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Cr3+,同时还含有少量的Fe3+、Fe2+、Al3+、Ca2+和Mg2+等,且酸性较强。
为回收利用,通常采用如下流程处理:注:部分阳离子常温下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氢氧化物Fe(OH)3Fe(OH)2Mg(OH)2Al(OH)3Cr(OH)3pH 3.79.611.189(>9溶解)(1)氧化过程中可代替H2O2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Na2O2 B.HNO3 C.FeCl3 D.KMnO4(2)加入NaOH溶液调整溶液pH=8时,除去的离子是________;已知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M n++nNaR→MR n+nNa+,此步操作被交换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
A.Fe3+B.Al3+C.Ca2+D.Mg2+(3)还原过程中,每消耗0.8 mol Cr2O72-转移4.8 mol e-,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A AB CD 3S2O32— + 4Cr2O72— + 26H+ = 6SO42— + 8Cr3+ +13H2O【解析】【分析】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Cr3+,同时还含有少量的Fe3+、Al3+、Ca2+和Mg2+等,加双氧水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Cr3+被氧化为Cr2O72-,加氢氧化钠调节pH=8,则Fe3+、Al3+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Cr2O72-、Ca2+和Mg2+等,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2+和Mg2+,然后加Na2S2O3把Cr2O72-还原为Cr3+,再调节pH得到Cr(OH)(H2O)5SO4;(1)加氧化剂主要目的是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2+和Mg2+;(3)每消耗0.8mol Cr2O72-转移4.8mol e-,则1molCr2O72-转移6mol电子,所以生成Cr3+,S2O32-被氧化为SO42-,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白色剧毒晶体,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成分。
NaN3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弱碱性,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爆炸性的有毒气体叠氮化氢。
实验室可利用亚硝酸叔丁酯(t-BuNO2,以t-Bu表示叔丁基)与N2H4、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制备叠氮化钠。
(1)制备亚硝酸叔丁酯取一定NaNO2溶液与50%硫酸混合,发生反应H2SO4+2NaNO2===2HNO2+Na2SO4。
可利用亚硝酸与叔丁醇(t-BuOH)在40℃左右制备亚硝酸叔丁酯,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制备叠氮化钠(NaN3)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加热装置略)进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BuNO2+NaOH+N2H4===NaN3+2H2O+t-BuOH。
①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②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65℃,采用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应后溶液在0℃下冷却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后过滤。
所得晶体使用无水乙醇洗涤。
试解释低温下过滤和使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产率计算①称取2.0g叠氮化钠试样,配成100mL溶液,并量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用滴定管加入0.10mol·L-1六硝酸铈铵[(NH4)2Ce(NO3)6]溶液40.00mL(假设杂质均不参与反应)。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并酸化,滴入2滴邻菲罗啉指示液,并用0.10mol·L-1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为标准液,滴定过量的Ce4+,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滴定原理:Ce4++Fe2+===Ce3++Fe3+)。
已知六硝酸铈铵[(NH4)2Ce(NO3)6]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钠、氮气以及Ce(NO3)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叠氮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高考化学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一、单选题1.对于反应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B. 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C.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每生成1mol的NaClO3转移6mol的电子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SO3+H2O=H2SO4B. 2Na+Cl22NaClC. Fe+CuSO4=FeSO4+CuD. K2SO4+BaCl2=BaSO4↓+2KCl3.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强B. 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C. 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D. 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 5:3B. 5:4C. 1:1D. 3:55.下列实验中,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 将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消失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B. 将浓硫酸滴入含少量水的蔗糖中,并搅拌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及刺激性气味气体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C. 用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前者反应更剧烈羟基的活动性:水>乙醇D. 向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1mL0.1mol/L MgCl2溶液,再向混合液中滴加0.1mol/L CuCl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u(OH)2比Mg(OH)2更难溶A. AB. BC. CD. D6.过氧化氢在下列三个反应中:①H2O2+H2S═2H2O+S↓、②2H2O22H2O+O2↑、③H2O2+Cl2═2HCl+O2,所起的作用是()A. 起相同作用B. 起不同作用C. 只起氧化剂的作用D. 只起还原剂的作用7.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磁性材料.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级颗粒的反应为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y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B.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C. 3mol Fe2+被氧化时,消耗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D. x=48.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母题来源】2022年北京卷【母题题文】某MOFs 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24N O “固定”,实现了2NO 与24N O 分离并制备3HNO ,如图所示:己知:2242NO (g)N O (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24N O 的固定B .24N O 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2NO 的去除C .制备3HNO 的原理为:242232N O O 2H O=4HNO ++D .每制备30.4mol HNO ,转移电子数约为226.0210⨯ 【答案】D 【试题解析】A .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小,所以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四氧化二氮的固定,故A 正确;B .四氧化二氮被固定后,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小,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减小,所以四氧化二氮被固定后,有利于二氧化氮的去除,故B 正确;C .由题意可知,被固定后的四氧化二氮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232N O O 2H O=4HNO ++,故C 正确;D .四氧化二氮转化为硝酸时,生成1mol 硝酸,反应转移1mol 电子,则每制备0.4mol 硝酸,转移电子数约为0.4mol×6.02×1023=2.408×1023,故D 错误; 故选D 。
【命题意图】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判断为基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运用情况。
是一道基础性试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
【命题方向】该考点为高中化学的常考点,试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确定产物,另一种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确定某物质含量。
题型一: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10.在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D )A .SO 3+H 2O=H 2SO 4B .2Na+2H 2O=2NaOH+H 2↑C .2H 2+O 2点燃2H 2OD .2F 2+2H 2O=4HF+O 211.CaH 2常做生氢剂,其中氢元素是-1价,化学方程式为:CaH 2+2H 2O =Ca(OH)2+2H 2↑,其中水是 ( C )A .还原剂B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氧化剂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12.在2KMnO 4==2K 2MnO 4 + MnO 2 + O 2↑中,KMnO 4所起的作用是:( D )A .氧化剂B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 .还原剂D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3.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 ,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B )A .NB .C C .N 和SD .N 和C14.下列表示SO 2被还原的反应是 ( B )A .SO 2+2H 2O+Cl 2==H 2SO 4+2HClB .SO 2+2H 2S==3S↓+2H 2OC .SO 2+H 2O==H 2SO 3D .2SO 2 + O 2 ===2SO 315.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AA . 硫在空气中燃烧B . 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 . 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 . 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16.在下列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A .二氧化碳通过赤热的炭层B .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C .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一氧化碳通过高温的赤铁矿17.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C )A .可能被氧化B .一定被还原C .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D .以上都不是18.在K 2Cr 2O 7+14HCl==2KCl+2CrCl 3+3Cl 2↑+7H 2O 反应中,______是氧化剂;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是还原产物19.K 2Cr 2O 7是一种橙红色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当它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三价铬时,颜色变为绿色。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I.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OH +3Br2f 国OH J +3HBr测定步骤: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待测废水于250mL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0mL amoi L 1浓滨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bmL 0.l0mol L 1KI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0.010moi L 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mL (反应原理:I2 2Na2s2O3 2NaI Na2s4。
6)。
待测废水换为蒸储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Na2s2O3溶?^V?mL。
(1)步骤1 "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
(2)为了防止澳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
(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mg 11(用含丫1、V2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___ On .处理废水。
采用Ti基PbO2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OH),阴极上产生H2O2。
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CO2^n H2O。
⑸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H2O2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瞰式)滴定管塞紧瓶塞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 94 V-V钟不恢复原色-------- 2—^ 偏低偏低H2O e OH H15C6H50H 14H2O2 6CO2 17H2O【解析】【分析】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澳水反应后得到三澳苯酚的沉淀,再加入KI溶液与剩下的B「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I2,方程式为Br2+2I-===I2+2Br-,再用Na2S>O3标准溶?^滴定⑶可根据消耗的Na2SO3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Br2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验测出浓滨水的物质的量,用 Br 2总的物质的量-剩余Br 2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与苯酚反应的B 「2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得到苯酚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废水中苯酚的含 量,结合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1.高温下焙烧CuFeS2的反应之一为: 2CuFeS2+7O2CuSO4+CuO+Fe2O3 +3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CuFeS2中硫的化合价为-1B. CuFeS2发生还原反应C. 1 mol 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3 mol电子D. CuSO4和SO2既是氧化产物, 又是还原产物[答案] D[解析]CuFeS2中Cu为+2价, Fe为+2价, S为-2价, A选项错误; CuFeS2中S、Fe化合价都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B选项错误; 1 mol 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4 mol电子, C选项错误; D正确。
2.三氟化氮(NF3) 在微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 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半径: N> FB. 在与水蒸气反应中, 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若NF3泄漏, 可用石灰水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D. 在潮湿空气中反应,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 D[解析]原子半径: N> F, A正确; 三氟化氮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F、NO和HNO3, 三氟化氮中氮元素为+3价, 部分N元素化合价升高转化为HNO3, 部分N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为NO, 所以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正确; 石灰水可除去HF、HNO3, 所以若NF3泄漏, 可用石灰水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C正确; 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相等, 可得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错误。
3.已知: ①Na3N+3H2O3NaOH+NH3↑, ②NaH+H2O NaOH+H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半径: Na+> > H+B. 反应①和②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 反应②每生成1 mol H2, 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Na3N和NaH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答案] C[解析]离子半径: N3-> Na+> H+, A不正确; 反应①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变化,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不正确; 根据反应①可知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两种盐, D不正确。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224Na S O (连二亚硫酸钠)是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的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是一种还原性漂白剂。
制取224Na S O 的方法很多,(1)在碱性溶液中用4NaBH 还原3NaHSO 法制备224Na S O 的反应原理为:3222244NaBH NaHSO NaOH Na S O NaBO H O ++→++(未配平)反应装置如图所示:①实验开始及整个过程中均需通入2N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过程中温度需控制在10~45℃,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使3NaHSO 尽可能完全被还原,加入三口烧瓶中的反应液,应控制()()34n NaHSO n NaBH ______________。
(2)用HCOONa 还原2SO 制备224Na S O 的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如下:①装置a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用于净化2SO ,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c 在70~83℃生成224Na S O 并析出,同时逸出2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3CH OH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反应后的浊液分离提纯224Na S O 需经过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出装置内空气,使反应在无氧状况下进行 使反应液均匀受热 小于8:1(或<8) 2322Na SO 2HCl 2NaCl H O SO +=++↑ 饱和3NaHSO 溶液223224222HCOONa 4SO Na CO 2Na S O H O 3CO ++=++ 降低224Na S O 的溶解度 过滤、洗涤、重结晶、过滤、干燥【解析】【分析】(1)①224Na S O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通入2N 其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空气;②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使反应液均匀受热;③3222244NaBH NaHSO NaOH Na S O NaBO H O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4n NaHSO n NaBH =8; (2)①装置a 烧瓶中发生Na 2SO 3与盐酸反应生成SO 2的反应;②生成的SO 2气体中含有HCl 气体,根据性质选择除杂溶液;③装置c 在70~83℃HCOONa 和2SO 、23Na CO 反应生成224Na S O 并析出,同时逸出2CO ;224Na S O 不溶于甲醇,加入3CH OH 可降低224Na S O 的溶解度;利用反应后的浊液分离提纯224Na S O 需重结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分层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2·山东济宁·高三期中)下列文献记载内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B.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C.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D.《吕氏春秋》:“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答案】A【解析】A.“刀耕火耨”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涉及到燃烧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的是沙里淘金,利用沙子与金的密度不同,用水流使两者分离,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可知,水作溶剂,可萃取青蒿素,涉及的是萃取操作,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里指的是合金,不涉及化学反应,D错误;故本题选A。
2.(2022·陕西·汉中市龙岗学校高三阶段练习)下列过程所用的物质中,利用了其氧化性的是A.用SO2的水溶液吸收Br2B.用锌块防止钢铁船体腐蚀C.用FeCl3溶液腐蚀铜板D.用铁粉防止FeSO4溶液氧化【答案】C【解析】A.用SO2的水溶液吸收Br2,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利用其还原性,选项A错误;D.是化合反应,同时碳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A。
6.(2022·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在该反应中Si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得到电子4e-个;C元素化合价升高2×2价,失去电子2×2e-个,得失电子标反了,应该为,A错误;B.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a是2个,电子转移数目是2e-,应该为,B错误;C.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与反应事实吻合,C正确;D.在该反应中Cu失去电子,浓硫酸中的S得到电子,电子转移方向标反了,应该为:,D 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 2O 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 2O 3制备Al 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 .试验室用NH 4Cl 和Ca(OH)2制备NH 3解析:A 中Na 2O 2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B 、C 中均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D 为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B .3Cl 2+6NaOH=====△5NaCl +NaClO 3+3H 2O C .2H 2O 2=====MnO 22H 2O +O 2↑D .H 2S +H 2SO 4(浓)===S↓+SO 2↑+2H 2O 解析:D 为不同物质间S 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答案:D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3区域的是( )A .Cl 2+2NaI===2NaCl +I 2B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4Fe(OH)2+O 2+2H 2O===4Fe(OH)3 D .2H 2O 2=====MnO 22H 2O +O 2↑解析:阴影3所表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A 为置换反应,错误;C 为化合反应,错误;D 为分解反应,错误。
答案:B4.在化学反应:8NH 3+3Cl 2===N 2+6NH 4Cl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8∶3 B .3∶8 C .2∶3 D .3∶2解析:在题述反应中,氧化剂是Cl 2,还原剂是NH 3,只有部分NH 3被氧化为N 2,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D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溶液中:Na +、Cl -、MnO -4、SO 2-4B .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中:K +、Mg 2+、NO -3、SCN -C .0.1 mol·L -1硫酸溶液中:Al 3+、K +、S 2O 2-3、Br -D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CO 2-3、Cl -、AlO -2、K +解析:A 中MnO -4有颜色,B 中Fe 3+与SCN -发生络合反应,C 中S 2O 2-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D 可以大量共存。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3.能够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4.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2.基本概念(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4)还原剂(被氧化):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高考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解析及练习题含答案(1)双线桥法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
(2)单线桥法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在“桥”上标明转移的电子总数。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重要的氧化剂一般有以下几类:(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等。
(2)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等。
(3)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4)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等。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测试(附答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
以下是氧化还原反应专项测试,希望考生认真练习。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防止富含脂肪的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人们经常将抗氧化物质放在包装袋中。
以下不是抗氧化剂()a.生石灰b.还原铁粉c、亚硫酸钠D.硫酸亚铁解析:抗氧化物质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生石灰无还原性,在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
答:a2.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 H2是唯一的氧化产物② H2是唯一的还原产物③ H2O是氧化剂④ CaH2中的H元素被还原⑤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原子序数比为1∶ 1.a.①②③b.②④c.①d.③⑤分析:在反应物CaH2中,H显示-1价。
产物H2中的四个氢原子中有两个来自CaH2,另外两个来自H2O。
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还原剂为CaH2,氧化剂为H2O。
答案:d3.在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a.nh4hco3nh3+co2+h2ob、 hcl+naoh==nacl+h2oc.mno2+4hcl(浓)mncl2+cl2+2h2od、 2nacl+2h2o2naoh+h2+cl2解析:判断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a、b反应中均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因此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d项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c项中mn从+4价降为+2价,部分cl从-1价升高为0价,d项中氯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氢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因此c、d项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CD4.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tio2制取ti的主要反应有:①tio2+2c+2cl2ticl4+2co②ticl4+2mg2mgcl2+ti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c、作为回应①, TiO 2是反应中的氧化剂D②, 镁是还原剂解析:在反应①中ti的化合价不变,氧化剂为cl2。
2022年高考化学真题:氧化还原反应(详解版)1.(2022·浙江卷)关于反应223242422Na S O H SO =Na SO S ++SO ++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4H SO 发生还原反应B .223Na S 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2231mol Na S O 发生反应,转移4mol 电子【答案】B【解析】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 ↓+SO 2↑ +H 2O ,该反应的本质是硫代硫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上歧化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S 元素一种,硫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
A .H 2SO 4转化为硫酸钠和水,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故其没有发生还原反应,A 说法不正确;B .Na 2S 2O 3中的S 的化合价为+2,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0价)和SO 2(+4价),故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 说法正确;C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SO 2,还原产物为S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说法不正确;D .根据其中S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1mol Na 2S 2O 3发生反应,要转移2 mol 电子,D 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
2.(2022·湖南卷)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H 和-e 的转移(如a 、b 和c),能将海洋中的2NO -转化为2N 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程Ⅰ中2NO -发生氧化反应B .a 和b 中转移的-e 数目相等C .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4+n(NO):n NH =1:4 D .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2422NO +NH =N +2H O ↑ 【答案】C【解析】A .由图示可知,过程I 中NO -2转化为NO ,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2价,NO -2作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 错误;B .由图示可知,过程I 为NO -2在酶1的作用下转化为NO 和H 2O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 -2+2H ++e -1=酶NO+H 2O ,生成1molNO ,a 过程转移1mole -,过程II 为NO 和NH +4在酶2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 2O 和N 2H 4,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8NH +42=酶2H 2O+5N 2H 4+8H +,消耗1molNO ,b 过程转移4mol e -,转移电子数目不相等,B 错误;C .由图示可知,过程II 发生反应的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8NH +42=酶2H 2O+5N 2H 4+8H +,n(NO):n(NH +4)=1:4,C 正确; D .由图示可知,过程III 为N 2H 4转化为N 2和4H +、4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 2H 4= N 2+4H ++4e -,过程I-III 的总反应为:2NO -2+8NH +4=5N 2↑+4H 2O+24H ++18e -,D 错误; 答案选C 。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B.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C.将SO2通入氯水中,溶液黄绿色褪去D.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解析:选B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乙醇被氧化,Cr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盐和H2O,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SO2通入氯水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石蕊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2.(2021·杭州模拟)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硒(SeO2),再用KI溶液处理后回收Se。
发生的反应为①Se+2H2SO4(浓)===2SO2↑+SeO2+2H2O;②SeO2+4KI+4HNO3===4KNO3+Se+2I2+2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SO2是还原产物,SeO2是氧化产物B.②中KI是还原剂,HNO3是氧化剂C.②中每生成0.2 mol I2共转移0.4 mol电子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解析:选B反应①中,硒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硒是还原剂,SeO2为氧化产物,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浓硫酸是氧化剂,SO2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反应②中,硒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硒为氧化剂,碘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碘化钾是还原剂,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硝酸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错误;反应②中,生成2 mol碘单质,转移4 mol电子,则每生成0.2 mol I2共转移0.4 mol电子,故C正确;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中硫酸为氧化剂,二氧化硒为氧化产物,氧化性:H2SO4(浓)>SeO2,反应②中SeO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SeO2>I2,则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故D正确。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解析】【分析】【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江苏淮安期中]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解析:Cl从-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PbO2具有氧化性,A项正确;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说明有I2生成,可证明NO-2的氧化性比I2的强,B项正确;Fe2+遇KSCN溶液不变红,Fe3+遇KSCN溶液变红,由此说明加入的H2O2能使Fe2+氧化为Fe3+,则Fe2+是该反应中的还原剂,只表现出还原性,不表现出氧化性,C项错误;新制氯水与KI反应生成I2,I2易溶于四氯化碳,则溶液下层呈紫红色,可知I-的还原性强于Cl-,D项正确。
2.[2024·辽宁朝阳期中]关于反应:KClO3+6HCl===KCl+3H2O+3Cl2↑,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研究,反应前将KClO3标记为K37ClO3,HCl标记为H35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37Cl全部存在于氯化钾中B.产物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2 g·mol-1C.在氯气和氯化钾中都含有37ClD.产物氯气中37Cl与35Cl的原子个数比为1∶5答案:D解析:反应KClO3+6HCl===KCl+3H2O+3Cl2↑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可知,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情况为将KClO3标记为K37ClO3,37Cl应全部存在于氯气中,A、C错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产物氯气中37Cl与35Cl的原子个数比为1∶5,因此产物氯气的摩尔质量为1×37+5×35-1≈70.67 g·mol-1,B错误、D正确。
3g·mol3.[2024·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考试]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Fe2+、Br-B.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H+、Fe3+、Cu2+、Fe2+C.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Ba(OH)2、KOH、BaCO3、K2CO3 D.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2-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CO2-3、AlO-2、Al(OH)3答案:A解析: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氯气具有氧化性,先和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离子的还原性顺序:I->Fe2+>Br-,故A正确;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金属锌先是和氧化性强的离子发生反应,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Fe3+>Cu2+>H+>Fe2+,故B错误;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反应顺序为:Ba(OH)2、KOH、K2CO3、BaCO3,故C错误;若H+先与CO2-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与溶液中AlO-2反应生成Al(OH)3,反应顺序为OH-、AlO-2、CO2-3、Al(OH)3,故D错误。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往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红B.饱和FeCl3溶液在沸水中变成红褐色胶体C.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D.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解析]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得到白色沉淀Fe(OH)2,Fe(OH)2迅速与空气中的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红褐色的Fe(OH)3。
[答案]C2.(2012·安徽江南十校二模)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
S2O2-3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S2O2-3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2-4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SO2-4,可脱去2 mol Cl2[解析]Cl2与S2O2-3反应生在SO2-4,由S的化合价变化可知Cl2作氧化剂,S2O2-3作还原剂。
且氧化性Cl2>SO2-4。
再根据电子守恒,每生成1 mol SO2-4转移4 mol e-,可耗2 mol Cl2。
[答案]B3.实验室常用NaNO2和NH4Cl反应制取N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NO2是还原剂B.NH4Cl中N元素被还原C.生成1 molN2时转移6 mol电子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解析]A项,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生成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NaNO2是氧化剂,不正确;B项,NH4Cl中N元素化合价从-3变为0,故NH4Cl作还原剂,在反应中N元素被氧化,不正确;C项,根据反应:NaNO2+NH4Cl===NaCl+N2↑+2H2O 可知,生成1 molN2时转移3 mol电子,故不正确;D项,由C项解析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正确。
[答案]D4.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3+===X2++2Y2+,则下列解释: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要强。
其中正确的是()A.②④⑥B.①③④C.①③⑤⑥D.②⑤[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可知,X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X2+是氧化产物,Y3+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Y2+是还原产物,氧化剂(Y3+)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X2+)的氧化性。
[答案]C5.(2012·河南洛阳)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已知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2-6+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①SnCl2是还原剂②还原性:Cl->As③每生成7.5 g 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④M为H2O⑤SnCl2-6是氧化产物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解析]方程式中Sn元素从+2价上升至+4价,SnCl2是还原剂,SnCl2-6是氧化产物;As元素从+3价下降到0价,H3AsO3是氧化剂,As是还原产物。
Cl元素化合价没发生变化,不能推出还原性:Cl->As。
每生成7.5 g As,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5 g75 g·mol-1×3=0.3 mol。
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推知M应为H2O。
故选A。
[答案]A6.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A.1:1:1 B.2:2:1C.2:3:1 D.4:3:2[解析]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由-2价转化为0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由-1价转化为0价。
现要制得相同体积的O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
[答案]B7.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②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③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④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①项,由第一个反应判断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由第二个反应判断H2O2的还原性比Fe2+强。
②项,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不变。
③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催化原理,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④项,若混入Fe2+,即可促进H2O2的分解而影响H2O2的生成。
[答案]C8.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 mol B.11 molC.12 mol D.13 mol[解析]由题目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Cu(IO3)2为氧化剂,两种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u+2→Cu+1,I+5→I0,1 molCu(IO3)2得到的电子为1 mol+2×5 mol=11 mol。
[答案]B9.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
已知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3 mol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电子转移D.在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解析]通过对题目中的反应方程式作氧化还原分析可知:Na2O2作氧化剂,氧元素由-1价降为-2价,进入Na2FeO4和Na2O中,A 错。
铁元素由Fe2O3中的+3价升高到Na2FeO4中的+6价,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正确,D错。
C中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6 mol电子转移。
[答案]B10.(2011·4,北京东城)某金属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比反应前() A.升高B.不变C.降低D.无法确定[解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每生成1 mol氧气失去4 mol电子,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每生成1 molNO2得到1 mol 电子,现在,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8∶1,则得失电子数之比为8∶4,即失去电子的数目少于得到电子的数目。
故反应中还得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答案]A二、非选择题11.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消毒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1)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 mol O3转化为1 mol O2和1 mol 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
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B.H2O2C.ClO2D.O3(2)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
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
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 -+H2O(未配平)。
在该反应中,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个数约为________。
(4)“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剂(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利用氯碱工业的产物可以生产“84”消毒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1 mol Cl2(发生的反应为Cl2+H2O HCl+HClO)、H2O2、ClO2、O3分别消毒时,转移电子依次为1 mol、1 mol、5 mol、2 mol,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反应,ClO2转移的电子数最多,消毒效率最高。
(2)根据元素守恒原理,可知反应KCN+H2O2+H2O===A +NH3↑中的A为KHCO3。
在反应中,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H2O 没有污染性。
(3)该反应是歧化反应,HClO2中+3价的氯元素一部分升高到ClO2中的+4价,一部分降低到-1价。
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
(4)ClO -与浓盐酸中的Cl-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Cl2。
氯碱工业的产物是NaOH、H2和Cl2,NaOH溶液和Cl2反应可以得到含有NaClO的溶液。
[答案](1)C(2)KHCO3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H2O,没有污染(3)6.02×1023(4)ClO-+Cl-+2H+===Cl2↑+H2O Cl2+2NaOH===NaClO +NaCl+H2O12.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 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mol。
(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KMnO4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解析](1)由题可知,甲在反应中被氧化,作还原剂,提供物质中只有Cu2O的化合价能升高,被氧化,即甲是Cu2O。
(2)据(1)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硝酸体现了酸性和氧化性。
(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NO气体,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5)-(+2)]=0.6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