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护理_方案实施总结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15
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简介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指的是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的感觉,伴有头晕、不稳定感或摇晃感。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经络阻滞等原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来缓解眩晕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1. 食疗调理食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各种疾病。
对于眩晕患者来说,适当的食疗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气血运行。
一些适宜的食物包括:•陈皮:陈皮有理气、消食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眩晕症状。
•香蕉:香蕉富含维生素B6和钾,可以帮助调理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眩晕感。
•醋:适量的醋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2. 中草药调剂中草药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眩晕患者,中草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缓解经络阻滞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当归:当归有活血调经的作用,适用于眩晕症状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患者。
•仙鹤草:仙鹤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眩晕症状伴有口舌生疮的患者。
•丹参:丹参可以活血化瘀,适用于眩晕症状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患者。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整脏腑功能。
对于眩晕患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可以缓解头晕和眩晕症状。
•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一椎骨两侧,可以缓解头晕和颈椎不适引起的眩晕。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3指宽的地方,可以缓解眩晕伴有胃脘不适的症状。
4.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常用的保健方法之一,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气血运行。
对于眩晕患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气功练习:•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缓慢连贯的运动,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平衡感,缓解眩晕症状。
•气功腹式呼吸:坐于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吐气,重复数次,可以缓解眩晕症状。
5. 心理调控中医强调身心的统一,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眩晕患者,以下是一些心理调控方法:•放松练习: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练习来减少焦虑和紧张。
第1篇一、报告背景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摆、倾斜或上下波动等感觉。
眩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为了提高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神经内科对眩晕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治疗和护理,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二、治疗过程1. 确诊阶段(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频率、伴随症状等。
(2)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等检查。
(3)辅助检查:根据病情进行相关检查,如脑电图、脑部CT、MRI、内耳电图、前庭功能检查等。
2. 治疗阶段(1)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和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性眩晕;- 抗生素:针对细菌性眩晕;- 抗过敏药物:针对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抗胆碱能药物:针对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 抗生素:针对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眩晕;- 抗高血压药物:针对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2)物理治疗:针对部分眩晕患者,可进行物理治疗,如:- 眩晕康复训练:包括前庭康复训练、视觉康复训练等;- 耳穴按压:刺激耳穴,调节身体机能;- 热敷、按摩:缓解颈部、肩部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3)心理治疗:针对部分心理因素引起的眩晕,如焦虑、抑郁等,可进行心理治疗,如:- 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信心。
3. 康复阶段(1)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眩晕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 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等动作;- 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饮食均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三、治疗效果1. 症状改善: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病情稳定: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得到稳定,减少了复发次数。
3. 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一、眩晕的中医分型眩晕,古称“眩冒”,是一种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成因多端,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多个方面。
中医对眩晕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精不足型: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痰浊中阻型: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瘀血阻窍型: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二、中医施护原则对于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施护,应首先明确其分型,然后根据分型特点采取相应的施护措施。
整体护理原则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及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针对不同分型,护理原则如下:肝阳上亢型: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可用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之品泡水饮用。
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保持病房温暖舒适,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可用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炖汤饮用。
肾精不足型: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保持环境温馨安静,避免房事过度,饮食可多食用黑豆、黑芝麻、核桃等补肾之品,也可用枸杞、女贞子等泡水饮用。
痰浊中阻型: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保持病房通风透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可用陈皮、茯苓等化痰祛湿之品煎汤饮用。
瘀血阻窍型: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活动身体,饮食可加入山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也称为头晕。
它可以表现为周围环境旋转、自身旋
转或者不稳定感,伴随着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眩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缓解眩晕症状至关重要。
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调理身体,改善气血运行,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中医护理强调调理身体,调畅气血。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首先需要通过调理身体,调畅气血,改善脑部供血情况。
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其次,中医护理强调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
胃功能失调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眩晕症状。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需要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等方式改善脾胃功能,缓解眩晕症状。
另外,中医护理强调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
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眩晕症状。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需要通过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精神压力,缓解眩晕症状。
可以通过情志调理,心理疏导等方式保持情志舒畅,提高心理素质,减轻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调理身体,调畅气血,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患者在眩晕症状发作时,可以及时寻求中医护理,获得有效的帮助。
让我们共同关注眩晕症状,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范文总结范文分析[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范文计划]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经过近1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标准的眩晕病人54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54例、中药静脉制剂54例、针灸23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风痰上扰证32例,阴虚阳亢证11例,肝火上炎证8例,肾精不足证2例,痰瘀阻窍证0例,气血亏虚证1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60%,特色疗法使用率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
5、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难点及问题1、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不愿接受。
3、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三、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和措施1、针对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总结,建议进一步完善眩晕临床路径方案。
2、针对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建议缩短临床路径天数。
3针对存在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难点,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通过引进新设备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率。
四、一辈子孤单并不可怕,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自由,那我们就是幸福的。
许多长久的关系都以为忘记了当初所坚持与拥有的,最后又开始羡慕起孤单的人。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心病科一、基本情况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 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5年06月,我科收治眩晕病26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风痰上扰14例,阴虚阳亢4例,痰瘀阻窍4例,气血亏虚3例,肾精不足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针刺。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穴位埋豆的王不留行籽不易脱落,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 .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2.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降低血压、改善眩晕及睡眠效果明显,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2人(% ;②一般:4人(% ;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3.部分中医护理操作由护士教会病人做,如穴位按摩,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头晕、头痛不适症状。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22人(%;②实用性较强:4人(% :③实用性一般:0人;④不实用:0人。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简介眩晕是指感觉周围环境或者自身在旋转或摇晃。
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颈椎病、中风等。
中医通过扶正祛邪的原则来治疗眩晕,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1. 调理气血气血的调理是中医治疗眩晕的关键。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柴胡、黄芪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的症状。
2. 刺激穴位中医注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
对于眩晕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来刺激一些特定的穴位。
例如,可以按摩风池穴,位于两侧颈椎大椎突下,有助于舒缓眩晕的症状。
另外,悬髎穴、足三里穴等也是治疗眩晕常用的穴位。
3.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眩晕患者来说,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咖啡等。
同时,多食用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可以帮助促进身体的康复。
4. 整体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调理的重要性。
眩晕患者可以通过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例如,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眩晕。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眩晕的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看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的病因和症状可能都不完全相同。
2.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应该先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诊断,以确定病因和辨证施治。
3.在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长期规律治疗,不要急于求成,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4.如果中医治疗没有显著效果,或者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结论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通过调理气血、刺激穴位、饮食调理和整体调理来治疗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进行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及时就医等事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体系,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其摆脱眩晕的困扰。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感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或有摔倒感等。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气血失调、阴阳失和、气机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眩晕患者,中医提出了一系列护理方案,旨在调理身体、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1. 中医辨证施护中医的治疗理念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可以将眩晕分为虚证型和实证型,具体如下:1.1 虚证型虚证型眩晕多与气血不足、阳气亏虚等有关。
护理方案如下:•调理饮食:饮食应以易消化、易吸收、容易入口的食物为主,常食用补气益血的食物,如山药、红花、莲子等。
•加强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睡眠质量要好。
•精神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1.2 实证型实证型眩晕常与肝阳上亢、痰火郁结等有关。
护理方案如下:•饮食调理:禁食辛辣、油腻、油炸食物,多食用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忌辟因多源:避免长时间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放松。
•调节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
•中医按摩:可进行头部按摩,例如太阳穴按压、风池穴按摩等,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状。
2. 中药调理2.1 补气血药物常用于虚证型眩晕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党参等。
具体用法如下:•黄芪:常用于气虚血亏的情况,可煎服或制成糖浆。
•当归:常用于血虚的情况,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服。
2.2 祛痰或解郁药物常用于实证型眩晕的中药有佩兰、半夏、枳实等。
具体用法如下:•佩兰:常用于痰火郁结的情况,可煎服或制成丸剂。
•半夏:常用于痰湿郁结的情况,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服。
3. 艾灸疗法中医认为,艾灸能温经通络、理气活血、调和阴阳,对眩晕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方法如下:•穴位选择:可选择风池、百会、耳尖等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频率:每日艾灸1-2次,每次约15-30分钟,连续使用1-2周为一个疗程。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心病科一、基本情况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5年06月,我科收治眩晕病26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风痰上扰14例,阴虚阳亢4例,痰瘀阻窍4例,气血亏虚3例,肾精不足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针刺。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穴位埋豆的王不留行籽不易脱落,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2.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降低血压、改善眩晕及睡眠效果明显,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2人(84.6%);②一般:4人(15.4%);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3.部分中医护理操作由护士教会病人做,如穴位按摩,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头晕、头痛不适症状。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摘要眩晕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中医学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缓解眩晕病。
本文以中医护理方案为基础,对眩晕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中医护理建议。
1. 眩晕病的病因和症状眩晕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头昏等感觉,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眩晕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阳虚型、阴虚型、湿热型、痰湿型等。
每种类型的眩晕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症状。
2.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认为,眩晕病不仅是身体的问题,也与人的精神状况、生活习惯有关。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注重综合治疗,包括调理身体、舒缓情绪和改善生活习惯。
2.1 调理身体中医护理方案强调平衡人体的阴阳,调理脏腑功能。
具体方法包括:•饮食调理:根据眩晕病的类型,中医建议患者调整饮食,适当选择温补性食物,如鲫鱼、山药、红枣等,同时忌辛辣、油腻之物。
•经络调理:中医推拿、艾灸等疗法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眩晕病。
•中药调理:中医草药有很好的调理功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配制中药,如当归、白芍等。
2.2 舒缓情绪中医护理强调人体的情绪对眩晕病的影响。
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缓解疾病症状,促进康复。
以下是一些舒缓情绪的方法:•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人体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轻音乐:柔和的音乐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精神状态。
•情绪释放:患者可以通过写日记、倾诉等方式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减轻内心压力。
2.3 改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眩晕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改善生活习惯的建议:•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眼睛和脑部有刺激作用,容易引发眩晕病。
•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血液循环。
3. 常见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提供多种治疗眩晕病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缓解眩晕病。
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中医学认为,眩晕是身体气血失调、阳气上升或阴虚火旺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中医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独特的护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缓解眩晕症状。
中医诊断在中医看来,眩晕可以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种类型。
虚证多见于气血不足、阳气上升等情况,而实证则源于痰湿内蕴、阴虚火旺等原因。
中医诊断眩晕时,一般会通过针灸、中药调理、按摩等方法来判断病情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
对于眩晕症状,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印堂、风池、太阳、阳陵泉等。
在针灸治疗中,针刺可以刺激相关穴位,调理人体的气血流通,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眩晕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来调理病情。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益智丸、安宫牛黄丸、天麻钩藤丸等,这些方剂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滋养肝肾等方式,改善眩晕症状。
3. 按摩疗法按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对于缓解眩晕症状同样有效。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和耳朵等部位,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眩晕不适。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拍、捶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按摩。
4. 调节饮食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在中医护理眩晕方案中,调节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根据中医理论,建议眩晕患者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适量补充一些有益于平衡阴阳的食材,如黄豆、黑豆、百合、芡实等,有助于改善眩晕症状。
5. 调整生活习惯眩晕症状与生活习惯也有一定关系。
因此,在中医护理方案中,调整生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用眼。
同时,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注意休息和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心病科
一、基本情况
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5年06月,我科收治眩晕病26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风痰上扰14例,阴虚阳亢4例,痰瘀阻窍4例,气血亏虚3例,肾精不足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针刺。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穴位埋豆的王不留行籽不易脱落,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2.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降低血压、改善眩晕及睡眠效果明显,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2人(84.6%);②一般:4人(15.4%);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3.部分中医护理操作由护士教会病人做,如穴位按摩,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头晕、头痛不适症状。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22人(84.6%);②实用性较强:4人(15.6%);③实用性一般:0
人;④不实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该怎样做。
2.系统规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年轻及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因个人口味不同,且营养室药膳种类少,未能普及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因护理技术和辩证施护措施开展不能单独解决患者临床症状,而每个病人他的医疗手段不一样,且缺乏简单实用的评价工具,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对眩晕的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痰涎、口干、心烦失眠、食少便溏、腰酸膝软、纳差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
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5%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眩晕病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案例1:患者王某,女,76岁,因“反复头晕3个月,再发1天”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西医诊断:高血压病,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稍倦,头晕,轻口干苦,纳可,眠可,二便调。
入院时测体温:36.8℃,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80mmHg,医嘱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
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高血压偏高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3天后患者诉无头晕,血压142/78mmHg,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
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案例2:患者黎某,女,69岁,因“反复头晕半年,”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3级,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头晕,头重如裹,纳可,眠可,二便调。
测体温:36.4℃,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4/115mmHg ,医嘱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头重,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头重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高血压高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5天后患者诉轻头晕,无头重、纳可,眠可,血压146/88mmHg,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
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案例3:患者某,男,51岁,因“头晕2小时”入院,中医诊
断:眩晕(风痰上扰),西医诊断:颈椎病,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头晕,天旋地转感,恶心欲呕,眠可,二便调,测体温:36.4℃,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11/75mmHg.医嘱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天旋地转感,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天旋地转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恶心欲呕,予指导体位、饮食护理、服药护理、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穴位按摩。
2天后患者诉轻头晕、无恶心欲呕,纳可。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难点分析
执行方案的26例眩晕患者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本次方案中的护理难点。
现我科根据方案中护理难点的解决思路,目前护理难点解决进度:1.已印制健康宣教小册子,容详尽,出院时发放给患者。
2.住院期间,开展多种形式宣教,由管床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
3.住院期间,护士加强服药指导,使患者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并学会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管床护士在出院一周对所管患者随访,进行服药、饮食、随访、活动等指导。
5.提供符合患者证型,又简便易于实行的膳食。
(二)护理作用分析
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
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防昏仆
因清窍失养致头晕、眼花、乏力,患者易昏仆。
故眩晕严重者指导卧床休息;轻者注意休息,适当活动,起卧动作宜缓慢,照顾生活所需,下床活动时有人陪同,给予辨证施膳护理、服药护理,预防跌倒的发生。
同时,遵医嘱给予是耳穴埋豆,选用心、神门、交感、皮质等穴位,以镇静安神、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头晕、心悸等不适;贴敷双涌泉穴可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达到改善睡眠;艾灸是通过艾绒制作的药效来发挥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的目的。
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头晕、乏力症状,患者未发生跌倒。
2.减轻心悸气促,改善睡眠
通过半坐卧位,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五音疗法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稳定血压、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以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减轻心悸气促,改善睡眠。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
无
病例基本信息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