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统计表
- 格式:docx
- 大小:26.25 KB
- 文档页数:4
各种院感监测资料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治疗、护理或者接受诊疗的患者因感染而导致的不良事件。
院感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监测资料是指用于记录和分析院感监测结果的各种数据和文档。
二、常见的院感监测资料1. 感染监测报告:每日、每周或者每月生成的报告,记录医院内各科室的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感染菌种、感染程度等信息,为院感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2. 感染率统计表:按科室或者病区统计的感染发生率,包括院内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率、血流感染率等,用于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
3. 感染菌种分布图:统计不同菌种在医院内的分布情况,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有助于确定感染的主要来源和传播途径。
4. 感染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记录:记录医务人员在感染防控方面的操作规范执行情况,如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环境清洁等,用于评估医务人员的行为合规性。
5. 感染事件报告表:记录院内发生的院感事件,如手术切口感染、血源性感染等,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病人信息、感染原因等,为院感事件的分析和改进提供依据。
6. 消毒灭菌监测记录:记录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情况,包括消毒灭菌方法、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等,用于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7. 医护人员感染监测表:记录医务人员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部位、感染原因、感染程度等,用于评估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和感染风险。
三、编写标准格式的院感监测资料1. 标题:院感监测报告(或者其他具体资料名称)2. 日期:报告生成日期3. 摘要:简要概述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和主要结果4. 正文:(1) 监测对象:记录监测的科室、病区或者病房范围,以及监测的时间段(2) 监测指标:列出监测的具体指标,如感染发生率、感染菌种分布、感染事件等(3) 监测结果:详细描述监测结果,包括各科室或者病区的感染情况、感染菌种及其分布情况、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等,可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数据(4) 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趋势和规律,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5) 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记录医务人员在感染防控方面的执行情况,如手卫生合规率、防护用品使用率等(6) 感染防控措施评估:评估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效果,包括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感染事件的发生率等5. 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总结本次监测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6. 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感染防控培训、改进感染监测方法、完善感染防控制度等7. 附录:包括监测所使用的问卷、调查表、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四、注意事项1.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监测资料应基于真正的数据和事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虚假和遗漏。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创建资料目录
【项目】:4-19-8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基本要求】:4-19-8-1 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C】:
1、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 s/T 31 2—2009)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2、有监测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保证信息质量,保存原始记录文件。
【B】:符合“C”,并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有会议记录或简报,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提出预警和改进诊疗流程等建议。
【A】:符合“B”,并
1、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真实、准确、完整,能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持续改进案例。
【资料目录】:。
医院感染发病率汇总表一、医院感染总体情况1. 感染病例总数:______例2. 感染发生率:______%3. 感染致死率:______%4. 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感染______例,尿路感染______例,手术部位感染______例,皮肤软组织感染______例,其他部位感染______例二、各科室感染情况1. 内科系统a. 呼吸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b. 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c. 消化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d. 肾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e. 血液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f. 其他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2. 外科系统a. 普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b. 骨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c. 心脏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d. 神经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e. 胸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f. 其他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3. 妇产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4. 儿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5. 重症医学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6. 其他科室: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三、病原体分布1. 细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a.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b.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c. 其他细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真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3. 病毒: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4. 其他病原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四、感染途径分布1. 内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外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a. 医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b. 社区获得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c. 其他途径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1. 患者年龄:____岁以下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____岁至____岁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____岁以上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性别:男性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女性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3. 基础疾病: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4. 抗生素使用:使用抗生素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未使用抗生素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5. 侵入性操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未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6. 手术类型:非手术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手术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六、感染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1. 感染预防措施:手卫生、隔离病患、环境清洁、无菌操作等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价2. 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抗生素耐药监测、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等3. 侵入性操作管理:侵入性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器械消毒等4. 感染病例监测:感染病例上报、数据分析、反馈整改等5. 感染控制效果:感染发生率、感染致死率、病原体耐药情况等指标评价感染控制效果本汇总表旨在全面反映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一、全院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100%/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式1)在计算中,需要用同期出院人数替代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式1)此外,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式2)同时,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100%/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式3)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100%/(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式4)平均危险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危险指数=∑(式5)最后,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的感染专率/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式6)三、ICU医院感染监测ICU医院感染监测需要关注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
器械使用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尿道插管使用率=尿道插管患者日数×100%/患者总住院日数(式3)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日数×100%/患者总住院日数(式4)呼吸机使用率=使用呼吸机日数×100%/患者总住院日数(式5)总器械使用率=总器械使用日数×100%/患者总住院日数(式6)同时,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计算得出。
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控制指标计算公式1.医院感染发病率=新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新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3.千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新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1000‰4.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新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1000‰5.医院感染现患率=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6.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7.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例次数/同期手术例次数×100%8.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Ⅰ类切口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例次数/同期Ⅰ类切口手术例次数×100%9.Ⅰ类切口手术甲级愈合率=Ⅰ类切口手术甲级愈合的手术例次数/同期Ⅰ类切口手术例次数×100%10.导尿管使用率=住院患者导尿管使用天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100%11.中央血管导管使用率=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100%12.呼吸机使用率=住院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100%1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新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导尿管使用天数×1000‰14.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新发生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1000‰1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新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1000‰16.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新生儿患者新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次数/同期新生儿患者住院人数×100%17.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患者新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次数/同期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天数×1000‰18.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中央导管使用率=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同期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患者住院天数×100%19.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同期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患者住院天数×100%20.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患者新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例次数/同期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住院患者中央血管导管使用天数×1000‰21.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患者新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次数/同期出生体重分组新生儿住院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1000‰22.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住院患者中检出特定多重耐药菌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检出特定细菌的例次数×100% 2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多重耐药菌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 24.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 25.千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多重耐药菌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1000‰26.千日多重耐药菌定植例次发生率=住院患者中检出定植的多重耐药菌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天数×100% 27.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比=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病原体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的例次数×1000‰28.革兰阳性细菌构成比=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革兰阳性细菌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革兰阳性细菌的例次数×100%29.革兰阴性细菌构成比=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革兰阴性细菌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细菌的例次数×100%30.医院感染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细菌对特定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为不敏感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细菌对特定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的例次数×100%31.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多重耐药菌对特定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为不敏感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多重耐药菌对特定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的例次数×100%32.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100%3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34.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构成比=住院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100% 35.抗菌药物治疗使用构成比=住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100%36.出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出院患者每人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之和/同期出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37.出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出院患者每人应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之和/同期出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38.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出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并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同期出院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100%39.出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出院患者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并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100%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100%41.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人数×100%42.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人数×100%43.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前血培养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人数×100%44.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血培养送检率=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血培养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人数×100%45.住院患者体温异常血培养送检率=体温异常的住院患者中血培养送检的人数/同期体温异常的住院患者的人数×100%46.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住院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例次数×100%47.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住院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每例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之和/同期住院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例次数48.Ⅰ类切口手术术后24小时内抗菌药物停药率=住院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例次中术后24小时内结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例次数×100%49.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给药率=住院患者中手术当天首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在术前0.5~2小时的手术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手术当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例次数×100%50.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的手术术中抗菌药物追加执行率=住院患者中手术时长大于3小时的手术中抗菌药物追加1剂的手术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手术当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且手术时长大于3小时的手术例次数×100%51.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术中抗菌药物追加执行率=住院患者中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抗菌药物追加一剂的手术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手术当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且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例次数×100%52.医院感染聚集事件报告率=实际报告医院感染聚集次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聚集次数×100%5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数×100%54.医院感染例次漏报率=应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例次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例次数×100%5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务人员采取手卫生措施次数/同期机会总数×100%56.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有效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核心防控措施的多重耐药菌检出例次数/同期多重耐药菌检出例次数×100%57.手术部位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有效执行手术部位感染核心防控措施的手术例次数/同期手术例次数×100% 58.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有效执行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防控措施的中央血管导管的使用例次数/同期中央血管导管使用例次数×100% 59.呼吸机相关肺炎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有效执行呼吸机相关肺炎核心防控措施的呼吸机使用例次数/同期呼吸机使用例次数×100%6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有效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核心防控措施的导尿管使用例次数/同期导尿管使用例次数×100%61.环境物体表面污染物清除率=环境与物体表面污染物清除例次数/同期环境与物体表面污染物应清楚例次数×100% 62.血液透析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血液透析住院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的住院人数/同期血液透析住院人数×100% 63.NNIS分级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NNIS分级手术总例数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例次数/确定时段的指定NNIS 分级手术例次数×100%64.按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手术例次数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例次数/确定时段的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手术例次数×100%。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难治性及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有待攻克的新课题。
医院感染不仅造成病人住院期延长,还使病死率增加,给病人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医院感染率各不相同;就同一所医院而言,感染率也随时间变化而不同,不同科室感染率不同。
我科运用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启用的“蓝蜻蜓感染管理软件”对本院2013年2季度医院感染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一.监测方法监测对象为监测期间的所有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1月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目前我院还没有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现控感科采取全院综合性监测的方法,由临床医务人员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被动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调查的主动监测相结合。
二.监测统计分析1.医院感染发生率2013年2季度我院出院患者6498人,医院感染上报例数127例,医院总感染率为1.95%;报告感染例次数145例,感染例次率2.23%。
见表1.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我科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方法抽查973份病历,抽查发现共漏报4份病例。
其中肿瘤科漏报1例下呼吸道感染,神外三漏报1例表浅切口感染,神外一漏报1例泌尿系感染,中医科漏报1例泌尿系感染。
漏报率为2.7%;估计(实际)感染例次率2.29%。
3.医院感染部位2013年2季度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口腔感染,其余是胃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血管相关性感染等,具体见表2,图1。
表2 季度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情况感染部位感染例次数构成比%下呼吸道74 51.03泌尿道37 25.52口腔10 6.9胃肠道8 5.52上呼吸道8 5.52血管相关 3 2.07皮肤软组织 2 1.38表浅切口 1 0.69深部切口 1 0.69其它 1 0.69中枢神经系统0 0全院合计145 100图1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季度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图4.各科室医院感染情况2季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的科室分别是重症医学科、康复科、神外二。
2016年一季度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公布与分析(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医院感染简报2016年3月第1期(总第1期)康桥医院院感办主办二O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2016年一季度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公布与分析 2016年一季度共监测出院病历683人,发现医院感染的有2人次,医院感染次率为%。
2011年一季度医院内感染监测报表分析:1、本季度发现医院感染2人,各科室医生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上报,说明全院对医院感染监测比较重视,希望各临床医生和科室感染监测小组成员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同时上报院感科,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可能。
2、本季度内科感染病例2人,均属呼吸道感染,其主要原因因天气寒冷、体弱所。
2016年一季度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公布分析与总结:1、本季度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00%在正常范围内。
2、本季度院感监测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希各科室人员认真学习七步洗手法,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做好消毒工作,确保医院治疗环境的洁净安全。
医院感染简报2016年3月第1期(总第1期)康桥医院院感办主办二O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2016年一季度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抽查情况表分析与总结:本季度共抽取病历192份,抗生素使用102例,占%,说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走上正规化管理道路,但还需加强力度,希各临床医生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为解决全球严峻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医院感染简报2016年6月第2期(总第2期)康桥医院院感办主办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2016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一、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2016年二季度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公布二季度监测全部合格。
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1. 第二季度全院出院人数1792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3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2. 漏报监测内科出院病历30份,无漏报发生。
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试点现场检查量表【说明】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在全国10个试点省(区、市)和部分军队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
根据《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对于参加试点工作的医疗机构,三年内达到开展“基于过程数据的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以下简称:过程监测)的水平。
本现场检查量表旨在更加全面、准确地帮助省级质控中心现场核查的专家评估医疗机构内部过程监测开展的范围和程度。
本检查量表以医疗机构是否能够产生电子化的、可追溯的质控指标作为评定医疗机构信息化监测水平的“金标准二医疗机构能够产生电子化的、可追溯的质控指标的第一部分现场检查评分表医疗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表2:院感监测在用指标评分表现场核查专家签名:现场核查日期:年一月一日以上16项监测项目均达到第二部分检查细则的要求标志着医疗机构达到了开展“基于过程数据的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水平,但根据“试点工作”工作的要求,医疗机构仍需要:1.根据《NIHA 医院感染基本数据集》中的数据元素要求整改每一个监测数据的来源;2.提高专职人员不依赖临床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发现和诊断的能力;3.根据《NIHA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中的要求确保每个质控指标统计口径、计算细则的一致性。
第二部分检查细则(一)“业务系统评分表”评分方法:A含义是:有该业务系统,且该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生成的指标符合“过程监测”的要求B含义是:有该业务系统,但该业务系统提供未提供院感监测需要的数据,或提供的数据生成的指标不符合“过程监测”的要求C含义是:医疗机构未采购该业务系统,或该业务系统未上线运行。
院感监测依赖手工翻阅纸质材料或依赖临床上报数据该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生成的指标符合“过程监测”的要求,含义是:业务系统在表3中对应的指标均可以生成,且经过核查评分为A。
(完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统计表
(完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统计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统计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统计表的全部内容。
()月份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表
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20%
20 年全院感染发病率汇总表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情况一览表。