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赋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平顶山行之二——尧山赋作者:张兴,笔名:西唐愚叟,河南叶县人。
金秋登临尧山,群峰竞秀,红叶如染,白云多闲散,碧水清如蓝。
果然“独秀于中原”!雄!仙人、石人、剑戟,三峰危立穿空。
玉皇极顶2153米,嵯峨高耸,一腹囊括了将军峰48座,千米之巅160多个,五步一丘,十步一壑,山岚涌滚,峰峦躜动,气新天高,八百里伏牛山尽在一望中。
险!它险途百盘,乘车,穿洞绕山,攀援俯冲;步行,石蹬万阶,连隙挂壁与天通,蓝盈盈晴空近在头顶。
它险峰林立,石柱、石针、峭崖、绝壁,冠古松,披老藤,挂红叶,洒然如仙境。
更有千丈崖一壁剌空,明石墙光滑鉴影;大将军走白云,青龙背驾云雾而飞腾……人说是四时景色皆不同,我看是日走云移,刻刻不同,步步不同。
奇!它奇峰千姿,怪石万状。
遥想当年,白牛大仙只因给嫦娥干点儿活,就被王母囚于苦海之中。
嫦娥的师弟雄鸡、蟾蜍,半夜啼鸣,吸干海水,竭力相救,竟然累死,化作鸡冠石、蛤蟆石。
获救的白牛,义愤填膺,在白牛城树帜大反天宫。
玉皇闻讯,临山顶布设了伏牛屏障千丈岩,杨二郎挂帅聚将钟前“平叛”;一顶桥、一枝蜡,王母督阵观夜战,48将浴血奋战降伏了白牛……美丽的传说,化为成千古奇景。
秀!它秀峰叠翠,古木参天。
尧山,多风、多云、多雾、多雨,溪泉喷涌,虫韵彻谷,绿叶披山。
哪怕是山壁上的一道缝儿,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瑰宝资源。
五星枫叶、七叶枫、白桦、红桦、金色的银杏,这山色又岂止如花似锦的景观!幽!山中道道深涧奇峡,随便捡一条进去走走,都会被石、树、水构成的静谧泡透。
仰望,一线蓝天,闲云飘游多柔;俯瞰,一缕银溪,蛇行斗折;顺谷一呼,四壁回荡不休。
一个人走在山谷里,穿绿林,采山花,听泉声,看飞瀑,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岂不动歌喉?注:即尧山原名石人山,此文原名《石人山赋》,曾发表于《平顶山日报》。
2003年12月24日。
《赤壁赋》简介《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二、写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
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平顶山行之九——诗词十四首(新韵)五绝·尧山通天河一瞥二首(一)苍崖何咆哮?银汉降尧山。
峭壁绢飘舞,深渊白浪翻。
(二)高寒涌滍源,碧涧荡游船。
古木挺绝壁,鹰旋万丈渊。
注:伏牛山通天河,位于河南省尧山风景区的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是滍水——沙河的源头。
五律·晨登平顶山览景登峰赏市容, 山顶与天平。
坦道布经纬, 崇楼盖地挺。
香山塔影秀, 湛水线条明。
近瞰龟湖碧, 远瞧尧岳雄。
七绝·尧山古松风韵尧峰顶上古松挺,铁干虬枝叶郁葱。
餐尽风霜和雨露,青衿永报大山情。
2001年3月27日七绝·玉皇顶眺野尧峰似笔绘蓝天,几缕白云渡自闲。
独立峭岑寥廓尽,心随翱雁啭山川。
2001年3月27日七律·新城风采南望龟湖腾碧澜,北瞰佛寺泛祥烟。
云楼华舍新城貌,鸟语花香生态园。
大道网织人似水,小区皆苑境如仙。
漫游湿地千般景,西子丰姿觌面观。
七律·观大峡谷漂流二首(一)悬崖峭壁走云端,呼啸飞流落九天。
百丈峡谷烟雨漫,一条银蛇雾霞窜起伏跌宕狂奔舞。
咆哮喷涌欢唱喧。
惊看健儿多骁勇,漂流已过万重山。
(二)刺空绝壁天河落,飞瀑白练势磅礴。
触砥梨花飘舞处,映阳虹霓凌深豁。
水帘溶洞逍遥渡,钟乳神雕细品磨。
驾雾穿云迷离境,无限乐趣伴清波。
七律·风穴山寺风穴峻岭若云涌,大小风穴布翠峰。
花木水石皆画面,七十二景秀奇灵。
只闻寺鼓山间荡,林隐禅房石径行。
古刹恢弘因势造,唐塔高耸万钧钟。
2006年4月6日七律·探访叶县楚长城清明唐麓访长城,若蛰苍龙隐草丛。
蜿蜒残垣盘峭壁,斑驳遗史刻岩层。
雄关楚塞千秋誉,骁将诸梁万古名。
泪尽望夫石尚在,庄王问鼎梦却空。
七律·仲夏新城景时交仲夏龟湖畔,如画新城入眼帘。
匝地绿茵生态美,摩天华厦坦途盘。
虹桥柔柳飘逸景,碧水青山浪漫圈。
现代都风多雅趣,自然雄伟大观园。
七律·平西湖之歌坝雄水秀数平湖,旖旎风光西子羞。
柳绿花明生态美,鱼游鸟唱自然柔。
《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后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后赤壁赋宋代: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2023平顶山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登高赋原文及赏析纵览古代文学作品,赋类文学以其雄奇豪放的气势和铺陈华丽的辞藻著称,其中《登高赋》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为你带来《登高赋》的原文以及赏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经典。
《登高赋》原文:南国之秀,帝城之胜。
妙丽之观,群英之寿,一阳之士,塞(狩,古书“狩”、“标”误写)帜既绝,百僚乃备。
维鹤鹤傲于千仞之尾;柏舟舟济于百川之津。
夜龙舞于会风之乡,良马喷于皂华之堂。
高临居者有王侯之尊,深藏周时之器。
朱轮赫奕,华盖众星。
入题悦容,出人相视。
千门万户,缅怀君亲。
琼楼杏树,行色虹霓。
纵目凌虚,跨风骨,起象限,役使火虎,驭稷黄。
申命至旨,宿威标。
深赭纹于云霓之上,冠羽喷于霞光之间。
驰云腾翼,展翅啸战。
弩矢既张,兰矢既发,狂千步之能弐,并将暴十围之能载。
招招锦翼,邈且不迩;矍矍流光,镕而不化。
胸中落霞,堂上木华。
流束才士,争才思。
自翘心田,自羡英姿。
心精神爽,志操高崇,功著高等,名表无名。
凌云子,呜呼丧贤之音。
驱车遥遥,十五望干。
海河浩渺之分岛,霸主森周之群山。
万状峰峦,峥嵘赫瞩,各发异光,名不空传。
花江疏影,炫幕遥晖。
连山树艾广树,华屏一驾款驾。
西陵东陵,巍然即画。
晚云悲悲,晓烧章丹。
云尽鹤舞,风来龙斛。
霞间雁归,梦逸海涛之樽。
阳城之外,水远山重,直见清江弯巷,却韬中流石壕。
泉悲碧落,溪咽黄昏;波腾浩浩,浪拍沧溟。
翠塔层出,神兽列宏。
水流声宛转,涧鸣骈阗。
山上有怪石,霞浮如鬼;水中有奇蹄,波翻如仙。
杉桧青青,凤凰立焉。
一轴红绡舞锦袭,金牋镂华状花露。
八荐烟霞忽分殿,五云绂彩自飘悠。
杨柳三般映红掌,桃杏几重侵墙室。
黄日半隐柳间曲,碧天不移云上漆。
泷烟壤壤,花桥异若。
寿命之筵,华堂如响。
长亭树影,曲水叠峦。
溪前漏夜村庄静,激浪滩红飞滔滔。
桃李透红月,摇摇散彩;杨柳抽青时,飞飞舞碧。
青阳覆车盖,赢盛上春游。
颜色刊嶂,飙空舒彩。
夭桃既过青枝荣盛,催蚕节艳艳轻紧。
春蝉赞夏花,秋蜷钓寒星。
北风猖猿,深染芙蓉。
平顶山赋秦显允壬辰初春,月逢建午,日在上弦,余晨练,欲登平顶山。
是日,卯时过半,艳阳高照,微风袭袭,公路之上,游玩健身者,身负行囊,奔赴青云。
吾一路急行,步履轻盈,至山脚下,向上观望山势,但见其青翠欲滴,高耸入云,青松翠柏,山花野草,竟相峥嵘。
吾择其近路,选登山台阶,稍作准备,活动筋骨,顺势攀爬。
一路之上,人流如丝,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者,比比皆是。
老者歌于途,妇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至松林广场,健身器械,五花八门,音乐之声不绝于耳,三岁玩童,滑梯嬉戏,耄耋老妪,仍打太极,神情专一,一招一式,地道之极。
山城市花,天女木兰,沿途可见,嫩叶初放,娇羞忸怩。
怡然亭上,行者休息,攀谈阔谈,畅谈今昔。
一位美女,亭中小憩,汗水涔涔,浸湿薄衣,尽现曲线,体态丰盈,玲珑玉体,风姿绰约,恰给青山添生机。
青云关,奇险无比,古来多战事,攻防属要地。
一夫当关万人难,千军防守百万兵。
但见一醒目对联悬于两侧。
上联书曰:访古还须真勇士;下联对云:登高何不上青云。
横批:青云关。
山上道路迂回,百步九折,复行百步许,本溪历代官印,列于眼前。
予观之,尤如翻阅山城百年史实。
日俄战争遗迹,碉堡清晰,遥想溪之当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炮声阵阵,号角争鸣,一方国土,招豺狼,生灵涂炭。
国弱无外交,言之有理,践踏国土,不敢言语,宣称中立,可笑至极。
建国六十余载,国强民富,青云山间,民之乐园。
天女木栏园中,山城市花,亭亭玉立,观之少时,醉于其中,双眼迷离。
偶一微闭,再一睁开,奇异景致,映入眼帘。
百花丛中,奇世佳丽,曼妙身姿,舞于池心。
屏息凝神,细细观瞧,唯见佳人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九天仙女逊姿颜。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不施粉黛摄人魂。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传情无须启朱唇。
美景佳人,盛世新象,人间仙境,吾瞠目结舌,唏嘘不已!问身后之长者,谓斯人谁?长者云:南宋公主云萝。
平顶山市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的一二句一个“”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二字写出了“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潼关》,回答问题。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季,从“”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6.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新疆赋作者:天山客(王宇斌)亚欧腹地,丝路画廊。
祉臻内陆,云远大洋。
先秦曰柱州西域,远古为碧海洪荒。
亘三山而八国接壤,凹两盆而资源富藏。
其辽阔壮美,神秘苍茫。
境界宏大,历史悠长。
千年岩画,镌远古之秘码;五星织锦,兆中国之吉祥。
石刻有星猎图与生殖崇拜;摹崖有机器人及探测车箱。
山之云,隐秘飞碟,冰川水,滋济昆冈。
文化艺术,深受中原影响;民俗风尚,炳焕异趣风光。
启盘古女娲之创世神话;传后羿.夸夫之慈悲心肠。
穆王乘骏辇而来,慈怀和治诸夏;大像于塔县雄立,河流远送佛光。
紫气游云,道契化胡出关之老子;观音故里,经传慈心渡世之玄奘。
纵目有巍巍赫赫之松峰雪海,茫茫苍苍之戈壁胡杨。
青萦碧展之冰河湖泊,旖旎唯美之草原风光。
西王母,惊开瑶池仙境;喀纳斯,秘启天帝云窗。
记有凿空定远,版图归属汉朝;都护辖控,王城筑于盛唐。
外来之文化物产,丰富百姓生活;龟兹之乐器劲舞,撩动宫庭霓裳。
瀚海阑干,烽烟弥渺历史;梨花白雪,遗址代言兴亡。
谜幻海市之蜃烟,隐楼兰艳丽之美女;劫余古城之夕照,映交河逝梦之高昌。
五彩湾,绚雅丹之霓幢;八卦城,蕴道基之街坊。
魔鬼城,沙垒世界迷阵;巨石堆,草没无名大王。
记忆其天骄部族,淡忘其垂涎沙皇。
玄览其草原石人,陈列其北庭瓦当。
江格尔史诗,传唱文化遗产;木卡姆演艺,涤洗岁月风霜。
于兹清政府平叛定名,左宗棠抬榇收疆。
赶大营随来货郎,抗侵略成就津商。
东归,回深情之故国,西迁,卫神圣之家邦。
新疆省和平解放,大兵团屯垦拓荒。
戍边精神,耀戈壁之红柳;许国将士,似绿洲之白场。
雕塑有铸剑为犁,维稳如巨石压仓。
挥多少汗珠砸地,绿润田园楼宇;肯无数青春献祭,霞舒丰彩篇章。
沙漠公路,延伸天外;野生动物,逍遥眼旁。
烽火台,警信站留下空寂;坎儿井,地下河开出爽凉。
来自五湖四海,共同拓建;庇佑百灵万物,一样慈祥。
春风早渡,玉石同高贤比德;花树欣荣,雪莲为圣洁添香。
林则徐,遭贬留长渠逸事;九龙壁,留京为国宝馆藏。
自然之谜幻,超麦田圈之奇妙;真挚之热情,似火焰山之平常。
《大别山赋》全文刘友凡--------------------------------------------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大别山赋》全文刘友凡大别山赋——刘友凡大别山者,传盘古开天地,割别江淮,龙腾中原,虎踞楚吴,造物演化,神奇万端。
大别锦绣,山水画卷,阅尽人间春色。
天堂晨曦,紫霞染神州。
龙潭飞瀑,彩练舞当空。
天柱擎日,巉绝凌霄微。
薄刀壁立,苍龙跃欲飞。
龟峰啸天,茶香馨天宙。
雄鸡报晓,楚风和豫韵。
九派流歌,逶迤唱华夏。
雷池漾波,华章浸绿洲。
茶桑栗乡,药珍引远客。
膏都盐海,汤泉名天下。
时序更替,美仑四具:穷山水之壮丽,尽造化之妙有;鱼跃而不没,鹤至竟忘归。
大别逐鹿,英雄画卷,淘尽千古风流。
皋陶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尊“上古四圣”。
叔敖施教导民,宽刑缓政,造田兴水,兴楚名相冠春秋。
公瑾武略文韬,小乔初嫁,雄姿英发,赤壁谈笑鼎伟业。
北溟躬行俭朴,痛改积弊,不避险恶,一代廉吏炳千秋。
武昌首义,吴兆麟临危受命,推翻帝制建殊勋,解甲归隐谋民生。
倡新文化,陈独秀呐喊民主,启迪民智追科学,漫漫长夜燃明灯。
黄麻起义,董必武播撒星火,黄安铜锣农奴戟,亮剑铸就数百将。
劳工先驱,陈潭秋奔波四方,刀丛弹雨凛大义,天山长伴慰忠魂。
五四风暴,邓颖超巾帼先锋,助鼎华夏半边天,坚贞不渝公仆情。
民族救亡,李先念挺进中原,八载浴血鄂豫皖,殚精兴邦筑国基。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三军经略扭乾坤,虎踞龙盘今胜昔。
大别星耀,国器画卷,揽尽神州风云。
书肆刻工毕升,胶泥铸字,开活字印刷先河,列古代四大发明,造福人类,标榜炎黄。
医药先圣李时珍,求验方于世,解病痛于民,历廿七载艰辛,编《本草纲目》巨著。
地质泰斗李四光,创地质力学,改“贫油结论”,滚滚石油助复兴,熠熠地光耀日月。
“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攻尖端,埋名造神盾,戈壁蘑菇耸丰碑,1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中华青史铸英名。
《平顶山赋》14-12-20 公司总裁--作者:郑中信岩岩平顶,巍巍尧山,汤汤沙河,悠悠汝水;北临郑洛,南窥荆汉,西依伏牛,东界许漯。
四方瑞气,聚于其间。
嵌应国历数百年之故都,今称鹰城;展楚庄北窥称霸之屏障,当依龙山。
进可以穿豫东、临华北而逐鹿走马,退可以连川陕、接大别而伏械藏兵。
抗战期临时省府定此,解放期刘邓指挥曾临①。
介中州与南国之缓冲,跨淮河与伏牛之交会。
西高东低,百川随地势蜿蜒而下;南沙北汝,形成数百里沃野平原。
为粮菸产区,多矿产蕴藏。
诚军事和经济之战略要地,为古今兵家之必争。
星辰相映,应尘世间人文荟萃;日月普照,处中温带环境适宜。
天造地设,四境内山明水秀,风光偏好;地灵人杰,三苏定终身归处②,名迹永存。
妙善③出家,修练成千手千眼,演为神话;居易曾居,身价为九老第一,本是史迹。
孔明④孝诚,平顶山前曾久住;叶公⑤政优,昆阳县衙今尚存。
众多自然之景观,广布人文之遗址。
更可见尧山石人,香山砖塔⑥;欣喜风穴饮露⑦,三坟颂诗。
竞登焦赞山、孟良寨、擂鼓台之山寨,凭吊千古英豪聚义处;犹闻马跑泉、鸡鸣村、一步二井之说,想象刘秀王莽昆阳战⑧。
考察应国古墓群⑨文物,推崇三千年前后历史文化;研究蒲城店城镇遗址⑩,展现龙山期城市发展历程。
叶邑《幽兰赋碑》苍劲纵放,书者黄庭坚本苏门学士;香山《观音塔碑》飘逸秀美,草者刘若宰乃明朝状元。
斜看香山《观音道碑》楷书,凝重苍劲,终掩不住蔡京奸佞;仰观鲁高《元次山碑》楷书,遒健伟拔,正显出颜鲁公忠烈。
天创地造,水蕴山藏,古今贤哲,层出不穷。
墨翟兼爱,心握非攻术,维宋国安宁;张良儒雅,胸怀博浪锥,撼秦庭震惊。
王喬隐逸,修成驾凫仙长;冯异谦退,号称大树将军。
至若近世,李绿园⑾著作之《歧路灯》,乃警世之文:剖迷途之源,颂孔孟之经,立写作之格,点歧路之灯,致古代小说之一变;徐玉诺⑿编剧《红楼梦》,固言情之作:述人事之变,叙儿女之情,说人生之酷,流人生之泪,诚乃“红剧”之先行者也。
信矣否!钟灵秀气,生自沙、湛、汝、澧;仁人志士,还看鲁、宝、郏、汝。
观夫,牛皋扬锏,金兵丧胆;诸梁挥剑,楚王无虞。
驱贫抗暴,牛金星揭竿起义,拥戴李自成,逼死明代皇帝;反帝反封,樊钟秀⒀组织豫军,追随孙中山,抗击北洋军阀。
刘之协⒁揭竿,翟家集起义,本是白莲教,1震朝震野;白明心⒂举枪,姚店铺竖旗,称为“讨贼军,反清反袁。
呜乎!山兮、水兮、土兮,养育平顶山之人:为聪明之人也,诚朴之人也,勇敢之人也,勤劳之人也,奋进之人也,刚强之人也,坚韧不拔之人也。
嗟乎,山因石峻,水因坡流,物因稀珍,地因人名。
诗人驻足,举不胜举,感物抒怀,笔底生花。
“朝登鲁阳关,狭路峭且深。
流涧万余丈,围木数千寻。
咆虎响群山,鸣鹤聒空林。
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
顿觉哲理深邃,发人深省,乃张景阳⒃之感慨。
“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孤山群峰首,熊熊元气间。
楚竹幽且深,半杂枫香林。
浩歌清潭曲,寄尔桃源心”。
潜居是处,恰似秦人之于魏晋;溯临其境,不啻渔人之入桃津。
乃宋之问之述怀。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空邃。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孟浩然之感受,岂非步陶渊明之即景生情乎。
而李白“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之笔墨,对于昆阳石门山来说,并非夸张。
至若继杜甫、祖詠^ 、郑谷、元结、孟郊、王建、张籍、刘禹锡、皮日休、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之历代诗家,驻足平顶山吟咏者,何止百余,其诗另人耳目一新、脍炙人口矣。
笔至此,不禁问,诗人之于平顶山何其衷情乎?观夫,地有山脉,森林成焉,山蕴矿藏,致富本焉。
跨步汝宝,涉足鲁西,展望伏牛,目睹外方⒄,层层叠叠,郁郁苍苍,迂迴行路,壁立万仞,石人矗立,亿年俯瞰,登临是处,烦念顿消,而心旷神怡。
山宜险峻,人宜心平。
而平顶山者,奇特之山也,其崖特险,难以攀缘,其顶平坦,可以奔马。
登斯山矣,天顿觉低,地顿觉扩,盖其下市区建筑趁托之故也。
登斯山矣,南可望沙,北可望汝。
远可望白龟西湖,水天一色,氤氲茫茫;近可视湛河流水,横穿市区,园林苍萃,游人如云。
登斯山兮,感慨发矣。
抚今追昔,今昔迴异。
半世纪前,平顶山下,乱石瘠壤,沟壑排比,禾苗黄蔫,野草萋萋,为狐兔出没之地。
而今,高楼林立,厂矿遍布,市街如织,可谓“天翻地覆慨而康”矣。
斯城兮,山表石厚,乃优质建材,实为富民财富;斯城兮,地下有矿,且储藏丰富,诚为富国之源。
煤矿东西走向,绵延三百余里;盐贮昆阳境内,埋地百米下层。
龙翔凤翥,白龟水映落凫崖;铁熔钢成,石漫湖照二郎峰。
夫水为生命之源,而重其洁。
平顶山之水,西出伏牛,上游本域,为源头之水。
说其绝少污染者,信矣。
三大河流,横贯东西,略有平行之状,为汝河,为沙河,为澧河,河河水质洁净,甘甜宜人。
为饮水之源,为灌溉之源,为防洪之用;五2大水库⒅< 为主,大小星罗棋布,为白龟山,为昭平台,为石漫滩,为燕山,为孤石滩。
库库水源丰富,水质达标。
为饮用之水,为灌溉之水,为防洪之用。
幸哉,水资源对于地处中原之平顶山,可谓得天独厚矣。
观夫,平顶山之发展,诚中华文明之发展史也。
睡狮醒矣,中华民族旋即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平顶山之土地醒矣,一新兴城市旋即矗立于中原大地。
沧桑巨变,玉鹰腾飞。
五十余年之建市史,变万千年之地表荒芜。
璀灿之建设成果,致煤城为中原明珠。
要之,国封闭而经济滞,政策放而社会发。
三十有年,遵开放之策,循改革之规,推经济之发展,行富民之措施,建旅游之城市,促社会之和谐。
乌金开发,龙头兴也;舞钢特厚,工军需也;盐池扩建,供销远也;火电运转,郑洛联也;高压开关,海外需也;神马产品,中外用也;汝瓷烧制,工艺精也;宝酒出锅,味道淳也;鲁汤汝温,疗养地也;曲艺发展⒆,全民乐也;旅游开发,游客集也;书艺骤兴,兰奖筹也。
至若新城区之建设,座南山之阳,临白龟之滨,抱山丘之势,随曲蜒之形,成为风景之胜地,实为政治文化之中心。
至此,一个崭新之平顶山,心脏定矣!目睹今日之平顶山,无限美好;试看明日之平顶山,再铸辉煌。
[ 注释]①刘邓:即刘伯承、邓小平。
1 9 4 8 年5 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移驻宝丰县。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在此召开了柳林会议和宝丰会议,此后开展了宛西、宛东、江汉、襄樊、睢杞、开封、郑州诸战役。
②归处:指三苏坟,在郏县境内。
三苏即苏询、苏轼、苏辙。
③妙善:即三皇姑,楚庄王第三女儿。
传说,妙善在香山修行,为治父病,捐出自己双目双手,后转化为千手千眼佛得道。
④孔明:诸葛亮,少时(8 - - 1 4 岁)曾随叔父在诸葛庙村(现市中心区占据)定居,先后为其祖和父服丧。
后人建有庙宇。
⑤叶公:即春秋时沈诸梁,字子高,封于叶。
曾问政于孔子。
并曾谏令尹子西不要召回白公胜,子西不听,后白公胜起兵杀子西,劫持惠王。
他从边境发兵回救,击败白公胜,迎惠王复位。
后兼令尹、司马二职。
3⑥香山砖塔:建于香山寺内,塔名“大悲观音大士塔”,系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记载重修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 0 6 8 年)。
据考香山寺建于东汉,砖塔传为南北朝时修建。
⑦风穴饮露:风穴指风穴寺,在汝州市境内,风穴寺内有甘泉,据说人喝了可以治病。
⑧昆阳:即今之叶县,昆阳战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反抗王莽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当地流传有王莽赶刘秀,刘秀得神助的奇闻佚事。
⑨应国古墓:在市郊西部滍阳镇北治村西南的土岗上,为商周古应国墓群。
出土主要文物为青铜器,还有陶、蚌贝等,其中还发现带有象征应国标志的玉鹰,现平顶山称为鹰城,即源于此。
⑩蒲城店遗址:在市东郊东高皇乡蒲城店村北,主要为城镇遗址及文物,为龙山时期文化,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⑾李绿园(1 7 0 7 - - 1 7 9 0 ):平顶山市郊曹镇宋寨(原属宝丰)人,名李海观,字孔堂。
乾隆举人。
曾任贵州思南府印江知县。
著有长篇小说《歧路灯》传世。
另有诗、文多种著作,均佚。
今人栾星辑其佚篇为《李绿园诗文辑佚》。
⑿徐玉诺(1 8 9 4 - - 1 9 5 8 ):鲁山人,著名诗人、作家、教育家,早期出版诗集《将来之花园》、《雪朝》等。
创作改编剧本7 种,其中解放初期编曲剧《红楼梦》,开红剧之先声。
⒀樊钟秀(1 8 8 8 - - 1 9 3 0 ):平顶山市石龙区夏庄(原属宝丰)人,少时曾入少林寺习武。
后归陕北镇守使陈树藩,1 9 1 8 年脱离陈树藩,任靖国军第二路司令,河南宏威军团长。
1 9 2 3 年被孙中山任为豫军讨贼军总司令,建国豫军总司令,曾任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1 9 2 6 年率部参加北伐。
蒋冯阎大战中,遭蒋军飞机轰炸,重伤致死。
⒁刘之协(1 7 4 0 - - 1 8 0 0 ):清安徽太和人,混元教(白莲教派)主刘松的弟子。
宝丰为其主要活动地。
嘉庆五年(1 8 0 0 )与其弟子李杰在宝丰翟家集发动起义,树立“天王刘之协”旗号,声势大振,后失败,在叶县被捕牺牲。
⒂白明心(1 8 7 3 - - 1 7 1 4 ):河南宝丰人,名白朗。
为反对袁世凯军阀统治,于1 9 1 2 年率豫西一带农民发动武装起义,次年攻克禹县,进军豫、鄂、皖边境,1 9 1 4 年改称“公民讨贼军”,中外属目。
袁世凯调集十万大军“会剿”。
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战败牺牲。
4⒃张景阳:即张协,字景阳。
西晋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官中书侍郎,曾出任河间内史。
后隐居。
曾到鲁山县西南鲁阳关。
⒄外方:指外方山系,在伏牛山系北侧。
⒅大水库:指大型水库、蓄水在1 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⒆曲艺:指民间戏曲艺术。
平顶山被称为“曲艺之乡”。
农历正月1 3 日宝丰马街书会,是传统曲艺节日。
1 9 9 5 年1 0 月1 2 日,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市召开。
《平顶山赋》说明平顶山市为建国后新兴的工矿城市,被称为中原明珠。
本文用写实和铺张手法,从六个方面进行描写:开始宏观地描述了平顶山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并强调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之战略地位。
紧接着概括介绍本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
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平顶山土地孕育的古今贤哲,英雄志士,为平顶山增彩。
第四部分,反过来又通过古代部分著名诗人曾临平顶山所吟咏的部分诗句,展现了平顶山的山川美景和秀丽风光,体现了平顶山的旅游价值。
第五部分分为两段,分别展示平顶山的山水特点,一方面进一步说明平顶山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说明平顶山的山、水、土地的经济价值及今昔变化。
第六部分,突出平顶山的建市成就,画龙点晴地介绍了平顶山主要经济的走向和平顶山的光明前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