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结课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结课论文“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姓名:李龙威

学号:201201110115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裴广一

“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摘要]:威廉·大内的“Z理论”是一本研究美日管理差异的经典著作,在这本经典之作问世后经过三十年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Z理论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Z理论中的比较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构建中国管理模式方面Z理论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威廉·大内;Z理论;比较管理理论;中国管理模式

Z理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次问世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Z理论的核心理论不断被企业所改造,完善或者抛弃,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Z理论中的很多核心内容,比如缓慢的升职评估,终身雇佣制,以及非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等,这些东西在被企业学习之初并没有完全被采纳,至少是很多人对其中的制度设计持怀疑的态度,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所谓完全Z理论化的改造,很多人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Z理论的说服力以及支撑Z理论被重视的外界环境也随之消失,因而Z理论正逐步地被现代的企业所抛弃而慢慢地推出现代企业管理的舞台。那么,Z理论对于当代的企业管理真的毫无作用了吗? 对中国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没有启示了吗?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Z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内容

(1)Z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美、日企业的比较研究对象是美、日的知名企业,研究方法是以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为模型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在比较研究中他发现,在当时的美国企业里,一般来说,科长、经理等企业的管理者都一致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当担起决策的责任。大多数机构实行一种“局部关系”,即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仅涉及对完成特定任务直接相关的那些活动,而其他的关系却少之甚少。大内把这种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 型组织。

然而相反,在研究日企时,他却发现日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譬如日企重在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使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命运;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同时为职员提供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会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在进行决策的同时,采取集体研究的决策过程并对-件工作集体负责。如此而来,使人们树立了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因此,大内把这种组织称为J型组织。

以上所提的则为美、日企业比较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而Z型组织是在比较后得出的和日本企业特征相似的一种组织,这三类组织的比较可以表示如下:

表一三类组织比较

日式组织(J)美式组织(A)Z型组织

终身雇佣制短期雇佣制长期或者终身雇佣

缓慢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快速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长期考核逐步提升

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

含蓄的控制机制明明白白的控制机制含蓄的控制机制

集体决策个人决策集体研究个人决策

集体负责制个人负责制个人负责制

关注整体关注局部关注整体

从表中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Z理论,就是在对美、日企业的深入比较后,威廉·大内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的特点,学习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优秀的部分,但又不需要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美国本土的文化与民俗特点,形成美国本土的、富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他把这种美国企业应该形成的管理模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

(2)Z理论的基本内容

Z理论内容基本可以简述如下:

1.畅通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应保证下情充分上达;应让职工参与决策,及时反馈信息。特别是在制定重大决策,应鼓励第一线的职工提出建议,然后再由上级集中判断。

2.基层管理者享有充分的权利:基层管理者对基层问题要有充分的处理权,还要有能力协调职工们的思想和见解,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开动脑筋制定出集体的建议方案。

3.中层管理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管理者要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统一向上报告有关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4.企业要长期雇佣职工,伎工人增加安全感和责任心,与企

业共荣辱、同命运。

5.关心员工的福利:管理者要处处关心职工的福利,设法让

职工们心情舒畅,造成上下级关系融洽、亲密无间的局面。

6.创造生动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不能仅仅关心生产任务,还必须设法让工人们感到工作不枯燥、不单调。

7.重视员工的培训:要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注意多方面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

8.职工的考核:考核职工的表现不能过窄,应当全面评定职工各方面的表现,长期坚持下去,作为晋级的依据。

大内认为,任何企业组织都应该对它们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变革,使之既能满足新的竞争性需要,又能满足各个雇员自我利益的需要。z型组织也许就接近于这种新的组织形式

二,Z理论的显著特点

(1). 决策是集体行为,但最终负责决策的人仍旧是一个人。所以这其间“集体决策制”和“个人负责制”的结合靠的是一种信任的氛围,只有人们坚定地认为所有人都具有基本相容的目标,而且任何人都不参与自私自利的活动,个人才会承担起实施集体决策的个人责任,并满腔热情地完成本职工作。

(2). 整体化倾向类似日本组织的整体化特性。这种相似性表现在上级对下级和同事相处的倾向上。Z 型组织一般对员工的福利表现出广泛的关注,并认为这种关注在工作关系中是很自然的事情。这种关系值得强调的是,所有人都要在工作中与其他人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经理与工人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为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这种整体化的倾向不可避免地维系着一个具有强烈平等主义色彩的氛围,而这种氛围正是Z 型组织的一个特色。

(3). 平等主义。这是Z 型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它间接地表示,由于每个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因此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可以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工作。

(4).任何Z型组织都以哲学观为基础。把实际企业经营问题与天上掉馅饼的奢望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