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设计用水量.
- 格式:ppt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17
目录第一章设计资料第二章设计要求第三章用水量计算第四章界限流量计算第五章管网定线第六章水力计算第七章管网平差计算及校核第八章清水池容积计算第九章参考文献资料第一章设计资料一.设计题目:某市给水管网设计二.原始资料1.城市总平面图一张,比例1:50002.城市总人数6.5万人,用水人数:100%3.城市属于二区4.城市平均房屋层数:5层,折旧系数为5%5 城市有下列工业企业,其具体位置见平面图:(1)甲工厂,生产用水量1000吨∕天,工厂人数12000人,分三班工作,其中热车间人数占60%,一般车间人数占40%,热车间人数中使用淋浴者占90%,一般车间使用淋浴者占10%(2)乙工厂,生产用水量500吨∕天,工厂人数7000人,分两班工作,每班3500人,一般车间每班人数1000人,热车间每班人数2500人,热车间人数中使用淋浴者占90%,一般车间使用淋浴者占10%三.设计资料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2 .给水工程教材四.设计成果1.给水管网说明书一份2 .城市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一张第二章设计要求一.根据所给资料,确定取水建筑物和净水建筑物的地点。
二.分析全城用水量和一天内流量变化情况,确定清水池容积。
三.确定城市主要供水方向,并进行管网定线。
四.初步分配流量,确定管径。
五.进行管网平差。
六.按平差结果确定水泵扬程七.绘制管网平面图。
八.整理报告,装订成册。
第三章用水量计算一.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的计算:城市总用水量计算时,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居住区综合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绿地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其中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厕,洗澡等日常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但不包括城市浇洒道路,绿化和市政用水。
1.城市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Nfq—最高日生活用水量,/(d•人)查附表1得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50~240L/人〃d,这里取200 L/人〃dN—设计年限内规划人口数, 6.5万人f—自来水普及率,100%∴=qNf=200××6.5×10000×100%=13000/d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①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城市中甲工厂生产用水量1000吨∕天,乙工厂生产用水量500吨∕天∴工业企业生产用水Q2=1000吨∕天+500吨∕天=1500/d②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标准:热车间取35L/人〃班,淋浴用水量为60 L/人〃班,冷车间取25L/人〃班,淋浴用水量为40 L/人〃班甲工厂工厂总人数12000,热车间人数为7200人,一般车间人数为4800人,热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6480人,一般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480人。
第三章、施工现场施工用水量统计按照现场用水要求,我们将施工用水分成民工办公区及生活区用水、现场施工用水、机械用水、消防用水四部分。
3.1办公生活区用水量办公区水源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Q1=P2×N4×K5/(24×3600)式中:P2—生活区及办公区人数,按100人计算;N4—生活区及办公区昼夜用水定额。
取200L/人;K5—生活区用水及办公区不均衡系数,取1.1;Q1=100×200×1.1/(24×3600)≈0.25(L/s )3.2民工生活区用水量民工生活区水源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s L t K N P q /39.1360085.15.1401000360084312=⨯⨯⨯⨯=⨯⨯⨯⨯= 式中: P1-------高峰昼夜人数,预计最高峰达1000人/dN3-------生活用水定额,取40人/dK4-------不均匀系数,取1.5t -------每天工作班数,取t=1.5 3.3.现场施工用水计算本工程现场施工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蓄水水箱。
3.3.1现场施工用水计算现场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砂浆搅拌等用水。
现场施工用水量计算式为: Q3=K1360082111⨯⨯⨯⨯∑K t T N Q ,式中: Q3——施工用水量k 1——用水系数取1.15Q3——工程量N1——施工用水定额t 1——有效作业日T —每天工作班数K 2——用水均衡系数取1.5取装修与主体同步施工时候的高峰期来计算:装修砌体施工:两个泥水班8小时内的砌筑量(每班以砌砖20m 3计),高峰时期每日工作量为60 m 3 ;主体混凝土养护:一个班组的混凝土养护8小时内用水(自然养护以10m 3计) ,高峰时期每日有5个工作组;N 1以每立方米砂浆搅拌耗水量取600L/m 3计,每立方米混凝土养护耗水量以300 L/m 3计。
Q3=1.15×(2×60×600+5×10×300)×1.5/(8×3600)=5.21L/ S3.3.2施工水箱计算施工水箱与消防水合并箱考虑。
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指南(试行)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二OO九年十月《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指南》编委会主任:孙晓山副主任:杨丕龙委员:何长高姚毅臣顾问:刘学功审查:江凌主编:吕祖云副主编:余雷编辑人员:王萱子谭翼黄福昌罗小云张文捷曾晓旦李少平王火利张开明刘文朝詹健姚毅臣万迪文朱冬梅谢彪钟爱民梅娜李建锋黎文杰李荣昉徐卫明童建舟刘义明袁秀琪涂伟张戴军张丽目录序...................................................... 错... 误!未定义书签。
、八、- 丄前言 (1)第一章工程方案 (5)第一节供水人口与设计规模 (5)一、各用水量的计算 (5)二、供水规模的确定 (9)第二节水源选择及工艺流程 (11)一、水源选择原则及顺序 (11)二、工艺流程 (12)第二章工程设计 (18)第一节工程总体布置 (18)第二节取水工程 (19)一、低坝取水构筑物 (19)二、大口井 (21)三、管井 (23)四、岸边式泵站 (25)第三节输水工程 (26)一、浑水输水管设计 (26)二、调节构筑物设计 (35)第四节净水工程 (37)一、净化工艺设计 (37)二、消毒设计 (43)三、铁锰超标地下水处理工艺 (50)第五节配水工程 (52)一、布置原则 (52)二、设计计算依据 (53)三、管材选择、管道附件与配件及敷设要求 (53)四、配水管网水力计算 (55)第六节计算实例 (64)第三章水质管理 (69)第一节水源水质管理 (69)一、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 (69)二、地表水源日常水质管理 (70)三、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 (71)四、地下水源日常水质管理 (71)第二节净水厂水质管理 (72)一、混凝剂的选择与投加 (72)二、加氯消毒管理 (73)三、水质检验 (74)第三节管道水质管理 (79)第四章水量管理 (81)第一节地表水源水量管理 (81)第二节地下水源水量管理 (82)第五章生产运行管理 (83)第一节生产与技术 (83)第二节水泵运行管理 (85)第三节滤池的运行管理 (91)第四节加药消毒的操作管理 (94)第五节管网的维护管理 (97)第六节水表及入户管的维护 (102)序“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也是中央大力推进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5年12月16日昆明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06年3月31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节约用水应当遵循统一规划、总量控制、计划用水、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四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节约用水日常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城市节约用水专业规划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纳入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实施的城市节约用水专业规划,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广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一)非居民用水单位通过采取节水措施,实际用水量明显下降的;(二)城市再生水利用作出显著成绩的;(三)研究推广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器具等有突出贡献的;(四)节约用水宣传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明显的;(五)举报和制止严重浪费用水行为属实的;(六)其他对城市节约用水作出突出成绩的。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计划用水第九条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根据水资源和供水状况、用水需求以及用水定额,组织编制非居民用水单位年度计划用水指标,报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设计用水量计算范文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用水量的增加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设计一个用水量计算系统非常重要,可以合理安排和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用水量计算系统需要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各个用水点的用水量。
传统的用水计量方式是通过抄表,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各个用水点与计算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抄表。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水表上,通过读取水表上的数据来确定用水量,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计算系统。
计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水点和用水时间段设置不同的计费标准,实现精确计量。
其次,用水量计算系统需要能够分析和统计用水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水情况和用水趋势。
通过对用水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用水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以便合理调整供水计划。
同时,还可以分析不同用水点的用水量,找出用水量较大的用水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用水量,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此外,还可以分析用水量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例如人口、天气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调整供水计划。
另外,用水量计算系统还应该考虑水资源的平衡问题。
水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就需要计算和预测用水量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历史用水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用水量与水资源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用水量。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资源情况,制定相应的用水限额政策,限制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最后,用水量计算系统还应该具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功能。
用水数据是敏感的个人信息,需要保护用户的隐私。
因此,系统应该采取隐私保护技术,对用水数据进行加密和存储,确保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用水量计算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提高供水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构)筑物消防用水量计算全总结第一章基本原则一、工厂、仓库、堆场、储罐区或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和一起火灾灭火所需室外消防用水量确定。
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厂、堆场和储罐区等,当占地面积小于等于100hm2,且附有居住区人数小于或等于1.5万人时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1起确定;当占地面积小于或等于100hm2,且附有居住区人数大于L5万人时,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2起确定,居住区应计1起,工厂、堆场或储罐区应计1起;2、工厂、堆场和储罐区等,当占地面积大于100hm2,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2起确定,工厂、堆场和储罐区应按需水量最大的两座建筑(或堆场、储罐)各计1起;3、仓库和民用建筑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1起确定。
二、一起火灾灭火所需消防用水的设计流量应由建筑的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固定冷却水系统等需要同时作用的各种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需要同时作用的各种水灭火系统最大设计流量之和确定;2、两座及以上建筑合用消防给水系统时,应按其中一座设计流量最大者确定;3、当消防给水与生活、生产给水合用时,合用系统的给水设计流量应为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与生活、生产用水最大小时流量之和。
计算生活用水最大小时流量时,淋浴用水量宜按15%计,浇洒及洗刷等火灾时能停用的用水量可不计。
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等水灭火系统的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等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筑物■消防用水量计算建筑物消防用水量计算,可参见专题讲解:建筑物一起火灾灭火用水量计算。
第三章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基础本章内容:1、水头损失计算2、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3、水力等效简化本章难点: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管道内水流特征进行水力计算前首先要进行流态的判别。
判别流态的标准采用临界雷诺数Re k,临界雷诺数大都稳定在2000左右,当计算出的雷诺数Re小于2000时,一般为层流,当Re大于4000时,一般为紊流,当Re介于2000到4000之间时,水流状态不稳定,属于过渡流态。
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时,管道内流体流态均按紊流考虑紊流流态又分为三个阻力特征区:紊流光滑区、紊流过渡区及紊流粗糙管区。
二、有压流与无压流水体沿流程整个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而无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有压流或压力流。
水体沿流程一部分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另一部分与空气接触,具有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无压流或重力流给水管道基本上采用有压流输水方式,而排水管道大都采用无压流输水方式。
从水流断面形式看,在给水排水管道中采用圆管最多三、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给水排水管道中水流的运动,由于用水量和排水量的经常性变化,均处于非恒定流状态,但是,非恒定流的水力计算特别复杂,在设计时,一般也只能按恒定流(又称稳定流)计算。
四、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均匀流;反之,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变化的流动,称为非均匀流。
从总体上看,给水排水管道中的水流不但多为非恒定流,且常为非均匀流,即水流参数往往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对于满管流动,如果管道截面在一段距离内不变且不发生转弯,则管内流动为均匀流;而当管道在局部有交汇、转弯与变截面时,管内流动为非均匀流。
均匀流的管道对水流的阻力沿程不变,水流的水头损失可以采用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满管流的非均匀流动距离一般较短,采用局部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非满管流或明渠流,只要长距离截面不变,也没有转弯或交汇时,也可以近似为均匀流,按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水力计算,对于短距离或特殊情况下的非均匀流动则运用水力学理论按缓流或急流计算。
第一章给水系统1.由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虑,应属于哪类给水系统?水源方式属于地表水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属于自流给水系统.2.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试行分析。
输配水系统。
3.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哪种情况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设施?不是。
大城市通常不设调节构筑物;地下水水质好可以省略水处理构筑物;水源处于适当高程,可以省去一级泵站或二级泵站或同时省去;城市附近山上有泉水时,可建泉室供水系统不设泵站.4.什么是统一给水、分质给水和分压给水,哪种系统目前用得最多?统一给水: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分质给水:水源经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分压给水:根据水压要求不同而供水.用得最多的是统一给水系统。
5.水源对给水系统布置有哪些影响?①当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可在城市上游或给水区内开凿管井或大口井。
②水源处于适当高程,能重力输水,可省去泵站;有泉水的,可建泉室。
③地表水为水源时,上游取水,加以处理.④水源丰富,随用水量增长而发展为多水源给水系统.⑤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时,采用跨流域、远距离取水方式。
6.工业给水有哪些系统,各适用于何种情况?①循环给水系统,火力发电、冶金、化工等冷却水用量大的企业中。
②复用给水系统,适用于在车间排出的水可不经过处理或略加处理就可供其它车间使用的情况。
7.工业用水量平衡图如何测定和绘制?水量平衡图起什么作用?查明水源水质和取水量,各用水部门的工艺过程和设备,现有计量仪表的状况,测定每台设备的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水温等,按厂区给水排水管网图核对,对于老的工业企业还应测定管道和阀门的漏水量。
了解工厂用水现状,采取节约用水措施,健全工业用水计量仪表,减少排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对厂区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都很有用处。
第二章设计用水量1.设计城市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哪些用水量?①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第一章给水系统1.给水系统和输配水系统的组成 2.给水系统的给水形式的分类 3.影响给水系统布置方式的第二章设计用水量1.用水量定额的概念2.最高日用水量、平均日用水量、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第三章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1.二级泵站在无水塔和有水塔的情况下,其设计负荷分别怎样确定 2.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积的计算方法 3.一、二级泵站的扬程分别是怎样确定的 4.水塔的高度怎样确定第四章管网和输水管渠布置1.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树状网和环状网各自的特点。
2.管网布置应该满足的最基本要求。
3.管网定线的概念,影响定线的因素。
第五章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1.管网简化的原则,等效管的摩阻计算方法 2.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和比流量的定义、折算系数。
3.经济流速的含义、来源 4.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方程、分类第六章管网水力计算1.树状网的水力计算(不一定考计算,但是必须要理解掌握) 2.了解三种基本解法的原理。
3.掌握校正流量的计算公式以及环状管网计算步骤。
4.熟悉多水源管网平差的处理方法。
5.熟悉管网校核的不同情况。
6.掌握输水管计算中当量摩阻的计算。
第七章管网经济技术计算1.知道管网优化设计的概念2.掌握管网技术经济计算的目标函数是按年计的管网建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掌握在知道管段流量后可求得经济管径的原因(2阶导数大于0,有最小值)。
3.掌握压力输水管的经济管径确定公式。
4.熟悉重力输水管的性质公式常数熟悉界限流量的计算公式。
第八章分区给水1.分区给水的基本形式。
第九章水管、管网附件和附属构筑物1.管道材料应该符合的基本要求要求。
第十章管网的技术管理1.熟悉检漏的概念、分类;产销差水的概念。
2.给水系统的任务:——是将地球上可供人们使用的地面水、地下水通过一定的方式供给人们,它必须保证各种类型用户在水量、水压和水质上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1、给水系统的组成1取水构筑物、2水处理构筑物3泵站4、输水管渠和管网5、调节构筑物2、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3、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城市规划的影响、水源的影响、地形的影响4、工业水给水系统直流给水系统、循序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6、近期5-10年;远期10-20年7、清水池和水塔的作用清水池:1、调节一、二泵站之间供水不平衡的矛盾,即贮存调节水量。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一章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指导我国给水事业的建设,使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给水工程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工业与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妥善选用水源,节约用地和节省劳动力。
第1.0.4条给水工程的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10~20年。
对于扩建、改建的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能力。
第1.0.5条给水工程系统中统一、分区、分质或分压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和工业企业的规划、水量、水质、水温和水压的要求及原有的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第1.0.6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直流)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
第1.0.7条给水工程设计应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给水工程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从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和增加经济效益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对繁重和频繁的手工操作、有关影响给水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设备,应首先考虑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装置。
第 1.0.8条设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第 1.0.9条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第二章用水量、用水量、水质和水压第2.0.1条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一、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三、本款删去;四、消防用水;五、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六、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