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30.64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条件,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氧气浓度、燃料性质等,并验证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燃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足够的氧气供应。
2. 燃料(石蜡)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
3. 燃料与氧气接触。
三、实验材料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的石灰水一瓶5. 温度计一个6. 氧气浓度计一个7. 秒表一个8.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
-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等。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 每次实验后,打开容器,测量蜡烛燃烧后的氧气浓度,并记录数据。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蜡烛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温度下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火焰的燃烧情况。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不同种类的蜡烛(如蜡烛、油灯、酒精灯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燃料的燃烧时间、火焰的燃烧情况等。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无气味。
-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温度较高。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弱,燃烧时间缩短。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强,燃烧时间延长。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蜡烛燃烧时间、火焰燃烧情况不同,燃烧效率也不同。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1. 可燃物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助燃剂,通常指空气中的氧气。
3. 热量:点燃可燃物质,使其达到着火点。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可燃物 + 氧气→ 燃烧产物 + 热量三、实验用品1. 可燃物质: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空气。
3. 热源:酒精灯、打火机等。
4.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温度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可燃物质,放入烧杯中。
2. 用酒精灯或打火机点燃可燃物质,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
4. 对燃烧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如测定燃烧产物的质量、热量等。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燃烧原理。
五、实验现象1. 燃烧时,可燃物质发出火焰,并伴有热量释放。
2. 燃烧产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其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3. 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 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例如,木材燃烧产生烟雾和灰烬,汽油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少量水。
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七、实验结论1.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质、氧气和热量。
3.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日期
【问题和建议】
1、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室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连接中考】
1.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5、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可燃物。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物体燃烧的条件,验证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温度),并进一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如下:1. 可燃物: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
2. 助燃物:支持燃烧的物质,一般为氧气。
3. 点火源:引起燃烧的能量来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
本实验通过设计不同实验方案,验证这三个条件的必要性。
三、实验材料1. 可燃物:木条、纸张、酒精、汽油等。
2. 助燃物:空气(含氧气)。
3. 点火源:酒精灯、火柴、打火机等。
4.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验证可燃物(1)将一小块木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2)将一小块纸张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纸张是否燃烧。
(3)将一小滴汽油滴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汽油是否燃烧。
2. 实验二:验证助燃物(1)点燃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2)将一小块木条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燃烧现象。
(3)将一小块木条放入水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3. 实验三:验证点火源(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燃烧。
(2)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观察酒精灯是否燃烧。
(3)用摩擦方法点燃纸张,观察纸张是否燃烧。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木条、纸张、汽油均能燃烧。
2. 实验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熄灭;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木条在水中不燃烧。
3. 实验三:火柴、打火机、摩擦均能点燃蜡烛、酒精灯、纸张。
六、实验结论1.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温度)。
2. 可燃物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3. 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4.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突破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A.可燃物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3.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D)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4.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点燃酒精灯。
观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观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上,并点燃。
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轻轻罩住。
观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二、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2. 了解不同燃烧条件下火焰、烟尘、气味等现象;3. 分析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换。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放热反应,产生火焰、烟尘、气味等现象。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质、氧气和点火源。
本实验通过改变燃烧条件,观察火焰、烟尘、气味等现象,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酒精、氧气瓶、铁夹、烧杯、量筒、试管等;2.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夹、烧杯、量筒、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大小等;2. 将蜡烛放入烧杯中,观察火焰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变化;3.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酒精,观察火焰与酒精接触面积的变化;4. 将氧气瓶连接铁夹,将蜡烛放入氧气瓶中,观察火焰的变化;5. 在氧气瓶中加入少量酒精,观察火焰的变化;6.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大小等;7. 将酒精灯火焰吹灭,观察火焰熄灭后的现象;8.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实验现象1. 点燃蜡烛,火焰呈黄色,形状为锥形,大小适中;2. 将蜡烛放入烧杯中,火焰与氧气接触面积减小,火焰逐渐变暗;3.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酒精,火焰与酒精接触面积增大,火焰变亮;4. 将蜡烛放入氧气瓶中,火焰变得明亮,颜色呈蓝紫色;5. 在氧气瓶中加入少量酒精,火焰变得更加明亮,颜色呈蓝紫色;6. 点燃酒精灯,火焰呈黄色,形状为锥形,大小适中;7. 将酒精灯火焰吹灭,火焰熄灭,留下少量烟尘;8. 火焰熄灭后,烧杯底部有少量水滴,酒精灯底部有少量酒精残留。
六、实验分析1. 火焰颜色、形状、大小与可燃物质和氧气接触面积有关。
蜡烛和酒精的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形状、大小发生变化,说明燃烧条件对火焰特征有影响;2. 氧气浓度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在氧气瓶中,火焰变得更加明亮,颜色呈蓝紫色,说明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充分;3. 燃烧过程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热量和能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探究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探究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酒精灯、烧杯、镊子、玻璃棒、集气瓶、水槽、澄清石灰水、滴管、试管等;2. 实验药品:石蜡、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2. 将镊子伸入火焰中,观察镊子上的变化,如温度变化、颜色变化等;3. 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并记录现象;4. 将烧杯从火焰上方移开,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记录现象;5. 将酒精灯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6. 将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伸入酒精灯火焰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并记录现象;7.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滴管向集气瓶内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并记录现象;8. 将蜡烛熄灭,观察熄灭后的现象,如白烟的产生等。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1.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现黄色,形状呈锥形,大小逐渐增大;2. 镊子伸入火焰中,镊子表面温度升高,颜色变红;3. 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4. 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5. 酒精灯燃烧时,火焰呈现蓝色,形状呈锥形,大小逐渐增大;6. 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伸入酒精灯火焰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7. 集气瓶滴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集气瓶内含有二氧化碳;8. 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石蜡蒸气。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时,可燃物质(石蜡)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受热熔化,形成蒸气,进而参与燃烧反应;3. 燃烧实验中,可通过观察火焰、烧杯内壁水珠、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等现象,判断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班级: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第_____组姓名:________ 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兵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引言: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产生火焰、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
然而,燃烧并非所有物质都能进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为了深入了解燃烧的条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必要性为了验证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木炭和蜡烛。
首先,我们点燃一块木炭,观察到它迅速燃烧,并产生出明亮的火焰和热量。
然后,我们将另一块木炭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再次点燃。
这一次,由于缺乏氧气,木炭只是慢慢地燃烧,没有明亮的火焰产生。
类似地,我们点燃了一支蜡烛,它也迅速燃烧并产生火焰。
接着,我们将蜡烛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结果同样是缺乏氧气导致蜡烛燃烧缓慢,没有明亮的火焰。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二:可燃物质的存在为了验证可燃物质的存在对燃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纸张和水。
首先,我们点燃一张纸,观察到它迅速燃烧并产生明亮的火焰。
然后,我们将纸张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再次点燃。
这一次,由于缺乏可燃物质,纸张只是燃烧一小段时间后熄灭。
接着,我们将水倒入一个容器中,再点燃一张纸。
结果是纸张无法燃烧,因为水的存在阻碍了燃烧反应的进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可燃物质的存在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三:点燃温度的影响为了验证点燃温度对燃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纸张和木片。
首先,我们将一张纸张放在火焰附近,观察到纸张开始燃烧。
然后,我们将另一张纸张放在冰箱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接近火焰,结果是纸张无法点燃。
类似地,我们将一块木片放在火焰附近,观察到木片开始燃烧。
然后,我们将另一块木片放在冰箱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接近火焰,结果是木片无法点燃。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点燃温度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氧气的存在、可燃物质的存在和适当的点燃温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燃烧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和光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三、实验器材1. 铁架台2. 酒精灯3. 火柴4. 玻璃片5. 铁夹6. 红磷7. 白磷8. 木炭9. 硫磺10. 氧气瓶11. 水槽12. 秒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酒精灯、火柴、玻璃片、铁夹、红磷、白磷、木炭、硫磺、氧气瓶、水槽、秒表等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桌上。
2. 取一小块红磷,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3. 取一小块白磷,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白磷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4. 取一小块木炭,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木炭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5. 取一小块硫磺,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硫磺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6. 在氧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氧气,将燃烧后的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分别放入氧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7. 在水槽中放入适量的水,将燃烧后的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8.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在酒精灯火焰中均能燃烧,燃烧时间分别为10秒、5秒、15秒、20秒。
2. 在氧气瓶中,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均能燃烧,燃烧时间分别为15秒、10秒、20秒、25秒。
3. 在水中,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均不能燃烧。
4. 通过实验结果可知,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实验结果表明,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速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六、实验结论1.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速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1.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2.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3.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碎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如图所示)。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3)将直立在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其中一支罩在烧杯下,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是。
【针对训练】1.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2.如图是验证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80 ℃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同时隔绝空气C.比较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3.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形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验证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
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这三个条件对燃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可燃物:酒精、纸张、棉花等。
2. 助燃物:氧气、空气等。
3. 点火温度:打火机、酒精灯等。
4. 实验器材:实验台、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打火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分别放置在实验台上。
2. 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可燃物实验:将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分别放置在试管中,用打火机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助燃物实验:将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分别放置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点火温度,观察燃烧现象。
(3)点火温度实验:将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分别放置在实验台上,用打火机加热至不同温度,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可燃物实验: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在点火温度下均可燃烧,说明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2. 助燃物实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燃烧更加旺盛;在空气条件下,燃烧现象相对较弱。
这说明助燃物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点火温度实验: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在点火温度下均可燃烧,但随着点火温度的升高,燃烧现象逐渐减弱。
这说明点火温度对燃烧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
2. 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在实际生活中,要确保燃烧过程安全,需严格控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回收实验材料。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验证了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实验报告
年级:科目:年月日实验名称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设计并进展实验实验分析
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棉花分别蘸
酒精和水,放到酒
精灯火焰上加热
片刻,观察现象。
燃烧与物
质性质的
关系
必须是
2.①取一小块乒乓
球碎片和滤纸碎片,
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现象。
②从乒乓球和滤纸
上各剪下一小片〔同
样大小〕,放在一块
薄铜片两侧,加热铜
片的中部,观察现
象。
燃烧与温
度的关系
分别点燃两只蜡
烛,将其中的一只
用烧杯罩住,观察
现象,说明了什
么?
烧杯内的蜡
烛;
烧杯外的蜡烛。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和
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步骤1中,假如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原因吗?
2.假如将实验步骤2②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展实验,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实验学生指导老师
第 1 页。
一:实验
探究一: 1.2组同学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根据实验台上材料和器材进行探究一,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原因
探究二: 3.4组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小石头,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可以根据实验台上材料和器材进行探究二,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原因
探究三: 5.6组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铜片中部,观察现象可以根据实验台上材料和器材进行探究三,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原因
探究四: 7.8组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
可以根据实验台上材料和器材进行探究四,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原因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①②
③
二:问题与交流:
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探究四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②你有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
创新设计加深理解讨论思考
播放白磷燃烧视频
(1)观察视频思考
(2)(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 (3)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发挥你的想象?方法越多越好。
(5)(4)怎样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
化学实验活动报告
姓名_____班级_____实验日期_____同组人_____【实验名称】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小石子、玻璃棒、小木条、石棉网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片、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蘸酒精的小棉团
蘸水的小棉团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
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上的两侧,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燃烧的条件
之一是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设计方案: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
发生?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