、从节约化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的方面改进化学实验例如在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的实验中,需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在这个实验中存在环境污染和药品浪费问题,浓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也较大。
我对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废弃的带塞350毫升矿泉水瓶(剪去平底,尽可能地剪平整)代替大烧杯,用2只透明的小塑料瓶盖代替小烧杯,分别在塑料瓶盖内滴入少量的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整个实验现象明显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通过实验的微型化、普通化,这样既节省药品又减少实验污染,还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从利用对比实验,强化学生感官的角度改进化学实验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可补充下面的实验:(1)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建议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黄中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化学现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设计并不那么完美,或者不易完成,或者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等等。
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
我认为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实验创新就应该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
下面我就初中化学实验中采用的一些实验策略和几个实验的改进和设想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请提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合理增加实验,促进知识的理解1、绪言中可以增加实验学好化学,教师应从开头做起。
比如,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化学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二、增加补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补充实验:(1)牛奶变清水(2)白纸变红字(3)烧不坏的手帕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和兴趣。
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我国经济突飞猛进,需要大量的钢材,哪么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呢?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使人中毒死亡?农作物的生长所需的养料有哪些?什么是瓦斯爆炸?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森林火灾如何预防等?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
2、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
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
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盖子代替小烧杯,分别在盖子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教学设计:中和反应实验探究德化六中陈仁钻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初高中衔接的重要作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高中中和滴定、离子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014年市质检及2016年中考的实验探究题考查内容都是关于中和反应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 高中的(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了解其实质是H+ + OH- == H2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2)初步学会PH、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懂得用相关仪器测定中和反应过程PH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及生成水的事实。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溶液酸碱度和溶液浓度的关系,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创新性实验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能力。
(2)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四、学情分析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以及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比较熟悉。
学生已不满足于只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对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经验,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酸碱之间是否反应?为什么会反应?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对这些问题还一知半解,有好奇心去进一步探究。
五、教法分析主要采取“科学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里主要是起到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做好“激疑——探究——形成”的引导工作。
醋酸解离常数测定的实验改进与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改变实验装置,将双氧水换成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二是让同组的同学先通过实验观察醋酸与稀盐酸的反应后再讨论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条件问题,最后再引入新课,以求能在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对探究化学知识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1、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为什么会出现浑浊?2、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为什么不能直接滴到试纸上去?3、怎样才能使石蕊试纸变蓝呢?4、怎样证明所得结果正确?5、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条件是什么?6、怎样写出反应方程式?7、如何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8、为什么说“醋酸”这个名称很形
象地表达了它们之间的关系?9、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醋酸”这个
名词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难点则是理解并记住化学符号“ H2CO3”的意义。
由于本人经验尚浅,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缺陷,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酸碱指示剂测定解离常数时,因为没有足够的空气供给,无法看清楚颜色的变化情况,故而需要借助酒精灯来提高温度,但又怕烧坏仪器,只好把酒精灯放在桌子底下,利用热传递的原理,使整个实验室都充满着火焰,从而造成危险事故。
- 1 -。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如何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应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而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所谓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是指为了提高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所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使其在化学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更强、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对其中的有些实验进行改进。
化学实验的改进不能脱离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化学教学的实际,且符合环保、安全、方便、节能和现象明显等要求。
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直观性、易于观察原则;
⑵简易性、快捷性原则;⑶安全性、无污染原则;⑷节约原则;⑸科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改进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实验装置的改进探索
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p.27图2-1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1)由于红磷是被点燃后伸入到容器内,即红磷先燃烧,容器后密闭,使燃烧匙从伸入容器内到塞紧塞子前会有部分空气因热膨胀而逸出,这样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偏小。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对人的皮肤也有腐蚀性。
(3)装置中弹簧夹前后玻璃管内空气不能参与磷的燃烧,
所以流入广口瓶里的水偏少;烧杯中的水面与广口瓶内导管口不在同一水平面,也会对水的倒吸产生一定的影响。
改进方案:在一注射器针筒里放入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将注射器封口,记下活塞位置,将针筒放入装有70℃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白磷逐渐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将针筒取出,冷却后观察,针筒活塞向内移动约1/5距离。
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避免广口瓶中气体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
此装置的改进,既能较精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2.防止实验污染的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废气,造成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将“绿色化学”思想渗入到学生思维习惯中去。
例如设计“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
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其中一支装入少量的红磷,另一支装入少量已用滤纸吸干的白磷(火柴头的1/2大小),塞上橡皮塞,然后同时放在注有400ml 开水及有跟试管中同样大小的白磷的大烧杯中。
可看见装有白磷的试管中不久冒白烟燃烧,而装有红磷的试管及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这一实验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且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且要有氧气存在。
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在封闭式装置中进行,实现了“绿色化学”的目的,且
便于课堂演示和教师讲解。
3.开发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比常规实验具有节省药品、现象明显、污染程度低、安全等优点,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例如在做“检验溶液酸碱性”分组实验时,可把试管换成点滴板,这样,本来需要几毫升溶液的实验用几滴溶液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实验结果。
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如眼药水塑料瓶、一次性注射器等,加以消毒就可用于微型实验。
4.注意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教学设计。
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再适时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用硫酸代替盐酸?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
然后引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碳酸钠浓溶液和浓盐酸等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这样,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探索,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充分展示了其创造性。
5.演示实验的教学改进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看得最多的是演示实验,但有时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污染不易处理等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不足,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
例如naoh固体潮解性演示实验的改进。
naoh固体潮解性演示实验如按课本实验方案去做,遇到空气湿度小,则耗时长;且只有前几排的学生能观察到现象。
改进方案:(1)课前向锥形瓶中注入约50ml温水,塞上橡皮塞,振荡,将水倒掉,并用橡皮塞塞紧,制成一个湿度较大的环境;(2)用镊子取出氢氧化钠固体使其与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试纸不变色;(3)在一根玻璃棒下端用线系住一只不锈钢针,轻轻刺住氢氧化钠固体,并放入锥形瓶中;(4)10秒钟左右将其取出,使其与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试纸变蓝。
该实验改进后,耗时短,现象明显,全班同学都可看到,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复习了旧知识。
总之,通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改进,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阜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